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潘颂德:  沉痛悼念杰出的新诗史家沈用大先生

   十天前,三月十三日上午,接挚友葛乃福教授来电,告诉我接到诗人、重庆日报原副刊部主任万龙生来电,告诉他我们的好友、杰出的新诗史家沈用大先生去年十一月的一天在他的第二故乡福州参加公园活动时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这一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好半天我才从噩耗中透过气来。件件往事涌上心头,让我进一步认识我这位挚友、这位奇才——杰出新诗史家沈用大先生在新诗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不平凡业绩。
   记忆让我回到2005年,那一年,友人——著名鲁迅研究家房向东先生知道我研究我国新诗史,因公出差上海时,携来他朋友沈用大先生的书稿《中国新诗史(1918—1949)》,嘱我作序。沈用大,这名字在当时,我颇感陌生,就问房向东先生,这位沈用大先生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房先生告诉我,他是福州市仓山区粮食局党总支书记,我不免感到吃惊。我国现代新诗的历史不但相当复杂、曲折,研究新诗史搜集史料又非常困难。我国现代新诗史上,曾经涌现过数以十计的新诗流派、数以百计的诗人、数以千计的诗集、数以万计的诗篇。要搜集齐全现代众多的新诗流派、诗社、诗人的史料,为新诗写史,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困难。
   接过用大的书稿,我一页页仔细看起来,越看越觉得这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新诗史专著。
   一是写法独特。作者“发誓轰毁长篇大论的架势,纯用叙述”,采取“独特追踪”的办法,“联系作家所处的时代、作家本身的经历,注重作品发表和诗集出版的过程,留意时间上与之相近的代表性观点,尽量体现原汁原味”,而把“议论留给读者去阐发”。除了“叙述”之处,作者还采用“说明”的办法,……“对史实进行叙述,对作品进行说明”(以上引文见作者《自序》)
   二是史料翔实。用大后来告诉我,他从青年时代就爱读现代文学史料文章,并注意坚持不懈地搜集新诗史料,从而掌握了丰富的现代新诗史料。用大的《中国新诗史》评述了228位诗人的诗歌创作,差不多占了贾植芳、俞元桂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著录的1918年—1949年间的700多位诗人的三分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几部新诗史著作不曾评述到的,如陈衡哲、沈兼士、汪敬熙、顾诚吾、王光新、周无、黄仲苏、黄日葵、张闻天、左舜生、易漱渝、戴季陶、王以仁、楼建南、石评梅、陆晶清、孟超、洪灵菲、冯宪章、老向、卢冀野、陈残云、叶挺、远千里、林蒲、周定一、杨周翰、王佐良、罗寄一、陈时、沈季平、俞铭传、林宏、康定、沈明、蒋燧伯、方平、yu杲等四、五十人的诗歌创作,用大在书中都有或详或略的评述,从而使它反映了新诗史的全貌。
   三是见解独到。如用大认为闻一多诗集《红烛》是“整个诗坛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部力作,《死水》是新格律诗运动中堪称楷模的杰作”,“它们又有前后一致的突出的个人风格,那就是内容上的爱国主义和表达上的唯美主义”。书中的许多独到观点,足以看出用大读诗有得,别有会心。
   用大退休前长期在粮食部门工作,又长期担任党的领导工作,他充分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几十年如一日,业余研究新诗史,写出了一部六十万字的《中国新诗史》,它于2006年1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用大对于学术研究,有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他退休后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诗歌活动,另一方面继续从事新诗史研究,前几年又着手研究我国当代新诗史,不久前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三十万字的新诗史专著《共和国诗历》。环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似乎还没有第二个人,象用大那样独力写作出版上百万字的研究百年中国新诗史的专著。
   用大治学勤奋,为人忠厚、诚恳、低调。多年前他到上海来探望姑妈,知道我与上海好几个诗社有联系,希望能与上海的诗歌作者座谈。于是,我与虹口区海上风诗社、黄浦区海上诗社的诗友们联系,分别在上海社科院总部208室、豫园海上诗社活动室,与海上风诗社,海上诗社、田林诗社的诗友们进行了热烈的座谈。用大不但是新诗史家,还是诗人,2000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过诗集《鸟蝶集》(列入“门虫文丛”),因此与上海的诗友们交流诗坛信息,探讨诗歌艺术,有许多共同话题,非常投合。两次座谈会上,他总是虚心倾谈上海诗友的发言,自己绝不夸夸而谈,应上海诗友的要求发言,总是要言不烦,切中肯綮,得到上海诗友的一致好评。已故的周永林诗友,还曾与他通过信,请他为徐汇区《田林诗报》题过词。
   用大待人热情,记得2011年11月,我与爱人应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德建先生之邀,赴武夷山参加老子研讨会。会后,我们先后到福州、厦门旅游。在福州,我们受到用大一家的热情接待。用大为我们安排了旅馆,并付了房钱。当房向东先生设宴款待我们时,用大夫人刚从美国旅游归来,克服了因时差带来的不适,就赶来看望我们。翌日用大夫妇又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儿子沈元装饰漂亮的家中用早点。用大夫妇还陪我们游览了我们向往已久的福州著名旅游景点——三坊七巷,领略了福州深厚的人文底蕴。
   分手那天,沈元开自驾车来,接我们到福州新开辟的小区一家海鲜店吃海鲜,席间交谈,获悉他在政府部门工作,是一名公务员,一边工作,一边在党校攻读研究生,2009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我们从心底里为用大高兴。餐毕,沈元还开车送我们到火车站。那天下午,用大父子俩与我们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就在眼前,绵绵哀思又一次袭上我的心头。
   愿用大在地母的怀中安息!
                             2014年3月22日—23日

   补记:匆匆写成上面這篇悼念挚友沈用大先生短文后三日,收到了沈用大儿子沈元从福州快递来的用大著作《共和国诗历:1949-2000》。捧读这本由海峡文艺出版于去年10月出版,沉甸甸的三十万字煌煌大著,心中益发涌动起对用大无比崇敬的心情。书的勒口“作者简介”告诉我们,用大祖籍浙江海宁,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1年移居福州。他自幼喜欢文学,尤爱诗歌;1979年起发表作品,是福建省作家学会会员。用大在从事诗歌创作、新诗史研究的同时,还下功夫研究过幽默,出版过研究幽默的著作,不过对于书名我记不确切了,看了“作者简介”,才知他出版过《 幽默机智50法》。可见用大多方面的学术兴趣、功力和学术贡献。
   接到《共和国诗历:1949——20000》,先读书的“自序”和“后记”,深感用大对诗的本质和当代新诗史有着透彻、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接着,我又浏览了用大新著的主要章节。全书分为“二十七年(1949——1976)”、“转型期(1976——1982)”、“第三代(1982——1988)”、“1990年代(1988——2000)”等四章,对共和国从建立到2000年约共五十年的诗歌历程进行了勾勒。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叙及的诗人特别多,全书叙及当代诗人133家。作者根据“按而不断”的原则,以记叙为主,绝无空洞乏味的议论。作者在自序中说:“本书的最高目标是体现为原生态型”。然而作者并非没有自己的见解。例如作者叙述贺敬之1963年4月11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长篇政治抒情诗《雷锋之歌》时,指出此诗的问题“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作者用阶级论把主题无限拔高了”,充分体现了作者客观公允、不为尊者讳的治史态变。
   捧读用大厚重的《共和国诗历:1949——2000》,缅怀他为研究百年中国新诗史而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劳动,讴歌他为发展中国新诗、推动我国学术事业向前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学习他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怕辛劳、不畏险阻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以用大为榜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们每个人绵薄的力量!
                                      2014,3,31
   
   

缅怀......

TOP

捧读用大厚重的《共和国诗历:1949——2000》,缅怀他为研究百年中国新诗史而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劳动,讴歌他为发展中国新诗、推动我国学术事业向前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学习他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怕辛劳、不畏险阻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以用大为榜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们每个人绵薄的力量!

TOP

沈诗人虽然走了,但他的诗歌确一直活在热爱诗歌的人心里。
新月诗刊,http://www.xinyuesk.com/
剑舞商茂。http://www.jianwusm.com/

TOP

缅怀,学习。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

TOP

得到《共和国诗历》的朋友,希望能写出读后感。

TOP

《共和国诗历》我也收到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能留下点东西给后人,足以欣慰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