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谈“灵魂写作”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 于 2014-8-7 12:01 编辑

*   人是由灵魂和肉体组成,灵魂是人的本真,肉体是人的本身。人的灵魂世界里有肉体全部的欲求,但远不止只有肉体的欲求;人的肉体却又是人在灵魂飘散前唯一的载体,虽然有些伟大的灵魂可以永远活在活人的传承里,但那已不是他自己意识中感知的自己,他自己已无从感知。

    思想、情感、情绪、理性、认知、欲望、需求、精神、审美、知觉、直觉、幻觉、幻想、意识、意念、性情、行为等等都在时时刻刻塑造着一个人的灵魂,这就是人性,让我们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本身看到其做人的本真。

    诗歌,可以侧重写灵魂里的某一面,当然也可以侧重写写肉体的欲望和需求,它也是灵魂的一个方面,但请不要自认为的那就是诗歌的全部和未来,它只是灵魂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一个方面,而已。

    诗歌,说到底它就是在书写人性、塑造灵魂,所以我推崇“灵魂写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对于作者来说即是品味生活、感知灵魂的过程;出乎其外,对于作者而言即是思考生活、拷问灵魂的过程。在感知灵魂和拷问灵魂之间,就对应着我们常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诗歌艺术是对个人或群体的生存状态最强烈的主观反映,因此要写出好的诗歌作品,就必须深入体验生活,深入感知灵魂,这就是“入乎其内”;但在熟悉生活、把握灵魂之后,又必须走出实际生活、跳出狭隘灵魂的局限,“出乎其外”进行客观观察和独立思考,才能写出比现实生活、狭隘灵魂更高、更典型、更带有普遍性真知的作品。一言以蔽之,要还原事物,把事物写得真就必须“入乎其内”;要提炼事物,把事物写得更真,就必须“出乎其外”。

  文艺欣赏过程也是这样的,当我们欣赏美的作品时,常说看得“入神”,“入神”即是说意识脱离躯体进入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与之感同身受,这正是“入乎其内”;经过一番感染之后,再“出乎其外”,使得情感得到解脱,性情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艺术也就实现了它的读者感受功能。

  认识源于实践,要认识对象就必须“入乎其内”,但这时获得的仅是感性认识;还必须“出乎其外”,走出感性认识的局限,对它进行抽象理解、归纳概括,从而获得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反复交织,正是不断地“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的过程。

    灵魂写作,一种基于对个体感知的意象组合来进行加工创作的诗歌写作方法。灵魂写作,不光在于感知并还原灵魂的真实;更须思考并净化灵魂,创造出一种善的境界;还须出神入化、天人合一,创造出一种美的极致。

(2011年8月)

独立思考的结果,因此堪称独到的见解。只是说:
灵魂写作,一种基于对个体感知的意象组合来进行加工创作的
写作方法
——这就降低到操作的层面了。

TOP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 于 2014-8-7 12:00 编辑

回复 2# 诗酒自娱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基于对十年前诗歌流派的纷繁复杂和狭隘自限的思考,譬如:海子的神性诗歌、沈浩波的下本身写作、默默的撒娇派、以及朦胧派、咆哮派等等等等,个人觉得这些流派都走入了很大的误区,这里提出“灵魂写作”只是想说明诗歌创作的源动力其实就是灵魂的感悟,可以涵盖得得更全面一些,写这些文字说是“拨乱反正”也可。
    创作诗歌必须要拷问灵魂,写成的作品必须要有灵魂。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