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故乡·红尘·啸


听,风捡老松子,这是一个如水侵袭的长夜。推开窗,我看到灯火沿街一路幽幽地照了过去。偶尔有叶子无声零落,没人知道,除了大地——而它本身却是一个亘古以来波澜不惊的湖泊,绝少涟漪。

这和“山山黄叶飞”不同,毕竟这象征着生命的圆上那段凸起的的弧,醒目清晰,多少有些钱钟书先生“甜蜜的故乡”双重悖论的味道,多少勾起了天才诗人红尘深处最深刻的太息。十里红尘,不过十里,步步走来却步步飘忽不定。红尘如海,也像一座崇丘,天梯石栈难钩连。终我们一生,不过是在红尘走了十里。

我想起了一位枕在芳草地上的江湖客。“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我一直习惯将这首诗误读。对,我说的其实是青莲居士,那个不经意间树起了“手可摘星辰”般的诗歌大厦的游侠。居士这个词用在他身上,生机才会显得如此饱满,像疏疏的雨滴掩映下的蚕豆,在田野里自恃,在凛冽的暮色中兀自发出若隐若现的光。“欲图清静色,常抱碧流心”,青莲首先就将一种倾向率先脱口而出了,这有别于一般的居士之道。居士这个词佩在李白身上,明显多了几分烂漫新鲜的气息。笔底烟霞,醉中吟哦,我想他即使在经过那场流放后,仍然对生命葆有瑰丽的想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啸三声,付与暮猿,对于他,是再也自然不过的事。啸本来是个动作指向意义极其模糊的词,何为啸?孙登之啸?那是为了渲染魏晋风流而来来的一个点缀,实质上是玄学的云雾为半山的松树披上烟霭,进而抽取出那个时代的精义,尽管那的确是一个产生了横绝古今的《广陵散》的大时代。啸,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决堤和充溢,一种自我的最真实、最直接、最即兴的声音高分贝流露。

想来我曾经听过三次啸。一次是在网友午藤的《看名画〈晚钟〉随笔》里听过,“在回家的小山坡上,小河沟对面坡上突然传来“呜-”一声吆喊,这吆喝声似有强劲的穿透力,打破了静谧暮霭的田野。我被这吆喝声止了脚步。回头看去,一个五十来岁精瘦的农民男人正叉腰仰天长啸”,然后作者补充说“他头裹白布帕,一身单薄的青丹蓝布旧衣裳直立在赭色的土地上。锄头斜斜地挖嵌在他面前的新土里。他黑红汗渍的脸仰望着灰暗的天空。他见我回头看他,他的眼白从空中斜扫了我一眼,又转对他的双手掌,啐的一声,一口唾沫飞沾到他的手掌心,他搓了搓手掌,又开始弯腰挖地”。这种啸,那些城里的乡下人不会明白。

而在我故乡的龙湾潭,石匠师傅经常在那里用錾子开凿石块。开凿之初,他们也经常啐地一声把唾沫吐到手心,然后麻利地搓搓手,高举大锤,阳光拐了进来,之后又仿佛被巨响震散。他们这时多半会长啸,然后继之以响遏行云的类似歌吟的吆喝。不远处小学边上有座从水库引水的天桥,中间高大二十多米。天桥,当然不是城市里的天桥。它大概建于七十年代,没福动用任何高等机械,天桥所承载的,是稼穑这个古老而凝重的希冀。天桥中间是渡水的槽,两边是不到一尺宽的石头砌成的栏。这啸声挟了巨响直上天桥,栏杆上的行人会暗吃一惊,接着他们多半会跳下栏杆,选择在无水或者有水的槽里步行。石匠给人的也不全然就是这么一副面孔。在龙湾潭瀑布上方,有几个石墩,那是石匠师傅留给过路客的。有落单的大姑娘经过时,喝过烧酒他们会吆喝起自编自导的小曲,粗犷动人的音符从一座座小山上逼了过来,赤裸裸地婴儿般地表达对姑娘美貌的赞美。姑娘花容骇然,往往慌不择路,撞着了大树,引出大群四散的白鹭。看着姑娘沿路返回的身影,石匠师傅们哈哈大笑,放肆中带着几分善意的嘲笑。

在老年人口中,有些曲子还能探出个究竟。前年回家,大我三十岁的顺昌哥哥竟然过世了,其他的更不消说。传说中,石匠师傅是有一种口里默念咒语神通,能让灯火在大风的夜里保持不灭。家乡的老年人在死的时候都有着类似的一点。循着记忆,有一位老人就是在割草回到家后安静离去的。其实还有特殊点但绝对不是孤例的例子:老年人为了一窝悬崖上的鲜草丧命。石匠的啸和吆喝的背后,也同样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苦辛。二娃就是被石头砸死的,据说是因为凶杀而死死后就变成了连阴阳先生都为之色变的草狗大王。可怜的石匠师傅,生前突兀,死后这点也得不到改变,一如他们的啸。在那个清晨很少有露水的坟头,阴阳断定,这里风水很好,二娃命骨很轻,镇不住。

另一次啸是我自己的。那段时间,心中如冰的块垒难化。我总是在不同的学生集会场合脱口而啸,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次数虽多,原因却是一致的,所以我说成是一次。一啸过后又能怎么样呢?十里红尘还是红尘十里。

那个甜蜜的追逐的故乡,不全然是甜蜜。生命更多的时候是无声零落,这其中,就包括江心弄月而死的青莲居士。“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太白一生与月结缘,月是他深味悲欢离合时的一种慰藉。然而,月始终是月。最深的红尘就是那座最大的崇丘,月华不可能始终照到。

红尘太深太高,故乡太远,那么,且容我破霜一啸。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

静静来读。

隔了一段时空的茫茫,白云容颜不改,有一种东西大概是与生俱来的。

文字中有些东西还是让我深有感触,虽然与白云是有些不同。

说到故乡,我有浓郁的乡愁,却没有乡愁的指向,我没有心目中的故乡。我总是生活在别处。

说到红尘,尽管我身在其中,有时候却觉得那离我很远,远得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块人间烟火烤不暖的石头。

说到啸,我不会,如果啸过,也是无声。

————但是你的心境,我可以体会得出。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写得真好。同感。。。

TOP

再读,不觉心酸。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红尘十里,把握不易,珍惜一切可以珍惜的,无憾足以。

TOP

笔下见功夫!欣赏!赞一个!
微笑着生活…… http://shiwen.5d6d.com/bbs.php

TOP

深情地体味,淡淡的乡愁,优美的文笔。

欣赏!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青莲居士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啸三声,付与暮猿......

    石匠师傅开凿之初,他们也经常啐地一声把唾沫吐到手心,然后麻利地搓搓手,高举大锤,阳光拐了进来,之后又仿佛被巨响震散。他们这时多半会长啸,然后继之以响遏行云的类似歌吟的吆喝。

    啸,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决堤和充溢,一种自我的最真实、最直接、最即兴的声音高分贝流露。

   欣赏!

    我们也曾啸过,那是当知青修筑水库抬"连儿石"\开石抡大锤的时侯,更多是站在山石上眺望家乡面对苍天而呼啸!长啸!!!

TOP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我一直习惯将这首诗误读。

____这里,"误读"是什么意思?不明确.是有意当成李白的诗么?

这是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三\四两联.为李白所激赏,有"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句(<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TOP

夜狼啸月,啸出心中沧桑,猛虎啸月,啸出心中豪气!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