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关于最近诗风版的几个帖子,和沧海及其他朋友们商榷

首先声明一下,风筝的除了诗读的多,对其它的东东都只是浮光掠影地飘过,更不敢说研究二字,所以如果有别学科学术方面的明显错误,欢迎各位指正.风筝的前提是对诗不对人,在诗坛子当然谈诗为重,其它的都是题外音.

[原创]你的名字

我用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呼唤 在我心中最重最重的名字 因为你说 离我最远最远的你 心却有着 最近最近的距离!!!!!!!!!!

----走在路上 (附录:你的名字/纪弦(台湾)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 :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古木时, 呵呵,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走在路上是新来的朋友,作为东方的斑斑之一,风筝不便直接说太多不中听的话.不过能来坛子里发帖的,应该是心里都希望和朋友们交流的,所以风筝若言语间有得罪之处,也还请别怪罪才好.大家都对事不对人吧. 很想问一下,你以前看过纪弦的那首诗没?或者脑子里有没有隐隐约约的印象在,所以才刚刚巧巧第一句和他的诗相同,并且其它地方也有了相似的意象?有些很流行的句子,也许大家写东西时会不自觉地受影响,但是这句话好象不怎么流行,这首诗对于大陆的大部份朋友来说,也不太会有太多人记得(沧海兄就是看了就忘嘛).所以第一句能相似到那样的程度,风筝才会多问这一句.我可没说你是抄谁谁的东西,因为后面的写法至少从句子里找不到相似的地方.然后再问一句的是,大家争论的这么热闹,你是怎么样的态度,你怎么看你的诗和纪弦的那首诗,你怎么看大家的评论和回帖? 对于这个主题帖,风筝重看了一下诸位的评论,总的来说,赞得多,弹的少.那么风筝再问一下各位斑斑们,你们那样回时,是出于对新人的维护还是出于内心的称赞? "没看过台湾的类似的诗,所以觉得这首诗挺好的。 语言工整浅显,但对比强烈。 其实,用不着那么多的感叹号,感情用这样的文字表达完全够了。 另外,感觉还可以讲究一下形式。 推荐。 -----唐古拉山风语者" 想问唐版的是,看过了台湾的类似的诗时,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呢?这首诗你推荐的理由是什么?"语言工整浅显,但对比强烈"是因这个吗?东方的有情有境易读易懂是不是就指这些?如是,那么大概"我爱你我想你就象老鼠爱大米"之类的歌词更是精采的诗了,语言更工整更浅显.把爱情和老鼠大米一起对比好象也更强烈.再推而广之,所有的女中学生们写在贺卡上的句子以及汪国真同志当年那些滥诗大约都值东方推荐了吧?平心而论,这首诗有哪些地方写出了新意有哪些地方比当年贺卡流行的年代里的那些句子突出呢?再问一下你唐版写过这一类的"推荐"之作没?

"我用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呼唤我心中最重最重的名字 因为你说离我最远最远的你 心灵却有着最近最近的距离 ——这样排一排应该是一首很不错的格律诗" 这是唐版重排的,说实话,风筝对唐版的诗一向看好,不过对这个重排的东东却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若原诗真值推荐精华,那么你重排就是多余.二是大约局限于作者的主帖的单薄,所以唐版就算重排也还只是能这样改动,弄的很象五四时期的新诗.五四是新文化的源,也是新诗的起源.可惜当时初推白话,许多大师级的人物的诗在现在人看来,也满别扭的.也因此五四只是新诗的童年,绝不能说是新诗的颠峰.如果一百年后我们大家写诗仍然只能用这样的手法,只能说新诗百年是个笑话了..

"歌词风格! ----踩不死的小草" 呵呵,小草评得简短.其实对许多新人来说,受歌词的影响肯定比受经典作品的影响大的多.文化快餐的年代,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许多新人或者旧人的眼里,一提写诗不是歌词就是唐宋,现代诗是没地位的.

"台湾的那位诗人的同名诗我也读过,很新很美很温柔动人。是我所喜欢而且记忆深刻的诗歌。 路上这首诗还是挺不错的。通过鲜明的对比很好地突出了心中的情感。虽然诗直白浅露了一些,情怀却很动人。 唐版的重排也很不错。 -----凤舞九天" 喜欢凤舞对纪弦原诗的评价.至于对走在路上的主帖,风筝这里跟着凤舞的话说一句:情怀动人,不过直白浅露. 只有情怀当然不能就算好诗了,不然不管哪一个人随随便便来一句:"我爱你,我恨你!!"情怀也动人,还对比强烈呢,可是谁也不能说这是诗.因为太过"直白浅露"了.用句俗话说就是只有骨头没有肉...

"对比强烈。不错的诗 对了,台湾版《你的名字》是谁写的? 这首读过,可惜读过就忘。足见写得不怎么样 ----沧海曾经" 沧海兄连回这个帖子几次,不过都是很少的几句话,大约没象在别处谈尼采什么的时那么用心吧.这是后话,先放下等呆会重说. 第一个回复"对比强烈.不错的诗".关于这个,飘过不提,前面已有解释了.如果对比强烈仍然就是"不错的诗"的前提,风筝只好笑笑.. 第二个回复"对了,台湾版《你的名字》是谁写的?"再笑笑,沧海兄没有考考风筝见识的用意在吧?也好,正好借此复习一下多年前看过的东西.谢沧海兄给这个机会. 第三个回复"这首读过,可惜读过就忘。足见写得不怎么样". 这句话很好玩,说白了就是记得的是好的忘了的就是不好的.关于纪弦,你后面的回帖说过你了解的并不少.那么风筝在这里就不浪费页面资源再说他怎么怎么样了,网上一搜也是一大堆消息,有想了解的自己找来看.每个人读诗当然有主观好恶权利.不过如果公共场所讨论问题时也把这种主观推广开来,就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霸道了!凭什么你愿意记得的就是好的你不记得的就是不怎么样的?或者是因为"走在路上"的原帖太好了,所以纪弦的那种变成不怎么样了呢?再或是因为"走在路上"的诗只有几行,很容易记,纪弦的诗太长,记不住.所以"走在路上"单从这首诗来说就比纪弦还高明了?"走在路上"真该因此受宠若惊了.对新朋友就算想鼓励也没必要抬得人家找不到北吧?

这个帖子的话题就此打住,再重复一下,欢迎走在路上来东方诗风交流.风筝对你绝不存个人的偏见.若言语过激之处还请见谅.

[原创]感受高温 站在七月的窗口 火焰肆意 水从身体穿过 毫不费劲 咸涩了整个夏天

体温沿着屋脊 节节攀爬 烤熟的瓦片 白霜泛起 一些黑色的细菌 趁机逃逸

远一些的空间 汗的影子 被灼去水分的绿色 忽略 抑或 用更高的价值换取 逍遥的清凉

此刻幻想 做一次猴子 从水中捞起 一枚月亮 ---踩不死的小草 这首诗不好说杰出,至少写出了高温的亲身体会,让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也没有任何晦涩的句子和意象.从这一点来说,应当和东方一向夸夸其谈中的有情有境好读好懂相合的.结尾更是让人眼亮了一下,然后会心一笑. 上面说的都是优点,缺点当然也有,比如第一节,为了和"火焰"一词"对比强烈"(一笑)而故意把"汗水"直接写成了"水",显得生硬而不自然.第二节"烤熟的瓦片 白霜泛起"这一句里的"白霜"有些让人不解,或许"白烟"更恰当吧.第三节"汗的影子"这一句又出现了"汗",和第一节显得意象重复,可能改作其它词或者干脆删了会好些.... 总而言之,风筝认为这首诗尽管存在暇疵,主干还是挺丰满的.就算不足以加为精华,也当算中上之作.如果再做深层次的联想,我甚至想说小草这首诗似乎就是为了迎合东方的"诗观点"才这样写的,以她的功底,这样写还真有些委曲了. 以上看法,和小草商榷.

"夏天,感觉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了。 诗歌的描写很准确生动。结尾新鲜有趣。 小草晚上好:) ---凤舞九天" 上面的评语如果不是出于客套,那么风筝完全同意.

"感情薄弱,美感不错。 要注意堆砌和美感不等于好诗。 ---沧海曾经" 沧海兄后面还有洋洋大观的回帖,不过谅我愚钝,真是到现在仍然没看出来这句"感情薄弱,美感不错"是从哪里得出来的.风筝也很想搞明白"感情"一词是不是可以广泛到胡乱解释成"感觉,情绪".如果结论成立,风筝真无言以对,并且就此扔笔只琢磨词海去. 热是一种感觉,烦躁是一种情绪."用更高的价值换取\逍遥的清凉..."是酸葡萄心理(开玩笑哈),最后一节则是一种幻想和渴望.这些感受和情绪都写的"准确生动",这些感受和情绪却又和感情何关?如果感觉和情绪真的可以合并成"感情"那么这首诗里并不薄弱吧?谁规定写天热的感受时一定要加入对天凉的对比强烈的"感情"才叫好文字?春夏秋冬阴晴冷暖,对于衣食无忧正正常常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难道让每一个人都无病呻吟感时花溅泪吗? "啊 天好热 流汗不止 我是多么的盼望秋天 怀着对情人一样的相思 等第一片黄叶落下来..." 上面几句是风筝胡绉的,我这样写大约感情不薄弱了,可这还是<感受高温>吗?如果你一定要把日常行为花木草虫也都加上你的所谓的感情风筝还真没办法.现在人用词真是可以不加节制地胡乱引伸了,诸如"文化"一词不是早就被恶搞了吗?什么屁玩意都能被加上文化,然后就是各地各种样花样翻新的文化节.现在是不是又该拿"感情"一词来开刀了?现代人感情也真是太丰富了,个个都林黛玉似的病态.

"任何态度,哪怕是哲理思考都有感情的, 比如尼采,实在是错到家了,可他错得有感情,所以至今很多人还爱读他的书。 没有感情的哲思,当推庄子,但那种人,其实跟死人没区别。 ---沧海曾经" 谈诗谈到哲学,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说心里话,沧海兄西方文化或者哲学功底之深厚实在让风筝叹为观止自愧不如,至少你记的名词就比风筝多的多哈.东方同仁因此受了一场哲学的洗礼,想来大家包括风筝都受益非浅吧.在这里先对此说声谢谢,然后小心地问一声:尼采是谁?会写诗吗?你真想把<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偶象的黄昏>什么的说成是诗化的哲学,风筝也同样可以把<逍遥游><秋水篇>等等读成格律新诗.纯属故作惊人之语似的抬杠罢了,抬杠总是件无聊的事,哪怕是以哲学的名义来争论那些永远不会有结论的话题也同样无聊!!从诗的角度或者从东方诗风的角度来说,这也跑题太远了吧?难不成让每一个写诗读诗的人在动笔之前,先在案头放一本西方哲学全集,先哲学一番再动笔写字或者再开始读诗?真是扯蛋! 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强调了我的前提是对诗不对人,所以关于哲学关于真理关世界观等等从古到今一直争论不休的似是而非的各种观点一概飘过,因为这些东西和诗基本上关系不大,和东方诗风这个坛子的理念应该也关系不大.基于这个结论,风筝对沧海兄下面几个华丽的回帖不再一一引述一一分辨,大多数飘过. 辨论有时是件很无味的事,大家找些名人经典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加上自己的主观想法,然后就可以拿出来威风凌凌地吓人.不明所以的人们有时还真会被这种威风吓倒.还是忍不住要拿沧海兄的一句话出来说事: "钱钟书在伊索预言序中说,其实后人实在是前人的长辈。所以真理实在是掌握在后人手里的。 我们这代人只比前辈更渊博,因为我们正是吃了他们的营养长大的。 ---沧海曾经" 这一段话抬出了钱老,还好,是中国人.也还好是文学界的人而不是其他不沾边的名字.钱老的话嘛,直接拿出来当枪打力道是满足的.可惜我想钱老这句话当不是凭空跳出来的,也当是有前提的.真理大约可以说成是掌握在后人手里.我们这代人只比前辈渊博好象也是那么回事.风筝没搞懂的是这句话有意思吗?这代人比前辈渊博能证明什么?当代人见过电视机收音机手机还有其它什么的机,前辈人没见过,一笑.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当代人比前辈差得远.当代社会分工的细化让每人的知识面都越变越窄.当代人掌握再多的真理写古诗也没写不过李白写词写不过苏轼.曹雪芹以后的人们续上一百本<红楼梦>也没哪本和原本一样成了传世经典.当代的这帮知识分子们再渊博也还是挡不住五四时期那帮文化精华们的光华.我从不认为诗的水平和真理和渊博什么的会成正比,当然更不认为诗的水准和所谓的哲学水平成正比,不然中国诗歌的最高殿堂就是社会科学院了,这真是一个让喷饭的笑话!

下面的争论中,小草一次次把话题引回诗本身引回到具体的这个帖子本身.沧海兄则一次次把话题引往其它学科.这让风筝有些心存疑惑.沧海兄不是知识在肚子里装得太多太满闷得难受正想借此机会借题发挥来发泄一通吧?你是不是具体的版主,说实话风筝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因为你的等级上写着明明白白的"版主"两个字,小草当然更搞不明白你的身份了.东方的版主在诗的回帖里大谈一些和诗无关的事,也真让人有些找不着北.以为东方诗风不是诗歌论坛而是哲学或者美学逻辑学甚至音乐的坛子了,这同样很好玩. 研究尼采出身的周国平在一本书里写过一句话:"我爱哲学,也爱女人.但是如果让女人接触哲学,则是害了哲学,又害了女人.... ".这句话也还好玩,如果哲学家们说的都是真理的话,姑且认为这句话有道理,现实中看好象也有道理.哲学界那些闪光的名字里真还难找女性的影子,倒是诗界里女性的名字多如繁星.这也许可以从客观上证明女性不用学哲学同样能写出好诗来.大约也可以旁证出男人们同样不用管什么狗屁哲学仍然可以写出好诗来.最后的结论只能是诗其实和哲学一点关系没有,就算有也是某些人的牵强附会而已.沧海兄在诗的坛子里大谈哲学,在女人的主题帖后大谈哲学.风筝在对你的渊博敬佩之余,却只能对你在诗的领悟和欣赏力方面加上个问号.同样对你在东方诗风的定位的理解力方面再加上一个问号.

关于哲学的话题也就此打住,以后不管谁举出再多新的哲学观点或者名词来用考证哲学的必要性风筝都保持沉默,一笑了之,不再发言.在东方诗风,我只想谈诗读诗,不打算在这里进修哲学逻辑学什么的.庄子和尼采等等更是和我无关,爱谁谁去,你把他放在香案上吹捧也罢,扔在门前的垃圾堆里也罢,都和我无关. 下面再次回到诗的本身,或者说回到帖子的本身.继续引用唐版的回帖: "对于哲学,是门外汉。 几位讨论,插不上言. ---唐古拉山风语者" 这个回帖还是风筝赞同的,也是版主们该有的态度.任务诗歌之外的言语,对版主来说,几乎都相当于不务正业.(自认为哲学的门外汉的唐版的诗好象也还不错哈,再笑) "喜欢最后一段的流畅与新奇,而且自然妥当。 只是前面的感觉有些象冰塞黄河,有些涩,有些碎,有些硬,有些乱。 ---唐古拉山风语者" 对这个回帖的后面一句,风筝感觉唐版在泛泛而谈了,很想听到唐版详细的解释,不然我是没搞明白你的结论从哪里得出来的.给诗挑毛病一向也是风筝喜欢做的事,我也不赞同对一个人只赞不弹,所以还请别太带情绪和惯地判断才好.东方诸位,凤舞雨浅唐版青衣等等,你们的诗风筝都很喜欢,却也觉得某些帖子并不是精品.因此从不盲目吹捧,不分青红一律推荐精华.在凤舞的一个帖子里风筝也还稀里划拉乱拍过一大段话.风筝初来东方时,飘飘一直在给风筝挑刺,风筝也并没反唇相反斥,直接去贬她的帖子.一个坛子能保持客观公正的风气,才不让人寒心,也才会让新来者喜欢这里.因此风筝很搞不懂的就是同样为新来者,为什么"走在路上"的那水准平平的几句话大家却都赞叹有余,甚至还有版主愿意推荐精华.对"踩不死的小草"的几个帖子,却都极尽挑刺之能事,甚至在某些回帖里带着无中生有的教训人的口气呢? 仍然是新人,古文功底深厚,格律纯熟的"朱颜"来此照面一下就闪了.东方主推格律新诗,朱颜就算现在没搞明白这里的规矩,只要大家愿引导,她还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格律新诗的传承人的.可惜走了,大约也是被诸公吓着了.小草雅量很好,不太在意这些指责,留了下来,风筝很是开心.不过欣慰之余仍然不禁暗暗疑惑东方是不是另有一个对诗评介的潜规则在.....

说了这么多话,只是想让视线重回到诗的本身,并不为维护谁或者指责谁.最后祝东方的未来能更红红火火并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请相信我的本意也是希望东方能够更好的.就这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7 15:07:54编辑过]

很高兴也很赞赏风筝版主对本论坛尽职尽责的态度,我想要是人人都对论坛这样关心,对诗歌读评的态度严谨,那么我们的论坛将成为一个很好的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场所。

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这样:对一篇诗作来讲,不同的读者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都以自己固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去认知。他也许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也许误读,也许毫无所得,作者想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人明白,只有加强自己的表达,使之更精确,更明了,此外别无他途。另外每个人的看法只代表自己。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偏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强求一致。东方诗风以前有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尊重你发言的权利。这个尊重,按我的理解就是:你的观念可能不对,可能毫无价值,可以与我相左,但是我只是将我的看法告知你,并不勉强你改变。

我在东方诗风有一年多了,对这里的氛围和几位老版主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我的了解,这里对人对诗都真诚。并没有什么潜规则。如果一定说有潜规则,几位老版主之间有这样的共识——对水平一般的作者多鼓励,对水平较高的作者多挑刺。对有才华的作者我们欣赏,对初学者而真正爱诗的人我们也尊重。我想,真正希望在诗艺上有所进步的作者并不会在意别人是赞还是贬,而主要是看是不是听到了有价值有启发的意见。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风筝精彩!!

凤姐,也有道理!

有分歧也好嘛!俺也只能看看!什么也说不了!!

85后,现于广东建筑学院学习!课下喜欢诗歌半年有余!!欢迎前辈们多指教. 俺的博客:http://210308.oiblog.cn多指教批评!!

TOP

先感谢。 再说说自己,我说不是斑竹,实在是说了实话,为什么呢?因为首先我不是本版斑竹,,也不是诗歌(包括自由体,格律体,和旧诗)的斑竹。然后是,我自己找别扭找了快半年了,诗歌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所以,现在的斑竹只不过是在诗歌之外挂名而已,而且不久也会连名也不挂了。因为东方严谨的作风,就不会让人只挂名不做事的。

我之所以有时候还回帖,一是因为说归说,但终究不能完全忘情于诗,二也是应应差。 说说的简单,一则是因为我现在唯恐自己又一头钻到诗里,动摇。二也是忙着生意,没多少时间。

既然提出来,那不说清楚,恐怕也是对大家的不负责任。

我只拣诗的问题说说。

先说《你的名字》

我用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呼唤 在我心中最重最重的名字 因为你说 离我最远最远的你 心却有着 最近最近的距离

这首诗集中,洗练。感情饱满真挚。

所谓集中,就是诗在外在结构上,不做过多的铺叙,直奔主题。

打个比方,我们看到一个风景。那么,如果是真实再现。那么这风景中的每一道水波,每棵草,远处的夕阳,近处的树,游人,护栏,等等等都要表现出来。

但事实上,我们在表现风景的时候不是那么做的。小时候学语文,老师就说:不要写成流水帐,要有所取舍。

这牵涉到一个语言修辞学的问题:就是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取舍,并达到好的效果呢?

中国传统有白描,它脱胎于画论。就不用引文了。简单说,就是将作者感受到的,用精简的笔墨传达出来。旧诗中此类作品可谓很多,历代评家常用“传神”二字来形容。这正是白描手法运用的特征。

能够独成系统的,是有白描。但。除白描之外,不能总结出特征的也很多,但它们共同所追求的效果就是精炼。直白说了吧,就是不说废话。有意思的是,中国画和中国诗中有南北二宗之争,可以看看钱钟书的《七缀集》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里面旁征博引。比我说废话精彩多了。

值得说的是,中国诗是北宗为上,但中国画是南宗为上。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钱">钱ersonName>先生也没能说清楚原因。我以为:大致有几点,一,诗的题材博大,深沉。而画就相对狭隘。中国画,文人写意是该尊王维为祖。在王之前,有山水,花鸟,人物,还有宗教题材的。王维之后,也还是如此。而诗不同,从诗经开始,不说七月流火,坎坎伐檀。就是岂曰无衣,蒹葭苍苍也都不是画所表现过的。

中国画至今也没出现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自由引导人民》。因此,在表现闲适,冲淡上,南宗是有优势的。南宗诗人,陶潜,王维等等,在中国诗史上都不如杜甫,杜甫才是唯一公认的大诗人。

又扯远了,我这人讨论问题的时候就喜欢乱扯,回到原题上来。就是诗歌或者说文学不是只有传神的写意,也就是白描是唯一最好的。必要和瑰玮的铺叙也同样优秀。但,铺叙也有限度,怎么说呢,你看汉大赋,现在还有多少人看?因为他铺叙太过。到是文人抒情小赋有不少名篇佳作。李白的诗,最大的特征就是奇伟,铺叙,但他也取舍得当,没有象汉大赋那样物穷其形。

艾青在论诗中说:诗要集中。大致也可这样分析,有些题材适合白描,或者洗练,而有些也可以适当铺叙。本论坛的青衣可以当做适当铺叙的代表。

这就是说,铺叙有铺叙的特征和效果,而洗练有洗练的效果。这两者不能非要决出高下来。

唯一能说的是:运用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

但无论是铺也好练也好,都要求集中和简练。这说法容易挑到逻辑矛盾的地方,我没多少时间详细斟酌用词,但我相信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作者这首诗,是属于集中中较好的,但也不是很简练,事实上,所有东西都是相对的。,比如叠用问题:最轻,最重,最远,最近的叠用,是语法修饰中最高格的叠用,很突出,也很好。当然这不是作者发明的,前人作品有很多例子。但用得恰当就是修辞所要求的。张中行有句话:语修辞就是选择过程。

又扯别人了,我老毛病不改。呵呵。

再回到这诗上,它的简练的优秀表现在哪呢?其实,用纪弦的诗正好可以和他的做对比。这是难得的对比材料。纪弦就是铺叙,就是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加博喻,这样反复修饰,多了其实就是废话了,正犯了汉大赋的错误,生怕比喻得不够详尽,非要要能用的比喻都用完了不可。

这是此作高于纪弦作的地方之一。

纪弦作,没有波折,一层意思,修饰到底。当然,这也不能算多大的毛病,但文似看山不喜直还是有道理的。我也不引证旧诗诗论或其他论点了,免得又跑很远。

但此作却不同,它有两层,结构上平行转折。“因为你说”是分水岭。

并且,纪弦作除博喻外,没有使用其他修辞手法,相对来说,单一。此作除了上面说的优秀的叠用,感情的转折之外,在修饰上,还用了两组对比,最轻和最重,最远和最近。对比所给人带来的美感以及所能传达给读者的感情,是众修辞手法中很强烈的。朱光潜文《艺心理学》里有详尽的阐述。不引了。引多又跑题。 以上三点再加上简练的表达,使这诗达到了集中,简练,感情饱满真挚,感染力强的特征。

我先吃饭,尽量在今天说完,明天我又要出门了。

TOP

青衣愚笨 道理不会说

总之是支持这样的积极讨论

静------无--------言

TOP

关于我说我读过但很容易忘记的诗就不是好诗,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我有这自信,所有优秀的作品,我能能很明确的分析出来,并把它置于诗歌之林中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无论是什么风格什么主题什么表现手法。这也许是我年少轻狂,无知所以无惧,但目前,我确实是这样想的。

说《感受高温》

站在七月的窗口 火焰肆意 水从身体穿过 毫不费劲 咸涩了整个夏天

体温沿着屋脊 节节攀爬 烤熟的瓦片 白霜泛起 一些黑色的细菌 趁机逃逸

远一些的空间 汗的影子 被灼去水分的绿色 忽略 抑或 用更高的价值换取 逍遥的清凉

此刻幻想 做一次猴子 从水中捞起 一枚月亮

这首诗成就不高,为什么这样说?这牵涉到美学问题。那么美是什么呢?有很多视角的答案。比如物我同一,移情,比如悲剧美,雄伟美,喜剧美,崇高美,丑恶美。

在这里,是可以运用距离美来解释这篇作品的。

先说什么是距离美,详细的,有美学专著,可以看看。简单说,就是审美的对象能让我们产生远离现实世界的功利,而沉醉在作品所表现的世界里,并得到心理和生理的快感。

这诗,比较优秀的地方,一,词性活用:肆意。跟传统语法的名词活用差不多。不用多解释了。它能取得形象和多义的效果。二,语言新奇,水从身体里穿过。将夏天酷热下人们喝下水又很快变做汗的现象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并不生硬,而且很好,很优秀。以下的还有很多此类新奇用法,比如,将体温的升高拟人做攀爬屋脊。将瓦片拟做食物,将瓦片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刺目的白光比做白霜,不多例举了。三,含蓄,这诗的含蓄是表现在运用隐喻上,(有的书不把这手法叫隐喻,这是不同解释问题,有必要交代一下)那什么是隐喻呢?就是将本体和喻体其中之一隐藏起来不说。上面例举的:瓦片反射的阳光白的刺眼是本体,但作者没说,只说了喻体:白霜。这手法运用需要斟酌,一不小心就晦涩让人不懂了,我曾总结出几个原则,可以避免晦涩,今天不说了。四,是有些底蕴,运用的很好。比如,人们在形容盛夏的太阳时,喜欢用白日,很传神的一个白字。而作者在这里,将这底蕴运用到诗里。还有就是猴子捞月的底蕴,是个哲理故事,而作者在这里,很巧妙的运用,表现空想的虚妄,并表达出作者在这种环境下的思维状态。

那么转过来说这诗所取得的效果,它的成就,以及最终给读者什么。

任何艺术,都是用它特殊的表现材料,传递给感受者以东西。比如,音乐是用声,而画是用构图和颜色,文学,是用语言。这里有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以为诗是用文字传达内容,这是错的。诗是语言的艺术,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

又跑了,老毛病总克制不住。

回来说,诗歌创作其实是分两步的,一是感受,二是纪录下并传给受者。感受人人都会,是天生的。但,纪录和传达就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审美心理学》有个很形象的说法,说有些人总说:我要是会写小说,我这辈子准是很精彩的小说。但他不会写,写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他能感受,却不能传达。

因此,传达实在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的才能成的。这牵涉到信息传播学的一些内容,需要训练将要传达的东西一点一点剖析出来,不能有丝毫损失。然后准确无误的给接受器。当然,那是严谨的科学,不能 等同于艺术创作。事实上,很多优秀的作者不仅能将自己感受到的传达给读者,还可以将更多的信息传达给读者,并激发读者自己的经验。这问题由来已久,不跑了,只说一句: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诗作者首先要攻克的就是传达的本领。作者这方面没做很好。证据不附。

这本领不熟,那么诗作所取得的效果就要打很大折扣了。

最后,就是这诗的成就的定位。

那么什么是优秀呢?

一首优秀的作品要包括两个东西,一是美感,而是充沛的感情。

历代的久经传诵的作品里你都发现这两样东西。

作者的诗,在美感上做得不错。它符合美学,能让读者抛开眼前的事,去跟着作者“看”盛夏的状况。但,作者仅仅做到了这点。

事实上,任何作品都不能手绝对没感情,只在强弱而已。我说的薄弱就是这意思。

为什么只感受到美而不能传达给读者感情的就不是优秀的艺术呢?

我不引证实验美学的研究报告和成果了,大家都能够感受到:比如听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呢?能够让我们动感情的。只说古典音乐中的纯音乐,肖邦有音乐诗人的美称,他的夜曲,马祖卡,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BC等大调,贝多芬是是音乐家中最博大深厚的,他的生命,命运,田园等等等都是能让听众被强烈感染,并动感情的。虽然它们只是纯音乐,没有歌词。

再说也终归是絮叨。不说了。我想意思是大致说了。至于要说得很清楚,怕时间上也来不及。就此打住。

TOP

赞赏这种认真讨论的风气.

对诗不对人.

"东风"没有潜规则.

尼采也写诗的.

这边来得少,换了斑竹还不知道,向二位新斑竹上任表示祝贺.

不同观点的碰撞是一种磨砺,有利于提高认识.

完全同意凤舞的发言.

TOP

很高兴,在如今这样浮躁的社会空气下,东方诗风还能聚集这样一些能坦诚相待认真负责的人儿。

如果不是太远,如果不是想减肥,我想我会请大家去吃夜霄,边吃边饮边说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关于推荐,我一般认为一首诗,若有其过人之处,独到之处,就值得推荐给大家看。 不一定要完美至无可挑剔的地步。

当然精华,要求会更高一些,至少要没有明显的缺陷。

——以上,是我所掌握的尺度。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朱颜,我个人很看好。至于其人为什么要走,不得而之。 小草,的确,此人不仅有才华,而且还有很好的雅量,这是一个人进步的要素。

这里,没有谁会特意地留谁留,相信也没有谁会刻意地赶谁走, 走与留,用缘分两个字去解释吧。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