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微斋先生 于 2012-10-17 16:35 编辑

齐云的观点也准确地表达了我的感受.
完全赞同斯原先生的论述!
加精,高亮!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本帖最后由 微斋先生 于 2012-10-18 19:46 编辑

在此基础上谨提出几点延伸的思考:



一)分行,是华文新诗的文体边界,而镇守边关的大将就是韵脚。

它们由两部分组成:

1.中国自己培养了两三千年的将领:

首句入韵的偶句用韵式——AA(重复的红色字母为韵脚,下同)

首句不入韵的偶句用韵式——A

全韵(句句用韵)――AAAA

2.引进的国外优秀将才:

交韵—— ABAB
包韵―― BC

随韵―― AABB

   等等,不一而足。

 二)中国古人行文(不管是诗还是文)无分行习惯,均是从上到下、自右而左不空格书写。只是在述及尊贵人等(如皇上、长辈)时提行高一格书写(这叫“抬头”);而对于诗词,虽无明显的分行边界,但“韵脚”这员守关大将在此,在诗文“对垒”中,仍然是沟壑分明不可逾越的。故此,愚意以为,在古典诗人那里,无形的“分行”依然是存在的。

三)只有“韵脚”的参与,分行才具有意义;否则,有“边界”而无“守将”,“边界”也就犹如虚设了。这也许就是当今“分行的散文”的由来吧?

   除了“分行”,斯原还提出其他多种文体边界,都是精辟之论,只有解决了这些“边界问题”,诗歌才得以“立国”。我素来服膺闻先生的“三美”说,庶几其说可行矣!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