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新疆返蓉机上俯望遐思
君不见浩瀚如海戈壁滩,绿洲似岛缀其间。君不闻博望[1]凿空越天山,胡地归心二千年。铁门关前胡马嘶,日逐投汉走渠犁[2]。三十六骑出夤夜,定远掷首解王疑[3]。弘历武功敉疏勒,“西域新疆”得名时[4]。左公行军哈密道,至今人诵植柳诗。歌舞从来爱新疆,美轮美奂久难忘。传闻自小知新疆,不重关防路坦荡。风光壮美是新疆,雪山巍峨牧场广。桃源当年在新疆,矮檐之下俱向往。杨公[5]落魄赛里木,哈萨牧人飨羊肉,日暮暂饱欲辞行,主人留客袒心腹:草原晨昏狼群多,真主不允客出屋。真主何以吾乡无!杨公闻言直欲哭。更有万千苦命人,凄惶无路投无门,辗转“盲流”至西域,俱得收留各安身。前日车中逢野老,山东流落布尔津,于今枝繁叶茂盛,深感新疆包容恩。转思昨日访兵团,累累果实压枝弯,田园一派祥和气,铁甲战车伏树间。更有沿途游览地,层层安检重重关,边城冷落小店铺,亦要门前“开包看”。维汉民族少往来,画地为牢互疑猜,此中想象空间大,弄假成真即成灾。维人鲜有“一把手”,任尔胸怀八斗才。恍如清季满制汉,人事竟作此安排!风神日神尝相比,谁能令人衫开启,北风起时紧裹衣,丽日送暖尽褪彼。治乱之道大略同,施人切勿己不欲。攻心攻城孰高明,赵藩一言[6]堪记取。吁嗟乎!书生议,杞人忧,于事无补徒增愁。下雨嫁人真无奈,国策惟待肉食谋。
川军碑[7]
云天跃然一巨人,奋勇挺枪指东溟,浩荡大军汹涌浪,前赴后继出夔门。国难深重见血性,卢沟炮响争请缨,当年誓师此林苑,父老执觞为壮行。壮行慷慨少城园,萧瑟秋风锦水寒,一洗阋墙军人耻,子晋掷地铿锵言:“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安县健儿王建堂,以身许国别爷娘,乃父赐旗大书“死”,跪谢高举赴疆场。亡国亡种莫若死,拼死上阵挽危亡,必死之心报家国,百万川中好儿郎。半壁沦陷军情紧,星夜驰援越秦岭,草鞋来赛东洋车,单衣备尝朔地冷。饥寒可耐死敢拼,友军白眼不堪忍,沧海横流见英雄,德邻帐前终脱颖。之钟率部守滕县,伤亡殆尽犹苦战,以寡敌众滞倭师,血肉扭得战局转。战局扭转得先机,台儿庄前奇功建,马革裹尸将军还,捷报飞来作祭奠。淞沪坚守五昼夜,一三四师状惨烈,牺牲堆积高战壕,忍将忠骸作城堞。八年抗战为干城,一寸河山一寸血,东门桥头塑丰碑,卅万忠魂此集结。秦火复炽华夏天,瓦釜雷鸣黄钟弃,川军雄姿难见容,轰然烟腾身委地。凛冽寒夜东门隅,大嫂打烊铺欲闭,忽来客人吃汤圆,蓬首垢面衣沾涕。三碗满满须臾吞,连呼美哉家乡味,起身掏寻囊中空,惶恐抱拳道惭愧。状若街坊老邻居,东门过往似曾识,石火电光突惊心,铜像凄惶来人世。铜像凄惶人心酸,先烈流落竟如此,私语切切传东城,家家但以汤圆祭[8]。青史长存百姓心,浮云迷雾岂能蔽,此地重矗川军碑,树我国威扬正气。
[1] 张骞因通西域之功封博望侯。
[2] 公元前60年,控制天山以北的匈奴日逐王,率众一万二千人出铁门关投汉,在库尔勒以南的平原上和驻守渠犁的汉军会师。
[3] 公元73年,班超随窦固北征匈奴,奉命招抚鄯善王,恰逢匈奴使团亦到鄯善。超当机立断,率三十六骑夜袭,斩杀匈奴使臣献首于鄯善王,令其臣服。其后超因功封定远侯。
[4] 乾隆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后下诏首提“西域新疆”之名。
[5] 诗人杨牧当年流浪至赛里木湖,得哈萨克人善待。
[6] 赵藩题武侯祠联曰“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7] 抗战八年,川军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约64万人。当年300万川军将士,着短裤绑腿草鞋,背大刀斗笠,手持"老套筒"步枪,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抱定“不灭倭寇誓不还”的决心开赴前线。这一形象于1944年7月7日由雕塑家刘开渠设计成《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矗立在成都东门城门洞处。1965年被拆毁,1989年重建于二环路万年场路口。2007年搬迁至七十年前川军出川抗日誓师出发地——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
[8] 铜像吃汤圆故事文革后期在成都市井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