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歌唱的魅力

某日与朋友K歌,期间一如既往高歌一曲《望月》,歌罢心情倍儿爽。长久以来,一直对这首一不留神被宋祖英唱红的独唱歌曲情有独钟,因而成为每每纵兴歌厅时必点的保留曲目,若是偶尔因故未得如愿,便会有种莫名的失落和怅然。
      《望月》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民族范儿歌曲,由词作者国风与著名军旅作曲家印青联合创作而成,在我的心目中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经典之作。作品以月亮为载体,通过既朴实无华又不乏句句点睛的歌词,配之以舒缓明丽的节奏和柔美抒情极具感染力的旋律,抒发了对亲人、故土的强烈思念之情,再加之歌者的深情演唱,活脱一幅唐代诗人张九龄笔下《望月怀远》的情景再现图。“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仅此开篇一句,就将两颗思念的心紧紧拴在了一起,即便是天各一方,甚至阴阳两隔,只要夜空中尚有一轮皎月高悬,对于思念者来说,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和寄托。
      有关《望月》的演唱,作为业余爱好者,本人在唱功上自然不及近年来莫名其妙被捧上了天的原唱者宋祖英,但说句狂话,自信在对歌曲的理解,情感的诠释乃至与其密切相关的总体欣赏效果上,绝对在小宋同学之上。比起原唱那干巴巴的技巧式表现而言,我的演唱中蕴涵着一种静水流深和荡气回肠的混合体,她源于真情,出自实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正是若干年来我与他山水相望,对影相思的真实写照吗!
  无独有偶,当晚在电视里看到一期访谈节目,不禁感同身受触动颇深。一位年近七旬的丧偶老伯,十一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到亡妻墓前唱上一曲《乌苏里船歌》。因为这首喜闻乐见的东北民歌不仅是国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更是他们夫妻定情时曾经唱起并共同钟爱毕生,乃至最终成为见证这对伉俪一世情缘的纽带和象征。在妻子离去后的四千多个日子里,每每清晨六点半钟,老人都会准时将这首“船歌”唱响在亲人的墓前。当歌声响起之时,老人仿佛听到老伴也在与自己喃喃絮语;每逢雨滴敲打着墓地旁的树丛,回荡在老人耳鼓中的,犹如是听众们一阵阵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
      令人欣慰的是,如此不可多得感人至深之举,虽然不曾被纳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记录,却获得了《乌苏里船歌》原唱者郭颂先生的深切关注,以至于已近垂暮之年的老艺术家在获悉此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与这位痴情的老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在电话里倾听对方透过《乌苏里船歌》所传递的种种信息。其中不仅有痴情,还有善良、忠厚和赤诚。
      上述可见,同样是音乐爱好者,单纯聆听、欣赏与直接成为一名践行开声的歌者,在感受上是不尽相同的。作为后者,我的体会是,那种由于自身的参与而生发的投入感、满足感、亲切感、慰籍感汇集而成的深深快意,会令人倍感愉悦,极尽酣畅,就此,将凝结和换化为一种能量。
      曾经闻得一位出身音乐世家的朋友提及,自己的母亲唱了一辈子民歌,直至临终弥留之际,当女儿在已经奄奄一息的母亲耳畔低吟了一句《南泥湾》之后,母亲清晰地接唱出下一句,然后便溘然长逝。想来,那位母亲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即刻,正乘着歌声的翅膀,驾鹤西去。
1

评分人数

  • 徐树爱

好有欣赏水平,也是曼妙美文,加精!

TOP

好有欣赏水平,也是曼妙美文,加精!
徐树爱 发表于 2014-2-21 20:51

谢谢临帖!谢谢理解!

TOP

真的好感动,支持加精,请徐版操作吧。

不知怎么的,我点击主题管理里的“设置精华”,不能像以前那样成功操作,只显示“选择了1篇帖子”。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

TOP

~好文供赏~
一滴水

TOP

《望月》旋律非常好,淳淳对此曲的诠释的确比那人更胜一筹!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TOP

淳淳对此曲的诠释的确比那人更胜一筹!
——呵呵,的确如此。

TOP

我也是加精不成功,只有等着凤舞板板操劳了。

TOP

乘着歌声的翅膀,驾鹤西去。
——再读,觉得能这样“西去”真是太幸福了。

TOP

真的好感动,支持加精,请徐版操作吧。

不知怎么的,我点击主题管理里的“设置精华”,不能像以前那样成 ...
海棠依旧 发表于 2014-2-24 23:04

多谢海棠美意!想必玩坛子的朋友皆有同感,加精与否无妨,有人分享足矣:)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