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无所获(附一把柴刀诗评)

一无所获
           ——文/寇宝昌

谁借你三千勇敢
割走光阴
只留下破折号——
一条笔直的刀口
来斩断子宫深处的历史
我拎着贫瘠的注脚
踏出地平线
好把空空的皮囊
寄给
痛下毒手的收件人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西前卫大街10号 哈工大附中语文组 寇宝昌

--------------------------------------------------------------------------------
附一把柴刀诗评:
  这首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间冷峻的句子,内劲十足,每一句外在貌似平静,内在却都波涛汹涌,当中浓烈质感张力各有各的绝色风情。那种或是无名的感觉,可抓可感、可思可探。“诗意并地道着说出真实物隐藏的真实或本质特征,即是诗歌的使命”(聂广友《我这样区分青春期写作和智性写作》)
  本破烂留丢一把柴刀以为,达到如此境地,大约有两种方式:一,以现实的笔触诗化并触动现实;二,对世界的虚构。第一点与点评的诗歌无关,在此就省略了800字去不谈。我们来谈谈与点评的诗歌有关的第二点。对世界的虚构往往就是对世界的认知,而要从已拥有的认知里抵达之外的另一种认知,这要求作者有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从了然于胸的认知出发,通过文字的张力从而抵达世界的真实和本质。

  但是,又有语说,在绝境里坚持也许能得到重生。引用史蒂文斯的一句话:“最高的信仰是信仰的一个虚构”。这种虚构,我们在此可以当做是此类的诗歌,通过诗歌的特性,通过虚构,通过不懈的努力,从而达到展现世界的目的。这种虚构,辉映人生,包容万物,昭然象征性和意指。在这种信仰的无限扩张下,阴霾或能得以一扫。当然,这种写法可以说是一种探险,弄不好就会深陷绝地,带来无边的颓废荒芜。
  此诗歌的真正境界和所指,我怕是真正说不清、道不明的。有时候鉴赏一首诗歌,只能从大体上探知其中的意境。所以说,各人的造化各异,风景也各异其趣了。

  当然了,我这是在班门弄斧,见笑了。(温馨提示:有板砖菜叶藏着掖着的看官以及路人甲路人乙,尽管扔,快点砸,不然怕是过了村就没这个店了。本柴刀决不辩解半言,唯刀光风车似地飞舞,尽数接下。)

欣赏。 提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