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现代的入声方言系统〔一〕:〔声律学漫谈6〕

现代的入声方言系统〔一〕:〔声律学漫谈6〕

     古近体格诗和宋词格律是根据隋唐时代的平上出入四声体系判别平仄的,而入声在现代普通话和许多方言里消失了。
     为此,很多声律学家们都认为:必须用保留了入声的方言〔下面简称为“入声方言”〕来朗诵吟咏近体诗和宋词,方可真正领略到古典格律的声律之美。     
     这种看法其实是很成问题的。     
     的确,用“入声方言”〔特别是那种保留了塞声韵尾的入声方言〕来朗读吟咏古诗里押入声韵的诗歌,的确能大致上领略到“入声韵”的“韵式美”的韵味。
     可是,古典诗词里平仄间出形成的律式诗歌的‘流美婉转”式的“声律美”,就不一定在所有的现代入声方言里都被保留了下来。也就是说,古代的律句,用现代某些入声方言读起来,已经完全是拗句的声律效果了。
     须知,隋唐时代的平声和仄声〔即平声和上去入三声之间〕必定存在调值上的鲜明对比;如果没有这种鲜明对比,古典格律就根本无法形成。
     现代的入声方言虽然保留了隋唐时代四声的调类,却不一定保留了原有的实际调值。正因为实际调值改变了,各地有各地的读法,隋唐时代原有的平仄对比就不一定仍然被保存下来了。
     以如下“入声方言”里声调的对比情况为例:
     闽南泉州方言:平声44,上声 55,去声,41,入声5。平声上声和入声都在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去声形成对比。
     海陆方言:平声42,上声24,去声11,入声4。平声和去声在低音部,上声和入声在高音部。
     四縣话:平声 24,上声 31,去声55,入声 2。平声和去声在高音部,上声和入声在低音部。
     用这几种方言来吟咏按古四声填写的律式诗,还有可能有“流美婉转”的律句风格吗?显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能是“刚健沉着”的拗体诗效果。
     如果真要这些方言填写“流美婉转”的律诗格律诗的话,就必须各地四声所属平仄各自重新归类。例如泉州话就得把“平、上、入”规定为“平声”,把“去声”规定为仄声〔或者把前者视为仄声,后者视为平声也可〕,余可类推。
     同样,没有入声的方言里,也不一定保留了元代四声的平仄对比阵容。例如:
     河南郑州话:阴平24,阳平42,上声55,去声31。阴平和上声在高音部,阳平和去声在低音部。
     河北唐山话:阴平55,阳平44,上声214,去声51。阴平、阳平和上声在高音部,去声在低音部。
     湖北武汉话:阴平55,阳平213,上声42,去声35 。阴平和去声在高音部,阳平的变调211和上声42在低音部。
     ……
     
     当然,现代入声方言里也有保持了隋唐平仄系统对比的方言,我们下次再论。
     
     〔待续〕

学问做得很细.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细致的研究,学习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提上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