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网上诗话(16)整齐格律诗中基本诗体与子诗体的繁衍

网上诗话(16)整齐格律诗中

基本诗体与子诗体的繁衍

 

汉语诗歌自古以来就有以诗经体、五七言古近体为代表的整齐体和以《诗经·木瓜》《诗经·伐檀》和词曲为代表的参差体两大类;“五四”后的新格律诗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新诗整齐体中常见的“基本诗体”与“子诗体”已经出现,仅《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选录的诗例,“基本诗体”就有18种,其“子诗体”也有15种。这当然没有穷尽,随着“基本诗体”的成熟往往就有了其“子诗体”的“分蘖”或孪生,各种各类诗体就是这样不断繁衍发展着。

最早成熟的基本诗体自然是以闻一多《死水》为代表的四步九言诗。四步九言诗成熟的标志,第一是要有成功的作品;第二是还要有明确的相应理论,《死水》的创作是按“音尺说”理论进行的。组织诗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字”,而是“音尺”;构成诗行步数与字数统一,诗节造型与节奏和谐的途径,不再是单纯限字凑字,而是通过全面限步来实现的,即在限定诗行音尺数量的同时又限定长短音尺的有机配合。此诗520行,“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是一样多,结果,我觉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闻一多《诗的格律》)其《夜歌》也是这样,因此,这种常用的基本诗行构成方式又可以叫做《死水》式。

除了这种基本诗行构成方式之外,四步九言诗还有两种辅助性诗行构成方式:其一,他的《也许》里就另有两行用2个三音音步、1个两步音音步和一个单音音步同样构成的四步九言诗行:“蛙丨不要号,‖蝙蝠丨不要飞”、“我叫丨纸钱儿‖缓缓的丨飞”。其二,2个两音音步、1个单音音步和1个四音音步同样构成了四步九言诗行。如黄淮《说点子致王鼎》:“自己│执刀‖削自己的│把 / 自己│动手‖解自己的│扣”。

当然,这三者可以分别单独使用,只是后两种辅助性诗行构成方式里,都有特殊辅助音步(单音音步或四音音步),故单独使用的不多;也可以同时兼用几种诗行构成方式,如《也许》全诗16行,14行用的是《死水》式,另两行用的是第一种辅助性诗行构成方式。这种兼用几种诗行构成方式共同构成的诗,依然是成熟的四步九言诗。追本溯源,正因为新诗的音步多达四种,所以造成诗行构成方式的多样化;正因为新诗的诗行构成方式多样化,所以给诗人创作、言志与抒怀创造了条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还应当特别看到,新诗音步种类多,正好弥补了汉语诗歌没有轻重音、长短音配合的自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四种长短音步的配合运用,来强化和活跃新诗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四步九言诗成熟的标志,第三还取决于作品的一定数量以及系统的形成。《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第一辑都是四步九言诗,选用的诗例多达54首,“五四”以来的名家多有此例。至于其“五四体”和“四五体”两种子诗体的孪生,则是四步九言诗成熟的第四个标志。请注意,《死水》的第三节其实就属于“五四体”四步九言诗节,为这种子诗体的成熟,探了先路,奠定了基础: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

其特点是除了母体的一般格律要求之外,在每行的上“五”与下“四”之间,要一律使用大顿(“”),继承七律(“2221”)的传统,形成个类似法国“半逗律”的“大顿律”。显然,四步九言诗及其子诗体们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格律上更为成熟了。当然,真正成熟的“五四体”四步九言诗不是囿于其中一节,而是指整体。如读者熟悉的钱君匋《我将引长热爱之丝》、戴望舒《烦忧》、林庚《驰恋》和梁上泉《忆年华》等。

四步九言诗的“诗体”属于孪生,与“五四体”相伴的还有 “四五体”四步九言诗。请看刘大白《旧梦之群·65》:

案上丨几拳‖不变的丨奇石,

何如丨天空‖善变的丨浮

囊中丨几粒‖有限的丨红豆,

何如丨天空‖无数的丨繁

四步十言诗与四步九言诗几乎是同时成熟的。四步十言诗的诗行构成方式也有三种:㈠ 常用的基本诗行构成方式,是闻一多说过的每行都是用2个三音音步(“三字尺”)和2个两音音步(“二尺字”)构成的四步十言诗行:“孩子们│惊望着‖他的│脸色 / 他也│惊望着‖炭火的│红光”。㈡ 用3个两音音步和1个四音音步构成辅助性四步十言诗行。如闻一多《黄昏》:“不知│他是‖那一界的│神仙 / 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山”。 ㈢ 用四种音步各1个构成辅助性四步十言诗行。如林庚《我走上山来见一个月亮》:“我自己的│事‖我自己│会想”。

与四步九言诗相比,四步十言诗虽然多一个音节(字),但差异很大,辅助性音步出现的机会就充分了,写作就自由、灵活得多了,然而由此务必注意诗的精炼,必须注意增加诗意的内涵,而不失之于空泛臃肿。四步十言诗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成熟起来,孪生了三种“子诗体”:① 上“五”下“五”的“五五体”四步十言诗;② 上“六”下“四”的“六四体”四步十言诗;③ 上“四”下“六”的“四六体”四步十言诗。请看三种诗例:

冰凝在│朝阳‖玻璃│窗子

冻红的│柿子‖像蜜│一样

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

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

——  庚《《北平情歌》

本协会丨拟发展‖一批丨会

择优秀丨细挑选‖严格丨把

是“吹爷”、丨吹术高‖才可丨入会

不限其丨名和姓‖职业丨籍……

——张维芳《“吹协”启事》

一朵│彩云‖在蓝天上│飘

一只│云雀‖在草原上│歌

一只│孔雀‖在雪山上│开屏,

一湾│青稞‖在山坡上│翻

          ——  峡《望 着……》

四步九言诗、四步十言诗及其子诗体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体”以及五七言古近诗的影响、影子和烙印;同样,五步十二言诗及其“五七体”、“七五体”两种子诗体显然也继承了历代传统整齐体格律诗的传统:

是啊│是一缕‖属于│春天的│轻

潜行在│一片‖属于│秋天的│梦

细品着│一坛‖酿自│心灵的│美

漫理着│一串‖付予│朦胧的│思绪

——王端诚《无 题》

一年|到头|耕地的‖牛儿|不停

从少|到老|爬格的‖人啊|网上

白发的|鱼籽|长成‖小小|鱼苗儿,

秃头的|鱼苗|何时‖成仙|再成

——程  文《答阳春》

再看四步十一言诗及其“六五体”、“五六体” 两种子诗体:

蓝天上│静静地‖风意│正徘

的│花蝶‖工│用纸

要问问│什么‖曾到│庙会去

的│正月里‖起│纸鸢

——  庚《  月》

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吼

树林│给小鸟‖以清脆的│啼

春风│给草叶‖以轻柔的│细语,

祖国│给了我‖唱不完的│歌

——巴·布林贝赫《  源》

至于五步十一言诗及其“四七体”、“七四体”等等也一样。

一种诗体的构成,涉及的基本格律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必然是在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如律诗是在诗经体以及五七言古诗的基础上,引进了平仄以及对仗等基本格律因素,直到唐初才算成熟长达三百多年。作为白话文时代的新诗,四步九言诗及其“子诗体”的形成,自然也要有个过程,而且要涉及诸多方面:

其一,要正视自己的语言基础及其全新的格律条件:词汇不再以单音词为主,而是以双音词为主;要看到新生的大量的多音词以及轻音虚词,已经不能一律拒之门外。新诗的音步包括常用的基本音步和不常用的特殊辅助音步两类四种:前者包括为主的两音音步和为辅的三音音步,后者包括功能退化了的单音音步和新生的四音音步。而音步之间表示停顿与间歇的时间概念“顿”,也分为行内顿与行末顿两类四种:前者包括普遍存在的“小顿”(“”)和四步以上诗行中存在的“大顿”(“”),后者包括诗行末尾的“逗顿”和“句顿”。——在这种格律条件下,新诗组织诗行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的定位,就不能是“字”,而只能是“音步”,而且必须全面的限步,一方面限定诗行音步的数量,另一方面还要同时兼顾长短音步的有机配合,这就取得了诗行音步数量与字数的统一,诗节造型与节奏的和谐,这也就奠定了新格律体的形式基础。

其二,随着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普及和深化,在基本诗体的基础上又不断地引进新的基本格律因素,于是促进了新诗体的成熟和繁衍。比如对“大顿律”的继承、引进和使用,给基本诗体催生了“子诗体”。从前面列举的诗例,可以清楚看到新诗里大顿律的使用,既是对七律(“2|22|1”)的继承,又是对法诗“半逗律”的借鉴,有效地促进和繁荣了子诗体的繁衍。

其三,构成诗体的基本格律因素,还有个诗行数量问题。比如我国的绝句一律4行,律诗一律8行;欧洲的“十四行诗”一律14行。当然,这“行数”不是唯一的,格律内容还包括音节数量或音步使用规范以及韵律乃至修辞等方面。梁上泉的《六弦琴》,每诗6行,多用格行韵,而诗行的长短却没有规定;刘章实验的“仿七律八行诗”,每诗8行,多用格行韵,且中间四行对仗,但诗行的长短亦无明确规范。新诗体都处在初创阶段,有的大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但都未最终成熟,离炉火纯青尚远,需不断发展完善。

上面提及的各类诗体,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规定行数?主要是因为各诗的内容含量不一样,有多有少,还是姑先自由一些为好,留待日后再说再定。处在初创时期,写惯自由体的诗人跑惯了野马,难得一下子适应规矩,格律内容不宜一下子太多太严。姑且以诗行构成方式为锲入点,就可以抓住新诗格律的本质,逐渐地把握音尺——完全限步说,上升到理论高度,技术问题就应刃而解了。比如上面提及的诗体的命名,就首先抓住了其诗行构成方式的本质属性,这是诗体必备的基本格律内容的第一条。

其四,继承我国古典格律和借鉴相应有益的外国格律,固然都是需要的,但继承和借鉴是为了发展汉语新诗,是为了给我们汉诗的读者阅读,所以必须要结合我国的特点进行一番改造,才会有所发展和出新。比如欧洲的十四行诗(商籁体),有意大利彼特拉克式,英国莎士比亚、密尔顿式等多种体式。那是彼时彼地彼人用彼国语言创造的一种民族格律诗体,所有的格律内容都与彼时彼地彼人彼国语言及其格律条件紧密相连,其诗行构成方式或用句用韵习惯都是彼民族化的。要想用汉语写出完全符合彼民族特点的彼色彼香的十四行诗,是不可能的,因为格律诗的形式是无法翻译的。诚然,“十四行诗”的某些格律内容是可以借鉴的,借鉴的结果是应当创作出适应中国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的十四行诗,这才能进入民间,这才有出路。现在人们看到的用汉语写的十四行诗里,这样有创造性的固然有,比如屠岸和万龙生的一些诗作。然而除了仅仅14行一条之外都属自由体的也不少,这就不如称之为“十四行自由诗”了。看来,这样诗体的格律内容尤其还需要不断适当增加,诗体形式才能丰满,形成我们中国式的“十四行诗”。

2007·7·31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悬崖给/瀑布以/亮的/吼

树林给/小鸟以/清脆的│啼

春风给/草叶/轻柔的│细语,

祖国│给了我/不完/的歌

我总觉得四字步应该尽量避免,除非甚至不得已--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 助词后靠是避免四字步的好办法.胡乔木和卞之琳就此作过有益的探讨.

TOP

    新诗与律诗的分步原则不同,律诗是以形式为主,新诗的语言基础是白话文,而且虚词、轻音以及多音词无法不入诗,分步必须以词汇的特点和词汇的完整为基础和原则。对此,专家们都承认新诗的音步不能只有两音音步和三音音步两种,还应当有特殊的辅助音步:单音音步和四音音步,这两种最长与最短的音步,可以充分发挥不同长短音步活跃节奏的作用,弥补白话文新诗没有轻重律和长短律的缺欠。

    这问题看来还要实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会有结论。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TOP

我也赞同诗酒兄的意见。因为如果允许一字步和四字步在句中出现,我们往往无法判断四字步究竟应当如何划分音步,因为四字步是可以分割为一个一字步和一个三字步的,例如:

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吼

树林│给小鸟‖以清脆的│啼

春风│给草叶‖以轻柔的│细语,

也可以是:

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吼

树林│给小鸟‖以│清脆的│啼

春风│给草叶‖以│轻柔的│细语,

 

   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

   也可以是

   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

   

   它们哪一种正确呢?

   格律的音步划分不等同于朗诵学,是可以有几分形式化的规定的。形式化的规定只是给格律诗歌的创作有法度可以遵循,免得大家无所适从,而实际朗诵是可以变通的。

  所以上述诗句,可以按照诗酒兄的从权划分方法,或者干脆假定四字步是连着读的两个两字步好了,这样就便于统计音步,判断它们是不是合律。比如巴·布林贝赫《  源》,我们就承认它是五步十一诗好了,这样并不影响我们的欣赏和朗读。

  

TOP

冬天的│柿子‖最贱的│钱

是可以这样划分的:

冬天的│柿子‖最贱的│钱

单音谓语动词是可以靠前的,卓兄另一个诗句正是这样处理的:

街上│疏林‖和冻红的│脸

TOP

冰凝在│朝阳‖玻璃│窗子

冻红的│柿子‖像蜜│一样
     

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
     

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

     

胡乔木是这样处理的:

      

冰凝在│朝阳‖玻璃│窗子

冻红的│柿子‖像蜜│一样
      

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
      

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

      

一朵│彩云‖在蓝天上│飘
       

一只│云雀‖在草原上│歌
       

一只│孔雀‖在雪山上│开屏,
       

一湾│青稞‖在山坡上│翻

      

可以处理为:

      

一朵│彩云在‖蓝天上│飘
        

一只│云雀在‖草原上│歌
        

一只│孔雀在‖雪山上│开屏,
        

一湾│青稞在‖山坡上│翻

      

介词靠前,卓兄也有这么处理的诗例:

      

是啊│是一缕‖属于│春天的│轻
         

潜行│一片‖属于│秋天的│梦

细品着│一坛‖酿自│心灵的│美
         

漫理着│一串‖付予│朦胧的│思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6 22:14:41编辑过]

TOP

一、关于轻音助词“的”:

“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脸“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钱

——其中“”不能划归“脸”前共为一步:原因之一、作为助词,从属于前    面的“冻红”;之二、作为轻声,无确定调值,要发出其“轻短”的本音,必须以来前临者,因此也只能与“冻红”共为一步;之三、新诗与旧诗分步的原则,有根本的不同,旧诗分步只以形式为准,与词的完整无关,因为旧诗时代是以单音词为主,律诗是先有形式,后填内容,而新诗分步的原则是必须兼顾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必须保证词汇的完整。

这样的争论,以前在学者们的讨论中就发生过。这要有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

二、介词“在”与轻音助词“的”不同,有确定调值,不是轻音,有灵活性和机动性。作为助词“的”,不能在前与人共为一步(“之”则可以在前与人共为一步,如“在河|洲”);而介词“在”则可以在前与人共为一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0 8:15:46编辑过]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TOP

允许句中一字步和四字步的最大弊病是很多三字步和四字步都可能拆分为两步。例如:

“我们│爱祖国”也可以分析成“我们│爱│祖国”;

“我│热爱│祖国”也可以分析为“我热爱│祖国”;

“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钱”也可以分析成“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钱”。

这种两种分析法不存在谁对谁错。这样一样来,只要是字数整齐的诗歌,无论其音步是不是真正对称,大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拼凑出所谓音步对称的结构出来。

例如周拥军先生在世界汉诗2007年第二期八月号里的《论格律体新诗的艺术属性》一文里就是这么作的:

1、整齐式

《十四行.太行山》(文/周拥军)〔五步十一整齐式〕

一首/从/石头里/生长的/山歌〔“一首/从石头里/生长的/山歌”?〕
以血的/形态/遍布/黄土/高坡
成群/结队的/阳光/柔情/婆娑
在/幸福里/倾听着/风的/寂寞〔“在幸福里/倾听着/风的/寂寞”?〕
 
起伏/跌宕/高傲的/太行/峡谷
恰如/时间/一样/干枯和/严肃
一只/老黄牛/和/贪玩的/牛犊〔“一只/老黄牛/和贪玩的/牛犊”?〕
轻而/易举的/就/抛弃了/孤独〔“轻而/易举的/就抛弃了/孤独”?〕

2、复合式

蒲公英/每一个/孩子/都有/翅膀
每一个/梦想/都能/飞翔
风/就是/他们的/方向〔“风就是/他们的/方向”?〕
孤独/和/寂寞是/一生的/行囊〔“孤独/和寂寞/是一生的/行囊”?孤独/和/寂寞/是/一生的/行囊”?〕

在/野外里/洁白/无瑕的/蒲公英〔“在野外里/洁白/无瑕的/蒲公英”?〕
请上天/怜悯/花的/零丁〔“请/上天/怜悯/花的/零丁”?〕
赐予/一盏/萤火/虫灯
黑夜/便多/一双/美丽的/眼睛〔“黑夜/便多一双/美丽的/眼睛”?黑夜/便/多一双/美丽的/眼睛”?〕

蒲公英/撕下/一片/阳光的/花衣
渴望/远方的/一粒/雨滴
这个/幸福的/相思里
迅速地/发芽/、开花/、孕育

我/愿做/最黯淡的/一朵/蒲公英〔“我/愿做/最/黯淡的/一朵/蒲公英”?“我愿做/最/黯淡的/一朵/蒲公英”?“我愿做/最黯淡的/一朵/蒲公英”?〕〕
让/青春的/每一段/不停的/飞行 〔“让青春的/每一段/不停的/飞行”?〕

 
刀砍/过后/纵横/交错的/沟壑
那是/一双/巨大的/手掌/纹络
那/摊开的/满是/伤痕的/魂魄〔“那摊开的/满是/伤痕的/魂魄”?〕
却依然/在/高山/绽开着/花朵〔“却依然/在高山/绽开着/花朵”?〕
 
可以/让灵魂/在这/高山/飘落〔“可以/让/灵魂/在这/高山/飘落”?〕
只要/轻轻/挣脱/心灵的/外壳


以上诗歌里,左边是周先生的音步分析,而括号里面的音步处理法,也是我们允许的;若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法度,上述任何一种分析法都不算错。这样一来,只要诗行字数相等,音步大都可以随意,反正可以随心所欲地拼凑出整齐的音步来。

还有,诸如“风/就是/他们的/方向”式的句子,句首的单音词大家往往沿袭古典诗歌的形式单独看成一步,但是这个法度大家往往不能坚持到底,上面的“请上天/怜悯/花的/零丁”“却依然/在/高山/绽开着/花朵”“让/青春的/每一段/不停的/飞行 ”等句式就没有贯彻这一原则。再看周拥军先生对宋煜姝的《十四行·纪梦》的音步分析:

雨停在/彩虹/桥上
云停在/远山/之巅
风停在/依依/垂柳
梦停止/青青/河畔

我停止/你的/臂弯
你停在/我的/心尖
船停止/芦花/浅水
有斜阳/停止/船舷

暖停在/彼此/手间
歌停在/温柔/缱绻
有笑声/停在/水面

世界/停在/梦想/之外
幸福/停在/这个/瞬间

周先生认为这首诗是变步整齐式,可是我们也可以认为这首诗是四步杂言整齐式,因为前面三段都可以分析成为四步,如“雨/停在/彩虹/桥上”,这两种分析法谁对谁错呢?

由此可见,若不对一字步和四字步作硬性的形式化规定,音步分析将变得非常随意,这样将会从根本上瓦解我们的新诗格律体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6 8:58:19编辑过]

TOP

若不对一字步和四字步作硬性的形式化规定,音步分析将变得非常随意,这样将会从根本上瓦解我们的新诗格律体系。                     

_____赞同!旧诗就是这样做的,很成功.

如"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就只能把"管城子"和"孔方形"硬性拆开来划顿.就实际的的朗诵而言,"的"字后靠也是正常的读法.这是对单音尾的一种很好的弥补.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