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六十回 伟人小圈兴特区 诗人巨笔擎律旗(之一)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2-8-3 21:05 编辑


                            第六十回     伟人小圈兴特区  诗人巨笔擎律旗(之一)

                                            死水吧

             =================================================



提纲脉络:

一、楔子

二、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现代格律诗

三、八十年代的现代格律诗

四、九十年代现代格律诗学会成立

五、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学术活动

六、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学术研究

(一)现代格律诗的格律性质、概念、新格律观、诗体特征

(二)现代格律诗的诗体重建(理论)

(三)对于新月派格律理论的批评与传承

(四)重建现代格律诗的新的诗体规范

(五)对于现代格律诗音韵规范的探索

(六)现代格律诗格律历史的梳理

(七)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实践

1、新古诗:

2、 新词体

3、自由曲

4、白话格律诗

5、中諴诗

6、六行体

7、八行体

8、十四行

9、九言诗

10、微型格律诗

11、译诗

12、歌词

13、新辞赋体

(八)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学术成就

(九)现代格律诗学会出版的著作

七、现代格律诗学会代表人物

点评

                                                                             一



       话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到了一九九二年,那是一个冬天,有一群诗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竖起一杆旗,潇洒地构想中华诗园,新格律扬起浩浩风帆。



                                                                            二



       1954年4月,何其芳发表《关于现代格律诗》,提倡建立现代格律诗,并写过好几篇文章,阐述他现代格律诗的主张。其基本要求是:“按照现代的口语写得每行的顿数有规律,每顿所占时间大致相等,而且有规律地押韵。”(《关于现代格律诗》)。1958年7月号的《处女地》上发表了何其芳的《关于新诗的“百花齐放”问题》后,围绕着他有关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文坛上再次掀起了相当激烈的论争,甚至发展成为对何其芳的批评和声讨。何其芳被指责为:“怀疑民歌,轻视民歌,否定民歌,歧视民歌,或者说怀疑新民歌,轻视新民歌,否定新民歌”;坚持“主观唯心论”;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和个人主义倾向;形式主义观点;自觉不自觉地对诗人和群众的结合、知识分子诗人的彻底改造或工人阶级化有所抵触;影响人们不去深入群众斗争生活;是要不要走群众路线、要不要真正的民族风格问题;对民族诗歌传统的学习抱轻视态度;贬低从古典诗歌和民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包括从旧形式推陈出新发展新形式、新格律的创造性的努力,等等。①人所共知,“大跃进民歌运动”或曰“新民歌运动”,是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于1958年春天发动起来的。在古典诗歌和民歌基础上发展新诗,也是毛泽东提出和设计的新诗发展道路。在如此大规模的围攻运动中,何其芳不得不于1959年1月撰写了一篇《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争论》长文,就指责他否定民歌(尤其是新民歌)和认为“民歌体有限制”的论者进行辩诬,并做了某些有限度的检讨。后来,虽然何其芳在这次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诗歌论争或批判中,仍然始终坚持科学态度,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继续坚持不懈的深入探索。但他推动现代格律诗运动的行为不得不有所收敛,加之受到旗帜鲜明的批判,现代格律诗运动严重受挫,最终的结局是响应者寥寥,只有少数对新格律有自觉意识的诗人,单行匹马,各自为战。虽然像郭小川、贺敬之这样优秀的诗人,也几乎攀上了新格律探索的峰巅,却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马齐喑究可哀。因此,六十、七十年代,现代格律诗探索几成荒漠。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潮蜂涌而至。现代格律诗运动也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勃勃生机。1977年12月,臧克家的《新诗形式管见——学诗断想》,发表于《光明日报)24日。该文提出建立新诗体模式的设想。1979年4月,《何其芳诗稿(1952——1877)》,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9年5月,《闻捷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9月,卞之琳的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序》中又一次提倡建立新格律诗体。1980年1月,丁慨然《格律体新诗概论》发表于《中国诗宇宙》(写于1970年冬)。1980年3月,丁慨然又定稿《现代汉语诗律学》(初稿作于“文革”期间),1978年得到王力先生的肯定。1980年6月,丁芒的《提倡写新格律诗》一文,发表于《东海》。1980年12月,唐湜《海陵王》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年7月,《公木诗选》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年11月,陈梦家编《新月诗选》,上海影印厂据1931年9月上海新月书店初版本复印。1982年,胡乔木《<随想>读后》,发表于《诗探索》1982年第4期。1983年,丁芒《建立新诗体刍议》发表于上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1983年,钱仓水、周仲器合编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与《中国现代格律诗论选》同时印行。合写之《现代格律诗探索的历程(之一)(之二)》分别发表于《镇江师专学报》、《淮阴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1984年,钱仓水、周仲器辑录的《现代格律诗研究论文要目(1917-1982)》刊于淮阴师专《活页文史丛刊》第九辑。1984年6月,林庚的诗与诗论合集《问路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8月,唐湜《幻美之旅》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11月,卞之琳的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由三联书店出版。1985年2月,雷业洪《六十年来关于新诗格律体的意见述评》,刊于《文学评论丛刊》第2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1985年5月,黄淮第一本新格律诗集《爱的格律》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7月,唐湜《泪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5年8月,邹绛编《中国现代格律诗选》,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985年10月,周仲器、钱仓水编《中国新格律诗选》(由骆寒超作序),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钱仓水、周仲器的《现代格律诗探索的历程》,发表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1986年3月,刘章的诗集《北山恋》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1986年6月,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在重庆成立,吕进任所长。1987年9月,屠岸《屠岸十四行诗》由花城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许可《现代格律诗鼓吹录》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4月,胡乔木的诗集《人比月光更美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纪宇自选诗集》由青岛出版社出版。1988年11月,《黄淮九言抒情诗》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9年3月,《桑恒昌抒情诗选》由华艺出版社出版。1989年7月,《香港文学》第55期刊出赵瑞蕻《八行新诗习作十八首》。9月,蓝棣之编选的《新月派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3月,吕进《新诗文体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1990年5月,钱光培选编评说的《中国十四行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90年8月,屠岸诗集《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12月,《浪波抒情诗选》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还有梦桥的《九言诗葩》由海南出版社出版。1991年4月,《丁芒诗论》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1年6月,许霆、鲁德俊合著的《新格律诗研究》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12月,吕进《中国现代诗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15日,《文艺争鸣》1992年第5期刊出孙大雨《格律体新诗的起源》一文。

       新诗格律探索方兴未艾,潜流涌动,时代呼唤振臂高呼之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谁能当之?

        八十年代初、中期,江苏丁芒、许霆、鲁德俊、钱仓水、周仲器等人曾蕴酿成立新格律诗研究会,但那时批一个社团太难了,终于没有成功。

        深圳特区是根据邓小平的倡议,中央于1979年7月决定开始创办的。此后,特区建设风驰电掣,狂飙突进。1983年初,胡耀邦视察深圳,曾赠言特区要“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深圳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八十年代国内改革开放的先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深圳文艺政策相对比较宽松。1991年,诗人黄淮在诗友、企业家丁元(胡建雄)的支持下,提前退休,离开《诗人》编辑部,远离家乡,南下特区深圳,与张朔、腾励、刘洪民、刘更申、王小妮等,终于筹建了深圳现代格律诗学会。学会于1992年末在深圳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为一般社团,名称为深圳现代格律诗学会。后来又于1993年9月,经深圳市政府重新登记注册为法人社团,名称改为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

        至此,中国新诗史上第二个倡导新诗格律的社团成立,现代格律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
期。
死水吧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2-8-4 13:06 编辑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新文学史上第一家以倡导和发展中国现代格律诗为宗旨的文学社团——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在首都雅苑宾馆召开首届年会兼学术研讨会。中国作协主席张锲和深圳市文联作协领导专程到会祝贺。开幕式上,著名诗人、军歌作者公木致开幕词。朱先树代表《诗刊》、邹绛代表中国新诗研究所、丁鲁代表老诗人卞之琳,还有屠岸、张万舒、丁芒、吴开晋、钱光培、纪鹏、林雨纯等致辞。十月二十五日,在中央电视塔十九层观景厅举行闭幕式,公木致闭幕词。发来贺电贺信的单位有: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日报文化专刊部、《啄木鸟》杂志社、宁夏文联、《九州诗文》杂志社。个人若干。

      会议推举出由诗人、诗论家、学者等组成的百余人的理事会,推举著名诗人、军歌作者公木出任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名誉会长,推举熊谷组(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诗人胡建雄(丁元)为会长,诗人黄淮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人组成的领导机构。通过了学会章程和发展规划。

      参会诗人、学者六十余人,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1、会议主旨:

      现代汉语格律诗:应当具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的特征,继承和发扬古代汉语格律诗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吸收自由诗的灵动质素和借鉴外国格律诗的某些长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的现代的格律诗来。

2、学会主导思想:  以诗开慧   以爱塑魂

                寓意:以诗开慧方知诗富有,以爱塑魂更觉人可爱

3、学会发展规划:

第一、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写就新格律诗探索的新篇章;

第二、出版会刊《现代格律诗坛》,展开新格律诗创作和理论研究;

第三、在香港注册出版公司,出版学会诗歌丛书与诗歌论丛;

第四、提出建立“中华诗园”的宏伟构想等。



4、学会组织机构:

名誉会长: 公木

名誉顾问: 于元平

顾问:

  艾青    卞之琳   李瑛   张志民   吴松营   吴本星   杨子敏   林祖基

  贺敬之   徐迟    屠岸   雁翼     臧克家

会长(法人代表):   胡建雄

副会长(常务):     黄淮

秘书长:            黄淮(兼)

副秘书长:          滕励



5、发行会刊:   《现代格律诗坛》

《现代格律诗坛》主编:       胡建雄   黄淮(执行)

《现代格律诗坛》编辑部主任:  思宇



6、会员分布:

北京市,46人;天津市,2人;河北省,10人;山西省,5人;内蒙古自治区,5人;辽宁省12人;吉林省,18人;黑龙江省,9人;上海市,9人;山东省18人;江苏省,8人;浙江省,5人;安徽省,4人;福建省,3人;江西省4人;陕西省,1人;甘肃省,1人;宁夏回族自治区,2人;青海省,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人;河南省,5人;湖北省,10人;湖南省,7人;广东省,1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人;四川省,30人;贵州省,3人;云南省,5人;港澳台,3人;海外,1人。

总计250人,后来加入的未计。



                                                                      五



      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自成立以来(1992年——2012年),组织学术活动二次,参与学术活动十余次。

(一)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第一次: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学会在首都雅苑宾馆组织召开了“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选举了组织机构,通过了学会章程,制订了发展规划。订定现代格律诗最低纲领: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出版发行了会刊《现代格律诗坛》创刊号,提出了“中华诗园”构想。会后注册成立了雅园出版公司。

      第二次:二00七年十月二十至二十一日,学会在常熟理工学院,和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了’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会议提出“诗体建设”的口号,提出“诗体建设”的三个方向: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

    (二)学会参与的学术活动(仅据手头资料不完全统计)

     第一次:一九九三年九月,黄淮、万龙生、吴开晋等参加西南师大主办的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并在会上吴开晋宣布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成立。同时在会上发言介绍了学会宗旨与规划;
     第二次: 一九九四年,黄淮代表学会协助深圳市文联举办广东国际华文诗人节,许多海内外著名诗家与会,学会顾问徐迟,吴奔星,还为学会题词指导,会上发送了学会会刊和有关资料。

      第三次:二00六年七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与吉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黄淮代表学会与会,并发放学会资料与发言。
    第四次:二00六年九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学会理事周仲器、万龙生 、程文、沈用大、毛瀚等十余人代表学会出席了由重庆西南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并带去《中国新格律诗选萃》等三个选本,程文的诗学,黄淮《点之歌》以及思宇等几本诗集进行交流,与会代表均提交有论文多篇。万龙生等在会上做了演讲。
    第五次:二00八年四月二十至二十一日,学会理事周仲器等的代表学会出席了上海新声研究小组主办的学术研讨会。
    第六次:二00八年,学会副秘书长思宇代表学会出席长春汉俳学会成立大会,会后任《诗刊》主编。

     第七次:二0一0年,黄淮代表学会参加两地举行的公木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

      第八次:二0一0 年,学会理事周仲器等代表学会出席了丁芒文学艺术研讨会。

      第九次:2011年 8月27日,由中国城市主题文化协会、旅美华人作家协会、中国水草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烟台国际诗歌节在养马岛举行。黄淮等代表学会与会,并发放学会资料。
      第十次:二0一二年五月五日至五月六日,学会理事周仲器代表学会出席了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
        
      值得提出的是,上海新声研究小组有五名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会长江锡铨、副会长许霆均为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其他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丁芒、屠岸、骆寒超、王一桃、周仲器等被聘请为研究会顾问,周渡被选为理事。

       (三)黄淮的主要活动

         学会成立以来,黄淮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华诗园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地奔走,在北京拜访结识各界诗书画名家,其中就有十几位将军,得到多方面关注支持,为近年的筹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所组织的两次学术研讨会,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雅园诗会有共识,常熟会议有分歧。

      雅园诗会的共识是:现代格律诗的最低纲领为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

      常熟会议的分歧是:自律共律、自律体共律体和雅园诗派的认同感有差异。

      黄淮、周仲器提出自律体共律体的理论命题,提出雅园诗派的史学主张;万龙生等认为,“自律”和“共律”只是诗人在格律诗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规律,而不宜以之命名体别。万龙生、丁鲁、孙逐明、王端诚认为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雅园诗派”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从严肃的态度出发,还是不提为好。
死水吧

TOP


                                                               



       学会从1992年成立至2012年,20年来,学会秉承创会宗旨,坚持现代格律诗运动的最低纲领: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沿着学会成立之初订定的主要任务,从节奏、韵律、体式等三方面对现代格律诗诗体重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整体来看,学会对现代格律诗的诗体重建有了比较完整的思路,新格律理论家对新诗的格律理论从各方面进行了材料翔实的、逻辑严密的论述,基本搭起了现代格律诗格律理论的大框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体系对以后的新格律探索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一) 现代格律诗的格律性质、概念、新格律观、诗体特征



1、性质:

新诗格律学只能是描述性科学:它的使命在于概括、抽象业已呈现的诗歌现象,而决不是人为地设想、规定某种格律模式。因此,诗人的艺术实践在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创立过程中具有第一位的意义。

——(《现代格律诗的新足音——评黄淮<九言抒情诗>》吕进)

2、概念

格律诗总的解释是无论分行、分段、音节和押韵,都必须统一;假如有变化,也必须在一定的定格里进行。

具体地说,就是现代汉语新诗在分行、分段、音节和押韵方面统一或有规律地变化的诗,都可以称为新格律诗,反之则不是。

                           ——(《现代格律诗坛》总2期。百家论坛 。许霆)

3、新格律观:

中国新诗,可以说自它诞生至今,一直呈现为自由体诗、新格律体诗,以及它们之间的半自由体诗和半格律体诗,鼎足而立,各自发展的态势。既然“新诗中的格律体与自由体实质上是孪生兄弟”(公木《新诗鉴赏辞典。序言》),那它们就谁也别想独霸诗界,或者一个吃掉另一个。

                         ——陶保玺《贺敬之诗歌艺术形式的嬗变》



4、诗体特征

具有无限可操作性

                           ——万龙生



(二)现代格律诗的诗体重建



       从二十年代中期闻一多先生首倡新诗格律化,中经五十年代何其芳大力提倡现代格律诗,直至八、九十年代卞之琳对新诗格律的鼓吹和探究,建立新诗格律和创造现代格律诗的呼声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是如何建立,始终没有人给出一个合适的宏观的切入点。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吕进,站在中外古今诗歌、诗学理论的学术起点上,提出新诗诗体重建的重大理论命题。吕进认为,文化转型是20世纪的中国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而新诗则是文化转型的“先锋”,其在“转型”上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已是不争之论。然而,新诗却在“诗体大解放”的第一次革命中“革”掉了自己最本质的艺术追求,同时和后起的小说、散文等文学品种相比,新诗在中国读者那里获得的认同度并不高,问题仍然是新诗“爆破”之后的“建设”问题。因此,吕进提出新诗呼唤二次革命,具体方向:实现“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吕进指出从“诗体解放”到“诗体重建”是合乎逻辑的发展,同时并指出重建诗体要在艺术实践中去完善自由诗、倡导格律诗、增多诗体。这从理论上为现代格律诗的格律建设奠定了基石。吕进发表于《诗刊》 1997年10期的《论新诗的诗体重建》是纲领性文件。

       诗人、诗评家、淮南师专教授陶保玺,自大学读书时起,就关心新诗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新诗体式方面广为搜集资料,数十年如一日。穷究新诗的奥妙,探索新诗的道路。1994年出版《新诗大千》,将新诗从新格律体、自由体和韵式三个方面,划分出二百多种体式,且一 一予以定型、命名。书中涉及到的诗人,多达一百五十余位,引证的诗作多达500余首。它不仅对已涌现出来的种种新诗范式作了具体的、细致的鉴别和分析,而且在理论上还能予以确认和规范。吕进高度评价这本书,在《论新诗的诗体重建》一文中认为:“这是一本探讨新诗形式、构架与韵式的专书。搜集初步定型的新诗体较全。此书从现代格律诗、自由体、韵式三个角度入手,列出200余种体式一一其中相当数量的诗体还并没有完形,这就见出新诗增多诗体的迫切性”。这本书作为一本现代格律诗格律形式的辞典类型的工具书,可以为新格律学习者提供切实有用的范本。



(三)对于新月派格律理论的批评与传承



    《现代格律诗坛》总4——5卷刊登程文的文章《新月派实验新格律诗的得失——豆腐干是非论》,对历史上赞誉和鞑伐闻一多“豆腐干”式的新格律诗现象以及五十年代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进行了各个层面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豆腐干”式新格律诗的本质特征是“单纯限字说”,他们奉行的格律思想是以“字”为着眼点,把字数当成是量度诗行、组织诗行的基本单位,一味凑字限字。结果,“成也限字,败也限字”,这也是“豆腐干”处于让人爱恨两难的境地的主要原因。

       因为当时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还不够完善,历史的局限性使新月派无法洞察古今语言和格律条件的差异,没有正视现代汉语语汇中双音词取代古代单音词的地位的现状,更没有重视多音词和轻音、虚词大量入诗的威胁,所以,新月派对传统限字说缺乏本质的认识,不知道传统限字说是一种机械的不公开的完全的限步说。“豆腐干”的失败的沉痛教训之一是没有解决好继承问题,对民族格律诗的宝贵遗产没有真正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针对新月派单纯限字说的弊端,何其芳在五十年代开宗明义地提出“限顿说”,主张“我们的格律诗不应该是每行字数整齐,而应该是每行的顿数一样”(《关于写诗和读诗》何其芳),在这种格律思想指导下,何其芳的诗只要顿数即每行音步数量一致,不管字数是否参差,结果相同顿数的诗行字数差别很大。实行“限顿说”严重破坏了诗歌的形式美和音节美。

      再回头看“豆腐干”式新格律诗,其中也有好的,也有能成功共同体现限字和限顿的格律追求的新诗实践。这证明只要处理好“限字”和“限顿”,“豆腐干”式新格律诗也是可行的。

      新格律诗也并非仅仅只是“豆腐干”一种类型。从诗经、楚辞、乐府、律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整齐式和参差式是交错前进,并行于世的。

     程文的论述真真是一语中的。既切中闻一多“豆腐干”限字的要害,又切中何其芳格律理论限顿的要害,同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读,更找出了解决“单纯限字说”和“单纯限顿说”的矛盾的思路。

      (现代格律诗格律理论的发展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死水吧

TOP



(四)重建现代格律诗的新的诗体规范



      《现代格律诗坛》总九卷刊登沈用大的文章《关于重建新诗格律》,对重建新诗格律,分六个方面加以阐述。为现代格律诗搭建起了格律理论的大框架,也为新格律征途的后来者踩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1、正名:

      1)、现代格律诗: “现代”是时间概念,“格律诗”却古今皆有,那么,是否包括今人写的旧体诗词?如不包括就是自相矛盾,如有包括就违背了我们的宗旨。理想的叫法,应该含有“新诗”的字样。

      2)、含有“新诗”字样的叫法约有两种:新诗格律体,格律体新诗

     如果考虑到新诗基本可以分为自由诗与格律诗两大类的事实,正名就要考虑与“自由诗”相对应。而“新诗格律体”就意味着还有一种“新诗自由体”;而“格律体新诗”就意味着还有一种“自由体新诗”。但“自由诗”的命名最早来自于西方,如今在我国亦习惯,相比之下,“新体自由诗”“自由体新诗”就显得啰嗦、累赘。所以,这两种叫法都不很理想。

      与“自由诗”能够对应的命名,天然地是“格律诗”,为了要与旧格律诗相区别,就有“新格律诗”的称谓。

     3)“新格律诗”与“现代格律诗”的称谓也不同。正如“新诗”与“现代诗”是不一样的,“新诗”中嵌入“格律”两字,意味着它是直接针对旧格律诗来表明自己的身份的。它既与“自由诗”相对应,又与“旧格律诗”相区别。

       4)还有一种叫法是“新格律体”,其中也因未出现“新诗”字样,不妥。

      综上所述,以“新格律诗”叫法为最佳。

(附:关于现代格律诗的名称,公木先生认为现代汉语格律诗为宜;周仲器、周渡认为现代白话格律诗最好,而在行文时,先用现代格律诗的名称,后来他们一直用新格律诗的名称;常熟会议后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均称为格律体新诗。)

2、规范术语

      相关术语也要规范,最主要的是基本节奏单位的术语。

      关于“节奏”单位的术语很多,有音节、音、节、拍子、音尺、音步、音组、顿等等叫法,根据孙大雨、叶公超、卞之琳的意见,宜于名为“音组”,同时保留“顿”的叫法。

3、建立典型诗行

      1)、闻一多对于新格律的两大贡献:一是尝试了整齐式和参差式两大体式;二是提出了“两字尺”和“三字尺”的划分节奏的标尺。

       林庚对于新格律的两大贡献:一是继续对闻一多的整齐式进行实验,最后聚焦于四顿九言诗;二是发现诗行中除了音组为小停顿之外,还有一处大停顿,节奏因此而产生,他把这个大停顿叫“逗”。

       何其芳、卞之琳对新格律的贡献相同,他们突出强调双音尾。(见《关于现代格律诗》和《卞之琳文集。第二卷》)

      如果把以上各人的种种贡献结合起来,现代格律诗的典型诗行就已显现,它就是:

       九言、四顿、两截、双音尾

     2)、对于闻一多所尝试的两大体式的命名,宜于为:一是整齐式,二是对称式。

      (参差式的叫法不妥,因为参差就是不齐,参差不齐是自由诗的特点,并且“参差不齐”只看到了局部,如果把目光投向全诗,应称之为对称式)

      这才正是闻一多等人创建新格律诗的思想核心。

4、确定主导范式

      像闻一多的《死水》、《也许》《夜歌》等用新格律诗的典型诗行写成的以九言、四行一节、偶行押韵、首行可押可不押的方式组建而成的诗,可称为现代格律诗的主导范式。

如:

案上/几拳/ /不变的/奇石,

何如/天空/ /善变的/浮云?

囊中/几粒/ /有限的/红豆,

何如/天空/ /无数的/繁星?

                       ——刘大白《旧梦之群。六十五》

癞虾蟆/抽了/ /一个/寒噤,

黄土/堆里/ /攒出个/妇人,

妇人/身旁/ /找不出/阴影,

月色/却是/ /如此的/分明。

                      ——闻一多《夜歌》

黄土/堆里/ /钻出个/妇人,

黄土/堆上/ /并没有/裂痕,

也不曾/惊动/ /一条/蚯蚓,

或弸断/蛸蟏/ /一根/网绳。

                      ——闻一多《夜歌》

月光/底下/ /坐着个/妇人,

妇人的/容貌/ /好似/青春,

猩红/衫子/ /血样的/狰狞,

蓬松的/头发//披了/一身。

                     ——闻一多《夜歌》

     要言之,闻一多创建新格律的思想核心是“整齐”和“对称”,在符合这个大前提的条件下,还是要注意变化,注意规律,注意和谐,这是艺术的辩证法。

4、建立现代格律诗谱系

      在整齐式主导范式之外,增添辅助范式。

      第一类:对称式,即今所谓的“参差式”。

      第二类:整齐式中诗行不能分为两截(行中无大逗)的,少于九言或字数顿数特别多的。

      第三类:整齐式中诗行也可以分两截(行中有大逗)的,多于九言或少于九言的。

      第四类:其他。把整齐式和对称式(参差式)集于一首诗中,形成复合式。(笔者注:相当于黄淮自律体)

      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沈用大先生认为:新格律的“共律”时代已经到来。承认新格律诗有“典型诗行”和“主导范式”,将有助于推动新格律走向“共律”,而“共律”的形成,即证明了新格律诗的成熟。



      沈用大先生的论述,现实意义极强。

      正名和规范术语问题,现在理论界就很有必要。现如今的新格律理论界,还是具有各自为战的嫌疑。若能够坐下来,统一一下思想,也许能够结束理论阐述时相关术语的乱象。

      沈先生九言四行的主导范式既注重了限字,有又注重了限顿,更注意到了节奏变化时的规律性,当为新诗格律节奏的正宗之路。

      沈先生将新诗格律中的“参差式”改称为“对称式”,符合新诗格律的艺术思想,名称具有科学性,新格律理论家应当重视并采纳之。



      《现代格律诗坛》总8卷刊登陈本益的文章《格律体新诗的典型诗行》,认为格律体新诗的典型行式只存在于三顿数诗行和四顿数诗行之中。

      1、汉语诗歌的节奏是音顿节奏,这种节奏有两个规律:一个是顿数格律,即诗句或诗行中的节奏单位音顿(或简称顿)的数量要一定;另一个规律是顿歇规律,即诗句和诗行各个音顿后的顿歇也是大致一定的。通常行尾的顿歇最大,行半中的顿歇较大,其他地方的顿歇较小。汉语格律体新诗的行式都体现这两种节奏规律。以往对格律体新诗行式的探讨只注重顿数的规律,而忽略了顿歇的规律。

      2、二顿数诗行所包含的顿数偏少,音顿不能在诗行中形成必要次数的反复,因而节奏不明显,所以不能成为典型诗行;五顿数以上诗行所包含的顿数则偏多,诗行偏长,不大符合汉语的特性和汉语格律诗的传统,所以也不宜成为典型诗行。这样,格律体新诗的典型诗行就只存在于三顿数诗行和四顿数诗行之中。

      3、作者通过分析三顿数典型诗行和四顿数典型诗行,认为这两类可以分为四种典型诗行:三顿七言、三顿八言和四顿九言、四顿十言行式。

      三顿七言和三顿八言行式,可以看做是对古代五言诗的三顿五言句式的继承和发展;四顿九言和四顿十言行式可以看做是对古代七言诗的的四顿七言句式的继承和发展。古代五言诗每句三顿,七言诗四顿,是古代诗最适合的句式;格律体新诗的行式也以每行三顿和每行四顿为最适宜。

      4、五十年代林庚认为典型诗行应建立在“半逗律”(诗行半中有一个较大顿歇的规律)的基础之上,“五四”式九言诗和“六五”式十一言式诗行最具有典型性。林庚提出新格律要创建典型诗行的见解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林庚把典型诗行仅仅建基于 半逗规律,就不免带有局限性。因为如前所述,节奏既有顿数规律,有顿歇规律。而顿歇规律又包括行中、行尾和诗行的其他地方。而半逗律只是诗行中的一种顿歇规律,且不是最重要的顿歇规律,最重要的顿歇规律在行尾。所以,林庚的典型诗行把本身具有典型性的四言十顿诗行、三顿七言诗行和三顿八言诗行排除在外。而其所谓的“六五“式的十一言诗行由于字数和顿数偏多,缺少典型性。



      陈本益的建行思想拓展了思路,具有开阔性。他把七言、八言、九言、十言全部纳入规范的典型诗行建设中,对沈用大先生建行原则起到了补充和完善作用。
死水吧

TOP



(五)对于现代格律诗音韵规范的探索

      1、《现代格律诗坛》总11卷刊登夏志权的文章《格律诗的四种类型》,对现代汉语语汇的音韵抑扬规律进行了探索。

      现代格律诗能否做到“抑扬”? 完全可以。

      现代汉语格律诗的每一个音组,或者本身是一个“声调单元”,或者可以划分成二到三个声调单元。按一个字本身的声调,称之为“平元”或“仄元”,而“仄元”又可分为“上元”和“去元”。一个字自身构成一个悠长单元,称为“悠元”。

      现代格律诗的抑扬规则是在同一个诗行中,平元,上元,去元,偏上元,偏去元,悠元,相间排列。但是偏上元不可和上元相连。偏去元也不可以和去元相连。

     2、《现代格律诗坛》总11卷刊登田穗的文章《中諴诗创作体例》,提出现代汉语语言具有亢柔美的音色特质。

      《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凡是以元音a ,或是以鼻辅音n, ng作韵母,与声母拼读的音节,给人听觉上音色亢达的感觉,合并成为亢音;除亢音外,其余音节给人听觉上音色柔抑的感觉,合并称为柔音。亢音与柔音之间变化的差异,是节奏点上音色感觉的基础。根据情感表达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亢音或柔音做韵脚,可以起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夏志权、田穗两位作者不是专业理论家,他们关于音韵规范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创作实践基础之上的,夏志权的音韵抑扬规律在他的新词体中有所体现,田穗的音韵亢柔美体现在他的中諴诗中。



(六)现代格律诗格律历史的梳理



      周仲器、周渡父子有极强的历史感,他们对于现代格律诗学会历史、对于现代格律诗历史的探索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1、关于雅园诗派

      在《现代格律诗坛》总6——7卷,周仲器、周渡发表文章《我们的新格律观》,其中论道:“对新格律诗发展前景的预测:如果说新月诗派的出现,是真正揭开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创造新格律诗的序幕,那末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摸索,第二个新格律诗派的走上历史舞台,应是创造新格律诗的全新的开端。”(2001年)

      在《现代格律诗坛》总8卷《卷首语》(周仲器执笔)中,提出现代格律诗经历了三次浪潮,新月诗派开创格风气在先,何其芳倡导现代格律诗在中,雅园诗派重振新格律雄风在后。随后论道:“雅园新格律诗派的同仁共同认为:创造与建设新格律诗的主要任务是节奏、韵律与体式三大方面。押韵的问题已无多大分歧,只有主张简明或繁富两种区别。还有无韵体也可以试验。”(2007年)

      在《现代格律诗坛》总9卷、总10卷,周渡、周仲器以《多元、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观——雅园诗派论。上》和《自律与共律——雅园诗派新格律诗的创作实绩——雅园诗派论。下》两篇文章对雅园诗派的形成、主张、理论研究、代表诗人、创作成就等进行了全面论述。((2009)

    他们认为:

      雅园新格律诗创作的大势而言,可以看出三个走向:第一,主要是直接继承近百年新格律诗本身发展传统并有重大突破的一路。第二,为数众多,以学习、吸收古典诗歌和民歌营养为主要趋向的一路。第三,以学习外国格律诗体,并进行汉化、现代化试验的一路。

      就其运用与创造的体式而言,可大体分为自律体、共律体两种。在两者的互动中,自律体中的齐言体、长短句体互见。较为定型的共律体至少有:四行九言诗、八行九言诗、“五四体”九言诗;十四行诗;白话律诗体;四行绝句体、六行绝句体;自由曲;新辞赋体;汉俳、白话小令等等。

      周家父子对于雅园诗派的提出始于2001年前后,而对于雅园诗派的论述已是2009年前后,期间经历10余年时间。他们对于雅园诗派的认知,经历了一个由假想,到验证,最后到确认的过程。他们以新月诗派为标杆,从学会学术活动、理论研究、创作实践、论文论著等全方位审视,认为雅园诗派和新月诗派相比,虽然还有差距,但从传承新格律的意义来看,作为新时期倡导新格律的旗帜,检视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发展成就,肯定雅园诗派,有其必要的现实意义。

2、关于新格律诗史

      周仲器、周渡父子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研究,撰写了《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即将出版),起始于1912年新格律诗发轫之初,结束于当今网络新格律诗时期,记述了百余年的新格律诗探索历史,时间跨度大,涵盖面广。语言平实,材料翔实。言必有据,行必有果,具有史家笔法。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从新诗格律角度来梳理的新诗格律历史,是研究新格律诗史不可多得的史学著作。

死水吧

TOP

刚才我应死水吧的要求,与他在QQ上就此文进行了讨论,我认为此文存在严重的不足。
但是一时恐怕没有时间成文,就把我的意见复制于下:
死水吧  12:50:52
我写的六十一回是对 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的梳理,已经发在论坛,我知道我的看法可能和你的看法有差异,你如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给我提出来,或者跟帖,或者发我邮箱,以供我参考修改。
下面是我的观点:
·总得说来,是评价过高,不合实际。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学会头上
其实所列举的成果许多与他们并无关系
·(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作为一个组织,这么多年没有开展什么活动,没有照章程改选,可以说实际上已经消亡了
严格地讲,按社团法要求,已经不合法了
·那份(现代格律诗成就的)清单倒是很全面,但是绝非他们的功劳
尤其是成立前的也一股脑儿攫为己有了
·学会的理论没有具体内容
很含糊,不科学,没有可操作性
·把邹绛漏掉了是一个很大的疏忽
卞之琳在新时期有首倡之功
(这在背景介绍中都疏忽了)
·还有一点,学会是一个大杂烩,
把诗坛上有名的,但并不赞同(或了解现代格律诗的)甚至不懂得都拉进来了
·刊物上许多是半格律诗
这就混淆了界限,失去了自我
·但是一味地颂扬是离开事实真相的
应该有一个中肯的总体评价,不能回避缺失
你的总评谈不上史的评鉴,缺乏史识,此乃史家之忌
·1、会议主旨:
现代汉语格律诗:应当具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的特征,继承和发扬古代汉语格律诗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吸收自由诗的灵动质素和借鉴外国格律诗的某些长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的现代的格律诗来。
2、学会主导思想:  以诗开慧   以爱塑魂
寓意:以诗开慧方知诗富有,以爱塑魂更觉人可爱
——
主导思想与格律无关
会议主旨对于格律体新诗的要求极不具体
这可以说是极其严重的缺失,不可以回避的

TOP

粗看了,基本认同诗兄的跟贴意见。对现代格律诗学会一定要审慎客观评价,因为这个时期的主要诗人基本都健在,兄可以更广泛的了解当事人后再下结论。现代格律诗学会虽然是正式成立了的,但联系很不紧密,而且大多是挂名的自由诗人当权者,格律思想主要是各自为阵的探索研究。总体是对格律的形式没有实质性突破点,重在强调思想认识而已,而且也没有形成统一。但是,我个人是认同黄淮老师等通过成立现代格律诗学会和他个人推动中国新诗格律建设的贡献的客观存在。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