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就其已有的定义“新诗,中国诗歌的一种。与“旧体诗”相对。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当时也称“白话诗”,形式上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白话”,应该说也没多大理解障碍,这本身就是一个合乎实际的说明加解释性的定义。
2、“新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追究其“新诗”产生的根源,基本认同是从外国诗歌移植而来,自然是与中国本身存在的“旧体诗”相对的,自然地成为中国诗歌的一种。这样,实质上涉及了外国新诗与中国新诗的问题。
3、鉴于此,如果重新定义新诗概念,我们不如重新直接定义“中国新诗”,加上中国二字,表面看无大的意义,实质则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4、那么,中国新诗,简单地讲,就是指用现汉语创作的符合白话语言表意结构的诗歌。
5、至于进一步对中国新诗分类则是定义之外的事情,中国新诗目前至少包括,自由体新诗、格律体新诗、散文诗、微型诗、歌词体等等。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看来什么是新诗,问题的确不简单,还问题多多。我正在作进一步的思索。

TOP

新诗真的是从外国诗歌移植而来的吗?

TOP

外国新诗与中国新诗真的是一回事吗?美国好像就有过新诗歌运动,可是那和语言的变化没有关系。

TOP

回复 24# 丁鲁

  我认为:
  外国诗歌形式虽然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基本特征是一脉相承的。而中国现代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形式严重脱节,所谓新诗应当是是中国诗歌的特有形式。
  现代新诗的诞生,深受译诗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由于诗歌形式的不可译性,译诗形式不可能与外诗雷同,仅一定程度地地受外诗形式的影响而已。因此,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新诗的创立产生过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对此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此外,可以认为,外诗的译诗本身,也是中国新诗的组成部分之一。

TOP

  我的想法:
  一、外国诗歌形式一脉相承而中国新诗不能,原因在于五四时期汉语书面语言的突变——法定的书面语言由古汉语(文言)变成了现代汉语(现代白话)。
  二、我们过去翻译的外国诗歌大部分是格律诗。由于语种不同,完全传达原作形式是不可能的。(其实西方不同语种诗歌的互译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但是,它们是可以用白话诗的适当形式来传达的。(如果不是这样,所谓“以格律诗译格律诗”就没有可能了。)
  可是中国五四以来的情况超出了这种一般情况,而是毫无章法。大量外国格律诗被译成了自由诗,起的完全是自由诗的作用。因此,把中国的白话诗“一腿长、一腿短”的原因归结为外国诗歌的影响,是不准确的。
  三、翻译文学是不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这是近年来讨论的一个问题。我赞成一种说法: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特殊的一部分。

TOP

回复 27# 丁鲁


    汉语新诗的自由化倾向是内因与外因同时作用的结果。不恰当的自由化译诗对新诗的影响只是外因,内因我将在自由体与格律体的区分标准讨论完毕之后,另文专论。

TOP

回复 20# 孙逐明

——是的。

TOP

汉语新诗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汉语写成的,有必要再明确一样。
有三个概念:现代汉语、白话、口语。三者是有点区别的。
白话,是与文言相对应的,倒不是五四才有的,不用文言这个概念,也就不必要用白话这个概念。
口语,就是普通民众说话的语言,口头上的用语。其实诗是用书面语写作的,书面语比口语更严谨,格律这些东西只能建立在书面语上,而不是口语上。通常说话是说不出格律的。
所以我赞成用现代汉语这个概念。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齐云是提出了宝贵的新思路。
的确白话与白话诗古已有之。
但是,现代汉语是不是就只是书面语言呢?包括现代的口语吗?好像也有点儿夹缠不清。
真有些莫衷一是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