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看来不管什么制度,不管说起多么发达的社会。平民百姓的生活,都有一些共同点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生活,让生命永远不断的延续下去。奋斗的目标不外就是为了改善生存的环境,提高各自的生活质量。其它的离普通老百姓实在有些遥远。

——这是大实话!

TOP

回复 10# 诗酒自娱


    谢谢诗兄指正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回复 11# 海棠依旧


    ,是呵,我一向是想到啥就说啥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本帖最后由 浮云 于 2013-1-4 01:20 编辑

夜游尖沙嘴  
在尖沙嘴站下车,刚好是华灯初放。地铁很热闹,从王大仙站过来,包括其间的转乘,一直都站着。这正值一天客流的最高峰,城市公交的黄金时间,香港自然也不能例外。能正常运转,不久等、不排队、不挤得转不动身,已经算很不错。其实这也是城市繁华的一种具体体现,不这样,反到令人奇怪了。

随着出站的人流,走上安装有风雨廊的过街栈桥。依旧是来往穿梭,人流如织。而且大多行动敏捷,显得精神焕发。我本来已觉有些疲倦,很想放慢节奏,但眼见亲戚家的老阿婆,也柱着拐杖走到了我们前面,以其九十以上的高龄,尚如此健旺,真令我赧颜不已。

走下长长的栈桥,地方到不难辨认。前面不远就是街区,身后是影视中常见的那幅香港的招牌画面:隔着维多利亚港湾与香港岛的中环及湾仔相望。层叠的高楼和形式各异的摩天大厦,虽也壮观,但认真说来,好像还不如丰水季节在山城重庆的南滨路隔江看主城区有气势。到是和在上海隔黄浦江看陆家嘴似的,显得各有千秋。时间已是傍晚,阳光还好。我们径直向街道走去,那里有很多会馆林立,大多是中层建筑,不算很有特色。从侧街进入后有一条主街,各业都有,更多是一些装修比较有档次的酒楼饭店。

女婿的叔爷一家早到了,今晚招待我们的接风宴,就是他们请的。但选择的是自助餐,人均好像起价就是二百多港元。后来听女儿说才知道,那只是基本费,实则一客按三百六十元结帐。看来香港的生活水平着实不低。记得去年他们因去九寨沟旅游到四川,顺道来自贡时,女儿也安排了一次自助餐招待,选的是我市最新的啥国际餐饮城的高档次,才八十八元一客。相差三、四倍呢。当然这里准备的项目之多、服务之周到、则根本没有可比性的。这里每个档位里,都有厨师在现场操作,不管中式、西式、东洋、南韩、印度,各种风格、各种烹调方式及生鲜海产,几乎应有尽有。把世界各地的特色食品和中华大国的吃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演绎得十分圆满。老实说,很多洋名称、菜式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有刘姥姥进大观园,还没吃看也看饱了。最有意思的是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食客。体重怕足足有三百公斤,不太高、尽管胖,但看来很有气势,一付大老板的派头。上衬衫加领结、下吊背带裤配皮鞋,给人一种很绅士的感觉。只是我观察了他好一阵,终未见他就食,有些怀疑店家请来作秀的。其实在这种场合,实际上吃的就是一种趣味。观赏了不少厨艺表演,更品尝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食物。

尖沙咀现在已是香港九龙主要的旅游和购物区。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岸陆地尽头,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沿海图中,便有尖沙咀的纪录。历史上虽也算华南出海的要冲,但也只是个很荒芜的小村落。从一八六零年,被英国占领,才在那里兴建军营及水警总部,并开始填诲建海运基地。据说尖沙咀的原海岸线约在梳士巴利道、漆咸道一带。那里原来的九龙角和黑头角是两个平行的海角,其间还有一个小海湾。经过多次移山填海工程后,现早已没有踪影。如今的尖沙咀已扩大了不少土地面积,成了香港一个高度发达的心脏地带。夜间的繁华,较之下午下更甚。饭后大家陪我们去海湾看夜景,算是消食运动。离开了闹市区,顿觉神气清爽,海风拂来,仿佛劳乏全消。海湾的夜晚,尽管游人不少,但仍然感觉到很宁静。道路平整、宽敞,原来我们正步行在香港有名的星光大道之上。只不过我们是从渡轮码头和地铁站这一边,反向进入的而已。漫步其间,维多利亚港湾精致绝伦的夜景尽收眼底。和傍晚看到的风光迥然不同,使人深信美人最宜灯下看的谚语,绝对是经验之谈。记得几年前在电视中看过一个节目:“幻彩咏香江”。从大全景的角度看,就应该是这一段港湾。我感觉称其为香江,反而显得更切贴一些。因为从人的视觉角度看;能见度究毕有限。九龙岛和香港岛之间的狭窄海面,与其说是大海,到不如说是大江,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同。这和初次看到厦门和鼓浪屿之间的海峡,感觉差不多。据说这里每晚都有多媒体灯光、音乐汇演的,可能我们宵夜后,出来晚了,错过了时间。就是这样,我感觉也不错。眼望对面香港岛,繁华大都会的灿烂夜景,实如梦幻中的仙境城阙,飘渺于海天之间。虽然仅咫尺之隔,实乃遥不可及。我清醒的知道,这和我的现实生活空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星光大道”的地理位置很不错,听亲戚们介绍,起于新世界中心,面向维多利亚港一面的尖沙咀海滨长廊,模仿美国荷里活的星光大道而建。通向天星码头及地铁尖沙咀站,交通极其方便,周遭购物、用餐、休闲各类设施都很完善。香港很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如艺术馆、太空馆及文化中心等都在附近。特别是仿效好莱坞,将香港电影界杰出影星的签名,手掌印镶嵌在特制的纪念牌匾中表彰。更受到了游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热捧。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当代国际港片大师吴宇森、徐克、洪金宝、冯宝宝,和杨紫琼、刘德华、成龙等留下的手印,还有老牌电影人狄龙、楚原、谢贤等到的签名。最精彩的当属为纪念工夫巨星李小龙铸造的打斗铜像,仿若真人,栩栩如生。我们一行走走停停,总算来到了大道入口处。这里不但设置有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巨型铜像,还有个供表演活动的小舞台,及小食亭、纪念品小卖亭等。尽管夜已渐深但小广场上依旧人头攒动,往来不绝。我们没有去赶热闹,仍顺港湾大道,经过香港文化中心门前的广场,看到了现已成为香港地标建筑的,原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站钟楼。虽然尚不足百年历史,但在此地,也算是幸存的最有资格的文物级建筑。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跟着向巴士总站走去。

    依然是双层公交,顺坡进入一条熙熙攘攘,有着密密麻麻特色酒吧以及餐厅的街道。满眼是醒目的霓虹灯牌匾,处处显露出太平盛世的繁华。听人说这就是有名的诺士佛台,也算走马观花的真正见识了一下夜香港的盛况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真是美不胜收哟,跟着浮云老师大饱眼福了,呵呵。

TOP

回复 15# 海棠依旧


    谢谢你一直支持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道家新贵黄大仙
九龙的早茶和江门差不多,当然在这钻石山上,是找不到如金凯怡那样漂亮和排场的大场面。但基础品种却差不多,特别高级的点心就没有上,究毕这里极少外来游客,大多是附近老客户,.面对的层次不同。味道很好,服务员很敬业,这到和在广东的情况没啥分别。

亲家夫妇决定陪我们游玩一天。我不想太劳累,只选了一个地方,去朝拜天坛大佛。然后在街上随意逛逛,陪妻子购物。同行的亲家说:上山的索道开放较晚,可以就近顺道看一下黄大仙祠,我们自然是客随主便。

昨天下车的公交站,就在黄大仙祠门口,感觉像是一处新建的宫观。色彩十分鲜明。听说,才花巨资全面修葺和进行了扩建,难怪已经溶入了些时代新貌。说实在的,我当时很不以为然。知道香港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足见其经济的高度繁荣,不缺钱花。尽管其建筑十分富丽、金碧辉煌、结彩簪花,彰显出了中国古典庙宇之特色。可惜受地形所限,囿于一隅。邻近高楼四合,面大街且处斜坡之上。想其修建仅几十年的新庙,虽是阔气,却缺少点历史底蕴,越是摆谱,到有可能越是俗气。

黄大仙祠又名啬色园,现在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大仙道号:赤松子,以行医济世、慈悲为怀而位列仙班。在上世纪初,赤松仙子的宝像,才由道长梁仁庵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奉请来港。初时是在湾仔开坛阐教,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尤其灵验。因此信众渐多,香火日益鼎盛,到一九二一年,经仙人指点,才选定在这九龙狮子山下的龙翔道建祠。只是这一带的开发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当年地处城郊,算是鱼龙混杂、不太安定之地。时至今日,门口依然乱如闹市。很多兜售香烛、生果、净水、供花的小贩,哄拥在入口左右,夹道欢迎。虽说不售门票,但也标明了要交香火费的,这些事虽用不着我出手,但至少说明,再发达的社会,没有钱也是寸步难行。当然如果撇开周围高耸入云的都市新楼不看,其整体布局到也深谙道家旨要。几道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牌坊,堂皇富丽的映衬出主殿的尊严。十二生肖大将军的拟人塑雕,隐含着法力无边的雄威。据说黄大仙词,是严格按照五行八卦原理设计的。根据一九三七年最初建庙时在殿前占卦所得神示:飞莺台是铜亭属金、经堂属木、玉液池属水、盂香亭属火、照壁属土。扩建维修始终维持着这个方案。故香客、游客都按序从大殿开始祭拜,求签卜卦也在大殿前进行,其余供奉诸神的殿堂相比都小些,香火也以黄大仙殿最甚。

祠外大牌坊上“赤松黄大仙祠”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神采生动,看来定是名家手笔。有整洁的屋宇,供解签和相面算命等使用。殿前的烟雾缭绕,香客甚众,跪地掷筊、求签者络绎不绝。单就解签一项,仙家也当日进斗金。祠内现保留有《赤松子自述》记载:大仙本名黄初平,东晋道士,(约生于公元三百二十八年)浙江省金华县兰溪市人。十五岁开始学道,不食人间烟火。据说四十年后,他的同胞兄弟,在山中找到他时,已能指石变羊,妙臻神境。从此,兄弟俩一起修炼,双双成仙。因其隐居于赤松山,故此称“赤松仙子”,算是道教早期,由民间真人被奉为的神祇。道教是我国本土固有的一种宗教,虽然距东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教至今,只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但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整合了之前兴於战国时齐、燕沿海一带,从事方技研究、追求长生不老的一种“学术”流派方仙道,和继而起于秦汉时代的黄老道。这些“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转化成了道教教义及方术的基本来源。继黄老道之后兴起的是于吉的太平道和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因太平原本只是人类的一种奢望,其道在历史上,自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到汉末便已消亡。而五斗米道,听这名称,就知道揭示的是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故最终形成了,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教团组织,成为了后世万法归宗的正统道教。

尽管殿后的内院比外面还要宽大一些,但游人很少。到也显得宁静清幽。符合保留尚好的老牌坊“第一洞天”和“金华分述”的原意。这些由于已经有了点岁月沧桑的积淀,确也让人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非凡意义。其他如三圣堂、从心苑和仿照北京天坛而建的九龙壁等,可看之点也多。特别是三圣堂奉祀着吕祖(吕洞宾)、观音和关帝,并挂有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据说祠内还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真正是不偏不倚,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体现出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宽容胸怀。黄大仙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天师传道的精髓。算得上是中国道教南方符录派的分支。主要是符录和斋醮二部分;符录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是大仙的老本行;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包含了很多道教的祭祷仪式,有些场面非常宏大,能展演出道教的音乐、舞蹈和文学内容。这在香港无疑很对路子,十分实用,大仙不但赠医施药,参与不少社会活动。现在更获批准为特区唯一的,可以举行道教婚礼,为新人办理注册事宜的道教庙宇。每年春节,从除夕至正月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黄大仙祠,酬谢神恩并为来年求神庇佑。大年初一争相抢烧头香,成为目前贺岁习俗。而每当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大师宝诞之日,所有黄大仙的弟子、和很多社会名流、嘉宾都会于正午时分,聚集于祠内的主殿参与祭祀活动,场面都很宏大的。尤其近年举办婚礼后,据说场面观赏性很强,其热闹、火爆程度,均很受民众追捧。当然,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一点到是可以肯定的,大仙尽管出身寒微,仅只是一介民医修炼得道而登仙界。因为其贴近百姓,又占据了这块集人气、财气、政策优势的风水宝地,一定会飞速的崛起,超过一些早已成王成圣的大牌老祖。成为道家中的一代平民新贵。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仔细读完,大长见识,浮云老师知道的真多!

TOP

回复 18# 海棠依旧


    哈哈, 我一向对国教的兴趣,比佛教更大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香港天坛大佛和宝莲寺
大屿山和香港岛隔海相对,距离并不太远。但其面积为香港众岛屿之冠首,据说大小将近香港岛的两倍。岛上大部分地方还是原生态。其间断续开发山野园林,也是环境秀丽清幽。但最近二十年来,忽地声名鹊起,且逐年升温。不单仅在东方世界,在全球目前也已炒得火热。最主要的原因,显然是一九九三年农历的十一月十七日,在佛家阿弥陀诞辰时,由原座落在大屿山昂平高原,有南天佛国之称的宝莲禅寺,为其在寺前木鱼峰顶,新建的当今世界最高最大的露天释迦牟尼青铜像,举行的开光仪式。这尊以现代科技设计、浇铸,坐姿高达二十三米,加上莲花及基座总高约三十四米。重二百五十吨由二百零二块青铜,焊接合成的大佛。从此,在中国的版图上,又添了一座声名卓著的佛国名山。

   其后在大屿山北,利用原赤鱲角岛和榄洲,扩张填海而成的人工岛。建成了现已成为亚洲的客、货运第一,济身全球最佳机场前三甲的香港国际机场。其后不久,大名鼎鼎的迪斯尼乐园也相继在大屿山竹篙湾开园。更使赤鱲角这一带变成了现代旅游交通的枢纽,很快的繁荣起来。

从黄大仙站乘地铁去朝大佛,只需转一次车,几十分钟就可直抵香港岛西头,到达东涌终点站。真是即经济也快捷,难怪港人大多喜欢坐公交,那不单是为了省钱,更主要的是方便。其最后几站路,已经是时明时暗的行走在山洞和海湾之间,有些类似重庆的快线。出站不远,便有直通大屿山的缆车。这缆车站,正好建设在赤鱲角的一个小山坡上。下面是通往机场岛的大桥,往西索道和大屿山相连。等待上山的中、外游客、香客很多,从候车大厅中曲折的绳引到上山的进站走廊中,都是排队等候的人流。由导游领着的旅行团队也不少,并为他们设有专用通道,,可以保证其能比一般散客快些上山。且幸这里的车厢是能容纳六至八人的大笼,管理也比较人性化,尽可能照顾一家或同行之几人一起乘坐,递补的多是单身或双人伴侣。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增进了上、下车的速度和秩序。更给旅游公司的摄影师造成了商机,大多能在那短短的几步路中,抓拍到令游客满意的留影。

这个缆车道,是以网络的搜索引擎三六零命名。越海跨山直达宝莲寺附近的昂坪。长度有好几公里,车程也要二十多分钟才能到达。前一段路,正好俯观机场鹏飞鹰降,饱览海湾秀丽景色。待翻过大屿山的第一道山梁,便能遥望屿山大佛的伟岸雄姿,领略佛陀大力大智的庄重慈祥。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踏破云山千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的皈依之感。

缆车站前、木鱼峰下,旅游热潮已催生出一个小小的集镇。我们刚刚出站,已有小姐笑嘻嘻的接着,送来我和妻在缆车中的合影,并配送有两串配有照片的锁钥吊牌。虽然照片拍摄得不算高明,但对这种贴心的热诚服务,我一向还是乐于鼓励的。两个女孩子很高兴,还额外赠送我们一张免费摄影卡,我也只好笑纳了。时间尚早,我们径直先去礼佛,此时阳光正好,佛像熠熠生辉。听说单是重达五吨的佛面,在浇铸时就加入了两千克黄金,难怪有如此光彩。

宝莲寺前身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民间供奉佛像的“大茅蓬”,直至一九二四年正式建寺,由镇江金山寺和尚纪修,出任第一任主持时,才命名“宝莲禅寺”。前人诗中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句,可以说古往今来,佛寺在中华大地上的选址,都极为讲究。大多都是当地风水极佳之处。此寺从发端至今,也算是经历三朝百余年的沧桑,其间更遭外夷数度入侵,强租强占,可谓历尽劫波而不倒。自然定非寻常荒山旷野,合当是原有灵根的仙山佛境。先前寺虽不大,但左有木鱼峰、法华塔、华严塔,右有莲花山、狮子石,内建庄严威武的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宝莲池等。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周边的凤凰山,更是看日出好去处。也不乏游人、香客光顾。

相传兴建大佛的构想,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并庚即筹划实施。至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开光。历时整整二十年。因大佛所坐莲花宝座及寺内建设的地坛,都是仿照北京天坛的圜丘坛所造,连其中所蕴含的声学原理,都经解析后原样搬来,可谓惟妙惟肖,同样具备。故而得名“天坛大佛”。而造型更是凝聚了广大信众、佛教界大士、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等无数心血。集云岗、龙门佛像美之精华,仿唐代雕塑技巧之精工。成就这尊坐南朝北,礼敬神州心脏。右手胸前屈举,五根手指平伸,展示佛家“无畏印”,意拔除痛苦;左手下垂脚上,伸掌向外,指端微微向前,佛家称“与愿印”,寓施予快乐,表现了大佛大智、大雄大力与大慈大悲。诚为当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木鱼峰海拔高度四百八十二米,宝莲寺正对大佛现建有汉白玉石大牌坊。隔一广场,建设有二百六十级,形式天梯的礼佛步道直达天坛底座。如同现峨嵋金顶的十方普贤菩萨一样,其下中空,是一座地下佛宫,只是更为宏大。底座.内部结构分三层:功德堂、展览厅和纪念堂。由圆形楼梯贯通,特别是悬挂有一口大钟在殿堂正中,铜钟直径两米、重达六吨,外壁刻有佛像、手印和经文等。佛家也与时俱进的采用电脑控制,每隔七分钟敲打一次,共一百零八次,以供世人“解除一百零八种烦恼”。当然为了吸收更多的善款,大佛未忘在功德堂立有捐款善信名讳的石碑以资鼓励。三楼的纪念堂中,一般人则只能远远瞻仰。据说.供奉了佛陀真身舍利。相传舍利是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世尊涅盘时留下的圣物,大小仿如米粒,目前只有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仍有珍藏。这里的真身舍利,是十二年前由斯里兰卡迎请回港,供信众前往参拜的。若绕佛而行,从侧后拾级而上,可到达莲花座下的祭坛,近观远眺,群山俯伏,南中国海遥遥可见。不由人不生出尘之感,望着神态安祥,依然在冥想中的大佛.我发出了心底的赞颂::  

以无畏的精神*

雄踞在海天之上

为普渡众生

任罡风猖狂

要拔除尘世痛苦

把邪恶罪孽扫荡



以慈悲的胸怀

静坐在木鱼峰上

愿广结善缘

共福乐安康

让佛光普照全球

同超越轮回魔障



金色的宝莲熠熠闪光

皈依的大钟已经敲响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