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漓版:之二

1."诗就是诗",有两层意思: 一.诗是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 诗具有一切文艺的普遍的共同特性; 二诗不能涵盖文学艺术, 除诗之外的其它文艺门类,也都不是诗,诗还有自己特殊特性的一面。----诗不能取代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其它门类也不能取代诗; 2.诗有诗规,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守诗规才算诗,诗规同诗法自然是相辅相成的,是循诗规的自然;二是诗规依贴于诗,随着诗的发展创新而变化----诗规不是极端,自由不是无边。 3.什么是诗,似乎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会有各种版本的解释)。诗要表达景(景物)、 意(道理)、 情, 诗的表达手法传统的主要是赋、比、兴等; 进入现代,则手法多变,不断出新 。

4.蜂酿蜜,蚕吐丝,诗是诗作者把社会生活的"叶、花、草"通过心灵制成蜂蜜、蚕丝、牛奶、羊毛,诗必然打上作者的印痕; 5.点透,就是点睛,杜诗<茅屋为秋风所破>若不是落笔的点睛("安得......")就是一篇叙事,就不会惊风雨,泣鬼神;点睛,要作者立于高于常人的高度,点的恰到好处,不是狗尾续貂。 6.留白,是留一些思考余地给读者。如"寥寥故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可与<长恨歌>比美。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留白,不是流于叙述描写,而是引而不发,火侯已作足了(火侯,也就是分寸,度)。若是在景象上注入"意"不足,亦或是留的空间过大,就使读者不知所云,就是朦胧过了头,这也许是现实朦胧诗最需注意的;

7.诗是文学、哲学、美学的统一;诗,要文学的躯体,哲学的灵魂,美学的霓裳。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点睛之笔,是诗的语言,但烘托它的氛围(描写,叙述,抒情)是散的,无诗的凝炼、集中和音韵节奏,所以是文不是诗; 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哲理,但是在诗的意象里在推出,所以是诗的哲理名句! 8.诗,现今在分行写上,基本上能够统一认识。古、新的分庭,对中华诗的许多特质的见地,都分道扬镳。这可能在短时期内,较难于一致。我认为,华语诗还要发挥华语的音韵功能,新体诗也应力求音韵节奏的和谐,这也算坚持华语特色,也是便于流传的需要; 9.今天的写作环境,是在高科技条件下得到了充分优化,不仅没了刀刻木牍之苦.也没了笔耕墨耘之劳。但,人们也较过去更忙碌了。我仍然坚持诗要自然,要返朴归真,要力求简练精短,赞成这样的提法:在表达中,能用一字的,就不点两个字;能用一句的就不敲两句;能用一节的就不写两节。高度的集中凝炼,才给含蓄留出充分的空间!

10.我们不少作者诗路较宽,既能仿古,也写新体,有新古融合的宽广天地。建议只喜欢写新体的,涉猎一下古诗,这更有利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建议古学白居易,今学贺敬之,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周边读者里去征求意见。要诗坛兴旺,先从自己作起。 11.朦胧诗,作为一种体式,应把握其朦胧美的分寸,还应关注建筑美,音韵美,要把意境美妥善交给读者.有些太刻意在组词上下功夫,下到了逆常理,不通顺的背抝,我认为这是一种失败型态.这同我中华传统强调的锻句炼字是两码事。 12.读诗,就是广博自己的一个途径,鉴于所处境遇的差异,读者要完全达到同作者共鸣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有个感觉,读懂一首诗有时比自己草就一首都难(当然与我底蕴差些有关),加以时间紧迫,也不允许去猜谜式的游弋。我想,今天的大多读者,同我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今天的作者的处境也大异于古时,总不能象伯牙一样只求子期或极少数人读吧?那么出版也就失去了意义。曹雪芹的年代,是八股盖天,格律铺地,他的小说只有民间手抄暗传的份。我们今天焉何不让民间喜欢呢?报刊不载,百姓不爱,正是诗的尴尬!

唐古,我们看法接近。目前在诗坛对诗的认识,观点差异还是大的,可以各自表述,不宜争论,事情是明摆着的,争不出结果,反而伤害感情。各自向自己认定的方向努力,只有在比较中发展。最终的评委是广大读者,最终的裁判是社会。现在大多诗作还未取得社会广泛认可,包括三大诗刊物登载的,包括小有名气,在小范围被追捧的。诗者只有在去掉了不合社会读者与时代的节拍的自负时,诗的繁盛花期才会来临。

13.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是效法孔子的周诗三百,也承继了重民重流传的好风尚(所谓脍炙人口)。刘禹锡的来自民间的浪淘沙之类的那些俚俗之作没选(但流传仍很广),小才子李贺的一首也没入选。李贺诗风某种程度上就开今日朦胧诗语的先河。李商隐诗的朦胧,是分寸把握较好的个例。朦胧,是给读者留足想象空间,但度的把握是第一位的,把握失度,就走反方向,就成了"夹缝"。 14.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有一句至理名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文学艺术的生命是创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 但继承是前提!不继承就根基不坚无底气,我们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登攀的 。 毛泽东借用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但用出了新意,用出了磅礴大气; 王实甫的"白云天",超越了范仲淹的<苏幕遮>......引用,是为自己的新观点,新意境所用,是借力发力,是在前人奠定下的创新,同抄袭剽窃是有质的区别的!

≈ゅPK魚ゅ≈:"认真聆听,深有同感,支持。"----谢谢鱼版,我们共事这段时间,有许多共识,有许多不谋而合,是很难得的!!

(续上)

15.好诗佳句,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宽广厚重,有较广的复盖功能,如有个小品<拔界石>,女方故作崴脚状让男方去扶她,一句"醉翁之意不在脚"引起了满堂彩,这是欧阳修句的引伸,再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本是弟兄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却千古不废,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二是它的特殊氛围下的典型性,意到词随,是挪不动改不了的。如<登幽州台歌>,就是打上陈子昂的标记。再如二十四桥的<父亲>,把诗句中的父亲字眼去掉,也撼不动诗中塑造的父亲的形象! 16.诗,说到底,是作者对生活的反映,倾注着作者的意和情,好的作品都是从现实生活里提炼出来的。塑造,是揉合取舍,但是尊重生活的,不是对生活的任性强加。前几天偶而翻看到一些前人诗评,批评"蘸着海水磨刺刀",是啊,诗不能犯违常理的海水磨刀的错误。

17.写什么怎样写是作者的选择本能。作者的生活积累,文学功底,修练蕴涵,兴趣爱好,构思技巧,运笔习惯等等,在命笔中起着潜移默化式的执掌作用。成熟度是一个渐进过程,突破自我,是质的升华,飞跃。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孕育突破的苦闷期。作者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才会较易驾轻就熟。但形成了自我诗风,无异又如结一次茧,又要再突破,其实,作者的不断创作,就是个不断改变自我的过程。 18.说心里话,我真盼望出诗集,但也不希望轻率。只作为内部交流留念型,心也不甘。为了心愿的美好,要对原发诗作反复推敲锻打,目标位是曾提过的三条: 一是高雅性,挥洒陶冶性情的张力。力求心灵的表达清纯,艺术境界高雅;力争耐人寻味,主题进一步深化。 二是共赏性,在广为流传上下足功夫。尽力走大众化之路,诗句上口,节律和谐,韵顺晓畅,凝聚诗句的引伸力,力求出些为人们脱口流传的警句。 三是创新性,不落俗套。意境求新,语言创新,字句出新,推敲字组成词的创新,锻造词组成句的创新,只有让人过目不忘,才会变成人们的口头语言 。

19.无规矩不成方园。体育活动如三大球各有各的规则,竞技体育,更有自己严格的规则。诗,同体育一样,应有自己可循之规。象不能说我想怎么打都是锻炼身体,而不守球规那样,诗也不能说我只要表达我的精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按某类诗规,最起码不能说是某类诗,不具诗的特质,就是其它文体。新古诗体泾渭分明,各有各的约定,没有不要规格的诗,起码你要分行写。是表达就要用形式,就要采用文体,不用这种就用那种,就象裸体也是皇帝的新装那样。 20.新时代要有新诗体,就象唐诗宋词元曲,这个时代,也应有自己的主流诗体,它是承古汲外,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体现新时代精神的。新体就有新规。这个新诗新规,不是某个人(某几个人)制定的,它要接受时代的洗礼,经受社会的筛选。关起门也好,我行我素也罢,织派网类也可,只要在为诗效命,就是诗场之友。不管是不事张扬,默默低调;不论是孜孜以求,喧染头角;......是一颗流星也会留下一线发光的印痕。诗歌,就会在众多参与中,走出低迷!无庸置疑,诗,作为高雅的文学艺术,重新振兴,享誉新时代的曙光,已经展现!

21.诗是要高雅的,但高雅的表达形式还有很多种,如歌舞,演唱,绘画等等,等等。 一切高雅文学艺术的意境都是相通的,所以,人们常把一些好的文艺作品形容为真象一首(一组)诗,但,没采用诗这种文学形式就不是诗。 高雅就圈小了诗的读者群落。但这不能成为孤立自己的借口。高雅恰是一种上好的竞争力!诗者也应该把握,在各种文学艺术的激烈竞争中,打开局面扩充场子扩大诗的受众范围。高雅与窄小也不能划等号。在央视春节晚会日渐难做的前提下,一场无语表演<千手千眼>聋哑舞,获空前广泛支持,怎能说百姓不懂高雅,怎能说高雅的受众圈就一定小呢?

22.央视春节晚会,门类齐全,就是面向各类屏前受众群体。而各文学艺术门类也借此扩大自己的影响。一个艺术门类的兴旺,依靠好人材,好作品,好创意,好在哪里?标准是什么?就是众多观众喜爱!河南卫视借助地方优势开办了两个好栏目<梨园春><武林风>,<梨园春>救活了不景气的戏剧业,<武林风>向兴盛的学中华传统武术之风烈火浇油。这也使我从中得到启迪:诗应该面向读者!使诗摆脱困境,就是靠能唤醒读者群落的好作者,好作品,好创意! 就是好作者的好作品让读者喜爱!!诗歌,要各路好作者,好作品,好创意, 召唤来举国的各层次读者!!!(由电视传媒加以配合就更是如虎添翼,孤立自己,自持高雅可能不是出路),各种文学艺术门类,在竞争,争什么?争受众!诗就输在仿虚无的象瞎子摸象上!不写诗之前,我们都是读者,若如今忘怀了人们的阅读胃口,能到读者中去,也就是做了调查。何尝不是增长见识?

23."诗歌是写给那些能看得懂的人的",这话只对了一半。 还有一半是:力争有尽多读者 准读者懂得诗! 货当然要付于识家。一种创新产品出来,都是采用各种手段扩大识者群体的。 我在<诗的读者群落>一文作过粗略估计,全国中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当有五千万人以多,相当于或大于大唐时代全中国的总人口,诗没有理由不扩大自己。 所以我说,诗,主要是给不写诗的人看的! 我的看法,在先锋冲击波这么多年以来,就是忽视了读者群落(首先是国内读者),以至于 逐步丢掉了诗应有的辉煌! 中华国画,中华书法,中华医中草药(脉络学,针灸),中华竞技体育,中华舞蹈,中华语歌,中华武术,中华京戏,中华杂技,中华瓷器......都在世界级顶尖高雅之列,都走出了国门,获世界级大奖的不在少数!文学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中华文学的大名著,享誉世界的也不在少数! 新诗不是贵族。 诗是从民间来的,理应回归!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不能为诗的被边缘化辩护! 不统一这个认识,不面向读者,尽管是官方支持的三大诗刊也走不出低迷怪圈! 说句难听的,假如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是以诗为生计的,不靠发工资,怕端着金碗也讨饭难!(我在工作中如偷机看发帖,若误了事,有时一笔就是多少多少万,自罚款200元,就得唐古兄发表四组诗来补尝,发诗易么?我们那个万呢?) 拍电影电视的,有的是文学艺术家,没有说我的作品不要上座率;芭蕾舞是高雅艺术,没有几个是只跳给自己的;歌坛三大流派,都在扩充受众领地,尽管各有各的听众群;国画作品外国友人装裱买走的并不少;而这些都有市场的影子在里面,没有影响 影视 歌舞 绘画的高雅度(人家拿钱干什么?),诗最不景气,偏要说我是写给自己的,就这点阅读圈就满足了?古诗流传到今天,外国诗传进了中国,那一方也不是拒绝读者的(只写给自己?)!诗坛危机,根源在哪 并不是很难领悟的!!

2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在淮北则为枳。不论古代遗留的,外部传来的,都有个"化'的问题。古代,同今天在词语发音上,已有很大变化,据传毛老爷子就说过,孔夫子要活到今天,到怀仁堂讲话,我们肯定听不懂!同样,即如我们英语过了六级,同英国人对话,也并非没有困难,但古诗外诗,作为诗,还是有一致点的,都值得借鉴,汲取 。这里有个读者对象语言环境问题,同样是表达,可以翻译成各种语言,都有个"化"的机制要求,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洋,权借),都要闹肚子。 古今中外,古要化为今,外要化为中。今天的中国,需要现代的新诗,现代的新诗要能为今天的国人接受,这就是承继传统的,民族化的,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中国现代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好的现代新诗,不仅今人接受,后世流传,国外也欣赏,就象外宾捧中国画,中国人看先锋诗一样的感觉。诗为读者所接受,就象歌者有自己的歌迷一样。有自己的诗迷,精神就会为之开朗,就会对诗创生活充满信心,就会化解孤独化解苦闷化解无奈化解忧伤!!!!!

25.诗是作者借助景象“表情”“达意”的高雅文学,必有“情”“理”涵在其中(即使是全写景的作品)。 我领会,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深入的而不是浮浅的, 高屋建翎厚积薄发的写作就是中庸。 即使是写一个侧面,其内涵也能体察出很中肯的物事之理,亦或浓浓之情。 诗要表达的是作者爆发的情,是作者悟出的理,这是作者的独到处(还有与之相匹配的鲜活清美的形式),这就是诗的创造、发现,创新 。 诗的创意,新在哪里? 首先是意境开拓,从景里悟出了新意,再是用语的出新(能从寻常话里追出新更奇!), 这独到的创,具有震撼人心 征服读者的力量 ! 这情这理这独到, 是诗的"核"; 是通过诗的语言,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诗的语言形式就是“核”的载体(当然要内容与形式的力尽完美的统一)。 意不新,情不浓,就失去吸引力;在新开挖里,作者的情、意、理, 是要通过表达形式传递给受众的, 既是要感染人,让人懂与不懂自己, 就是必考虑的。 如果不是交流,打敲在自己的记事本或藏在心里就行了! 既是交流,就得考虑让人能读懂你 。曲高和寡,但曲高不是让人不懂! 能写几笔文字的若读不懂你,就得考虑自己的表达。 应向白居易,贺敬之精神靠拢,即使是古过白、刘、元,今超臧、郭、贺的特号大手笔,留几个点横撇捺给百姓,也小不了身份!!这里有个独到之心与表达方式的问题,混在一块儿,就容易造成误解!

26.诗的高雅,不是虚无缥缈的玄学。诗是文学艺术的一种手段,是劳动活动现实生活的反映。诚然,诗的表达是作者自我的感受,这感受里,虽感情浓重奇特,但也是理性的。诗不仅仅是自娱自乐,诗还要自及及人,因为诗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需要。我不能理解的是,诗的作者都是自己父母养育大的,为什么有的人回过头来就说他们不懂诗?为什么不写点让让他们懂得的呢?我自认为,目前,网诗里还没有太多超越白居易的况世大作,为什么就不能象白居易那样找几首征求一下百姓的意见?画鬼容易画人难,真正的佳品不画鬼。真正的好诗都是那么平易近人!大诗人都是尊重读者的,所以也均能情意深入,而表达浅出。 什么是好诗,我认为,不管作者面向那个层次的读者,都能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以美动人!

摘自<山水间>http://www.pfjy.com/wenji/ShowClass2.asp?ClassID=58

愿你的鼠标点出海霞升腾 绚烂成不褪色的一串珍珠

这里应该感谢凡人,用这一系列文章,为我们诗歌理论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我认为这是古典新诗理论的延伸和拓展。

同样感谢霜林兄将这样的好文章转到这里来。

愿我们今后能多有机会,一起为诗歌的复兴而探索,而努力。

推荐。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http://blog.sina.com.cn/liushuiluohuachunquye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