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正确评价“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得失小议

  正确评价“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得失小议

  最近,赵青山先生正在编写新诗格律史,这是格律体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一件大事。
  
  编写历史的目的,正如资治通鉴所说,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正确评价历史大事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是编写史书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 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在新诗格律化的历史里面,九十年代现代格律诗学会的成立无疑是一件大事。作为史学家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秉笔直书学会的历史功绩和重大不足。 
  
  对于现代格律诗学会的主导思想,赵青山先生作了实事求是的陈述:“关于学会的主导思想:在雅园诗会上,关于现代格律诗确立了两点:一是以诗开慧,以爱塑魂;二是现代格律诗应当具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的特征。”
  
  从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命名和大会的主旨不难看出,现代格律诗学会对于赞扬推广格律体新诗的热情是十分可嘉的,对于确立格律体新诗在诗界应有的地位,具有不可抹煞的功劳;对于发展壮大格律体新诗写作队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会的明显不足。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现代格律诗学会的“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主张,与正确的新诗格律体应有的诗学主张有严重的偏离;现代格律诗学会的格律理论是闻一多、何其芳等先贤的格律理论的大倒退。
  
  闻一多何其芳等人的格律理论,是建筑在字数、音尺〔或音顿、音步、音组〕等基本节奏概念之上的,离开了字数、音尺、音步等基本节奏概念的“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主张,恰恰是自由体新诗的诗学主张,可以说是郭沫若等人的“内在节奏论”的翻版。
  
  那么多专写自由诗、根本不写格律诗的诗人会加入现代格律诗学会,绝不是偶然的,因为“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正是他们所需求典型的自由体诗学主张。
  
  现代格律诗学会打的是格律体新诗的旗号,发出的却是自由体新诗的号令,这一根本性的原则性重大失误,难道不应该作出深刻的反省吗?
  
  作为格律体新诗史的撰写者,对现代格律诗学会的这一根本性错误主张,应当赞许推广呢?还是应当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呢?    
  
  2、学会带头人的主要新诗格律理论充满糊涂思想。
  
  赵先生对于现代格律诗学会的主要领导人黄淮先生和周仲器先生的主要格律体新诗诗学理论“自律”和“共律”理论,用浓墨重彩的笔调予以高度赞扬:
  
  “自律体”与“共律体”的互动演变已经造就了中国诗歌形式上两次伟大的变革,它的继续互动演变必将促进中国诗歌形式第三次伟大的变革。
  
  遗憾的是,二位先生的“自律共律理论”是一个充满糊涂观念的理论。
  
  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自律共律理论”创立者黄淮先生和周仲器先生,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哪些诗体是自律体,哪些诗体是共律体。譬如,仅仅创立了几十年的林庚先生的九言诗,被二位先生当成“共律体”诗歌,而中国人一千多年写滥了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民歌体竟然成了黄淮先生“自律体”创作的典范!迄今为止,二位先生根本拿不出所谓“自律体”的样本出来。连自律体的样本都拿不出来,不是糊涂理论又是什么理论?
  
  这种以己之惛惛示人以昭昭的糊涂理论,竟然造就了“中国诗歌形式上两次伟大的变革”,竟然“它的继续互动演变必将促进中国诗歌形式第三次伟大的变革”,难道不是欺世盗名吗?这种糊涂理论除了制造格律体新诗理论的混乱,又有何贡献可言呢
  
  以上看法是否正确,请大家批评指正。

“鲜明和谐的节奏”根本不是格律体新诗独有的特征,连小说都可能得到这一宽泛的评介。

请参看此文:
从语言的节奏与和谐简析《你别无选择》文学语言的音乐美
http://www.chinavalue.net/Media/Article.aspx?ArticleId=77742


    
  魏小川    葛    伟(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刘索拉的成名小说《你别无选择》被我国的文艺理论界一直视为一部音乐小说,因为小说从结构到内容都充满着音乐的色彩。但笔者认为,能够促成这种音乐色彩的关键在于小说中的语言,具有着音乐的节奏与和谐。本文试从语音的节奏与和谐这两个角度去探析《你别无选择》文学语言的音乐美。

  《你别无选择》;语音;节奏;和谐



  欧根·希穆涅克在《美学与艺术总论》中指出:"所谓文学语言的语音和音乐性质,例如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和谐音等,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就成了思想和语义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中和谐的语音、音调的抑扬、语句的节奏构成的音乐美可使诗、文、小说的情感抒发更强烈、形象刻画更鲜明。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成名作,我国的文艺理论批评界大都将其视为一部堪比《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小说,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因为小说从结构到内容都充满着音乐色彩,但所被人忽略的是,能够促成这种音乐色彩形成的关键原因是小说中最基本的语言,走进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随处感受到小说语言中来自语言的节奏美与和谐美。

  1.语音的节奏美

  节奏一词的涵义较为广泛,一般事物匀整地交替进行都可称为节奏。节奏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因此万事万物都具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对于不同形态的节奏组合,人们通过自已的感觉、知觉、联想获得不同的表情意义。宽广的节奏辽阔壮丽,密集的节奏活跃紧张,规整的节奏庄重平稳,自由的节奏舒展悠长。作家借鉴音乐节奏的这种表意特征,使文学语言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

  文学语言的节奏可体现在文学作品各句内部由朗读停顿形成节拍,节拍数均匀就可以加强节奏感,一般来讲,中国古典的五字或七字的诗歌中,可以明显感受得到。虽然小说语言不是五言或七言的诗歌,但朗读起来同样存在着强烈的节奏感,如长篇小说《红岩》以报童急促的呼叫声"卖报,卖报!困年关,全家服毒,留下万言绝命书……"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节奏极强的语言点出了国民党统治下民不聊生的社会。

  这样有节奏的语句在音乐小说《你别无选择》中也屡屡出现,例如:董客突然说了一句:"人生/像/沉沦的/音符▲  永远/不知道/底细/与音值▲。"音符是音乐乐谱表上表示乐音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它在谱表上的位置表示音的高低。而音值则是指音振动时所延续的时间的值,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音则长;反之,音则短。 董客把人生比作沉沦的音符,而永远不知道它的底细与音值,使人不禁联想到了五线谱上的那跳动的"蝌蚪们"所奏出的时而高亢激进时而低沉绵延的旋律,人生的起起伏伏就像五线谱上旋律,在充满着节奏的生活中存有规则而又变幻莫测。整句话恰当、巧妙地描绘出了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表露出的迷茫与无助,给人一种如在哼唱人生这首曲目时所感受到的饱满立体的节奏美感。反复朗读感受更为明显深刻:

  情感的浓厚淡漠、昂扬抑郁、疾速徐缓均可诉诸字、词、句、章、形成《你别无选择》文学语言的节奏感与旋律线,从而使我们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倾听到缥渺变幻的人物心灵音乐的全部协奏。

  2.语音的和谐美

  “和谐” Hamony,在音乐中表示一种表情术语。一般将其标在高∕低音谱号的右下方。表示曲目在演奏时各乐器之间要配合的适当谐和匀称,音调调和。文学语言上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语音上的和谐,听之感到悦耳,读之朗朗上口。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诗文的句与句之间在语音上有回环重复的和谐感,优美动听。

  《你别无选择》非诗文乃小说,但文中的语句读起来也十分有回环、和谐的韵律,仿佛在感受协奏曲与奏鸣曲。那天,孟野在森森的琴房,悠长地哼着一首古老简单的调子▲。森森问孟野:“你感到没感到这里面的力度▲?”孟野把大提琴拿起来,深深地拉动琴弓,这首古老简单的曲调▲骤然变得无比哀伤。森森觉得呼吸都急促了,他拿起小提琴用双弦拉出几个刺耳的和弦▲,又拉出一连串民间打击乐的节奏▲。他想和孟野合力去体验那种原始的生存与神秘。他明显地感到他与孟野有一种共同但又不同的追求。他比孟野更重视力度▲,而孟野比他更深陷于一种原始的悲哀中。

  整段文字的句与句之间在语音上有回环重复的和谐感,音乐术语的恰当运用是增添了音乐的美感。“力度”在音乐中表示一种音的强弱程度,在音乐表现中,力度的变化是不可缺少的。各种音乐作品都常利用力度变化获得鲜明的强弱对比。孟野在哼唱一首古老的曲调时,森森感受到了其中的力度便来咨询孟野,于是两人随即拿出大提琴与小提琴演奏这首曲子,欲求从中找到力度,大提琴的音色浑厚、低沉,小提琴的音色轻扬、圆润。孟野拉出的柔缓、悠长的旋律,显然没有使森森感受到他所想从中挖掘的力度,因此他立刻拉出使小提琴上的音调更强的双弦去寻找,孟野与森森奏出的一缓一快、一抑一扬,两种鲜明的强弱对比的曲调配合起来,恰好奏出了他们想找的力度。而这种力度的获得是为了“合力去体验那种原始的生存与神秘。”两人无论从动作到奏出的旋律都表现出了一种和谐的状态。因此,整段话读来,仿佛在聆听一首低沉悠扬配上简短明快的韵律的协奏曲。可以用以下一节简短的音乐协奏曲来模拟表示:除此之外,作品中不仅有这样的协奏曲,还存在着这样的奏鸣曲:“音乐▲--音乐--音乐”“再喝吧。”“音乐--音乐--音乐”“干杯!”“音乐--音乐--音乐” 三串重度重复的“音乐”犹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快板的奏鸣

  曲式 :

  这个c小调的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有力,仿佛命运下转第077页上接第094页敲门的声音,“音乐--音乐--音乐”简单的重复,却着实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活,为音乐痛苦与愉悦,为音乐自卑与骄傲。因此,当他们在呐喊"音乐"的时仿佛就是在向着冥冥之中叩问着自己的命运,"命运--命运--命运"这种将音乐与自己的命运相联结的刻骨铭心的感受,常人是无法想象的,只有这群有着音乐宿命的人们才能深切的体会,他们其中也包括着作者刘索拉。

  她曾经也是音乐学院的一分子。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写这本书就是因为有些感慨--学音乐的感慨--对音乐有一种宿命感,'别无选择'就是一个对音乐的宿命的感觉,你想摆脱也摆脱不了。学了五年才知道音乐是这么深的一片海,原来音乐不是你在进入音乐学院之前那种的一首小歌,一首小曲子……因为你不

  介入音乐里面的结构组织,不知道它的秘密……一旦你进去了,发现了秘密,你反到说不出话来了--它是这么的深奥!……所以音乐不是我们常人知道的那么一点点儿了,它有太多感情了,不是都可以说出来的。" 作者借小说中人物之口将自己包括普天下所有音乐人对音乐的这般特殊却难以名状的情感,用奏鸣曲中激昂的快板来加以表现,他们这种对命运的困惑与期望,是对自己音乐宿命的认定与追寻。看似简单的三串重复却极具音乐力度的和谐美,奏出了年轻的学生们对于自身音乐宿命的复杂心理。

  欧根·希穆涅克在《美学与艺术总论》谈到:"文学语言,都是与'谐音',即所谓'音乐的'品质密不可分的。" 《你别无选择》中音乐术语的出现使文学的语言变成了能哼唱出乐音来的和谐的音乐,可见使文学的语言具有了和谐美。可见,通过语言音乐性的表现力,增强了文学形象的生动性、情态的鲜明性、意境的丰富性,使整部小说充满了音乐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

  [2]欧根·希穆涅克.美学与艺术总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3]贾方爵.基本乐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TOP

再看现代派的诗人论自由诗的“和谐鲜明的节奏”:

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ad.php?tid=359646



语言节奏的和谐性

 现代诗没有严格的韵脚要求,没有平仄和字句的制约,没有节奏上的较固定的模式,用大白话来写诗。但是,现代诗要有自己的节奏感,和谐美。

  诗的香来自于诗意,诗香的散发,依赖空气分子作为传媒。那么,什么样的风,借助这种风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就有什么样的节奏。细腻的思想感情自然是柔风细雨,粗粝的思想感情也不缺雷电交加。

  和谐是立文之本,若天然为上。好的诗歌注意营造自然气氛。如同天籁之音生于无形,涓涓细流不引自来。节奏是诗歌的脉搏,或舒缓或紧张,一切按照诗中思想情绪的波动而变化。

  强烈情感意境或思想,这是诗歌的灵魂。如果一首诗不能表达强烈情感意境或思想,即使有韵律,充其量也只是顺口溜。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应是一脉相承,气韵相连的。在诗歌的一行之内顿挫有致,行与行之间音律相生,段与段之间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一首诗读下来真如滔滔江水,回肠荡气,一发不可收拾,肆意汪洋。

  现代诗向诗人提出了更高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要求。改变旧体诗的那种韵律要求,摒弃的仅仅是格式化的形式的东西,绝非韵律本身。如同现代流行音乐,现代舞,哪怕不伦不类,光怪陆离,依然是现代之音,现代生活天马行空的再创造,现代灵魂揭底斯里的吼叫。自然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TOP

  《化石吟》这首诗节奏分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界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块块饼干我向你们各位请教,帮帮我!

  块块饼干 2007-11-21

  最佳答案
  化石吟》
  《化石吟》赏析
  这是一首宣传科普知识的抒情诗.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观,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的生命信息,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风采.诗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
  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设问句组成的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向,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十分机智地再用一设问拟人句:"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激情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一个"沉睡",一个"长眠",一个"苏醒",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一个"请"字,极富人情味,使诗歌情趣盎然.
  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大肆铺陈,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为我们解迷指津.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是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保存了"生命的档案";是化石,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猛犸,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是化石,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诗人以一"啊"字领起,用第二人称亲昵地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赞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由于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精美而灵动."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诗眼,诗人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唯物主义的进化论的真理,诗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后,诗人专门用了一节诗照应第二节,巧妙作答,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结尾句"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不只是对第二节诗诗意的重申与反复,而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总结全诗,有力收束.读罢上文,化石讲述的故事难道不"令人神往,惊讶" 诗人在这样的抒情议论中收束全诗,不但独具匠心,而且强化了主旨.
  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盛赞了化石,宣传了生物进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学知识,又颇具唯物主义精神,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直是难能可贵啊!
  


  《化石吟》原文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TOP

什么是诗歌?
 http://zhidao.eact.com.cn/questi ... 481e59bbd7a62314700
 
 
  和谐的节奏,精炼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四大特点。阅读诗歌,要特别注意诗歌遣词造句讲究精炼、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的特点,同时要通过对其精粹语言的分析、理解,把握诗歌所描绘的鲜明、独特、感人的形象,进而领悟作者反映社会生活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此外,诗歌形式的多样性,我们在阅读时也应注意。诗歌如果从体裁分,有格律严整的律诗(近体诗),有格律较宽的古风 ( 古体诗 ), 还有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民歌。如果从内容分,诗歌又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按:许多学人把和谐鲜明的节奏看成是所有诗歌共有的特征。

TOP

  什么是诗歌?
http://www.qhfz.edu.cn:8080/Web/c1002/c100240/new_page_4.htm

  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TOP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现状》
  
  诗歌创作,要求形象生动传神,创造优美意境,思想内容深刻,语句高度凝炼集中,概括性强,优美形象生动,韵律节奏鲜明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或叙事,或说理,想象丰富,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TOP

例证并非出自孙兄自己的论述,这就具有雄辩的力量。

TOP

  "自由诗"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诗歌的一种。语言不讲究格律,诗的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固定的规格,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中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查看全文
  
  2、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艾略特(T·S......
  查看全文
  
  3、印度诗体一种。“maktaka”是由“makta” (解放或自由)和“Kan”后缀构成,它的含意是自身充足、不关心其它事物。对自由诗特征的最早阐述见于《火神往世书》,它把具有自身产生意义能力的诗节或颂称之为自由诗。婆摩诃*曾提出,缺乏叙述性的诗为无关联或无约束的诗。檀丁提出自由诗的概念,但没有具体阐述它的特征。......
  查看全文
  
  4、自由诗是诗歌的一种。没有固定格律的限制,不求节数,行数、字数的整齐,押韵亦较自由。虽注意节奏,但并不讲究有规律的组合音节,而是顺乎口语的自然旋律,使语音自然错落,形成间歇。因而便于自由表达复杂、奔放的思想感情。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所首创。中国“五四”运动前后,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不少优秀诗人普遍运用。
  查看全文
  
  5、诗歌的一种。不受格律的限制,诗的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但要求有鲜明的节奏。它的节奏不表现在固定的音节单位上,而是随感情的起伏变化体现在口语的自然节奏上。一般不押韵或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近代自由诗的创始人,对我国的自由诗影响很大。 “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自由诗体在?.....
  查看全文
  
  6、指日本近代一种不拘格律、音韵,字数、句数自由的诗体。受法国自由诗影响,明治四十一年,日本诗坛兴起口语诗运动,产生了自由诗。它一反历来的七言五言式,五言七言式,七言七言式等格律,以长短错杂的不定形、律为特征。在日本,将这种诗体命名为自由诗的是服部嘉香和川路柳虹二人。日本所谓自由诗通常指现代日语自由体诗歌,旧时?.....
  查看全文
  
  7、又称“开放形式”的诗,以短的诗行形式写成,没有散文的连续性,比一般散文富于节奏,但又没有传统韵律中构成音步的节奏模式。大多数自由诗的诗行长短不定,也不押韵,即使押韵也非常自由。常规诗的基本单位是音步或诗行;而自由诗的基本单位则大得多,有时是几段诗或几节诗。如果自由诗的基本单位是诗行,它的诗行一般也由节奏和思?.....
  查看全文
  
  
  
   "自由诗"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自由诗的定义是:一种建筑在节奏上的诗《音乐中的节奏是一回事诗歌中的节奏完全是另一回事.因为我们讨论的不是调子而是节奏这是起伏和节奏的完美的平衡感   文献来源
  
  2、他们所说的自由诗是指他们对取代了Elizabe山王朝以来的无韵诗借助于诗的节奏即自由诗体的提倡和实验即对其进行创作
  文献来源
  
  
  



按:现代格律诗学会的诗学主张,完全符合自由诗。

TOP

现代格律诗学会的格律理论是闻一多、何其芳等先贤的格律理论的大倒退。
——很遗憾,这个结论是我们不愿意面对却又不能不面对的事实。
至于那个什么“以诗开慧”竟被解释为对诗的思想性要求,更是对老祖宗的诗教“诗言志”、“诗缘情”、“美刺”说的大倒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