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舒婷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在这首《致橡树》中,表达了自己(同时也是新时代的女性)对于爱情新的认识与追求。从开头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用了六个比喻,表述了自己对于旧的爱情观的不满与鞭挞。“攀援的凌霄花”比喻借对方的权势或金钱来炫耀矜夸的女人。“痴情的鸟儿”是指对男人讨好献媚的女人。“泉源”比喻虽然温柔体贴,但却软弱无为的女人。“险峰”则是指比较强势的女人。至于“日光”和“春雨”,则比喻虽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但却缺乏独立平等的女人。由于比喻所能引申出的的意义丰富多样,因此,以上所作的推论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其他人认为这些比喻有不同或更深的其它意义,我完全理解并欢迎。

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却又终身相依”,属于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把自己(即新时代的女性)比喻为一株木棉,并借助对木棉和橡树之间形象、生活和性格的描写,给出了对于爱情的全新的解释。诗人认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情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有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区别。同时,“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他们之间不仅有爱的缠绵,更应该有共同的理想和语言。“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他们彼此独立,各有不同的特征与品格。最后,“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他们还应做到荣辱与共,不仅要共享成功与幸福,而且在困难的时候还能相濡以沫,彼此激励。

结尾几行是对诗人所向往的爱情的总结,那就是,——理想中的爱人,不仅形象美(伟岸的身躯),而且性格美(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最后一句,诗人的思绪似乎不是很明朗,写得有些含混,因而不太容易理解。我认为,诗人表面上说是“足下的土地”,其实是指深扎土地中的树根,也就是爱人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

全诗从总体来看,似乎都是以意象入诗,并没有直白的表述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木棉和橡树是本诗的两个主角,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主体意象进行铺垫渲染的。而实际上,诗人却主要是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情趣的。象“我如果爱你、绝不像、炫耀自己、绝不学、也不止、我们分担、我们共享”等等这些词句,就是直接用来抒发感情的,只不过不是直接用在人上,而是用在物上,借助于物来间接传达。其实,这就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这种抒情与意象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既使人能够直逼作者的本意,同时又不至于流于直白、浅薄,因而很容易做到雅俗共赏。当代,还有许多人把这首诗看作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实在令人费解:这首诗到底朦胧在哪里?难道以拟物的写法来传达诗人的情趣,就是朦胧的定义吗?这样岂非太幼稚了?在这首诗中,虽然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冲淡了诗歌的意境,但由于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说出的话语又极其巧妙、恰当,所以也自能达到一种诗的胜境。

这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既没有形式化的弊病,又摈弃了散文化的倾向,十分难得。其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排列,对称和重复手法的使用,是使全诗语言摆脱散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使全诗的语言更富韵律。至于语言的流畅,则要归功于铿锵一致的节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我对原诗节拍所做的分析。(其间,“的”作为助词,本应读轻声,相当于短暂的停顿“\”。当然,也有例外。当“的”正好处于两拍之间时,则允许在它的后面做较长的停顿。如“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全诗通篇压“衣鱼“韵,有时较密,有时较疏。当代诗人刘聪美曾经做过研究,只要韵脚间的音节不超过32个,就不会明显的减弱押韵的声音效果。由此推断,这首诗还没有出韵的地方,音乐的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这首《致橡树》,虽然在意境上稍显淡薄,但真挚深沉的情感却可以弥补过来。全诗虽然在语言的简练上略嫌不足,但各种格律的运用却十分娴熟,使全诗充溢着浓郁的音乐气息。况且,本诗作为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啰嗦”正是它的本色呢!最为重要的是,诗人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就为我们阐述了这样一种健康而超前的爱情观,足以作为年青人学习与模仿的榜样,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去欣赏和赞叹的。

http://zhaoyanguang.good.blog.163.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