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网上诗话(45)关于新诗里的四音音步与单音音步

 

 

 

网上诗话(45)

关于新诗里的四音音步与单音音步

 

 

《网上诗话(44)可敬可贵的“新声”精神》在网上发出后,有朋友就新诗的音步问题再次提出:“不对四字步(指四音音步)和一字步(指单音音步)作形式化处理,音步划分始终是一种莫衷一是”。那么,具体的“形式化处理”指的是什么呢?文中回答曰:“没有四字音步,一字音步只能出在句首或句尾,音步划分与词的完整性可以不一致”。看来,主张有三:一是人为地取消四音音步;二是硬性地限制单音音步使用的位置,“只能出在句首或句尾”;三是音步划分的原则像律诗似的,以形式为准,可以不管词的完整,即允许割裂完整的词,与意义无关。

诗歌的音步种类及其划分原则,无论古今都要受到当时的总体格律环境、语言基础以及格律条件的制约;离开这些环境、气候、基础和条件,都是很难付诸格律诗创作实践的。有什么样的语言基础,自然产生相应的格律条件。文言文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体,白话文则以双音词为主体,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多音词以及译音词。因此,以文言文为语言基础的律诗,不仅诗行精短,而且音步也只有两音音步和单音音步两种。而以白话文为语言基础的新诗,音步种类自然就转变、增加为两类四种:一是常用的基本音步,包括为主的两音音步和为辅的新生的三音音步;二是不常用的特殊辅助音步,包括退化了的单音音步和新生的四音音步。

另外,以文言文为语言基础的律诗是先有形式后装内容,音步又只有两种,自然可以不管词的完整,五律一律分做“221”(“城阙|辅三|秦)、七律一律分做“2221”(“野庙|向江‖春寂|寂)。而与律诗总体格律环境有天壤之别的新诗,格律及其各种诗体处在初创时期,如果全盘因袭律诗自然很难行得通,因为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嬗变。当然,在保证词汇与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分步应当享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在创作实践中,总归有可左可右的空间,特别是作者格律修养尚未娴熟的情况下的作品。

四音音步所以诞生,是现代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虚词的丰富与现代化造成了其结构作用、语气作用的多样化以及自身发音的复杂化。就语音而言,文言文基本没有轻音,而白话文出现了大量的轻音虚词,诸如时态助词(“着”、“了”、“过”)、结构助词(“的”、“地”、“得”)、比况助词(“似的”)以及语气助词(“啊”、“吧”、“呢”、“吗”)等。当然,叹词除外,因为它单用,不与人结合,所以发音有具体调值,不属于轻音,而且有其独立性。上面提及的轻音虚词,因为是轻声,发音时必须借助于其前临字,才能准确地发出轻而短的本音;如果与前临字隔开,就造成了发音的谬变。这种情况是文言文所没有的。再如作为助词的“所”与“的”是常见的,有时它们也会发生组合,自然造成了四音音步的出现。

作为诗歌的语言固然古今都讲究精炼,所以主张限制乃至精化虚词以及四音音步的使用是对的。但无论如何限制乃至精化,也总是要有使用的时候,这种客观存在是时代进步与语言发展的必然。另外,还应当看到长短音步种类多,虽然给作者的把握带来一些困难,然而也给作者更好地抒情达意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因为长短音步各有自己的长处与特殊作用。不少使用长短音步的诗作同样是成功的,有些还运用得相当娴熟得体得力。可见关键不是人为取消四音音步,而是如何使用得有节有利有律的问题。

黄昏│是一头‖神秘的│黑牛,

不知│他是‖那一界的│神----

天天│月亮‖要送他│到城里,

一早│太阳‖又牵上了│西

                   ——闻一多《黄昏》

冰凝在│朝阳‖玻璃│窗子

冻红的│柿子‖像蜜│一样

街上有│疏林‖和冻红的│

冬天的│柿子‖卖最贱的│

                  ——林庚《北平情歌》

——新诗的四音音步大多是以轻音虚词配合实词而成,而且往往又充分发挥了与单音音步的配合作用,如“和冻红的│”、“卖最贱的│”。林庚《我走上山来见一个月亮》是首每行4音步10个字的四步十言诗,其中“我唱了|一支‖我心里的|歌”,四种音步都使用了再如“我,|是个‖网上的|小鱼苗儿”……

同是四步十言诗,诗行构成方式有多种多样,四音音步和单音音步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为地硬性做出这样那样一些规定是否符合创作实际呢?请看梁上泉《骑手》里四音音步(“××着的)和单音音步(“头”、“脸”、“心”)的运用,不仅灵活多样,而且真正做到了有节有利有律,还有力地配合和强化了韵律:

骏马的丨头‖总是丨高着的

英雄的丨脸‖总是|高着的

来自丨大草原的‖赛马丨能手,

好胜的丨心‖总是丨激着的

如今丨驾驭‖那如飞的丨快艇,

豪迈丨之情‖总是丨奔着的

    由此可见,关键是作者是否具有驾御现代语言及其四种长短音步的能力。至于其他诗体里四音音步和单音音步的运用,也是同样道理。请看巴·布林贝赫《声源》(四步十一言诗):

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吼

树林│给小鸟‖以清脆的│啼

春风│给草叶‖以轻柔的│细语,

祖国│给了我‖唱不完的│歌

——这首诗整体诗行的音步安排很有规律(“2342”),其中四音音步都规律地用在第三个音步处,多以“以××的”式结构的四音音步紧密地配合“给……声”式的排比有效地讴歌和突出诗歌的主题。这岂不是一首内容与形式十分完美的精品小诗么?

至于参差体诗也同样有成功使用了四音音步的诗作。朱大楠《笑》每节第二行中腰都规范地使用了“是××的式四音音步:

赤霞纱里挑着一炷

轻盈的,是红烛的

有的笑,温慰你暗淡的

 

翠羽湖里摇着一朵花,

清癯的,是白莲的

有的笑,清醒你昏沉的

 

青铜鞘里跃着一柄

霍霍的,是雪亮的宝刀

有的笑,斩断你灵府的逍遥

叶善枝《狂》也规范地使用了×出来的” 式四音音步:

披散着头发,赤着脚,

在太阳底下

火山口里喷出来的

披散着头发,赤着脚,

在月光底下

梧桐叶上滴出来的句子        

       实践证明,就整体而言,四音音步是取消不了的,关键在于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要用之有节有利有律。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诗都用这种长音步,但是毕竟有的诗需要使用这种长音步。

                 2008·1·2223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