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大哥”:人与诗 ------- 序《秋水涟滟格律体新诗选》 万龙生 秋水整理了近年来的格律体新诗,交付出版,嘱我为序。虽然适有远行在即,亦不便推脱,只好勉力为之。 在东方诗风论坛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大家都叫我“诗兄”,而称他“秋水大哥”,都是很亲切的,听起来心里热乎。而在咱们这从虚拟空间走到了现实世界的论坛中,秋水又是我接触最多的诗友,我和他都是“三朝元老”:从前年起,一年一度的聚会,合肥,柳州,重庆,我们都参加了。我们一样的热爱新诗格律建设的事业,又都在担任着“格律新诗”版的“斑竹”。既然这样,这篇文章能不写吗? 诗如其人,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就秋水而言,也不例外。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秋水就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快言快语。这样的性情就鲜明地体现在我称之为“局长系列”的一大批讽刺诗上。这些诗都以一个“局长”为主角,痛快淋漓地状写了官场的种种腐败现象,还有一个鞍前马后的“钱科长”,为局长大人殚精竭虑,经常出歪点子,馊主意,也活画出那些“舔肥匠”的丑恶嘴脸。诗人把他简称“钱科”,谐音“前科”,也是妙不可言。局长和钱科共同出演的一幕幕喜剧,在秋水笔下有声有色,活灵活现,营造了某些官场的典型环境,而“局长”、“钱科”就是他塑造的两个典型人物。这些作品集中在一起,不啻为一部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这些“小叙事诗”,不仅拓展了格律体新诗的题材范围,显示了这种被某些戴“有色眼镜”的诗界人士说成是“束缚诗思”的体式的不凡的表现能力,而且其警世、讽喻的力度也是相当大的,就是在当前整个诗坛上也属于珍稀品种,理应值得重视。可惜大概因为其所采用的形式遭到轻视甚至排斥,难登被“先锋”、“现代”所把持的“大雅之堂”,在更大的的范围发挥其作用,更不能在业内得到应有的肯定。但是我相信,“局长系列”这样的诗歌精品,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被泥沙掩盖的珍珠终究有大放光芒的一天。 正如看起来静穆悠闲的陶潜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秋水这条眼睛夹不得沙子的河北汉子,也有他“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在生活中不愧为一个好丈夫(他对于曾经重病的妻子悉心照顾),好父亲(合肥聚会他带了女儿去,我亲眼见到他的慈父面容),至于“好朋友”就更为论坛所公认,和蔼可亲的“大哥”形象深入人心。这反映在他的抒情诗里,就形成了细腻、柔和的风格,而与“官场系列”大异其趣,简直难以置信是出于同一个人之手。从这些歌咏自然,咏叹爱情的作品,采用了格律体新诗的各种体式,看得出秋水在形式上的探索、追求,显示了格律体新诗可以“量体裁衣”,“一诗一貌”的“无限可操作性”特点。这些作品都是秋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感悟,绝对没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勉强,更没有“东施捧心”的俗态。然而,有的作品比较平直,就艺术的独特性而言,我觉得其价值不如“局长系列”,显得稍逊一筹。 秋水这部诗集是“东方诗风”论坛继王端诚的《秋琴集》之后,又一部全书按照完整的体例编排的纯格律体新诗的结集,在张扬格律体新诗特色,推广格律体新诗成果,普及格律体新诗知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举例说吧,秋水的三步诗,就从六言到七言、八言、九言,直至杂言,穷尽了三步体格律体新诗每行字数的全部可能性。其参差(对称)式作品也格式多样,可以说做到了随心所欲地创造“基准诗节”,形成了丰富的参差(对称)格局。遗憾的是,在“整齐参差复合式”的尝试上,本集拿出的成品太少。这个方面,也正是目前格律体新诗创作的薄弱环节,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争取出现更多的成功之作,以进一步展示格律体新诗的无限生机,充沛活力。 不久以后的金秋时节,由常熟理工学院、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共同举办的格律体新诗研讨会就要举行,秋水的这部诗集与“东方诗丛”的另外四本诗集,将成为献给这次重要的,也许会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的一份厚礼。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