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 雨

长长天空的身影 拉阔了印象中的伤痕 雨从一个黑夜中展开了屠戮 山溪流水的呼吸依然急速

枯黑泥土渗出了 红色的水 黑人啊 你也是流着鲜红的血 时代的烙印 将你们放在底层 泪水永远洗不干净眼睛的光明 无数肮脏的脚 踩在你们的皮层

树上滴下了一场 没有破坏的战争 那滴落地的水声 响起了人猿痛苦的哀鸣

上帝的泪水 洗净黑色外层 颓废的躯壳无法隐藏 金色的心 温暖的太阳 闪着光辉的信仰 释放了歧视监禁的智慧 黑夜中的乌鸦 换上黎明的衣裳 眼睛透着明亮 这是雨后新的光芒

初搞

呵呵.我喜欢这样的闲聊.因为我们,对于入世与认识.还没达到很深刻.我们都不是真理的代言人,我们只我们个体生活的感悟演说者.不过,你的话.还真的让我学习不少,很喜欢跟你学习.可是我这几天,是由于请假才有时间.以后,一个星期就只有一天.很少时间了.呵呵,问好

TOP

“就如人一开始思想是单纯的,.容易满足的.为何长大后.思想就复杂了,人的追求为何就高了.甚至不满呢.”

关于这点,马克思在谈文艺的时候说过,艺术是使人想起童年,而童年的天真是很美好的。他的观点我不同意。如果这是成立的话,那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是不需要文艺的。

你在这里,将人的物质欲望同人的追求混同了。小时侯我们可能一块糖就可以满足,长大了就不会对一块糖多么渴求。这是真实的,但精神追求并不是物质欲望。《懒惰哲学》丛书你有没有读过?里面有一则是一个渔夫和一个游客的对话,虽然不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但可以给你些启迪。精神世界不能脱离物质,但也并不和物质等一。并不是物质拥有的越多精神世界也就越充实。因此,你的这个例证是不能成立的,也是不能做为问题来讨论的。

我个人是认为精神的追求虽各有不同,但实际上是谁也没有能够真正圆满的。小时侯我们没有精神追求,等我们接触了社会后,我们又会迷惘而找不到精神的目标,等我们终于幸运地找到了,在前进的路上还会不断被阻隔,有的会回头,有的就死在半途,最后能坚持走下去并最终到达的其实是没多少的。

至于精神追求到底是什么?我还没搞清。

“这个观点忽略了另一面了.就如你所说的继承前人,也就是传统,这个当然好,但不会一成不变.”

我的意思是审美的本质没有变,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其实,人也是有个精神支柱的.法论功.为何可以这样疯狂一时.人们在这个所谓科学的年代.越来越颓废了.他们需要一个精神支柱维持他们的生命.所以.上面的观点是单一的,而我这个观点也是单一的.”

法轮功的猖獗是与我们中国千年封建传统有关系的,在这些传统思想里,是有所谓超越人类的另一种人存在的,而这些,仅仅用几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从广大人民的大脑里清除干净的。这可以通过教育的普及来达到,不需要过分担心。还记得在报纸上一位体育明星指着自己的妻子说“她有旺夫相”。这就是这种不良思想的残留,归根是因为还有很多人相信宿命论。

不过你指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民的精神世界的空虚。在现代商品社会里,财富成了人们唯一的追求,爱情,友情,亲情,都在很多人的大脑里消失了。利益的得失笼罩着整个世界,犹如迷雾,在这漆黑的雾里,看不清生命是很正常的,虽然我常常感到痛心。但请你相信,在不用几百年的时间里,这个矛盾就会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矛盾,而取代现在的饥饿和贫困。到那时,人类就会解决这问题。人类是进步着的,我坚信这点。

最后想起了一句话,“在一个密封的铁屋里酣睡着的人们,其中的先醒来的人,虽然要比其他人痛苦,但只要醒了,就有希望打破铁屋”。

我们更象是闲聊,这样很好啊,随便找到话题,提问和回答,反提问和回答。这样,我们都可以由此来理顺自己的思想。

TOP

是的.大家也不清楚.这个是要等我们对这个知识认识深些才可以作为发言..这个难了

TOP

“古典是没歌词的.通俗是有歌词的”

不可以这么理解。

还有作品永恒性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如你所说。但范围太大了,在论坛上恐怕说不清楚,只会越说越乱,可以先存下来。等我们都丰富一些后再找个机会讨论。

还有是音乐的语言并不能等同于文学的语言,所接受的途径是不一样的,音乐家对音乐的把握显然更有发言权,而我们不能把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等同后再做比较。这些也可以留给以后来解决。

TOP

还有下面第三个观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和自己本身就在这条路上徘徊,不能答上,.请原谅,还请多教导

TOP

我知道科技是进步的,哲学的进步同科技保持了一致。但这是否就说明人类的美学观点就也同一样的也需要进步呢?从我浅显的逻辑和美学还有心理学所知道的来看,虽然表象改变了,比如人们不再相信上帝(神),但人们的欣赏本质却没有改变。如同狗屎到了什么时候都不可能被当作饭一样。因此我们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

这个我就不能说什么了.这也处于我自己本身没有知识可言.人们本质不变,但追求是变了.我们不能从一个角度所说的.就如人一开始思想是单纯的,.容易满足的.为何长大后.思想就复杂了,人的追求为何就高了.甚至不满呢.这个观点忽略了另一面了.就如你所说的继承前人,也就是传统,这个当然好,但不会一成不变.还记得牛顿最后,既然提倡神学,这能说什么呢.其实,人也是有个精神支柱的.法论功.为何可以这样疯狂一时.人们在这个所谓科学的年代.越来越颓废了.他们需要一个精神支柱维持他们的生命.所以.上面的观点是单一的,而我这个观点也是单一的.还请沧海或者其他老师,能够帮忙赐教一下

TOP

先说个不好意思先.本来你发来的时候,我该回复,由于某些原因.,没能赶上.

说道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关系,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或外国的通俗音乐和古典音乐(比如:贝多芬)。我们应该看到几点:1,通俗音乐的作品几乎都达不到贝多芬作品的高度 2,古典音乐是不带歌词的。3,古典音乐所占领的领域没有通俗音乐广大。4,作品的沉淀问题:在贝多芬时代,也同样有很多音乐家,他们也有谱曲,但他们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5,现在的优秀的通俗歌曲(好象更多的是被称为经典或老哥之类的)仍然广为传唱,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考虑了以上的几点,是否就可以得出些结论呢?

就第一段,你说到通俗和古典的问题.这两个东西太大了.我们无法去把握.,因为我们不是大师,大家也是共同学习的.我们就从一个比较单一或单薄的角度说吧.古典是没歌词的.通俗是有歌词的.可以这样理解吗.如果不可以.下面的观点是废话.可以的.也就听听本人的观点.古典为何可以恒久,为何如此与人精神世界所融合.(当然也有人不喜欢)这就是它本身的特质,它没有词语.它没有外在的表达情感,它只有它内在的,也就我说的灵魂,或者精灵,.通过的.不是简单的接触,是直接与心灵所媒介,是深层的.(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它一旦你所容入.那么它可以支持你精神上的需要,可作某种方面的需要.那么之于你.也就是给它所进入了当时的生活情绪,也可以成为生活的节奏.通俗的也有音乐啊,为什么不可以.说了通俗,也就是大众化了.它的音乐没有古典所严谨,所精细.它是一种情感突发的声音,你有这种情感,你当时就会被感触,过后,或者你会回味.但一旦久了,你会厌倦.因为它不耐听,不象古典,它没有比较完整的过程.然而,我觉得它比古典好些的是歌词,一首好的歌词,往往也会使人喜欢,感动的.因为它美.但是外在的,是浅显的.是一种临时萌发出来的情感.是靠这外在的事物所使人去接触它内在的,但.那音乐并不完整,最深也在表面的程度.这个,也涉及个每个人对音乐所认识与喜好.也就可以说,诗歌也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与喜好.这些观点并不能说真确,既然说是探讨,也就看到什么,自己想到什么.,也就该直接说出来.

说到时代同期的人,这个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通俗的,只能说于生活表面.你去看,你去听.你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明白的.但古典的,就是生活内在的.你只有去感受,你才能体会.所以.不管同时期出过什么.尽管大家也是平等.,但到最后,他作品的精神思想是最重要的.亚于任何一切.这个就可以体现到顾城杀妻子之后,把他们美好的精神世界,带给你罪与罚.

通俗便于记忆,便于容易让人所接受.在这里,当然也会给人当作经典.所以,我无法说它在哪个时期会比古典,经典(真正的音乐)所逊色.但,它会随着时间而变淡的,.因为它可被复制,被人通过基础.改过,也会产生另一种让人喜欢的音乐.歌词.但真正的音乐(古典)是无法被复制的,它是唯一的,它是哪个人精神的代表,对哪个时代的感受.

对第一段的观点,就胡说到这里.很多可以是谬误.请大家不要见怪

TOP

指教不敢,谈谈我的看法吧。

说道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关系,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或外国的通俗音乐和古典音乐(比如:贝多芬)。我们应该看到几点:1,通俗音乐的作品几乎都达不到贝多芬作品的高度 2,古典音乐是不带歌词的。3,古典音乐所占领的领域没有通俗音乐广大。4,作品的沉淀问题:在贝多芬时代,也同样有很多音乐家,他们也有谱曲,但他们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5,现在的优秀的通俗歌曲(好象更多的是被称为经典或老哥之类的)仍然广为传唱,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考虑了以上的几点,是否就可以得出些结论呢?

我知道科技是进步的,哲学的进步同科技保持了一致。但这是否就说明人类的美学观点就也同一样的也需要进步呢?从我浅显的逻辑和美学还有心理学所知道的来看,虽然表象改变了,比如人们不再相信上帝(神),但人们的欣赏本质却没有改变。如同狗屎到了什么时候都不可能被当作饭一样。因此我们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

关于后现代的风格,我听倒过一个词“拼凑”。我觉得这是很切合准确的说法,而且这个词好象还是后现代中人自己说出的。对于西方的后现代思潮,我是不觉得对的,但以我现在浅薄的各科知识,我还不能对它做出本质的定位和评价。(这需要从很多学科入手,比如以上提到过的哲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美学...我所知道的都只是皮毛而已)。但就我现在所可以了解的来看,譬如油画,到毕加索和后印象派的手里是发展的底线,再发展下去,就是现代,后现代派了,好象印象派还有物和人表现在画中,但是到了后现代,(最明显的是《启明星》)就已经没有具体的形象了。这样的作品是无法让观看者找到入口的。

问题太多了,建议一个一个解决。

TOP

是的,说到以前,我真很喜欢顾城.走顾城的风格.他意象使用的高超,非一般人所比.但真正看下去的时候,就发觉,顾城的确是弱了.他的弱.不体现在诗歌方面.而体现在他的诗歌.如果,我们没有仔细去研究顾城.单凭远和近.感觉等名作去看顾城,就显得幼稚.薄弱得很.当然.他的一代人.是我们无可否认的,.短诗之最.走这条路,.必然要坚持,永不放弃地走下去,而且,还要有天生对于诗歌的敏锐.可可

上面的是自己的愚见.请大家指导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