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随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参观新都宝光寺

随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参观新都宝光寺
文/晓曲

     台湾著名诗人,78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2006年9月8日参加完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文学活动后,于9月9日到新都参观访问,新都部分作家诗人邱羽、谭宁君、刘安祥、骆恒、晓曲等随行。
     这天,秋高气爽,阳光微照,空气清新。上午9时接到余光中先生到来的临时通知,并将于9时30分在新都新桂湖公园拜竭新都已故著名作家艾芜先生之墓,我们分别从各自单位赶到,发现现场周边正在整治,进出十分不便。随后又接到通知,鉴于余光中先生年事已高,改去直接参观著名佛教圣地“新都宝光寺”。我们驱车到达宝光广场时,区宣传部袁道宽部长陪同余光中夫妇刚好赶到,我们正好随行进入宝光寺。
     这是平生第一次见到余光中先生,老人家虽年近八旬,瘦削适中的身材,显得精神十分矍铄,眉宇间分明透着诗人的风骨。我最初对余光中先生的深刻印象,除了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因了那首让人魂牵梦绕的小诗《乡愁》外,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拙作中多次引用了先生此作,这不免使我有了更想走近老人的心理,也深为这次难得的机会而荣幸。而当我告诉他的《乡愁》是我正在研习的“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典型诗例“参差对称式”而加以引用时,老人即刻表达了谢意,令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先生一路默默聆听袁部长对寺内佛像、张大千等名人字画的讲解,老人特地在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对联前留影,并拜竭了寺内宝藏佛指舍利。在先生祈祷的那一刻,我不想去臆断什么,只默默将老人虔诚的身影留于心中......。最后,老人不顾年高,和随行人员集体、单独合影留念。我也为能留下这珍贵的一刻,而倍感欣喜。
     末了,望着先生离去的背影,再次为老人的和蔼与谦逊感动!默想,或许这是我与先生今生唯一的拜见,唯愿借宝光之圣灵祝福先生一路走好,健康平安!

2006年9月10日于新都桂湖居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一路走好,健康平安!

TOP

余光中是很有才气的作者,很多诗我都喜欢。 感受到了晓曲兄的欣快。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想八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以后也不可能经常到成都了,很为晓曲先生感到幸运:)
http://blog.sina.com.cn/banpianyezidecaowu

TOP

余光中,久闻大名.

自己算是半个新生代,所以对他的代表作《乡愁》没有太大的感触.

而爱上他的春之歌:《春天,遂想起》

自己亦曾为之写下感触的一文《江南,遂想起》:

     江南,雨朦朦,情深深。
     带着诗的韵味,带着雨的浪漫,带着天地的柔情。
     “关西大汉,铁板铜琶,高唱'大江东去`”唱出苏学士的风采,也是唱出江北特有的豪放吧!
     江南呢?猜想会是柳屯田的“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
或许,江南不只是这些。
     余光中笔下的江南也够美的了:遍地垂莲的江南,多湖的江南,有杏花村的江南;逃了西施,失踪了范蠡的江南,走入了菲菲令人更想入非非的江南。
    “有三秋桂子,十里菏花。”引金主亮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兴兵六十万,“楼船夜雪瓜洲度”,掀动了长江万里愁,是江南的错吗?
    千骑相拥的高牙已远,怒涛依旧卷霜雪,云树缠堤沙;烟柳画桥仍在,风帘翠幕;后来人还能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一切,都在江南。
     数杯清酒,一曲《玉树后庭花》亡国之音,带给江南的凄美中,只有怨,没有恨;只有哀,没有伤;只有永远的动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千年前的白乐天,曾经这样深深地把江南忆着。红豆暗生,千里相思,王右丞何尝不是那样?
    江南,总会让人不知不觉,情不自禁地吟唱: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垂莲,亦不知今夕是何时的云烟,只愿能化做唐宋诗篇,长眠在你身边。
    梅子黄时,遥望八千里,江南,多少楼台烟雨中。
    行客,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走着,走着,走入江南的烟雨中……

天地间有我在行走。有日,我欲语无言,笑看人寰转变。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