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渝州》夏季号点评

这一期《渝州》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读后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感觉。不能面面皆到,只能突出重点。

           “中国梦”的渝州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出了“中国梦”的时代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世纪多世纪的岁月里,中国武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如今成为13忆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前进动力,地地道道的最美的“中国好声音”。不遗余力地为之鼓与呼,当然也就成为文艺家们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可喜的是,《渝州》杂志趁势而上,在今年春季号推出了《本刊特稿·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一共四篇追梦人的特写,讲述了四个不同人物为“中国梦”共同奋斗的动人故事。他们既是中国当代普通人,其身份、经历又有其特殊性,有的甚至带有神秘色彩,自然容易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且引起共鸣。

四篇作品中,最动人的无疑是置诸头条位置的《大漠深处梦飞扬》(岳岑)。郝永辉,这位参与中国第一课人造卫星发射的女兵成长为女军官、专家的特殊经历,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漠深处的恶劣气候和艰苦条件使她收到了严峻的考验,练就她坚强的性格,从而造就她“平凡但绝不平庸”的人生。到了晚年,这只“戈壁滩上的雄鹰,航天城里的女强人”在身患绝症之后,又成为创造生命奇迹的“抗癌女豪杰”,还写出了十几万字的回忆录在报上发表并汇集成书,不仅记录了自己实现梦想的历程,而且也是第一代航天人的奋斗史、创业史。

阿蛮的《一个军校教员的心愿》的主人公——我军后勤系统油料保障专家李少鸣教授的成长历程同样是独特的,他既是时代造就的英雄,其成就也是他自己不懈努力,奋力追求的结果。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使命意识与进取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军人,也是中国平民的先进典型,践行“中国梦”的杰出代表。

陈与是一位诗人,但就标题而言就富有诗意。他笔下的昔日赴滇支边青年,一条响当当的重庆汉子,而今又回到滇南的僾尼山寨,不是种下千亩咖啡,而是种下“梦想”。他把振兴中华的梦想与僾尼人“跟上祖国发展脚步的梦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与他自己在第二故乡的创业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作者让他站在高高的山顶,成为“顶天立地的一竖”,“连接现在和未来”。

樊家勤作为一位公安作家,写起“两会”的安保工作自是得心应手。那“一天”看似平凡,波澜不兴,但是民警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怠慢,分分秒秒都不能疏忽大意,甚至因病不得不休息也是时刻关注工作,达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于细微处见精神,在现实中怀梦想。不过此文在文字上锤炼功夫不够,文学性不足,较之前几篇能见出明显的差距。

围绕“中国梦”进行创作是长期的任务,也是多种文艺作品的共同主题。从本期的文艺动态得知,区文联已经广泛动员所属各协会积极组织各协会会员投入这一活动,相信会有丰硕成果。我相信,这几篇作品仅仅是好的开始。

       《开怀的洗衣妇》:真实的传奇

老作家余德庄的中篇小说《开怀的洗衣妇》也是本期刊物的亮色。作品以那座被污损的雕像为整个小说的线索,以女主人公、洗衣妇邱巧贞“三次惨痛的新婚别”为重要节点,串起她令人不胜唏嘘的命运,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个人遭际与时代变迁叠合,形成了鲜明的传奇色彩,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虚构是小说的艺术特点,对作者的想象力是重要的考验。无巧不成书,巧是偶然,也是必然。高明的作者就是要你明知是“假”,也要信以为真。曾经有所谓“三无小说”,试图颠覆小说传统,现在已成过眼烟云。余德庄不是赶时髦的主儿,一贯坚持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到老不变,如今是更见老辣了。

《开怀的洗衣妇》虽然把故事背景托名“江岭市”,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重庆的“化身”。除了传奇性,浓郁的地方色彩就是这部中篇的显著特色了。从环境到语言,它从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可以说无所不在。我们重庆人读起来自然感到亲切,问题是外地人能够理解、接受吗?回答是应该肯定的。作者使用方言是有分寸的,注意杜绝那些需要注解的生僻方言。这就好。

     《滚子》:精短之作,难能可贵

近年来短篇小说有复兴之势。本期发表的《滚子》是老作家王从学的新贡献。全篇就写“我”与爱犬滚子的人狗情。自始至终,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好像没有什么其妙之处,不该给予过高的评价。但是我以为其妙有二:

一为细节。在生活中,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小说更是这样。一些成功之作,往往是细节成为亮点,让人津津乐道。这篇作品中,作者通过滚子“咬鸡”、“救主”、“受伤”等细节突出了它可爱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曰引申。如果单单这样写狗,写这样一条狗,也算不错。但是仅此而已,却难成佳什。我想,王从学固然也不能离开自己与滚子的那种深厚的感情,但是我相信聪明的读者和我一样,总能听出什么“画外之音”、“题外之旨”来,引起一番感慨吧,就不必点明了。

         再次提醒:留心语言

上次我就忍不住提出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只举了一个例子,显得轻描淡写,并没有引起注意啊?本期的语言差错有的很打眼,觉得作者实在太不用心了。不怕得罪人,举几个例子吧:

种在爱伲山寨的梦想:标题就错了,应为“僾尼”呀。

此时她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是1989年的事情,主人公如今还在呢,77岁了。

接洗衣服维生:不是“维生素”,应是“为生”。

撰文披露评击:应为“抨击”。

嗫呶:两次出现,应为“嗫嚅”。

手机又想起来了:该是“响”嘛。

如此等等,还有一些,不举了。

此外,有的地方太“口水”了,不像文学语言:

护士给我量的血压是:132的198。

我们要去买一个量血压的。

   

很精彩的点评!佩服诗兄老师的文思和诗人气质。学习了!

TOP

这一期《渝州》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读后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感觉。不能面面皆到,只能突出重点。

——
隆重祝贺!

TOP

老师的提醒很中肯。

TOP

拜读了。还没有看过《渝州》呢。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评胜于目录,顶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