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矿山(组诗)》读后感
响水关于矿山的这一组诗歌,初读时令我心情震动,再读时仍然是心潮起伏。评价响水的作品,是不能避开这组诗的,甚至我个人觉得,评价中国当代的新诗,也不可忽略这样的作品。
关于矿山的命题,不仅是厚重的,更多倒是一种沉重,令人压抑的沉重。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矿井,每年都会有的不幸的矿难的消息。坍塌、透水、瓦斯爆炸……而与这些极端的不幸同时并存的还有矽肺尘肺等常见的职业病。人们在掘取地球的财富的时候,所付出的不但是辛劳,更是生命与健康的代价,血汗的代价。在这场人与自然的对话中,人类是得益者,却远远不是胜利者。即使抛开某些社会层面的问题不谈,只说抛开人为因素的那些不可避免的灾害,都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一定要面对的苦难。
所以,要写好这样的一个命题,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常见的是从一时一事来写,人文关怀是不缺的,赞美同情或抨击也都有。比较少见的是一种宏观的把握,哲性的思考,对群体命运的关注和拷问,响水的作品则恰恰是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层面去书写。而且,他选取了不同的书写角度,从而使作品显现出丰富和深邃的特征。我简单地划分一下,大致也就是是自然、人和社会等几个主要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同的叙事角度,并不单一体现在某一首诗当中,而是在这一组作品中的某几首中都有体现,甚至互为表里。而作者的情感与思索也是密不可分的。基本上个人化的情感思维在每一篇中都占据着主导,我想,这也是这些作品如此打动我的一个原因。诗人青海湖说:诗歌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在诸多诗歌中,我极愿意看到一个人心灵的广度深度,还有热度。而后者,正是一般写诗的人选择诗歌文体也被诗歌所选择的根源。
《俯视矿山》这一首,在组诗中作者把它放到了中间位置,在我看来,却可以作为整组诗歌的一个总括,可以看做是整组诗歌的情感脉络的一个源头。如诗中所言,几万人在这个矿山里默默无闻,生老病死,承担宿命的幸福和灾难,把闪亮的日子在地脉深处缓缓消磨。这不能单纯地用幸与不幸来形容,只是生存在这个境遇下的人们安然在过属于自己的生活。生活原本是有泪水也有欢笑,苦乐相掺,滋味复杂。一切劳苦和磨难消磨某些人的意志,同时也在促进一些人心灵的成长。在这首诗歌的结尾,作者说自己的心灵:“有时怀着深深的感恩
有时怀着无言的泪水”
也许就是这种复杂的情感,促成了这一组诗歌。
《荒煤》《大地的光芒》《断层》还有《黑色之路》,这几首便是诗人对自然的打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的省视。客观事物好比一面镜子,怎么去看待它们,反映的是人自己的心灵状态。在这几篇中,作者书写了自己对矿山,对原煤,对采矿人生存处境的一种独特的心灵感受。在这些诗歌中,作者既把自己当成群体中的一员,又对整个群体进行审视。既是观察者也是感受者。切身感受到命运的沉重,怀有敬畏(《断层》一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种敬畏之心),但同时也在对命运进行拷问。尤其《大地的光芒》,这一篇中的思索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人对自然的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冷酷与恩慈,人类的伟大和渺小,在这一首诗中都有着不尽的品味。
写人的几首,应该是这组诗歌中最动人的篇章。如我上面所言,它们呈现了一个人心灵的除深度广度之外的尤为重要的热度。《老矿工》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首。好在诗中塑造的老矿工的形象极具典型意义,在他的身上,有几代人和一群人的影子,他使读者深切地感知到,原来井下工人就是这样的生活和老去,就是这样谦卑忍耐地承担命运和生活的重荷,直至被硌掉了脾气,压弯了腰。也许借助诗歌文字,我们才得以倾听一下他们负重前行时粗重喘息,孤独无援的微弱的哀叹。《醉酒的兄弟》正宜于与《老矿工》对照阅读,我们看到他们的晚景,回头再看看他们的年轻,虽然年轻更富有热血和精力,但他们的命运的轨迹和结局似乎已经立在了前方,如他们的父辈一般,只待生活的艰辛用尽他们的勇毅和气力。希望和安慰在哪里呢?只在一醉之中吗?
在这几首作品中,作者思想的触角开始指向社会。如果说面对大自然的发难我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那么源自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呢?是否有解?
文学作品悲悯人世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启发世人。然而社会问题的解决,也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啊!
便有《棺山坡》这首,弥漫着淡淡忧郁的圣洁的气息,犹如一首挽歌,教堂的钟声。钟声为谁而鸣? 也许是所有人,所有面对宿命的哀愁,生活的苦难,疲惫奔走,只待安息的人们。
《井下》这首,我选择放在最后来说。虽然作者把它放在了组诗的篇首,我倒觉得这样的一篇,宜于用来总结。
这旷世的孤独
蓄聚成开采的欲望与激情
男人的性格被煤镐擎起
速写出一幅力的侧影
————这同时岂非也是人们开采生活的勇敢和力量?
又是谁弯下黝黑的躯体
揭开生命层层的忧伤
在这太阳休眠之穴
灵魂与肉体,煤层与岩石
无声地纠缠,狠命地较劲
————这岂非也是人们与命运的角力?
我们去感知苦难,认识黑暗,见证不公,绝不是为了屈服,做无能为力的怨叹。 总还是要尽力去抗争吧。即使命运是一条幽深冷僻的井巷。也向其中开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