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看了齐云和逐明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如果只看齐云的观点,和我先前的理解完全暗合,而且对我提出的“非对称格律体新诗”很有帮助,这是从一个点上的明确解释。而逐明的理论则是从面上去理解,和我一贯认识的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此我认为,关于格律体新诗的音步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讨论,以二字步和三字步为一般准则是音步的基础,助词或连词、介词则主要应按语法规则来考虑。同时,我们不应排斥作品中个体情感的需要,任何字、词、句的组合在朗诵或吟咏的停顿中都是可以的,这对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诗歌音步新论  孙则鸣


格律新诗最重要的格律就是节奏,新诗节奏主要是由音步形成的。可是音步应当怎样划分,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难题。这方面如果达不成统一意见,格律共识更是无从谈起,新诗格律也就无法成型成熟。本文将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音步概说

音步是一种语音群,它是组织诗歌节奏的基本单元,其功能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音步有人又叫顿、音尺、音组等等,名称虽殊,其理则一;只要事先定义清楚,用哪一种名称都是可以的。
诗歌音乐美原理与音乐是相通的。音乐组织等长的拍子,由轻重间出构成节奏,籍音高起伏形成旋律。轻重律的英诗俄诗,以轻重音间出形成节奏;长短律的希腊拉丁诗,以长短音间出形成节奏。
汉语以音高为要素,音高升降起伏形成声调〔平仄〕。而平仄间出只能形成旋律美,与节奏无关。汉诗无法构筑典型的轻重律和长短律,其节拍感主要依靠“等长的音步”来维持。
因此,“音步等长”一直是古代成熟的诗体恪守的原则。
当然也有例外的古典诗体,如离骚体和元曲之类,可离骚体昙花一现,元曲体之后古诗体再不继续发展,与这个缺陷是有关的。
新诗应当有几种音步呢?近人多主张有四种音步:两字步和三字步是主体,少量的一字步和四字步作为补充和调节。五字以上的音步则应当分为两步。
两字步和三字步成了新诗的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畸长畸短的一字步和四字步是有损节奏美的。一字步稍加限制就可沿用,规定它只允许处在句首和句末即可,而四字步无论处在哪个位置都是对节奏美有损的。
四字步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就是它的不确定性让人无所适从。因为四字步是有可能分拆成两个音步的——“22式”或“13式”或“31式”。这三种情况下的两个音步也可能组合成一个四字步,可是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取舍应当采用那种方式。即使是专门研究新诗格律的专家,也常常对此游移不定,前后矛盾。下面是各种诗论里常见的四字步:
①社员|终于|把握住了|自己的|方向。
②啊!|中南海的|甬道。
③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④这纱窗外|低荡着|初晓的|温柔。
可这些诗论同时又有类似的四字词组又被处理为两个音步:
⑤我|眼睛里|飞出了|万支的|金箭。
⑥这生辰,这青春|逃遁时|留存|下的|记痕。
⑦我打马|走过|浩瀚的|苏干|湖滨。
⑧葬我在|马樱|花下。
请注意:“把握住了”和“留存|下的”都是“动词+补语+助词”,“我|眼睛里”和“这纱窗外”的都是“定语+名词+方位词”,“苏干|湖滨”“马樱|花下”与“中南海的”“长江水啊”结构也相似。
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很多,兹不赘举。
四字步有损节奏美倒可以忽略不计,而不确定性的危害性就太大了,谁也无法准确判断它们究竟是一个音步还是两个音步,它直接关系到格律法度的可操作性。专门研究音步的专家尚且无法把握住统一的法度,一般写诗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不解决这个困难,就决不可能形成成熟的实用性新诗格律。
所以,我们必须制定更简易可行的法则,尽可能避免这些弊病。

二、音步的特征

法度制定之前,我们必须先得了解音步的特征。
诗论家大都认为音步后面必有小停顿,故有些诗家干脆称音步为“顿”,把这种小停顿称为“顿歇”。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在实际朗诵中。并非所有音步后面都是顿歇。我们只要仔仔细细聆听大量诗歌朗诵,就一定可以发觉,分割音步的声音指征实际上有三种:第一种,顿歇。步尾为实词时,往往为顿歇,例如:祖国^伟大。〔“^”表顿歇〕。第二种,延长音。有些音步之后并无停顿间歇,是连着读的,只是把步尾稍稍拉长,同样能给人以“间隙感”。多音词所分割的音步最常用这种方式。如:社会~主义。〔“~”表延长音〕。第三种,轻音。两个音步中间若有一个轻音字,也可以连着读,同样会产生“间隙感”,轻音就取代了顿歇的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轻声字,例如:伟大[的]祖国。轻音后面可以停顿,也可以连着读;如果有停顿,那么音步的分界就在两个音步之间;如果连着读,那么“的”字本身就成了分界点。
请大家特别要注意,千万不要把“能不能停顿”作为区分音步的唯一标准,这对于我们理解音步的划分至关重要。例如这样的诗句:平静的|湖面已|荡不起|半点|涟漪。有人对“湖面已|荡不起”的音步划分提出置疑,认为我们朗读时一般是不会在“已”后面停顿的。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连着读,只要“已”字轻读,就能产生音步的分割感。它的节奏效果和连读的“美丽的|哈瓦拉”是没有区别的。
音步的分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间隔型的,一种是连续型的。打个比方,一排电线杆形成的节奏,节拍边界是缺口,这是间隔型。一排有桩的篱笆形成的节奏,篱笆桩就是节拍邻界点,这是连续型。若问:篱笆桩应划到哪一边去呢?人的本能都有种一对称完形知觉,感知总是会认为篱笆桩应当归属较窄的一边。轻音“已”就是诗歌音步中的“篱笆桩”。诗朗诵毕竟是一种表演艺术,完全可能也有必要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前提下,作一些节奏化的处理;根据需要选择轻音或顿歇,就能解决部分四字步的两难。

三、关于一字步

一字步作为两字步和三字步的补充是必要的,它可以调剂节奏的单调,古典诗词一直是这样作的。我们可以借鉴古典格律而规定:一字步只允许出现在句首或句末,而且与之相邻的音步必须是三字步;如果是两字步就应当与之合并成一个三字步。例如:
①难道|爱神是|焦渴的|唇 。
②我|静静地|坐了|两个|小时 。
③我双目|圆睁 。
④我们|日日|夜夜|想念你。
①、②里的“唇”、“我”被三字步“挤”了出来,所以自成一步。③、④中的“我”“你”就不能自成音步。
有了这种强制规定,一字步在句中出现的几率是很少的。常见的就只有单音实词前面加三字步定语的句式了,如:老人的|牛|归来了。对此,我们可以形式化地划分为“老人|的牛|归来了”。事实上,这种办法古已有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河|之洲”之类就是。
或问:“之”字读重音,可以割到后面去读;“的”是轻音,怎能割到后面去读呢?我们应当明白,划分音步的直接目的是很狭窄的,仅仅是为了给新诗格律制定格式标准,让人容易掌握,容易写作,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作用。这里只不过是假定它是两字步,便于规范法度而已,实际上它该怎么读就怎么读,与音步分析根本没有关系的。另外,这里的“的”字也是一个“篱笆桩”,划到后一个音步也是可以的。
当然,这种违背大家理解习惯的划分方法只是从权,最好能把一字步改成二字步,如改成“老人的|黄牛|归来了”之类,方为上乘。
对一字步的限制还有一个更实用的作用,它可以避免许多音步划分的骑墙。特别是很多所谓四字步,如“乡长修办公室”之类,就不会在“乡长|修办公室。”与“乡长|修|办公室。”之间游移不定。

四、关于四字步

四字步在新诗中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比我们想像的要少很多。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诗歌的节奏必定受语法支配,于是习惯用语法分析来指导音步的分割,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有少量三音词和大量的四音词,五音以上是词汇是很少,且大都有被紧缩回归为四音词的趋势。四音词大都能够根据语义被中分为二,如“中央|电大”之类,不能中分的是极少数。
常见的四字步的语法结构,都是“1+3”、“1+2+1”和“3+1”式的准词组。〔以前两式最多〕,因无法中分而被划为一步。
实际上,这些四字步大多数可以把头或尾挪到相邻的音步里去,而且更符合实际口语习惯。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分析,大都是受了语法分析法的误导。我们不妨先看诗论中常见的几个四字步实例:
①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②还有|港湾|像在|望风帆的|归途。
③还有|人头税,|还有|乡长|修办公室。
④叶子|是翠绿的。
⑤花朵|是火红的。
这些四字步都是“1+3”式述宾结构。显而易见,这是用大家最惯用的“主谓两分法”断开的,好像很正确,其实,最合乎口语习惯的朗诵方式应当是:
①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②还有|港湾|像在望|风帆的|归途。
③还有|人头税,|还有|乡长修|办公室。
④叶子是|翠绿的。
⑤花朵是|火红的。
实际上,单音动词的朗诵节奏与主谓结构根本无关,不是非得连到后面去读的,诗论中其它类似的例句就是明证:
⑥他回家|看见|屋里|满是|阴气。
⑦看着|家的|妇女|正等|归人。
⑧闪着光|也象|许多|灯笼。
⑨这是|地道,也是|宫殿。
我们应当明白,语法是语义的静态逻辑关系,而音步是语音的动态节奏关系,两者绝不会完全同步的。说话和朗诵,顺口为第一要义,只要顺口了,自然的节奏和音步也就形成了。
音步和词法关系密切。汉语口语习惯双音节连读,两个单音词往往连读,例如“我要|吃饭”,双音词一般就不能拆开读;多音词可以拆开读,但会适当顾及语义的相对完整性,如“潜移默化”、“中南|海的”是允许的,而“弹六弦琴”就不会读成“弹六|弦琴”,应当读成“弹|六弦琴”。
音步与句法的关系就相对微弱了。句子成分的组合,绝对不可能和口语节奏完全同步。二者产生矛盾的时,口语绝对不会结结巴巴、疙疙瘩瘩地去适应句法,而是怎么顺口就怎么读,而且一般也不会影响语义表达,更不会破坏静态的句法逻辑关系。〔注〕。除了助词“地的得着了过啊哦呀”跟在前面联系得紧之外,几乎所有的单音词在朗诵中非常自由,它们在节奏里都有“趋短”的倾向,也就是说习惯和较短的单词读成一步,而与句法无关。
现就诗论中常见的其它类型四字步予以剖析。
△介词的“趋短”:
①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歌声。
②白得|与银丝的|繸|相同。
“以宏亮的”和“与银丝的”都是介词结构,被划为一个音步了。可介词不一定非得连着后面读的,可参见诗论中的其它例句:
③任那|海潮||在脚下|旋绕。
④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⑤有一次|我在|白杨|林中。
⑥、轻轻|飘落在||我的|身边。
——注意:介词“在”都没有和后面的名词连读。
所以这些例句正确的读法应当是:
①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歌声。
②白得与|银丝的|繸相同。
△ 状语的“趋短”:
下面是常见的副词状语的四字步:
①林鸟|也惊醒了|伊们的|清宵梦。
②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
③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山。
正确的读法应当是:
①林鸟也|惊醒了|伊们的|清宵梦。
②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
③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山。
可参见诗论中其它的例句:
④你是|生命,||你也|哺育着|生命。
⑤剪去|黄花,我也|不要。
△ 连词和后继成分与四字步
当连词前面的词比后面的词短的时候,连词也有“趋短”现象,如:我和|朋友|一起|散步。
如果前后的两个词等长时,根据语法关系,连词一般会跟后面词连得更紧,如:
①比较|同情|和援助的|手臂。
②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脸。
③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
如上所述,轻音是区分音步的方式之一,我们把连词稍轻读,后面不停顿,四字步的矛盾就解决了,上述例子可以这么划分:
①比较|同情和|援助的|手臂。
②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脸。
③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
△诗论家里还有很多分四字步是处在句首的,这些四字步当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分为两步,现只举两例:
①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②幸福|来了|又去:|像传说的|仙人。
正确的读法是:
①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①幸福|来了|又去:||像|传说的|仙人。〔按:“像传说的|仙人”虽在诗行当中,却是处在句首。〕
经过我们上述的甄别,无法另行处理的的四字步就很少了,例如:
①西天边|已淡溶了|月舟的|帆影。
②祖国|给了我||唱不完的|歌声。
③不知|他是||那一界的|神仙。
对这种无法两分的个别四字步,我们就假定它们是两个二字步好了。至于朗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里的分步只不过是为了配合格律分析的需要罢了。另外,把它看成两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具有两步的长度,由于有大量两字步和三字步的背景,在听觉上还是会有两步的感觉的。这在音乐里是最常见的现象,那些延长成几拍的音符,又有谁会感觉到它们只是一拍呢!
理解上面的原则以后,音步的分析一点也不难的。只要结合自己的朗读习惯,只要不破坏单词意义的理解,注意不理被语法分析牵着鼻子走,绝大多数音步是很容易区分的,如果遇上了有四字步嫌疑的音步,可以左右挪动头尾的单音词,作一作其它组合尝试,再根据朗诵的习惯予以取舍,这样剩下的四字步就很少了,就假定它们是两步即可。即使自己的分析仍然有个别的不合适,也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格律只不过是写诗的辅助手段而已。
创建诗歌格律有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适当的强制性是必要的;缺乏必要强制的格律,必然是不可操作的,缺乏实用性的。有了强制性,虽有少许漏洞和缺陷,诗作者必然会用自己的习惯写作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的。
对此,古典格律的制定就为我们做出了典范;没有古典格律中哪些机械的强制性的规定,也就没有我国灿烂的古代诗史。曾经有些人批评古典格律死板地规定两字一步,违背了语言的自然节奏,不足为新诗格律效法。其实这是把写作范式和实际吟诵混为一谈了。须知古典格律只是规定了该按什么格式写,却没有规定一定得怎么读;实际上吟咏中是该怎么读就怎么读的,何尝会违背语言的自然节奏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可以理解我为什么对于新诗格律做出如此死板的规定了。

〔注〕个别岐义句,因音步停顿的不同的确会形成不同的意义,但这是岐义句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岐义句是必须尽量避免使用的不规范句式,与音步分析法度关系不大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7:04:47编辑过]

TOP

提一下。

TOP

[原创]十四行·蒲公英

蒲公英每一个孩子都有翅膀 每一个梦想都能飞翔 风就是他们的方向 孤独和寂寞是一生的行囊

在野外里洁白无瑕的蒲公英 请上天怜悯花的零丁 赐予一盏萤火虫灯 黑夜便多一双美丽的眼睛

蒲公英撕下一片阳光的花衣 渴望远方的一粒雨滴 这个幸福的相思里 迅速地发芽、开花、孕育

我愿做最黯淡的一朵蒲公英 让青春的每一段不停的飞行

以下是引用秋水涟滟在2006-8-25 21:17:09的发言:

诗意很美,给人以健康向上的感受。 格律诗的句子不是简单的凑字数的相同,而是在相应的句子中讲求音步或叫顿数的一致。这一点可能周先生不大注意啊。

驳答:

1、我这是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是完全遵循十四行诗格律的:本诗的格律为:ABAB—CDCD—EFEF—GG。 孙逐明老师的理论对十四行诗少有表述,看来也是同意遵循十四行诗本身格律的。

2、我写诗不是为了凑字数,是非常注意其语言的。并不会让人觉得生硬!我也是追求诗的结构美的。

3、关于音步的划分理论,我认为不是很成熟。我也是一位诗歌理论研究者,并用理论指导其创作。本论坛大多认同“二字音步和三字音步是基本音步,一字音步和四字音步是辅助音步。”如果按此理论,于是有了这样的争论—— “例如“今天他来了”至少可以说成: /今天/他来了/ (2步) /今天/他来/了/ (3步) /今天/他/来/了/ (4步) 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第一种,但根据其理论,其他两种划分也是没有错的。所以不是很统一。

我对音步有不成熟的意见,就是将近体诗的平仄定律运用到格律新诗理论上来,将音步的划分应规范为一字步和二字步,即“双平单仄”与“双仄单平”组合,这样对划分音步可以起到统一的标准,但写起诗来就更难,还要注意词的平仄声,所以我停止了我的理论!

另外,我对音步理论的是一分为二认识的:没有韵律的诗,必须注重其诗句音步。这样可以形成节奏,产生音乐美,如:高平先生的《阿妈,你不要远送》

雷雨/响在/山头 红旗/迎着/狂风 我们/就要/出发 阿妈,/你不要/远送

这段诗没有韵脚,但节奏分明,也有很美的音乐感!

但对于有韵律的诗行,就不用强调其音步了,因为韵律已经形成音乐美了。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了。不是吗?

我仍是我在《平仄新论》中的那句话: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更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对于格律,我们要灵活运用,另则,对于一种理论,在这个时代还要大量优秀的作品支持,否则就是失败的理论!

TOP

欢迎周先生的讨论。

答周先生:

一、关于十四行诗的格律

关于十四行诗的格律,我和诗酒兄在一些零星的帖子里讨论过。

西洋的十四行诗不仅仅对于韵式有严格的要求,还对诗歌的音步对以及抑扬格和扬抑格有更苛严的讲究。对此,朱光潜、王力诸前贤有过详细的论述。我们在有关一些论文里也作过简要的介绍。。

我国早期的十四行诗是对西洋十四行诗不成熟的模仿,它只注重韵式,而节奏多半趋向于自由,只能属于“韵式格律体”中的一个分支。

我们不反对这种“韵式格律体”式的十四行诗体写作,同时还提倡更加中国本土化的更严格的“节奏格律体”和“韵式格律体”交叉的十四行诗作,诗酒兄、微斋兄等许多诗友作过许多这样的创作尝试。

我们再强调一次,我们是主张格律体诗歌和自由体来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所以我们的论坛设有配套自由体的“东方诗风”格律体的“格律新诗”两个栏目。在格律体内部,在鼓励百花齐放的同时,还认为先写好严谨的格律体诗歌后,再写作半格律体,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格律分析中往往用比较苛严的眼光,但决无轻视半格律体的心理。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9 17:06:16编辑过]

TOP

该是读法中的节拍吧?属于汉字声律范畴。该分清字调和语调的关系。

该与音乐中的节拍有所区别;在宋朝制词中,就指出了声律与音律的区别。即音律上的“均拍”与声律上的不同。

TOP

诗歌的音步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它们当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歌曲音乐的节拍是在歌词节拍的基础上加工而成。部分情况下,音乐节拍和歌词节拍相吻合,部分情况下,歌词的节拍在音乐中被扩充或者压缩了。以后我也许会写些帖子详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汉语诗歌的声调〔即字调〕与节奏〔包括节拍〕没有关系,可参见我的有关论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10:03:55编辑过]

TOP

学习。

TOP

看过诸位诗友的意见,果然都有独到的见解,内心十分佩服。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献出来供大家探讨,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1、关于“的”:“的”在句中一般读轻声,本身就相当于短暂的停顿,如“纯洁的少女”、“受伤的灵魂”,作为一个音步(即节拍),中间不应该再有停顿。

 

2、关于长短拍:以2、3字为音步,节奏感不强,遇到较长的诗句,读来累人。

 

如“清空\\孤寂的\\明月\\漫溢\\空灵的\\柔光",是以上述理论划分的。

若以2、3字为短拍,4、5字为长拍,则读起来节奏感更强。

 

"清空\\孤寂的明月\\漫溢\\空灵的柔光”。

 

3、关于复拍:即长拍中又有短拍,包括4分为2,5分为2、3,期间停顿的时间更短一些。

 

“如水\月光下\\脉脉\\吐露芬芳”

“我们\终日\\奔波劳碌”

 

4、句末连读:个人感觉这样更能体现结束的语气。

 

我以新诗诗句中停顿的次数为标准,把新诗的节拍大致分为六种拍数,即一拍、二拍、三拍、四拍、五拍、六拍。一至四拍较为常用,因此作较为详细的介绍;五拍、六拍极少遇到,故而一带而过。

 

 

一拍

1字:啊。唉。

2字:清新。欢畅。

3字:亲爱的。我爱你。

4字:花儿\绽放。鸟儿\低语。

5字:纯洁的少女。受伤的灵魂。


 

“\”表示较短的停顿,称为半拍;“\\”表示较长的停顿,称为全拍(或一拍)。“的”在句中相当于“\”。


二拍

5字:彷徨啊\\彷徨。儿女\\正学样。



当5字单独为句时,若句中有“的”等结构助词,5字连读成一拍,其中“的”等读轻声,相当于短暂的停顿。如“受伤的灵魂”。否则,应分读成二拍,节拍的停顿处视语意而定。如“儿女\\正学样”。

当5字在句前或句中为一节拍时,无论是否有“的”等结构助词,均连读为一拍。如“阳春\却溢满\\诗人的心扉”。但当5字在句末为一节拍时,无论是否有助词“的”,都应连读成一拍。这样是为了突出结束的语气。如“可\\算得上痴情”。


 

6字:雾笼\\远村近树。可\\算得上痴情。

7字:乱木\\如云的坟场。远去了\\咚咚爆竹。

父母\言行\\要思量。

8字:我们\终日\\奔波劳碌。传呼着\\冰谷的群狼。

9字:美妙的自然\\遥手相召。这是\爱情\\创造的奇迹。

10字:诗人的魂灵\\却穿云破雾。


 

三拍

10字: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息。

11字:穿林\\越谷的狂飙\\横扫天际。孤寂地\\返回\暗穴\\默默饮泣。黯淡了、\\黯淡了\\明亮的双眼。

12字:惶悚的尖声\\划破\\酷暑的沉寂。指引\浊流\\去滋润\\大地的干渴。

13字:微弱的萤光\\借疾风\\向深空飘逸。四面\威逼\\石的冷峭\\与兽的腥气。

 

四拍

12字:透过\\薄薄\茧壳\\光明\\缓缓积涨。

13字:纹裂的\\青檀\古木\\充塞\\谁的胸腔。兰花,\\兰花,\\身已\憔悴\\却痴情不改。

14字:清空\\孤寂的明月\\漫溢\\空灵的柔光。飘飘\\浮过\花丛,\\百合\不禁\\目瞠神凝。

 

五拍

14字:冲破,\\冲破,\\冲破\束缚,\\沐浴\\新生柔光。

 

六拍

19字:但我\\不能\流连,\\我将\\飞舞\不已,\\向更远\\更深前行。


 

在行体诗中,拍数的划分以诗行为单位;在散体诗中,拍数的划分以诗逗为单位。所谓诗逗,是指在散体诗中,以标点符号(顿号除外)为标志形成的诗的单位。诗行与诗逗统称为诗句


 

综合以上对新诗诗句节拍的划分,可以得出,——每一节拍有1至6字不等。其中,以2至5字组成的节拍较多,读起来比较和谐,称为正拍;以1字、6字构成的节拍较少,读起来感觉拗口,称为拗拍

为了分析与讲解的便利,我把1-3字的节拍称为短拍,4-6字的节拍称为长拍。由于1字短拍与6字长拍应尽量避免,因而下面所谓的短拍(简称短)与长拍(简称长)中不包括这两种。

由此可知,在一拍句中,只有短拍与长拍之分,无所谓句式。所谓句式,是指由长短拍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诗句的形式。在二拍句中,共有四种句式,即短\\短,短\\长,长\\短,长\\长。短\\短式的字数变化方式(简称字式)有三种,即2\\3、3\\2与3\\3。短\\长式的字式包括2\\4、2\\5、3\\4、3\\5。长\\短式的字式常用的有4\\3与5\\3两种。长\\长式的字式则包括4\\4、4\\5、5\\4与5\\5。

三拍句的句式常见的有短\\长\\长、长\\短\\长、短\\短\\长、长\\长\\长、短\\长\\短、长\\短等。其中,我最常用的是前两种,它们的字式达16种之多,分别为:2\\4\\4、3\\4\\4、2\\5\\4、3\\5\\4、2\\4\\5、3\\4\\5、2\\5\\5、3\\5\\5及4\\2\\4、4\\3\\4、5\\2\\4、5\\3\\4、4\\2\\5、4\\3\\5、5\\2\\5、5\\3\\5。

四拍句的句式虽然最为繁杂,但我最常用的却只有短\\长\\短\\长一种,它也有16种字式,包括:2\\4\\2\\4、2\\5\\2\\4、3\\4\\2\\4、3\\5\\2\\4、2\\4\\3\\4、2\\5\\3\\4、3\\4\\3\\4、3\\5\\3\\4、2\\4\\2\\5、2\\5\\2\\5、3\\4\\2\\5、3\\5\\2\\5、2\\4\\3\\5、2\\5\\3\\5、3\\5\\3\\5、3\\5\\3\\5。

通过以上对新诗诗句节拍的分析与论述,可以看出,新诗的拍数比旧诗更多,句式的变化比旧诗更丰富、复杂,而且每种句式的字式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这些,就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此外,在旧诗中,一般要求诗句的末拍为3字短拍。这种情形如今多见于民歌体的新诗,常见的句式有短\\短、长\\短、短\\长\\短、长\\长\\短等。我认为,新诗的末拍为4字或5字长拍更为合适,这也符合现代汉语语言的节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2 18:19:40编辑过]

http://zhaoyanguang.good.blog.163.com/

TOP

节拍是包含时间因素的,就是要大致相等,相近也差别不大.

1-5字都算做一拍,难道不牵强吗?二字步与三字步为主,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完全可行的.

 

花儿\绽放。鸟儿\低语。

纯洁的/少女。受伤的/灵魂。

 

这样划分都很自然.那种短暂的停顿在朗诵中也是相当适合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