返回列表 发帖

梦见东方诗风

西元2013年,中国传统干支纪时为癸巳年,流年不利,为忌为凶,但君子诚心正意,慎独慎微,就不会有大凶险,相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也是我的一个转折年。自从去年体检查出严重不好的指标后,工作放下来,别人也理解,经过一年的心路历程,近来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到了传统文化中道的大门向我打开了,不论是儒者的道,还是佛道的道,我都不再停留在“口头禅”的那种了解上了,而是对先贤心灵的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灵是一样的,只不过因对象不同表述的境界分了层次。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也能用对道的体味在因地上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细微的心思。看来似乎一直寻而不得的道路若能自此踏上,则是多年来最大的收获。这一切离不开先贤前圣在天之灵的护佑,或许他们从未远离世人,只是世人看不见他们,神迹一直在,一直在发生,只是世人魔障遮心,有目不见,充耳不闻。

凌晨时分,我做了一个梦,梦不长,内容也不复杂。东方诗风的诗友来我故乡聚会,我委托哥哥安排行程。梦开始的时候,我们正坐在路边临时搭建的凉亭里休息,似乎已是行程的最后一天。哥哥催我们去吃饭,并说饭后可参观一个景点。诗兄说,这样好,晚上也可以参观。这时风起云现,天幕快速暗淡下来,空中出现灿烂的群星,有的星星很大。我一直以为现在是上午,白天黑成这样,从没见过,还安排什么活动啊,恐怕气候还要有大变化呢,还是抓紧离开简易的凉亭,找个坚固、安全的建筑吧,我心里急,怕来不及,催大家快动身。这时候听到其他诗友的议论,才知道现在是晚饭时间了,不是上午,只有我一个人搞错时间了。诗友聚会有些人好奇,有个过去的男同事,嗓音浑厚,朗诵特别好,和我们站在一起,这时看天色不对,就走了。还有个人一向厚道的男同事,没有离开,一起去吃饭,并在路上告诉我前面那个同事已经走了。原来吃饭地点就在我家,城市里的楼房公寓,门朝东,屋子在西边(现实中我家从没住过楼道西边的屋子),屋门大开,大家都进去了,我押后,看到大开的屋门,感到这里很安全,不怕刮风下雨了。梦到这里就醒了,屋外秋风正紧正凉,从阳台的纱门刮进来。我打开手机看时间,凌晨4点11分。

十来年做的唯一的东方诗风的梦,只是有些凄凉。梦的寓意比较清楚。天黑了,虽然诗兄还留恋,晚饭后还要参观,天气却不允许,虽然我搞错时间把夜晚当成白天,但东方诗风诗友要吃最后的晚餐了,地点还在梦中特意从东边变到西边的屋子里——这个从东到西的变化也富于意义。东方诗风的历史使命完成了,诗友将如群星在夜空闪耀,有的还会是巨星。两位同事也有含义,但无关大旨不细析了。

说出这个梦的寓意,可能有些扫兴,希望这仅是我的担忧而非会灵验的预言。只是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诗兄年事渐高,却找不到象他一样能把大家集合起来的既有个人魅力又有热情和组织能力的接班人,在这个文学日益边缘化对诗歌冷漠的社会,待大家热情不能持续回归现实后,诗社最终解散恐怕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醒后再没入睡,思考诗歌。古今相比,诗歌的没落是注定的。古代科举考试考诗歌,诗写得好,除了能带来名声被人崇拜外,还能带来物质的好处,带来官,带来财。今天的诗歌和诗人在社会地位上回归边缘化的本位,不为人关注。但诗歌本身的功能和目的应该是什么?它只能在语言的谷地里静静流淌,等旅人来时喝它一口离开谷地再上路?我一直相信,与现代科学相比,传统文化起源于另一个极高的体系,神明的体系,它的博大精深和功用,还待人们的身体力行和发掘发现。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文以载道”就是对诗的定位。道家文化里,诗归为技的一种,一切技的目标都是要上升为道,连疱丁解牛都追求入道。佛家文化里对文字作用更是看轻,甚至认为文字是修道的一种障碍,“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才是佛教在中国最流行的宗派。虽然三教的“道”不一样,但我以为是“道”的不同层次的表述,“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金刚经》里的名句。三教的“道”与现代人较为隔膜,诗歌的“道”可以简化为三者紧密相连的“真、善、美”,符合这个标准的诗歌又有多少?现代派的诗歌就是得了真,放弃了善和美,引人向下而非上。

虽然经过时间选择广为流传的一定是好诗,但不是好诗就一定能流传的。东方诗风历史使命在我看来,就是集合同好力量,发出更大的集体的声音,然后等待历史的选择,增加我们的好诗不被埋没的可能性。如果诗社如梦喻停止活动了,它什么时候会再闪光?我想是,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的社会思潮消退时,传统文化恢复民族信心增强时,浮嚣新异的诗人和言论被人摒弃时,新诗的标准逐渐清晰时,这恐怕得有二、三十年的时光。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诗心一片,天地可鉴!

TOP

真心疑似杞人忧,一梦追寻到白头。
但见春花秋月夜,依然滚滚大江流。

TOP

感动,飘飘最是有情人。希望飘飘有空多来坐坐,海棠奉茶。

TOP

一直都担心有那么一天,一直都深恐有那么一日。记得桥还在时,我们曾一同为论坛的未来设想过,担心过,也哀惋叹惜过论坛越来越不如曾经的一段时日热烈、充满喜乐,也许那时我们正彼此兴趣在,闲情浓,一切机缘都巧合在一起了,所以开心着热烈着,后来,因各自的生活所需,各自忙开了,也许心就没那么闲空了,故来此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但,我心始终还在,情始终相随,永不离。只是我真的很不尽责,希望坛友们多多谅解,看到大家的留言,很是幸慰,后继有望,更祝论坛越来越好!借此祝坛友们各各平安健康开心写作。问安!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吧,相信水过总会留痕。
——我也相信,坚信!

TOP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3-11-15 11:00 编辑

自由体新诗里卓越的富有影响的诗人就多得多了
——我意富有影响的诗人倒是不少,甚至太多,而卓越者寡矣!浪得虚名者多矣!
他们所“支撑”的大厦也未必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TOP

没有屈宋就没有楚辞同意,没有李杜苏辛就没有唐诗宋词不同意,当然逐明兄强调的是大成就诗人对诗体的贡 ...
齐云 发表于 2013-11-4 15:51



    李杜苏辛后面应当打……。近体诗、宋词、元曲之所以成为主流诗体,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卓越的富有影响的诗人支撑,而格律体新诗还缺乏这样大批卓越的富有影响的诗人,而自由体新诗里卓越的富有影响的诗人就多得多了。要想格律体新诗能与自由体新诗抗衡,就需要大批优秀诗人。

TOP

任何一种新诗体,要想成为主流形式,必须有卓越的诗人作为支撑,可以说没有屈宋就没有楚辞,没有李白杜甫白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3-11-4 10:54


没有屈宋就没有楚辞同意,没有李杜苏辛就没有唐诗宋词不同意,当然逐明兄强调的是大成就诗人对诗体的贡献,李杜苏辛只是杰出诗人和对诗风变换作出贡献的诗人代表。

这个时代能不能产生大诗人?社会的复杂条件具备了,剩下就看诗人自己的努力了。当然诗人自己的努力也要具备条件,比如诗人生活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社会对诗歌要有一定的热情,永恒的女神引导我们向上,这三个条件,未必具备。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任何一种新诗体,要想成为主流形式,必须有卓越的诗人作为支撑,可以说没有屈宋就没有楚辞,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没有近体诗,没有李清照李煜苏东坡辛弃疾就没有宋词……

东方诗风对于新诗格律形式探索可以说是卓有成效了,缺乏的是屈原、李杜、苏辛式的格律体新诗的领军人物,所以成不了大气候。我相信,假以时日,类似的领军人物一定会出现,到那时,格律体新诗的黄金时代就到来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