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滴水藏海

滴水藏海

         深处内陆腹地的人,由于看海的机会不多,大都有向往大海的渴望吧。毛泽东也是如此,史载他年轻时到北京,曾与蔡和森等徒步很远去看海,结果在冰天雪地里看了个遗憾而归。我也向往大海,有时真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步,但一直是梦想。到上海时没能如愿,到宁波时和几个同行者放弃了去看溪口奉化蒋介石老家的机会,徒步东走十几里,就是为了能去看到海,但最终以遗憾收场。因为到了“海边”,也只能在泞泥的泥岸边,看远远的海的影子,那推到岸边的海水遥看起来就象一条细线,苍茫而模糊,难解恋海之思。后来,到了北海,踏上银滩,也是只在浅水里玩玩,没有真正到过海上。况且,北海之海味不浓,算不得大海的。于是,海之思念愈久,海之渴望愈烈。
     
    江南人很聪明,会巧思、能变通。他们看山,决不拘泥,非要到高山峻岭上去看不可。山之思恋浓了,就看看低矮的山峦也能满足,有时就是看看假山,也能得到苍茫之味道,风雨之神韵的。我想,江南园林如此之胜,假山如此之圆滑乖巧,小桥流水也能自成一格、别有天地,也和他们会巧思、能变通十分有关的吧。
   
    古人说: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也是巧思变通的典范。古时走天下比现在更加不易,想知天下之秋了与否就更难,于是借一片落叶来品秋色,沐一缕清风而得秋味。妙哉先哲,高哉古贤。今人拾其牙慧,借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虽有东施效颦之嫌,但效得也美,也算聪明的。曹雪芹对此领会得十分到位。他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对《路祭》里的王十朋进行了批评,说他“不通得很”,要祭祀亲人,“不拘哪里舀碗水看着哭去,非要跑到海边”。翻开古书、看看古人,才发现自己真的也是“不通得很”,思海恋海,非要到海边才算,让看海之思困绕了自己这么多年!
   
    滴水可以藏海,真的。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思看水,你将看到一个迥异的世界。滴水虽小,但它有水神、水韵、水味;它可以兴风、可以起浪,可以折射整个世界、包罗万象人生;你可以领略潮涨潮落的风采,你可以得到深蓝透静的意想。有时端上一盆水、放入几片叶,拿上树枝搅上几下,就会看到平地波澜起,起伏船飘摇的意境,你还可以过过当造物主、主宰者的瘾,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滴水可以藏海,想通了这个道理,可以说就想通了人生的大半。古语说:“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人生很多故事,莫不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场”,演了一场又一场,多少事值得我们耿耿于怀,百年不放的呢?想通了这个道理,回头再看我窗台的石山,感觉果然就大不相同了:“丘壑窗台上,低眉天下收。水掬千仞树,峡弄一枚舟。冉冉春初透,袭袭寒未休。世间多少事,信手得风流”。呵呵,以小见大,天地无穷。
   
    滴水可以藏海,一个“藏”字,多少内涵,多少哲理。

以小见大,天地无穷。——说得好。

问候东篱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真是好文章,参得透彻。

TOP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需经多少岁月的洗练呀。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得 。

TOP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

TOP

滴水能藏海,一叶也知秋。心境和眼界很重要。
行云流水的文字,大彻大悟的感怀。欣赏!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