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矫情的老上海人

(昨晚看了大家近两个小时的《感动松江行》及跟贴,唤起对上海的许多回忆。再贴一篇写老上海人的散文,同意文中观点者请点头一笑,不同意者直接骂两句也无妨。本人无恶意,凑点趣罢了。)
                        魏萍
    近年来往上海去的次数比较多,渐渐地开始对上海人有了一些了解。
    掐指算来,“上海人”概念的存在不超过200年。所谓上海人,是指包括原住民与上海开埠后来自江苏、浙江等吴文化圈地区的移民。上述这些上海人讲的上海话,也属于流行本地的松江方言。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的移民纷纷涌入上海,很多人都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被称为“新上海人”。这些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讲的是普通话。
    在这里,我想主要说说老上海人。由于历史上为殖民地的原因 ,老上海人拥有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对一切事物都以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加以考量,尤其是虚荣心特别强。
    记的一次在与一位多少沾点亲戚的老上海人接触中,听她说的最多的是穿什么牌子什么牌子衣服,用什么牌子什么牌子化妆品。60岁的人了,不仅乐此不疲地向我展示一件又一件衣服,还强调哪件都不低于2000元。为了显示自己的慷慨,更为了向我这位来自大西北的人证明什么,她执意要送我一套进口化妆品,并一再告知价格不菲,复制她的原话便是:“老贵老贵的了。”可是,待几个小瓶瓶小罐罐递过来,我一眼看出这些所谓的进口高档化妆品,不过是些试用品,属非卖品。这位上海亲戚内心真的把我当成“老土帽”了。
    还有一位老上海人向我显示自己有三套住房,细一问,一套12平米,一套15平米,还有一套二手房稍大些,70平米。她骄傲地对我说,第一、第二套房子正面临拆迁,她早就盘算好了让开发商赔付300万,低于这个数绝对不搬,誓死成为“钉子户”。老上海人真是又实用,又精明。     
    一百多年来,大上海在中国内陆的经济中心地位从没动摇过,商业繁荣是上海永恒的主题,尤其南京路步行街,沿线商店可谓名特优总汇。凡到上海的游客,不去南京路,一定留下许多遗憾。因此,南京路步行街不论白天黑夜,经常游人如织。这天是周末,天已近黄昏,我信步走在南京路上,只见不远处的一家大型商场门口围了很多的人,挤到近前来一看,几对上海男女旁若无人地跳着交谊舞,还有一人站在对面二层楼的阳台上投入地吹着萨克斯,那股子认真劲,不亚于在大舞台上表演。
原本是在公园或小区的休闲娱乐活动,老上海人却将它搬进热闹的商业区大街上,你说他们矫情不矫情?
    更有甚者,我要回银川了,我那位上海亲戚送来几个皱皱巴巴的水果让路上吃,本来是一番心意,也正感动着呢,可她的一阵反复强调,让人心里多少升起些别扭。“这些全都是进口水果,老好老好、老贵老贵的了。”她这样说。
    哎,老上海人呀。

回复 1# 记者魏萍


    嗯,这样的矫情让人反感。

TOP

哈哈。。。矫情的老上海人,这些情节我也很熟悉的。

TOP

深有体会,呵呵

TOP

回复 4# 沃地寒士


    看来大家都很给面子。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