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载]致孙则鸣先生:希望重视音节与韵律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

  [转载]致孙则鸣先生:希望重视音节与韵律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
       作者:刘聪美
       原载:http://blog.sina.com.cn/u/1576562693
  
  
  如果孙先生能把音节、音顿与韵的相互关系纳入汉语诗歌的研究范畴,你的理论就会更上一层楼,其诗论就会更叫人信服。一味地强调节奏,将很可能走向极端。陈本益先生对诗歌的节奏问题可谓研究得很深了,可惜他也把节奏问题仅仅停留在节奏层面上,没有把它与韵律的相互关系拿来研究,最后导致他认可了无韵分行自由“诗”,竟也落入分行就是诗的谬论中去了。他诗论最大的败笔就在这里,所以无论他诗论的语言叙述方式曾多么令我激动,最后还是让我失望了。谁不能最终解决韵与节奏的关系问题,谁诠释不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真正的界线,谁不能最终以有理有据的科学方法论证得出在汉语范围内“无韵不是诗”或者“无韵也可以是诗”,就解决不了汉语诗歌理论最根本的问题。诗歌与散文,是从声音层面而不是从意义层面来进行区分的,这一点,我们已达成共识。可时下还有太多的“诗人”和“诗论家”却不以此为基点来研究诗歌问题,而是以有没有意象、意境或者分不分行来界定二者的界限。

  胡适的诗论观中诸多论述都是对的,可他那一句“无韵也无妨”却害了不少人,最后竟成“有韵无韵都是诗”甚至“有韵不是诗”的地步了。胡适真正的意思,白话诗初创之时,可容忍部分不太押韵的诗,那时是白话文运动,当然主要是强调诗的非文言化,人们最后就误解了他的意思。我看他的诗没一首不是押韵的。“无韵也无妨”这一诗论漏洞,真的极大地妨碍了现当代的诗歌规范。我以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最需要解决的还是诗与非诗或诗与散文的界限问题,而不是格律问题。我始终认为,格律诗是一种固化的诗歌模式,没有固化之前,无论什么诗,不必命名是自由诗或格律诗。现在的所谓的“自由诗”我看其实大都是散文而已。古典的格律诗之外的诗,可以视为是它的反面诗体:自由诗。而这些非格律的自由诗,却没有被命名为自由诗,也没有必要命名。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之所以至今仍闪耀着理论的光辉,就是他阐述了这么一个问题:汉语诗歌中,韵的作用重于音顿的作用,音顿的作用重于平仄的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更是一语中的:“韵把......节奏推到无足轻重的地位了。”深切领悟黑格尔这一论述的重大意义,我以为是有韵参与的诗歌语言体系中韵与音节的相互关系阐述最清晰的论述。这一真理性的论断也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可惜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他这段话的份量。

  我前几年曾写过《韵节奏与音节奏的关系》,其中所用概念可能不是太清楚,但基本上已触及韵律与诗句音节间的关系问题了,但要最终上升到一种理论,似乎也有较大的难度。

  我十分希望我们国家能有一大批专家、学者都来重视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但愿破解汉语诗歌运动规律的真理水落石出,为中国大地的诗歌乱象带来福音!

   在博客上的讨论:
  
  孙逐明

  最近正在写《韵式的基本功能——诗歌音乐美基本知识讲座之六》和《韵式与节奏的关系——诗歌音乐美基本知识讲座之七》,将解答聪美先生的疑难。
  
  夜国王子
  
  
  期待,期待,我的砖就要引出玉了,好啊!
  
  孙逐明:
  
  文章初稿已经写好,发在东方诗风论坛里了。韵式与节奏的关系是最难写的一篇,要理解韵式的作用,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我是在尽量试图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写,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希望聪美先生多提批评意见,以便我作进一步的修改。在此先行致谢!
  
  刘聪美

  以我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读诗诗实践,可基本得出这样的结论:
  汉语诗歌的韵,基本上有两种:句中韵和句末韵;前者是可要可不要的,有的是为诗定下韵调,有的是诗人偶然随机所遇到的与尾韵相同的韵字,不是主动所为,也就是说一行诗,除了尾韵以外在句中出现的句中韵,一般来说是偶然遇到的,因为汉语就那么十几个韵部,一个句子相对独立的语音流的尾声可能会是这十几个韵部中的任何一个,既可能属于与句尾韵脚不一样的别的韵部,也可能属于与句尾韵脚一样的韵部,所以它的存在完全是客观的,不是诗人有意为之,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许一个诗人会热衷于关注行内韵的运用,以加强音律美效果。但总体来说,行内韵并不重要,是可有可无的因素,真正重要的是句尾韵。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句尾韵就意味着一行诗的结束,它向人显然出,经此为标志的才是一行诗的终结。也就是说,诗歌,不管你怎么排列,以古代无行的排列顺序排也好,以现代分行模式排列也好,没有尾韵的行或句,都不是一句真正的诗句。为什么这要这么强调这一点呢?因为人们现代分析诗歌时有很大的误区,不是以诗句为单位,而是以诗人主观的“行”为单位。这就没有标准。汉语诗歌因其汉语诗歌的特点,不能象有些轻重音分明或长短音分明的语言按音步多少来组织诗行。汉语诗歌的行,原作者可以随便怎么排列,但在做诗歌分析时,应该以诗句为单位。而汉语的诗句,都是以句尾韵脚为标志的。只有在解决了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后,才可谈诗句内部的节奏问题、音律问题。我是以我的观察和体会说的。可能与孙先生的观点有出入。而且几乎是与所有的诗歌研究都都有出入。但我认为我是在说真话,而这一真话,如果有谁不抱偏见,真正理解了我的意思,无论对于研究诗歌,还是对于诗人,或仅仅对于普通的诗歌爱好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便拿着一首诗,不对其作客观的分析,就行论行,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对于少数诗歌其本身就是按一句诗一句诗排列的诗歌之外,绝大多数诗歌并不是如此排列的,而诗歌语音分析者都把诗歌作者原创时的诗行视为一句了。如果没有科学的行或科学的句的标准,任何分析都会大打折扣。
  刘聪美:

  你的几篇文章我抽空到东方去看,谢谢!
  
  刘聪美:
  
  如果没有科学的行或科学的句的标准,任何分析都会大打折扣,导致理论分析的失误。现代分行文体误导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诗人、诗歌理论家。有的分行还算是诗,只是其排列各有特色,但经过语音研究者的重新编辑,就能让人看出其诗歌包含哪些标准的诗句;有的分行就不是诗了,只是排列为行而已,其本质是散文,是假冒的“诗行”。汉语诗歌,有了尾韵,才有诗句;无尾韵存在的句不是诗句,只是散文的句。诗句,是以尾韵为标志的。这也同时说明,我们分析诗句、诗行,应该有最基本的标准。建立了这一标准之后,才可谈其余诸如节奏问题、半逗问题、音律问题。否则,一切分析都是空中阁楼。
  
  孙则鸣

  聪美君的质疑问的很好:诗歌应当根据什么条件分行?韵是不是诗歌唯一可以依托的分行标志?

  这个问题我准备写一篇专论与聪美君商榷。请稍待时日。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