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3-11-20 09:50 编辑
三
格律是一种美的存在,它对于新诗的美学意义,在于塑造新诗的美学形态,增加新诗的美学内涵,为新诗插上美的翅膀。所以,新诗格律的理论基石便是对美的追求。闻一多的那篇新格律诗宣言式的文章《诗的格律》,正是从视觉、听觉的视角来阐释新格律的美学价值,提出了新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新格律理论主张。
我曾经著文《现代格律诗的审美特征》拓展新诗格律的美学范畴,在视觉美(建筑美)、听觉美(音乐美)之外,认为新诗格律还必须具备知觉美。
诗不仅给人看,给人听,它的主旨更在于抒情言志咏物说理,启迪人的思维,所以,知觉思维的形象性和规律性能够提升现代格律诗的品位。古人作诗,讲究立意,讲究造境,现代格律也是如此。营造美好的意境也是现代格律诗追求的最高目标。抒情诗追求情浓意真,言志诗追求志存高远,咏物诗追求景纯物美,说理诗追求意蕴醇厚。如: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两类现象(风景中的风景、梦中的梦)相互映衬,所蕴含的哲理相互衬托,给人一种思维的规律性,这也是短短四句让人咀嚼不尽,品鉴不尽的美的所在。
《别》 沈祖棻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
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
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四种不同的意象相互组合(水面的浮萍、林中的清风、夏夜的星星,春天的倦梦),暗示一种莫名的心境,与别离的情感相对照,也会产生思维层面的规律性。这也是这首诗能给人以美的震撼所在。
四
师运山老师从音乐美、排列美、诗语美、直觉美、想象美五个方面探求格律体新诗的艺术之美,特别提出诗语美、直觉美、想象美的新格律美学形态,是对闻一多“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新格律“三美”理论的引申与阐发。尤其以《桃源在我心》为蓝本,更能够显示新诗格律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探索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诗格律理论要在新诗语言上下功夫,很多诗人及理论家都早有所论及。
钱光培先生在为1994年10月召开的雅园诗会首届年会提交的论文《关于中国现代格律诗建设的建议》中论述道:
“我以为,初唐以后的近体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初唐以后的诗人们,虽然还在近体诗的格律方面继续完善着,但已经把主要的兴趣放在了为近体诗寻求新的诗歌语言以及与之相应的语言艺术上。
经过众多诗人的努力,他们果真为近体诗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诗歌语言,并为这种语言的锻造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经验。特别是他们创造的那一整套‘锻句’、‘炼字’的功夫,一改古体诗诗歌语言的平实,而造就了一种既精炼、含蓄,又很有活性的诗歌语言。于是,诗的格律和诗的语言在诗中和谐了,诗的血脉也就流通了,诗也就鲜活起来了。
正是鉴于这一历史经验,我希望,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建设能把格律的寻求和与之相应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寻求并重起来。
。。。。。。
要响亮地提出全面建设中国现代格律诗诗体语言的任务!”
正如师运山老师所说:“用‘诗家语’能营造出诗歌特有的诗意张力之美。”诗家语言是什么?包括排比、对称、对仗、反复、重复、顶真、呼应、比喻、比拟(拟人、拟物)、设问、反问、词性活用、前后倒装等等语言修辞正是成就诗家语言的有力工具。如:
《酉阳行》 杨文
总有一座山是为我而绿,
是依江展开的画屏,
还是阡陌尽头的翠岭?
总有一支歌是为我引吭,
是山路悠扬的木叶,
还是溪涧捣衣的清越?
总有一盏灯在为我闪烁,
是河畔吊脚的木屋,
还是竹林掩映的草庐?
总有一个人在深情唤我,
是笑容憨憨的汉子,
还是前年不老的陶令?
总有一片桃源等我归去,
在山高水长的世外,
也在渐渐静谧的内心。
新格律诗人任雨玲也曾著文《小议顶针在格律体新诗中的运用》,以探求诗家语言的营造,并躬身试验之。她认为,顶针既有以词语为主的顶针,如任雨玲《东方韵律在池州唱响》,也有以句子为主的顶针,如王端诚《秋菊之歌》(花环体•十四行)。
既可以分为外顶针,第一句的第一个词语和第二句的后一个词语相同。如:
绽放的花蕾遍撒馨香
东方的四野诗花绽放
悠扬的韵律响彻东方
池州的天空歌声悠扬
——任雨玲《东方韵律在池州唱响》
又可以分为内顶针,前后两句句内的词语重复出现。如:
山风拖曳流云的裙裾
流云缠绕草木的根须
草木庇护泥土的无私
泥土养育生命的美丽
鹰翅在天空盘旋俯瞰
林涛在深谷涌动相思
——胡建雄《望山》节选
师运山老师从诗语美的视角来探讨新诗语言建设,正是回归了新诗格律建设的美学原点。
因为直觉和想象属于不同的形象思维方式,所以新诗的直觉美和想象美应该隶属于知觉美的范畴。直觉美是诗人通过对现实中的具体物象进行直接描摹,去发现美,如张先锋《龚滩新镇》。想象美是以直觉美的物象为基础,触发想象,生发联想,去创造美的意象,如 王民胜《龚滩的石》。无论直觉美还是想象美,都是试图通过营造物象和意象的合情合理的内在规范和秩序,给人一种愉悦的美感。
《龚滩新镇》张先锋
沿江走九弯十八拐
弯弯的一条青石街
背二哥留下打杵眼
店老板仍挂布招牌
老式的民房雕花窗
移来了当年封火墙
飞檐翘角的川主庙
画栋雕梁的老祠堂
土家人不怕岩坎陡
清一色木架吊脚楼
三教寺后人多健在
儒释道文化有传留
一个没变味道的龚滩
一个古镇移迁的典范
《龚滩的石》 王民胜
石墙能阻挡风沙
能否阻挡世俗贪婪的欲望
小镇的幽静是因为外面的繁华吗
踩着石板街很容易回忆起时光
那个牵着妈妈衣角迈着石阶的孩童
那个在石板街上奔跑的少年
那个走出了窄窄的青石小巷
走向宽广道路的青年
那个坐在夕阳照射的矮石墙上
抽烟的老人
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
每一块石头都有惆怅
石头的前生也是泥土啊
记忆沉没在江底
记忆飘落在远方
师运山老师通过直觉美和想象美来阐释新诗的格律之美,正是对闻一多“三美”理论的引申与阐发,拓展与创新。
五
就我现阶段的认识,新诗格律的研究应着眼于两个方向:诗律与诗艺。诗律讲究新格律诗外在形式的建构,如整齐律与对称律的规定性、节与行的规定性、言与韵的规定性、节奏与旋律的规定性等等;诗艺讲究新格律诗语言艺术的建构,如排比、对称、对仗、反复、重复、顶真、呼应、比喻、比拟(拟人、拟物)、设问、反问、词性活用、前后倒装等等语言修辞在新诗中的运用。
只有语言与形式的组合达到极致,达到完美,创作出的作品才会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20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