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老来更须且写且学着

老来更须且写且学着

在小南岳文学社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我们的家——小南岳文学社已经长大成人,到了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了。领导要求我发个言,我诚惶诚恐,觉得没什么可奉献给各位的。可是不这样做,又有些对不起人的感觉,就只好勉为其难地老脸一抹,把自己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前不久,马伊琍在回答相关问题时,用了一个词叫做“且行且珍惜”。这个词用得很好,流行了起来,报纸、网络、甚至街头广告,都模仿了起来,给我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有人问我,你怎么似乎刚刚出道,就接连出了两本书呢?我就觉着套用一下这个词,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或心得,虽有凑热闹、赶时尚的嫌疑,倒是挺贴切的,就用一下吧。这个词就叫做“老之将至,也要且写且学着”。

    套话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我也没觉着日子过得那么快,可是,不知不觉,我已经迈入“老迈”行列了。虽然我现在认为人的一生辉煌也好,平庸也好,几十年光阴,也就是那么回事,区别不是很大的。可有时当你内心里感觉到有愧于自己的至情追求时,终究还是有些遗憾、有些不甘的。我在学生时代,就喜欢写写作文,搞搞顺口溜什么的,也有过当作家的梦想,可是,后来这个梦想就慢慢地就变淡了、变黄了。出现这种尴尬状况的原因,总体说来,一是生活琐事消磨了你的热情,二是一些现实因素制约了你的发展,三可能是天分还不够,没办法,但一般来说,多是自身的因素缺失造成的。


    具体到我个人,也是这样。初中时就开始投稿,高中一直继续着,没能如愿。后来我就回乡干活了,稍后就当了两年“赤脚医生”。再后来恢复了高考,我上了上师范,读了两年书,我的梦才又随之继续了。可是,在这两年里,我还是一事无成,充其量只是在学校有了些小名气,是校刊的常客,但到底没能圆我的梦,没能把墨水文字变成铅字版面来。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了,教书育人了。再后来,快到而立之年的我,就是成家、养家了。虽然家里由于父亲摔伤,比较地困难,但我的文学梦还是在时断时续地做着,有时也会向报刊投投稿子。直到一九八七年吧,我才将文章变成铅字,一篇写体育的散文刊登在《体坛周刊》上。心想这下可好了,我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了,距离作家梦不远了。可是远没有那么简单。后来我又写了一些通讯报道、论文以及一些诗歌散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曾在《皖西学院学报》《中国科技创新》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但严格地讲,还不能算文学创作,更说当上作家了。


    直到2008年我会电脑以后,才写了一些博客,登在新浪网上。2011年我学着写一些“格律体新诗”,才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所谓的创作吧。写得还算不错,就跟着感觉走地写了起来。一个出版社在浏览了我的博客后,就来约稿出书,我怕被骗了,就向我学写格律体新诗的余小曲老师讨教防骗的方法,余小曲老师是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站长,他告诉我要从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书号,结果这家出版社是货真价实的正规出版社,我就出了第一本书,《撷英霍山》自费出版发行了。


    在等待出书的日子,我就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成长学习阶段、生活工作阶段和休闲养生阶段。而我已然走过了前两个阶段,即将跨入第三个阶段。不抓紧时间不行了吧?不能等待万事具备的条件了,那样的条件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因之就产生了“且写且学着”的写作态度。不问好歹地有着一种写作的冲动和激情,于是又有了第二本书《随风流韵》的出版发行。

   说实话,当时我对加入作家协会,正处于一种“有那个贼心,没那个贼胆”的状态,就像小孩放炮仗,又想又怕,对当所谓的“作家”,缺乏自信。后来余小曲老师和我几年前熟悉的年轻的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谢鑫老师,不断鼓励我,说加入文学社和作家协会是对自己爱好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交代,坚定了我当上一名作家的信心。再加上本家妹子汪光华和其他一些文友,也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我随之加入了小南岳文学社。后来余小曲老师告诉我说,省作协可以跳一下加入,于是,我又写了加入省作协会员的申请,并且一并寄去了我的第一本书和谢鑫老师给我第二本书写的序,结果,很顺利,2013年底获得批准,我就成了省作协的一名会员了。稍后,我又申报了市作协申请,在金从华老师的关照下,成为市作协的一名会员。可是,一直到现在,我总是觉着我能够当上这个所谓的作家吧,一是贵人的帮忙,二还是有点《范进中举》中范进的味道,作协老师看我年纪已老,舍与我的,也未敢说。


    一直以来,我对于我的这个头衔,内心总是不肯认可的,总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因为我尽管已经快老了,但我的作品还很不成熟,甚至可以说还很稚嫩,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缺陷和疏漏。与在座的大家相比,严格意义上讲,我只能算作“老兵新传”,道行还很浅的。我的作品我知道,有点像个愣头青:意义不够深刻,意境不够美丽,意味不够醇厚。但是我不能不写呀,不写就什么都没有啊,对不起自己这一生啊,对不起老师和在座的文友们的支持呀。所以,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写着。心里一有些什么想法或称之为灵感,或称之为思想的火花吧,我就想把它点燃起来,怕不及时点燃,一不小心,火花就会湮灭或者溜掉了,悔之晚矣!于是我就会坐到电脑边,敲起键盘来,一来练习了电脑打字,二来也成就了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尽管它们长得就像丑小鸭灰姑娘一般,我可不去管这些了。我有时想,长得美或是丑没那么重要,网上又不搞计划生育,管他那么多干什么!兄弟姐妹多了,说不定也会有一个长得稍微漂亮一些的?作品也是这样,不写出来,就没有这个新生命呀,美丑应该是另一回事吧。另一方面考虑,我的感觉是,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节奏,写东西,也必须进入一种“写作节奏”,经常写,大脑就会稍微灵动些。老是考虑怎样写才会完美漂亮,怎样写才会得奖,怎样写才会出众、流芳百世,左顾右盼的,你就不敢写了,懒得写了。而写作的节奏一乱,就会离开这个节奏,就写不成了,也就会一事无成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点感受吧,姑且叫做“多写吧,悠着点。”


    第二点感受就是网坛是个好东西,好平台,必须与它做朋友。现在的媒体平台有两种,纸质的和电子的。它们俩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纸质的保存悠久但容量极其有限,这就决定了它设置门槛相对较高,也会衍生出许多其他附属的东西。而电子平台储存时间短,但它的容量大、空间广、易交流。只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几乎不设门槛,容易进入。而写东西,我觉得最好的境界,一是自娱自乐,自得其乐;二是能与别人交流,与别人分享后获得他人的评说和鼓励,也能产生一些写作的动力的。在这方面,纸质报刊根本不能与网坛相比的。写一篇东西,伸长了脖子等待刊物刊出,早也盼、晚也盼,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可是盼了个十天半个月、盼了个一年半载的,结果盼来的还是个大雨天,多失望、多折磨人呀!哪里如点个发送键,管理员即时或第二天文章就出来了、网友的评论也跟着出来了,多爽呀,多好呀。在这里更能获得宝贵的意见和鼓励的话语,也能满足一下自己的成就感、虚荣心,人老了,也有这些追求讲究的,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发现了这个玄妙之后,我就加入了好几个网上论坛,《霍山论坛》《中安论坛》《格律体新诗论坛》和《东方诗风》和《杂文报》的《河马论坛》,我在里面既是作者,又是版主之类的。我们在里面交友交流、互动鼓励。我的文章在这些论坛里还是颇受欢迎的,点击量一直居上。前不久,《中安在线》对我进行了专访,一星期点击量就达一万六千多名,名列受访者前茅;世界杯期间,我一天一篇随笔,河北新闻网给我做了专题,一个月时间,阅读者竟达三十多万,平均每天超过一万人,创了该论坛记录。在网上,我的大部分文章都会被加精或高亮,很有鼓励作用的。最主要的是,在论坛里,做着我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羁绊和焦虑,多舒服、多惬意呀。


    今年的一年,我由于一些学驾驶之类事情的耽误,写得相应的少一些了,但除诗歌外,我的散文随笔作品也有九十多篇,十七万多字,已经通过一家出版社的初审,签约后,就将付梓、公开出版发行了。尽管这本作品仍然算不上漂亮,但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喜悦、一次鼓励、一次鞭策。这个集子出来后,我再请大家欣赏,并请大家不要嫌弃她,多多地批评指教呵。

    谢谢大家  。


写于 2014年10月24日

http://df.xlkf.cn/forum.php 林海兄请到新论坛注册并请转告身边其他诗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回复 2# 徐树爱


    是的  应当这样活着 写着。

TOP

终生学习应该是现代人的常态。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