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初读一过,觉得但为君故的思考很有价值,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在我们论坛应该提倡理论研究的风气。

孙逐明、卓韦等老将已经做出了显著的关系,希望中青年诗人们在这方面迅速跟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1 17:54:17编辑过]

TOP

    7.诗歌内在的旋律和情感的流畅比韵脚来的更重要,我们所熟悉的古诗经典名句大都是不押韵的——虽然在整篇文章中,相对上下句子来说是押韵的——但如果有合适的字词,押韵的效果要好得多。

 

——对这条我有不同意见:古诗大都采用“偶韵”,而截取的名句又大多为其中的一个双句,它们不押韵是很自然的。其实这里的比较就是历来的“内容重于形式”的另一种说法。我以为内容与形式孰重孰轻,实在难下结论。反过来,我们可以说,对于诗来说,形式也是“性命”攸关的,没有独特形式的支撑,那"诗"也就"蜕化"为散文了.

TOP

但为君故历来十分推崇杨德豫先生的译诗,我也同样佩服。

我们决不能抹杀认真的注意原诗形式而尽力在译作中体现的翻译家在建设中国新诗格律事业中的功劳,正如我们不能原谅那些不负责任的翻译者对中国读者误导的罪过!是他们使不懂外语的读者误以为外国诗都是自由诗!

不过,我们在作出评断的时候,决不能太过,而需要讲究分寸。“无人可与比肩”、“雄视古今”这样的话最好别讲。

此外,把优秀的译诗视为“输入国”诗歌,是一种崭新的视角。事实上,国外早有先例。如《鲁拜集》就是有了优秀的英译本,而拥有了波斯、英国的“双重国籍”呢。

TOP

就总体而言,“赋”即叙事的成分在诗中确乎处于次要地位,但也不能“一言以蔽之”,亦即不能绝对化。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