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关于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论坛的报道

山城九月,秋风送爽。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文艺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于2006年9月24-28日在西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蒙古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诗人、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教授、《文艺研究》编辑部赵伯陶编审主持,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本次论坛主席吕进教授致开幕词。吕进在开幕词中站在新诗历史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华文诗学界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新诗二次革命”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新诗面临的问题需要追溯到新诗的发生期,需要反思五四时期的“新诗一次革命”并对其进行补救、继承与发展。“新诗一次革命”的主要美学使命是“破格”,二次革命的主要美学使命是“破格”之后的“创格”。q

本次论坛就“新诗二次革命”、“新诗诗体重建问题”、“比较视角下的华文诗歌与各国诗歌”、“新诗精神重建与当代民族精神的建构”、“当前华文诗歌的发展趋势”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讨论与交流,旨在将“新诗二次革命”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诗学、诗歌发展中,对新诗精神重建、诗体重建等重大问题获得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论坛共举行四场综合论坛、三场专题论坛,近八十位学者、诗人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h`[==
在本次论坛上,“新诗二次革命”的主张继续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并引发了争鸣。周晓风、何休、向天渊等对“新诗二次革命”的理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各自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方然、蒋登科、孙基林、徐润润、毛翰、王久辛、柏铭久、呢喃、钱志富等从当下诗坛现状、诗的作用、诗的个人性与普视性等角度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新诗面临的问题,进而对新诗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是对“新诗二次革命”主张的多侧面回应。多数学者对“新诗二次革命”的理念表示支持,认为它具有厚实的学理基础,又结合了当前新诗、诗学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是对新诗和现代诗学发展的创造性贡献。5fw

新诗诗体重建是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游子、万龙生、吕进等的主题报告都论及了诗体和诗体重建。游子以一个新西兰华文诗人的眼光提出了更新诗歌和诗学观念、推动诗体建设的建议,万龙生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吕进提出了“无体而无诗”的主张。姜耕玉、王珂、章亚昕、谢应光、杨景龙、周仲器、木斧、沈用大、程文、吕刚、莫海斌、李志元、熊辉、陆正兰、刘润(大戈)等从新诗诗体的理论建设、历史发展、存在问题与可能走向以及一些具体的新诗诗体如现代格律体、微型诗、歌诗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新诗二次革命”中的“诗体重建”主张落实到对具体创作的考察上,是对这一理念的有益推进。GIv

作为世界性的诗学现象,不同民族、地域间的华文诗歌发展也是不少学者关心的问题。文晓村、犁青、岩佐昌暲、宇田礼、曹万生、王晓初、祝晓耘、赵心宪、陈义海、梁笑梅等从民族文化、文学地理、中外诗歌关系等视角对华文诗歌的发展轨迹、特征及今后的发展路向等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一些具有规律性的见解。岩佐昌暲对15年来日本的中国新诗翻译、研究现状的介绍,资料丰富,观点新颖;宇田礼对艾青诗歌的理解体现了一个外国学者、诗人对中国现代大诗人的认同,并从中概括出艾青在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启示。H^Bb}w

另外,报刊、网络及其他传播手段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也受到关注,张德明、小鱼儿以及中国新诗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生就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与诗歌的评价、网络诗歌的现状及可能等问题在专题论坛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些专家建议将推进新的传播方式的普及、编选符合新诗二次革命理念的诗选作为论坛结束后的具体行动。O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小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易飞先、著名将军诗人朱增泉、市文联党组书记李自治、市文史馆副馆长林达开、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青山及西南大学校长王小佳、常务副校长宋乃庆等出席了开幕式。谢小军副市长、王小佳校长分别代表重庆市政府、西南大学致欢迎词。RG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四川郎酒集团、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等单位参与了此次论坛的协办。此次论坛是继2004年9月举行的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之后的又一诗坛盛事,自由、活跃、科学的学术氛围以及富有创造性的学术探讨都将使本次论坛在国内外诗歌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6 8:48:41编辑过]

新诗诗体重建是本次论坛的热门话题。游子、万龙生、吕进等的主题报告都论及了诗体和诗体重建。游子以一个新西兰华文诗人的眼光提出了更新诗歌和诗学观念、推动诗体建设的建议,万龙生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吕进提出了“无体而无诗”的主张。姜耕玉、王珂、章亚昕、谢应光、杨景龙、周仲器、木斧、沈用大、程文、吕刚、莫海斌、李志元、熊辉、陆正兰、刘润(大戈)等从新诗诗体的理论建设、历史发展、存在问题与可能走向以及一些具体的新诗诗体如现代格律体、微型诗、歌诗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新诗二次革命”中的“诗体重建”主张落实到对具体创作的考察上,是对这一理念的有益推进。GIv

——振奋高兴之余,打心底地感谢各位为诗歌的革命与振兴所做的贡献。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同感。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