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诗格律的艺术魅力

新诗格律的艺术魅力




——斯原《诗之五美》读后




死水吧



         ==================================================================

                                                                       一

      我很少写诗,自知思维呆滞,诗思不畅,偶尔试之,多是为验证自己的一些新格律理论思考,做敝帚自珍之观。2012年7月,应邀参加由东方诗风论坛和重庆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共酉阳县委、酉阳县政府主持召开的“新诗格律和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并采风创作活动,因感于酉阳的桃源风景,秀丽迷人,遂作《酉阳行吟》四首,及论坛即兴之作一首,收入此次活动诗文集《桃源在我心中》。日前参会者之一师运山老师(笔名斯原)作文《诗之五美——读<桃园在我心>之格律体新诗>》,探讨格律体新诗的艺术之美。文章全文选录拙作2首作诗例分析,惶恐之余,一对师老师的抬爱深表谢意,二也为师老师阐释的新格律艺术之美所折服,三更为百年来的现代新诗在格律领域取得的成绩而欣慰。



                                                                                二

      对于现代新诗的格律,虽说主流诗界很少认可,但是,近一个世纪的探索确确实实已经形成了新诗写作必须遵循整齐律、对称律的普遍共识。整齐律来源于传统诗律,对称律来源于传统词律,两者均脱离了古典格律的藩篱,都是对传统格律的继承与发展,开拓与创新。关于整齐律与对称律对于新诗格律的作用,新诗人们很早就注意并切身实践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作者、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名誉会长公木先生,在《试论新歌诗,缅怀郑律成》中提到:“1939年前后,我写诗不多,抄在一个小本本上,郑律成(军歌曲作者——引者注)拿去读了,暗暗为它谱曲,《子夜岗兵颂》是第一首,长诗《岢岚谣》,当时还不曾正式发表过,郑律成同志可以说是第一个认真的读者,因为他也曾给它安上了音乐的翅膀。他说:‘你写的诗,符合整齐律和对称律,有音乐性,谱写起来非常容易。’这话使我受到很大鼓励。”公木先生在多年的新诗创作中,一直践行着整齐律与对称律。如:

《挽词联曲——悼郑律成》 公木

结交宝塔窑洞里,

诗乐谐心体,

实相得益彰矣。

整三风,

情志弥坚执。

忆当年,

新词谱就常共吟:

入路军进行曲。

拊掌纵谈——

有关抗日,

歌声琅琅激延水。



闻耗净月潭湖边,

郢石隔云泉,

吾谁与为质焉。

除四害.

万众尽腾欢。

慨今夕,

旧约成空难同践,

周总理风雷篇。

翘首挥泪——

无计回天,

哀思悠悠萦燕山。

               1976年12月17日于长春  

                           

《过蒲圻有感》 公木

这赤壁不就是那赤壁,

文武遥望五百五十里。



生活有幸升华作艺术,

云蒸霞蔚彩化江湖水。



强鲈灰飞烟灭扬稻香,

羽扇纶巾谈笑觅何处?



铜琶铁板永唱大江东,

明月清风长吟赤壁赋。



哪里是真赤壁假赤壁?

这留给历史家去考据。



而黄州太守峥嵘诗句,

已融入民族审美意识。



历史积淀层中的信息,

润物细无声的阳春雨。

                  1985年4、30 扬子江旅行船208号

      在新诗界,整齐式和对称式的的新格律诗体,由于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也一直得到理论家、诗作者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但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出于各自的创作素养和审美追求的不同,还存在一种介于整齐式和对称式之间的诗体形式。这种形式是实际存在的,但多年来未能在理论认识层面有所突破。

      我国著名的诗歌翻译家、诗人和学者邹绛先生在1985年编选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代序•浅谈现代格律诗》中这样论述道:

      “中国的现代格律诗,除了上面所说的每行顿数整齐和每节互相对称并有一定押韵格式这两大类以外,还有一些变体,是在这两大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请看艾青的《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第一节看起来象自由诗,但它和第二节完全对称:两节的第一行都是两顿,第二行都是四顿,第三行都是三顿。第三节只有两行,每行两个顿,顿教和字数都整齐,这两行同前面两节最后一行都押相同的韵,因此全诗读起来非常和谐。这就是有变化的现代格律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受此启发,诗人万龙生提出了现代格律诗分整齐式、参差式、综合式的“三分法”主张,并照此分类编排了自己的诗集《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后又在东方诗风论坛推行,并逐步完善为“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对称式”的新格律诗理论。从诗行排列着眼,立足闻一多“建筑美”,将这种介于整齐和对称之间的这一类泛格律诗体单独分类,并冠之于一个较为恰当的名称,是“三分法”对新格律诗理论的一个突破。它能拨开新格律理论认识中的一层迷雾,有效地理顺整齐式新格律诗、对称式新格律诗以及中间类型的这类诗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后来者提供一个透视新格律的独特窗口。

《灵魂的律动》之二  魏萍

潇洒地指挥月夜

扬起律动的欢乐

这是无上的鼓舞

心灵在寻找归宿



摆一摆手

星空更加闪烁

踢一踢腿

生命更加自由



有了魂的舞蹈

才能绵延千秋

有了神的遨游

才显江河壮阔

7月14日写于成都至银川航班上



《我庄重地签下名字》  尹国民

     七十一年前

     "中国诗人节"在重庆比瑞发起

     七十一年后

     "中国诗人节"在重庆酉阳倡议



     二千多年前

     一个老者在汨罗江遗下寒衣

     二千多年后

     一群诗人在酉水畔吟哦援笔



     天问的吼声

     响彻云天呼吁华夏同舟共济

     后继的诗心

     真情袒露指点江山高扬风旗



     在大红的纪念册上

     我庄重地签下名字

      注:比瑞即抗战时重庆中法比瑞同学会会址

      “三分法”新格律理论中,整齐对称式和参差对称式自不待言,但现在所阐释的“复合对称式”理论却主要着眼于比较规范的段落之间的复合对称,如上引魏萍《灵魂的律动》之二与尹国民《我庄重地签下名字》。另外,还有一种不追求段落的复合对称,只追求诗行的复合对称的诗体形式也应该值得关注。如:

  《澳门四面佛》 丁元

  四面佛以自我的博大宽容

  将每位祈求者的灵魂吸引

  

  千百万种变异的心态

  合成一种麻木的表情

  奉上三柱高香

  换取一度虔诚



  只有海风不屑一顾地荡来荡去

  默默地把四张佛面的慈悲抚弄

      这类诗体,段落之间是不存在对称关系的,但若从诗行之间的关系着眼,则明显可以看到一种规范和秩序,这一类诗体似也应该归于复合式之中。

      “三分法”中的这三类新格律诗体,诗不定节,节不定行,行不定言,言不定韵,只遵循整齐律和对称律,以及整齐和对称的综合变化规律,整体追求一种规范和秩序的美,属于新诗格律的自觉形态。
死水吧

看X君写的章回体的格律体新诗作者传,是把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绘画、建筑)理论作为划分一首诗是否格律体的指导原则,所以把图象诗也纳入格律体而且予以关注了。
闻之三美,概念比较模糊,从他后文对诗的分析看,“音乐美”主要是“音尺”对称,音尺对称后建筑美就自然产生,所以“三美”中“建筑美”是由“音乐美”派生出来的。而“绘画美”根据闻自己所说,指“词藻”,说句对前贤不恭的话,“词藻”之美与格律没什么关系,或者说闻氏对“词藻”另有说法但没有来得及详细阐述,所以说“三美”中的“绘画美”暂不成立,与图象诗更没关系。
图像诗,虽然有个别人写了数十首甚至上百首,但不妨碍我的“绝大多数是游戏之作”的结论。图像诗与以音乐性为主要特点的格律体新诗存在交集,但交集很小,所以整体上看图象诗自成一类,不是格律体新诗,即使从闻氏的理论出发,这一点也是一析即知的。
关于图象诗,我的观点说完了,就不再多说了。

X君对格律体新诗的一种比较深藏的属性,”追求规范与秩序“,倒是深合吾心,深以为然,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深化课题。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不成熟的格律体可不可以研究?当然可以研究,也应当研究,只是要正确评价它们在诗体建设中的优缺点和应有的地位。

TOP

原则上看,古代格律体也好,格律体新诗也好,都存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历程;不成熟的形式应当加以改进,成熟的应当予以肯定,这才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原则上看,如果不根据具体情况,只要是格律体创作实践的作品,无论是不是成熟,不加分析地通通纳入格律体范畴,应当不恰当。例如,古代南朝的永明体,现代格律体新诗草创初期曾经只追求字数整齐而不考虑音步或音顿的作品〔即豆腐干体〕,它们都是不成熟的格律体,应当予以扬弃。

至于主贴里所举的丁元的作品。究竟是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是成熟阶段,则应当作具体分析。诗酒兄的分析就比较到位。

TOP

《澳门四面佛》

丁元

  四面佛以自我的博大宽容

  将每位祈求者的灵魂吸引

  

  千百万种变异的心态

  合成一种麻木的表情

  奉上三柱高香

  换取一度虔诚



  只有海风不屑一顾地荡来荡去

  默默地把四张佛面的慈悲抚弄

——此诗我称之为“变言变步整齐体”。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充分体现了整齐体的诸多变化。

TOP

新诗格律的研究应着眼于两个方向:诗律与诗艺。

TOP

1、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与概括,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实践起着指导作用。所以,理论应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全面涵盖创作实践,抓大放小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一类诗不在少数,随手就可找出多人与多首。这也并非完全属于格律不成熟的作品。也有很多人把它作为一种体式在努力为之。既然复合对称式是要解决介于整齐律与对称律之间的新诗诗体归属问题,那么把这一类在规范与秩序层面有所追求的诗体排斥在外,只会增大“三分法”理论的局限性。而纳入其中是理所当然的,是合情合理的。它既是新格律诗中的低级形态,也是自由体新诗中的高级形态。恰当解决这类诗体的理论归属,对自由诗的创作也具有引导作用。另外,就具体的创作实践来看,对于一个诗人个体而言,他的格律艺术是会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逐步增加,这类诗体会逐渐减少;而就整个诗坛而言,这类诗体是会普遍而大量存在的,新格律理论如果完全放弃这类诗体,显得缺少开放与包容的胸襟,于新格律而言弊多利少。丁元诗例所代表的诗体和复合对称式的诗体性质相同,都属于整齐式和对称式之间的诗体,是中间性诗体。
2、还有一类边缘性诗体,如韵律诗和图像诗。韵律诗是追求音乐美的极致,趋向于听觉性的极点;图像诗是追求建筑美的极致,趋向于视觉性的极点。这两类诗也不都是基于游戏之作,也有不少是对于新诗在听觉与视觉层面的诗体试验。如:
【郑敏】
《诗与形组诗》1996年年原发于(人民文学》,题目是《试验的诗》,白话诗的形式我一直觉得有些欠缺,有时想如果诗的长相和它的内容有密切联系,是否会更富表达力呢?而且如果诗能在外形上有画的某些魅力。是否就会从书架上走下来被悬于壁上或置于案头呢?因此我设想这组诗在外形上有所谓“具体诗”的特点,如果再与书法和插图配合或者能印成独立的诗页,就能成为一种艺术品走进人们的生活。而不是高高踞于书架之上。古典诗的传播常借助于书法,如今也还占据着不少人家的墙壁与精美的画一起平分主人的生活空间,而白话诗却很少有这种幸运。这是我尝试写这类诗的一个主要原因:今天在我海外的孩子的家里就有几首这种“画诗”陈设在他们的壁上和案头。那些诗让我们之间常有一种生活在一起的感觉,也许比相片更多几分深意吧。
【尹才干】
我再次重申——我写 “图像诗歌”的目的是对新体诗歌形式的探索,不是玩文字游戏。我也不会“钻牛角尖”,写上几十首“图像诗歌”就是。十分感谢《长白山诗报》论坛诗人孑孓的忠言,谢谢,真诚谢谢。
这类边缘性诗体也在追求规范与秩序,也应该属于新格律的范畴。

A、韵律诗,认为无韵绝对不是诗,并且还有更前进一步的诗体,即节奏对称或对应是次要的,可有可无,只要每句押韵即可。这种诗体,如果不分行,犹如散文。如:

《在小溪里洗澡的水妖》刘聪美

崇山峻岭间有森林层层环抱,
一条小溪在山谷间一路飞跳。
它突然跌下悬崖十八丈高,
一条澎湃的瀑布汹涌着波涛。
瀑布跌入石潭,发出轰隆隆的咆哮,
瀑水从潭中流出,小溪继续往前一路小跑。
小溪两岸林木环绕,
点缀着万紫千红的花草。
随时可看到飞鸣的山鸟,
在溪边,或者在林稍。
就在这里小溪水在欢闹,
小溪里有个美丽的水妖。
她正在小溪里洗着澡,
她知道这里不会有人会看到。
她不急不慌地洗着澡,
一丝不挂,也不觉得害臊。
她戏嘻着波涛,
独自发出开心的欢笑。
美丽的水妖,她在这里洗着澡,
她的肌肤象雪一样洁白,一脸的爱娇。
她的面颊白里透红,仿佛熟透的密桃。
她把自己长长的秀发洗了一道又洗一道。
乌云一样的头发在她胸前缕缕缭绕,
芬芳的气息散发着就象桂香飘飘。
啊,这美丽的水妖!
她就象正在绽露芬芳的花苞。
她的香气会叫人鬼迷心窍,
由不得你,你已神魂颠倒。
路过这里的人没法逃脱掉,
他被水妖的体香所迷倒。
四目相对时水妖一声大叫,
她羞得不知如何是好。
她用浓密的头发当作她的裙袍,
最敏感的部位就被她的头发所笼罩。
一个预言就在今天突然来到,
命中注定的机缘谁也摆脱不掉。
曾在天书里看到:她会在人间走一遭,
一段情缘会叫她的心因一个凡人而欢跳。
此时,她的心雷鸣般震天狂闹,
鼓声阵阵,心扉仿佛有人在猛敲。


B、图像诗,有的押韵,有的无韵,韵律也是可有可无;以诗形相似于物象为最高的追求目标,趋向于视觉的极点。如:

     《舞》   郑敏
观休斯顿舞蹈团一位红衣长发女郎的独舞

舞、舞、舞,舞舞舞-----∽∽∽∽∽
红色的黑色的  疯狂
    邀来无尽的
      痛苦的欢乐
        爱披散着头发
      树冠抖动在狂风中
   生命的无法穷竭
    青春在天边滑过
      没有人想到明天
  直到音乐突然静止
      无穷的神秘
        仍然在运动
          仍然在进行
              仍然、仍然••••••
  注:希望这首诗的形式能传达我对舞者的舞姿的动态感受。
                                  1995年于北京

3、新诗诗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这些诗体来讲,共同的特性是都追求一种规范和秩序,他们都是有律的。在规律的约束下,他们也在追求一种美的形态。新格律不能因为格律理论的局限性而把他们排斥在外。三分法对于解决整齐和对称之间的那类中间性诗体无疑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但它不是囊括新格律所有现象的唯一理论,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既不能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把有些新格律诗体排斥于外,也不能因为三分法的局限性而全盘否定这种理论。

4、新格律理论的胸怀是宽广的,是能够包容一切在新诗形式方面追求规范与秩序,追求美的形态(包括视觉、听觉、知觉等)的诗体试验的。我们要完善这种大格律理论理念,为新诗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环境。
死水吧

TOP

X君敏锐,丁元的这首作品形式是有些奇怪,归入复合式也比较勉强。但这恰是格律体新诗不成熟的表现,如果成熟 ...
齐云 发表于 2013-11-21 17:19



    正确。

TOP

X君敏锐,丁元的这首作品形式是有些奇怪,归入复合式也比较勉强。但这恰是格律体新诗不成熟的表现,如果成熟了,出于自觉,作者就会自然避免写这种建筑不美的诗。所以理论概括也有必要抓大放小,不能追求全面覆盖,这些极少的不成熟的有些格律的诗,就不必勉强归类它了。还有X君在以前文章提到的图象诗,那些作品我以为也类似,绝大多数是作者的游戏之作(本人也写过),偶然为之,没必要将之作为格律体的一种。

《澳门四面佛》 丁元

  四面佛以自我的博大宽容

  将每位祈求者的灵魂吸引

  

  千百万种变异的心态

  合成一种麻木的表情

  奉上三柱高香

  换取一度虔诚



  只有海风不屑一顾地荡来荡去

  默默地把四张佛面的慈悲抚弄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3-11-20 09:50 编辑

               

                                                                                  三

        格律是一种美的存在,它对于新诗的美学意义,在于塑造新诗的美学形态,增加新诗的美学内涵,为新诗插上美的翅膀。所以,新诗格律的理论基石便是对美的追求。闻一多的那篇新格律诗宣言式的文章《诗的格律》,正是从视觉、听觉的视角来阐释新格律的美学价值,提出了新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新格律理论主张。

        我曾经著文《现代格律诗的审美特征》拓展新诗格律的美学范畴,在视觉美(建筑美)、听觉美(音乐美)之外,认为新诗格律还必须具备知觉美。

        诗不仅给人看,给人听,它的主旨更在于抒情言志咏物说理,启迪人的思维,所以,知觉思维的形象性和规律性能够提升现代格律诗的品位。古人作诗,讲究立意,讲究造境,现代格律也是如此。营造美好的意境也是现代格律诗追求的最高目标。抒情诗追求情浓意真,言志诗追求志存高远,咏物诗追求景纯物美,说理诗追求意蕴醇厚。如: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两类现象(风景中的风景、梦中的梦)相互映衬,所蕴含的哲理相互衬托,给人一种思维的规律性,这也是短短四句让人咀嚼不尽,品鉴不尽的美的所在。

  《别》  沈祖棻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

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

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四种不同的意象相互组合(水面的浮萍、林中的清风、夏夜的星星,春天的倦梦),暗示一种莫名的心境,与别离的情感相对照,也会产生思维层面的规律性。这也是这首诗能给人以美的震撼所在。



                                                                              四

        师运山老师从音乐美、排列美、诗语美、直觉美、想象美五个方面探求格律体新诗的艺术之美,特别提出诗语美、直觉美、想象美的新格律美学形态,是对闻一多“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新格律“三美”理论的引申与阐发。尤其以《桃源在我心》为蓝本,更能够显示新诗格律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探索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诗格律理论要在新诗语言上下功夫,很多诗人及理论家都早有所论及。

       钱光培先生在为1994年10月召开的雅园诗会首届年会提交的论文《关于中国现代格律诗建设的建议》中论述道:

     “我以为,初唐以后的近体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初唐以后的诗人们,虽然还在近体诗的格律方面继续完善着,但已经把主要的兴趣放在了为近体诗寻求新的诗歌语言以及与之相应的语言艺术上。

      经过众多诗人的努力,他们果真为近体诗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诗歌语言,并为这种语言的锻造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经验。特别是他们创造的那一整套‘锻句’、‘炼字’的功夫,一改古体诗诗歌语言的平实,而造就了一种既精炼、含蓄,又很有活性的诗歌语言。于是,诗的格律和诗的语言在诗中和谐了,诗的血脉也就流通了,诗也就鲜活起来了。

      正是鉴于这一历史经验,我希望,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建设能把格律的寻求和与之相应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寻求并重起来。

     。。。。。。

    要响亮地提出全面建设中国现代格律诗诗体语言的任务!”

      正如师运山老师所说:“用‘诗家语’能营造出诗歌特有的诗意张力之美。”诗家语言是什么?包括排比、对称、对仗、反复、重复、顶真、呼应、比喻、比拟(拟人、拟物)、设问、反问、词性活用、前后倒装等等语言修辞正是成就诗家语言的有力工具。如:

               《酉阳行》  杨文

    总有一座山是为我而绿,

    是依江展开的画屏,

    还是阡陌尽头的翠岭?

    

    总有一支歌是为我引吭,

    是山路悠扬的木叶,

    还是溪涧捣衣的清越?

    

    总有一盏灯在为我闪烁,

    是河畔吊脚的木屋,

    还是竹林掩映的草庐?

    

    总有一个人在深情唤我,

    是笑容憨憨的汉子,

    还是前年不老的陶令?

    

    总有一片桃源等我归去,

    在山高水长的世外,

    也在渐渐静谧的内心。

        新格律诗人任雨玲也曾著文《小议顶针在格律体新诗中的运用》,以探求诗家语言的营造,并躬身试验之。她认为,顶针既有以词语为主的顶针,如任雨玲《东方韵律在池州唱响》,也有以句子为主的顶针,如王端诚《秋菊之歌》(花环体•十四行)。

      既可以分为外顶针,第一句的第一个词语和第二句的后一个词语相同。如:

      绽放的花蕾遍撒馨香

   东方的四野诗花绽放

   悠扬的韵律响彻东方

   池州的天空歌声悠扬

            ——任雨玲《东方韵律在池州唱响》

      又可以分为内顶针,前后两句句内的词语重复出现。如:

   山风拖曳流云的裙裾

   流云缠绕草木的根须

   草木庇护泥土的无私

   泥土养育生命的美丽

   鹰翅在天空盘旋俯瞰

   林涛在深谷涌动相思

                         ——胡建雄《望山》节选   

      师运山老师从诗语美的视角来探讨新诗语言建设,正是回归了新诗格律建设的美学原点。



      因为直觉和想象属于不同的形象思维方式,所以新诗的直觉美和想象美应该隶属于知觉美的范畴。直觉美是诗人通过对现实中的具体物象进行直接描摹,去发现美,如张先锋《龚滩新镇》。想象美是以直觉美的物象为基础,触发想象,生发联想,去创造美的意象,如 王民胜《龚滩的石》。无论直觉美还是想象美,都是试图通过营造物象和意象的合情合理的内在规范和秩序,给人一种愉悦的美感。

       《龚滩新镇》张先锋

        沿江走九弯十八拐

        弯弯的一条青石街

        背二哥留下打杵眼

        店老板仍挂布招牌



        老式的民房雕花窗

        移来了当年封火墙

        飞檐翘角的川主庙

        画栋雕梁的老祠堂



        土家人不怕岩坎陡

        清一色木架吊脚楼

        三教寺后人多健在

        儒释道文化有传留



       一个没变味道的龚滩

        一个古镇移迁的典范



《龚滩的石》 王民胜

石墙能阻挡风沙

能否阻挡世俗贪婪的欲望

小镇的幽静是因为外面的繁华吗

踩着石板街很容易回忆起时光



那个牵着妈妈衣角迈着石阶的孩童

那个在石板街上奔跑的少年

那个走出了窄窄的青石小巷

走向宽广道路的青年

那个坐在夕阳照射的矮石墙上

抽烟的老人



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

每一块石头都有惆怅            

石头的前生也是泥土啊

记忆沉没在江底

记忆飘落在远方                  

      师运山老师通过直觉美和想象美来阐释新诗的格律之美,正是对闻一多“三美”理论的引申与阐发,拓展与创新。



                                                                                     五  

      就我现阶段的认识,新诗格律的研究应着眼于两个方向:诗律与诗艺。诗律讲究新格律诗外在形式的建构,如整齐律与对称律的规定性、节与行的规定性、言与韵的规定性、节奏与旋律的规定性等等;诗艺讲究新格律诗语言艺术的建构,如排比、对称、对仗、反复、重复、顶真、呼应、比喻、比拟(拟人、拟物)、设问、反问、词性活用、前后倒装等等语言修辞在新诗中的运用。

        只有语言与形式的组合达到极致,达到完美,创作出的作品才会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2013、11   
死水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