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也就是那几种固定句式嘛。
不绝对对称未尝不可呀。
古代诗的格律只有宽严之分,而不存在有无之别。
自由诗的舶来品帽子是去不掉的。

TOP

不要将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这种分野带到“五四”以前的时期去吧。
那样会把简单(或相对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无助于新诗格律建设的推进。

TOP

一次在和一位著名诗人的交流中谈到诗歌节奏,他举例艾青的诗句说,你看“当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一浪,一浪。。。。。。”这节奏多美啊,同时用手比划说,这难道不是律动的吗?我只是笑了笑。
欢迎光临“中国格律体新诗网”!http://www.gltxs.com

TOP

节奏不对称的诗歌在我国古代决不是个别现象,离骚是最早的源头,以后从来没有断绝过,到了元曲,可以说是节奏不对称诗体的集大成。当时只是没有“自由体”这个名头而已。可以说元曲已经为节奏不对称的新诗开了先河。中国诗史里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这一大块诗歌的节奏规律,决不能视而不见。
新诗虽然是是受西洋诗的影响,但是最早写新诗的人都是有深厚的旧学底子的诗人,离骚、元曲等不对称的节奏对新诗的创作,应当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这里只是略微提一下,等我的论文写好以后再说吧。

TOP

元曲决不是自由诗,因为——
押韵;使用几种固定句式;每一种曲牌的写作必须按照同一“模式”操作。
不能仅仅因为节奏不对称就说它是“自由诗”。其实写元曲比写近体诗更难,毫无“自由”可言!
这就是当今创作元曲者较诸创作诗词者少得多的原因。照说元曲语言更接近口语,其形式更适合现代人采用!
我们在格律体新诗中对节奏对称看得很重,是因为基准句式的缺位所致,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套用到以单音词为主的古典诗词中去,就不适合了。

TOP

春去也,-------此句为感叹,作用相当于领字。除此外,还是对称的。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TOP

从节奏角度看,很多节奏不对称的元曲不是自由体又是什么?离骚和七言古风不是节奏准格律体又是什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3-1-9 13:27



    孙兄此言差矣!
    节奏对称不是格律规范的唯一标准,元曲通过不同的曲调组合成严格的不亚于诗词的规则,制作和演唱者如越雷池一步,将达不成完美的艺术效果!哪里是什么"自由体"?
    离骚和七言古风具有较近体稍宽的格律规范:前者本诸楚国名歌曲调,后者在用韵及换韵、七言及杂言的主从等均有固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哪里是什么“半格律体”?
 在诗界格律化的古代,诗体中从无“自由”与“半格律”之说?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的事物。自由与格律一如民主与法制,世界上哪有绝对的民主?哪有绝对的法制?道理是一样的。

严格地说,节奏可分为周期性节奏和非周期性节奏,严格的格律体就是周期性节奏,而离骚、部分古风体、部分元曲和现代的所谓自由诗都是非周期性节奏的范畴,这一点是相通的。非周期节奏里面还有完全无周期和有“准周期”的诗体。

希望大家不要拘泥于术语的“名”,多从“实”质上去研究,这才有价值。

TOP

春去也,-------此句为感叹,作用相当于领字。除此外,还是对称的。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 ...
大刀李征 发表于 2013-1-10 08:46



    “除此之外”就包含了不对称的成分。我们可以换更典型的例子,元曲里不对称的节奏就更多了。例如:

  珠帘秀《落梅风○答卢疏斋》

  山无数,
  烟万缕,
  憔悴煞玉堂人物。
  倚蓬窗,
  一身儿活受苦,
  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乔吉《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拍阑干,
  雾花吹鬓海风寒。
  浩歌惊得浮云散,
  细数青山,
  指蓬莱一望间。
  纱巾岸,
  鹤背骑来惯,
  举头长啸,
  直上天坛。

  当然,它们也会有局部的对称,例如“山无数”与“烟万缕”、“雾花吹鬓海风寒”与“浩歌惊得浮云散”之类,这样的对称关系还能是对称性节奏吗?

TOP

孙兄此言差矣!
    节奏对称不是格律规范的唯一标准,元曲通过不同的曲调组合成严格的不亚于诗词 ...
微斋先生 发表于 2013-1-10 08:49



    用韵对于节奏有辅助作用,但是不是节奏的必要条件,例如西方长短律和轻重律的素诗就是明证。有规律地用韵,属于”韵式”的格律,不能与节奏混为一谈。
 元曲配了唱,不等于元曲的歌词就有对称性节奏,语录歌里的散文论说文片段不照样可以配唱吗?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