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极光》诗歌朗诵会圆满闭幕

《极光》诗歌朗诵会圆满闭幕 2005年2月26日,《极光》诗歌朗诵会发布会顺利在济南召开。诗会由马知遥、严冬主持,山大教授耿建华、大众报社的副刊编辑刘君、彭茜,诗人王扶刚、孙方杰、孙雷、宇向、柏明文、雒武、老了、王德伟、史质、石念军、胡姜出席了会议。 诗会就当前诗歌发展的态势和新诗的标准以及诗人的责任和感情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耿建华教授认为大都认为在多元化诗坛的今天,诗歌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谓的好诗应该是在思想和感情上能给人震撼,有思想深度、厚度,能表现诗人自己的东西的诗歌。对于诗人的责任,耿教授认为当下诗歌创作有点远离政治,这一方面是我国诗人的表现不如西方诗人,甚至是港台诗人。在相对宽松的民间创作中,诗歌应该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关注民生。诗人孙磊认为目前诗歌被关注的很少,诗歌创作不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诗人为什么写诗,道理很简单,就是喜欢写。对于现在任何一种方式的写作,甚至是反诗歌的写作,都持有赞赏的态度。文艺可以炒作,商品可以炒作,诗歌也可以炒作。好的诗歌恰恰存在在这个时代的当中,越是相同的东西越没有意义,诗歌的创新应该是诗人责任的一种表现。在诗歌的写作中,感情是最重要的,生活是感情产生的源泉。好的诗歌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的诗歌,换句话说也就是:好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好诗首先应该是新鲜的,而感情则是鲜活的。当下诗人的责任就是要认真的把诗歌写下去,当然当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大的时候,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责任或许会少点。诗人王扶刚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会取代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创作中的诗人是幸福的,但是,诗人不可能长久的保持创作的高峰状态,诗人的诗歌写作应该是有感而发。当今诗坛的现状应该是诗歌的正常状态,在经历了朦胧诗和口语诗的高峰期后,诗歌的发展应该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无论人们关心与否,诗歌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仍然以它发展而发展。人活着就是一种满足,诗人与诗歌也就是一种满足。80后诗人史质认为诗歌的写作有时候是为了表现诗人内心的一种焦躁的状态,困惑、痛苦回忆是诗歌的源泉。《大众日报》副刊编辑刘君就当前媒体选编诗歌的标准和尺度做了分析,她认为好的诗歌难于在主流纸质媒体得到发表的关键是诗歌的隐喻性所致。 诗人严冬就《极光》近几年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前瞻,并对于极光的选稿标准做了若许说明和讨论。同时与会者就《极光》的部分诗歌进行了朗诵和讨论。

本贴由胡姜于2005年2月27日07:18:54在〖极光〗发表.
任真文集:http://www.duange.com/zhuye/wenji/index.asp?dns=42 任真博客:http://hk.netsh.com/eden/blog/ctl_eden_blog.php?iBlogID=1144454 qq:37345258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