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创新·启智·攀登 ——初读《共和国诗历(1949—2000)》

                                                    复旦大学教授   葛乃福
   去年岁杪,著名新诗史家沈用大兄不幸谢世。噩耗传来,我和诗友们十分悲痛。他的去世是诗坛的重大损失!
   时过不久,沈用大兄之子沈元先生寄来其父的沉甸甸的专著《共和国诗历(1949—2000)》,我随即就拜读起来。一种歉疚的心情飘上心头,因为当初我曾劝他不要写这部书稿,原因是:一、类似的著作别人已出过多部;二、相关的资料很多,难于搜集。后来转而一想,用大兄是位一步两个脚印的人,他既提出要续写新诗史(他以前曾出过一本《中国新诗史(1918—1949)》),说明他已搜集并研究了相当多资料,如果中途停顿,实在可惜。于是,我给用大兄打电话,改变了我当初的看法。用大兄坦然待之,并在《后记》的感谢名单中忝列了我的名字。
   这部大著尚未细读,这里仅谈一些零碎的心得。
   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对一部书稿来说也至关重要。用大兄在动笔前肯定想过这个问题,在动笔后也时时提醒自己重在一个“新”字。用大兄说:“本书的写法与现行体制内的写法颇不相同”,他又说:“本书的最高目标是体现为‘原生态性’”。这两点都道出了“新”的本质。具体地说,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谈了三点:(一)、我们应“以尊重历史为好”;(二)、“我们要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三)、 我们“是让事实说话”,“‘叙述’需要真功夫”,“议论大都虚妄”。这三点是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有了它作为指导,这部书新意迭出就成顺理成章的事了。这些看法的提出,用大兄是花了一番苦功夫的,他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看过诸如洪子诚、刘登翰、程光炜和吴思敬等14位共和国诗史专家的大著后而作出的选择。他谦虚地称自己的这部著作既不“深”,也不“细”,这是一张“地图”。事实证明,这张“地图”是创新之著,应该广受读者和新诗研究家们欢迎。
   二、启智。启智之一,一个人要取得对诗歌的发言权一定要博览群书,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别的不说,仅从用大兄的《自序》来说,他不仅引用我国现当代诗论家的论述,还引用了古代的典籍《史记》、《汉书》、《尚书》、《文赋》、《诗品》、《沧浪诗话》等,还引用了外国克罗齐、科林伍德、庞德、波特莱尔、弗洛伊德和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人的论述或著作。学到用时方恨少。这说明用大兄平时很注意充电,很注意学习。
   启智之二、在逐章逐节介绍诗人诗作的时候,为了不显得零碎,最好能捕捉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在本书结构上,用大兄也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他在第一章第三节中将三位军旅诗人未央、张永枚和公刘放在一起论述;在第二章第二十五节中,将三位新边塞诗人杨牧、周涛和章德益放在一起评析,前者这样排列是考虑到“倘若不及思想实际,光从命运来看,恰为左中右的‘军内三人行’”,后者这样排列是由于他们三人也有一个共同点,即“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以上三人陆续调回内地,于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新边塞诗遂告稍歇”。从无序中找出有序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
   启智之三,每章的排列。本书写我国解放后新诗,从1949年至2000年,时间跨度约50年,分为四章,另加《尾声·跨进新世纪》,算它五章也未尝不可。第一章1949年至1976年,时间跨度为27年。第四章写1988年至2000年,时间跨度为12年。当中第二章转型期(1976—1982)和第三章“第三代”(1982—1988)时间跨度各为6年。我认为这样划分是科学的。乍看起来,第二、第三章时间跨度小,但是这两章所概括的时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我国新诗的转型期,这样划分是为了醒目、强调,或许舍此之外,我们想不到更好的划分方法了。
   三、攀登。用大兄在《序言》和《后记》中有两段文字更值得思索。他说:“皆因本人接触时间较短,资料不足,尚 有不少想读的作品无缘一睹、想写的诗人未能写入,此乃本人本书之一大遗憾”(见该书《序言》)。另一段文字是:“该说的似乎都已说完,而想说的似乎还未开头。我想起波特莱尔对于‘现代性’的论述:‘过渡,短暂,偶然’;又想起过去曾读过的巴金的话:‘暮春的凉风从窗外吹进来,周围静寂无声,夜很迟了。一个人枯坐在窗前写些文章,有什么用处?难道我不能够做一点更有用的事情么?’那时巴金还年轻,所以还想做一点更有用的事情,而我却是已近‘古稀’之年,就是有此心也已无此力了。”(见该书《后记》)。当然这都是谦辞,但也说出了实际,前者说明他对这部书稿还不够满意,后者感叹自己已“古稀”之年,要写一部非常满意的同类书稿已力不从心。它的潜台词是,他愿为后来人做攀登诗论高峰的垫脚石,希望有人接过他的未尽之愿,将这件事努力而认真地做下去,以真正填补我国新诗史论的空白!看了以上两段滚烫的文字,特别是后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们怎能不心潮起伏呢。
   我们要告慰用大兄的是,他为创新诗所作巨大的贡献将彪炳青史,他的后来人会毫不松懈地沿着他坚实的脚印奋勇前行!
   最后,谨赋诗二首,深切缅怀沈用大兄。
(一)
满腔热忱似春风,
一片真诚时时同。
平生专为别人想,
亲过师长胜弟兄。
(二)
马不停蹄攀高峰,
史如写诗难于工。
真知灼见随处有,
几多心血架彩虹!
                                               (2014年6月8日)

深切缅怀永达老师!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