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二十年后来相会——记著名诗人梁志宏

二十年后来相会——记著名诗人梁志宏

                                    文/赵化鲁

    真得感谢造物主的安排,与一个人神交二十载却从未谋面,忽一日相逢却是在飞驰的列车上。当我拿着当年对方签名邮寄给我的诗集出现在某节卧铺车厢时,一张和蔼的脸庞友善地冲我微笑,两双手紧紧地相握,我们终于见面了!

    说起与著名诗人梁志宏的交往,还得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从《星星》诗刊上读到一组组黄钟大吕般豪放的诗章,作者吟咏太阳,礼赞希望,诗风雄劲奔放,读后让人心潮激荡。诗人名叫梁志宏,来自山西。生活在同一片黄土地,诗歌又让彼此的心灵进一步拉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在太原南郊省教育学院进修的我,辗转拨通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一个中年男子温和的声音,通过长长一线鼓荡耳膜。具体说了什么,难以还原了。只记得梁老师向我介绍了诗歌编辑赵少琳,并要了我的联系地址,答应把新出的太阳系列诗集邮寄来。

    屈指算来,那时候梁老师也就四十多岁,声音浑厚,底气十足。如今相会,我面前的老者年近古稀,头发花白,尽管温和敦厚一如我想像,可岁月已悄然流逝了二十年!梁老师不好意思地说,好像忘记了当年通电话邮诗集的事。但看着自己在诗集扉页的题词,他若有所忆:

    诗心永恒  爱心辉煌    ——致化鲁君

    下面有梁老师的签名和印章,题写的时间是“九三年十月”。

      二十多年来,经历了生活的诸多波折,一个痴爱文学壮志凌云的毛头小子,早已被岁月打磨成一个历尽风霜的粗糙中年。人事颠沛,但文学的火种始终不曾在心底泯灭。珍藏手边的薄薄几册诗集,是我与梁老师交往的信使,也是一颗文学之心鲜活的明证。这次重庆方面组织的诗歌论坛,让一对来自山西的缪斯的忠实追随者,于异乡欣然聚首了。

    主办方安排我和梁老师住一个房间。于是在采风之余,我们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从老师先前的文章里知道,他的老母亲年近九旬,身体尚健。问起老人家近况,梁老师说还可以。不过,提起几年前的一次历险,梁老师惊魂未定:

    老母亲住山医三院了,梁老师和家人轮换着床前照料。有次探视完母亲,乘公交车回家。快到站了,梁老师站起身准备下车时,意外发生了。可能是前面出了情况,公交司机紧急刹车,猝不及防的梁老师后退几步仰面摔倒,出于本能头颅后仰了一下,磕在车门口的铁制台阶上。好险!假如再往前或往后倒,不是后脑勺便是颈椎就撞在铁台棱角上了,后果将不堪设想。被人扶着坐了片刻,感觉并无大得。司机吓出一身汗,关切探问,梁老师说没事没事,就下了车。回到家,后脑隐隐作痛,一周后才好转。

    当我问起为什么当时不和司机理论一番,梁老师憨厚一笑:司机不是故意的,只要没什么大问题,咱何必和人家纠缠呢。尽管说得轻描淡写,但对那次意外,梁老师还是心有余悸,如果伤及颈椎神经,在轮椅上终日枯坐的滋味一定不好受啊。我宽慰道,好人有好报,那一定是老母亲在保佑您呢。梁老师闻言,又是憨厚一笑。

    几日同行,我对梁老师的笑容印象深刻。那笑容,发自于心,清澈生动。有省内某知名作家,对他这位大学同窗的评价是:忠厚长者。我深以为然。梁老师微笑待人,心无城府。在看似书生气的处事风格中,又不乏睿智和坚守。坦诚相待是梁老师的为人之道,对一些人的过火言行和不雅做派,他直言不讳。 两位文坛人物因笔墨生分,一方还动了手。梁老师作为他们共同的朋友,在一次聚会中,对动手打人者说道:人家文章写成后请你过目,你没有看嘛……动手打人者脸有愠色,日后一度萌生了疏离之感。但梁老师依然故我,该怎么处还怎么处。日子久了,心存芥蒂的作家也就释然了。

    待人凭的是一腔赤诚,为文同样是以心换心。巴金老人说过,把心掏给读者,梁志宏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忠诚的实践者。捧读梁老师的自传《太阳下的向日葵——一个正统文人的全息档案》,一个心怀赤子之心的诗人,跃然纸上。梁老师笔下的初恋莹洁如玉,久别重逢后的轻轻一抱,真纯无邪,惊世骇俗。我惊异于老师的坦率无忌,他习惯性地憨厚一笑:这有什么呢?心底无邪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外表诚笃的梁老师,内心饱含一颗善感和睿智的心。他此番西南之行写了不少12行诗,许多佳句脱口而出:

     七月,桃红早开谢了/粉裙导游如流动的桃花朵朵/更有满园民歌,花事般鲜活。

                                     ——《桃花源听民歌》

     都道人生如棋,先生/必是愤懑官场贪黑,世道不平;/退隐于桃花源里,独善其身。

                                    ——《问棋陶渊明》

    假如今天重新面对这些酷刑/面对忠诚与背叛两种选项;/ 未知结论,会不会让红岩失望……

                                   ——《在刑讯处,面对……》

    看不厌喀斯特地貌峭壁迤逦/还有土家族村寨原生态风情/阿婆负重的竹篓压驼了肩背。

    走马观花,采风匆匆/未能采得贫困县的困厄与疼痛/谨致一份祝福:早日破壁突围!

                                   ——《车行乌江岸上》

    一处草堂,我心中的圣殿/高过了周边林立的摩天大厦/且请一节茅草,支撑疲弱的心房。

                                    ——《走进杜甫草堂》

     梁老师作诗,不玩弄什么高超技法,不故弄玄虚,只是忠实地抒写内心感受。桃花般穿行桃花源的女子,千年前误入胜地的诗人陶潜,贫困县艰苦劳作的乡民,茅屋尚在魂魄犹存的诗圣杜甫……所思所感凝聚笔端,化作感人肺腑的诗句。与梁老师同行,聆听其谆谆教诲,如沐春风;领教其悉心指点,醍醐灌顶。梁老师看好我的自由诗《壶口心语》,在他主编的《并州诗汇》上刊发,也指出我的一些诗作有点直白。纵观我的写作,他认为,博客影响一流,诗歌水平中等……

     如此中肯直率的批评,非肝胆相照者不能做出。梁老师的指点,我认真听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堪为我的父辈,更主要的是他高尚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将我濡染。退休以后的梁老师,主持省城诗歌学会的事物,还主编一本诗刊《并州诗汇》。梁老师退而不休,为自己喜好的事业奔波忙碌,乐不知疲。著名女诗人傅天琳年过花甲,但她自诩为“花甲女生”:花开的年纪,生命的甲等阶段……依此说来,梁老师不正可以称作“花甲男生”吗?而且还是“花甲美男”呢!

    短短数日聚首,随后便是别离。本次西南之行,同行的还有对新诗史研究造诣颇深的山西同乡赵青山。来自平遥古城的青山兄,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深得古城文化底蕴熏陶濡染。用梁老师的话评价我们的三人行:车到山城必有路,三人成众从容行。说起再聚首,梁老师幽默地说,留得青山在,不愁难见面哦。

    与梁老师相见,一了我二十年的夙愿。今年春上,梁老师拜会百岁老人、文化大师姚奠中先生,他这样描绘会面结束时的情景:

     日已西斜,话犹未尽。阳光辉映着春意葱茏的小院,照在百岁大师笑意盈盈的脸上。将近一个小时的访谈,我们有幸走近一位具有深厚人文学养和高尚精神品格的文化大师,沐浴在中华文化和诗词的融融阳光之下。

    再过二十年,梁老师年当耄耋,而我将迎来花甲。届时师徒相对,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2012.7.21晨起笔,24日完稿于豆木轩

这是一段奇异的缘份。
只是感叹,诗歌,会不会只是多媒体还不发达的七十年代以前生人的少年培植起的爱好!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这是一段奇异的缘份。
只是感叹,诗歌,会不会只是多媒体还不发达的七十年代以前生人的少年培植起的爱好!
齐云 发表于 2012-7-26 05:49



    但愿诗歌的精神不会消亡

TOP

真得感谢造物主的安排,与一个人神交二十载却从未谋面,忽一日相逢却是在飞驰的列车上。当我拿着当年对方签名邮寄给我的诗集出现在某节卧铺车厢时,一张和蔼的脸庞友善地冲我微笑,两双手紧紧地相握,我们终于见面了!

奇人奇缘奇迹般相逢!:)

TOP

真得感谢造物主的安排,与一个人神交二十载却从未谋面,忽一日相逢却是在飞驰的列车上。当我拿着当年对方签 ...
马上 发表于 2012-7-26 10:25



    谢谢马兄来读,远握

TOP

回复 5# 沃地寒士


    问好赵兄!祝夏安!

TOP

以诗结缘,更见诗意!
人生悟透了无尘

TOP

又认识了一位文学前辈,致敬,问好!

TOP

化鲁好文章,在龚滩古镇抬芳草的时候,就钦佩梁老师的为人了,这是位心地善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酉阳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梁老师,在此深深祝福他及他九旬老母健康长寿!天天开心!

TOP

哈哈,不看小赵这篇文章,我还以为你们早就相识呢。好文章,好缘分。其实一旦认识了,相见的机会自然就多了:handshake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