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当代新诗形式与当代民歌民谣小议

当代新诗形式与当代民歌民谣小议

古代诗歌节奏的形成,往往与协调劳动节奏有关。我国民歌民谣的节奏形式,基本上是大农业社会的产物,而古老的农业劳作多是单调的机械的重复,表现在诗歌里则是整齐的四言、五七言形式,是很少有质的变化的,所以它们的节奏形式仍然这样亘古不变。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杂言宋词元曲的节奏形式,主要是受西域胡乐的影响,西域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决定了它们活泼流动的节奏,化为歌舞,进而影响了长短句为主的宋词形式。

古代文人是不事劳作的,他们苦读书斋为的是进取功名,所以他们缺乏诗歌形式崭新创造的源泉,必须从民歌民谣歌舞里吸取灵感。

现代社会里,古老的农业劳动和游牧劳作已经根本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正在逐步被现代新的生产形式取代,比如,即使是仍然比较落后的农村,还有多少人会去打夯、车水?夯歌车水歌之类的民歌民谣不正在逐步彻底地丧失它们的现实基础吗?所以,当代的民歌民谣已经很难给新诗歌形式的提供多少新鲜血液了。六十年代形式单调陈旧的民歌集《红旗歌谣》,就是民歌民谣的一曲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挽歌。

现代社会里,劳动人民有了质的变化,知识分子成了劳动人民的主力军,他们的劳作更注重于心理节奏,所以如何探讨这种心理节奏在新诗形式中的恰当表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崭新的课题。

当今流行歌曲的创作者,也大多数是知识分子,他们创作的流行歌曲也可以看成是新民歌的代表了吧。他们的歌曲创作,当然可以作为新诗新诗创建的重要借鉴之一。不过,把这些音乐创作当成是新的新诗形式创造的源泉,恐怕期望值未免过高了。

综观文明史的发展,总是从综合发展到分立,再综合再分立,如此不断向高层次发展。比如数学发展史,最初是算术几何的综合形式,到后来分化为很多独立的分支。这些数学分支会逐渐根据自身的逻辑规范发展,以至于出现很多“纯数学”,如“数论”之类,它们已经不直接从现实生活实践求得启示和灵感,完全按自身的逻辑规范予以推导;正是这些纯思辨的、纯逻辑化推导出来的理论,时不时会有成果对科学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

诗歌音乐性的研究也是这样,因为音乐创作理论,语言学语音学理论,诗歌形式音乐性的理论已经有长久的历史积淀,现在已经变得比较成熟了。因此,脱离歌唱的纯诗的音乐性研究的基础理论已经初步具备,可以预见,这种纯诗的音乐性的思辨式、逻辑化的研究成为了必要和必然,它们的研究成果,肯定也会产生能够反过来指导诗歌形式的再创造,根据这种理论创作出来的新形式的优秀新诗,它们一定也可以通过作曲家配曲,成为崭新形式的“两位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我很希望我们的诗人,诗论者,包括我自己,能够化多一点时间来关注【当代民歌民谣】。相信我们的人民不会只停留在「打夯、车水」,只会哼「夯歌车水歌之类」;随便举几例如下:

大理民歌民谣:

民歌

在大理民间非常流行,有白族民歌、彝族民歌、汉族山歌等多种,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男女老幼都能歌唱,无论上山下海,或在田间劳动,只要有人开了头,就会此呼彼应。民歌是大理各族人民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最好方式,白族民歌可分为长歌;短歌两大类,用白语唱,统称白族调。长中已经普及,男女老幼都能歌唱,因此称为白曲。白族调内容极为丰富,有劳动歌、仪式歌、寓言歌、生活歌、情歌、苦歌、儿歌、咏物歌、反意歌、习俗歌、地名歌、一字歌(每句唱词里都有一个同音字词)、劝世歌等13种。格式有三七七五” (第一句3个字,二、三句7个字,四句5个字)七七七五两种。彝族山歌主要流行于彝族聚居的漾濞、巍山、南涧等县,用彝语唱,种类有打歌调、薅秧调、喜调、山歌、牛歌、哄娃娃调等,格式为7字一句,歌词内容丰富,调子优美。汉族山歌,汉、白、彝各个民族都能唱,以对唱为主,因此又称对口山歌,在全州普遍流行。男女对歌时,都是即兴随编随唱,句式多为74句,用汉语对唱。

民謠

有童谣、革命歌谣两种。童谣是流传在白族地区供儿童朗诵的一种韵文诗体,作为儿童们游戏时的唱词和启蒙教材,如《梨树开白花》、《打发小大姐》、《打水鸭》、《煎糍粑》、《诳大话》、《莫要小看人》、《橡筋歌》等。革命歌谣是大理各族人民群众用来反对剥削,歌颂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一种押韵的民歌体裁,如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过大理地区时人民歌颂红军的歌谣:红军三万三,路过波罗庄,吃富不吃贫,穷人家莫搬等。还有歌唱中共地下党在滇西北建立的革命武装七支队的革命歌谣:翠茵因,参加红军打敌兵,解放这县攻那县,有革命雄心。打倒反动保安团,还要消灭土豪绅,建立人民新政权,不达不甘心等等。

儿歌

是流传在少年儿童中间的一种口语歌词,在大理地区极为普遍。儿歌独具特色,有长句、短句,有男女对唱等多种格式。已搜集整理的有《唱月》、《寻根底》、《月亮姐》、《阿姨姨》、《白月亮》、《千好笑》、《尼尼乃》、《一千岁》、《腌腌菜》、《独姑娘》、《吆雀》、《冬至节》、《新大嫂》等。––【摘自步客商旅网www.buke.com.cn

陕北民歌

大赛延安赛区决赛落幕 西部歌王展歌喉

文章来源:西安晚报

本报延安讯(记者魏建国)昨晚,陕北民歌大赛延安赛区最后决赛在延安大礼堂举行。经预赛、复赛两轮淘汰后,共有25名歌手进入决赛。最后,来自安塞的韩军、王磊磊和延川的王世清分获专业、少年、业余三个组别的一等奖。   本次陕北民歌大赛,引来延安群众的广泛参与,全市共有860名歌手报名参赛,分为9个赛点进行预赛,其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只有6岁。经过4个多月的层层选拔,最后有112名歌手进入复赛。延安市委宣传部陕北民歌大赛组委会对本次大赛提出明确要求,各代表队从节目选取、演唱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组织,充分展示了陕北民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独特魅力。

TOP

既然游子兄认为现代新民歌民谣能给新诗新诗带来借鉴,那么游子兄必须用事实说话,举出能作示范的样品实例出来。

从游子兄所举的民谣民歌实例来看,和我们已经熟悉得无以复加的老民歌形式没什么两样。新诗能从它们的形式中得到什么新的信息呢?

可否能够举一些的确与以往常见的民歌形式不同的、能够和现代口语接轨的、富于表现能力的、崭新的、能够值得新诗形式借鉴的具体民谣形式出来呢?

另外,汉语以外的少数民族语言唱出来的民歌和民谣,除了懂得该种语言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之外,至于翻译成汉语形式后的新民歌,它们与西洋诗歌的翻译作品的性质相近,能给汉语诗歌带来的新信息也不会太多〔不是完全没有〕。

TOP

游子兄所举例子似乎只是从内容上面的分类,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新的形式?
容淡华伫,材不材间。

TOP

孙兄,关于中国的民歌民谣,游子还得多多学习,没有能耐满足你的要求。游子只是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民歌民谣。我长期生活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没有孙兄那样的良好条件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民歌民谣,实为憾事,今后在这方面或许得多向你请教。

然而大家把眼界放宽一点,把民歌民谣的关注,收集,研究做起来,甚至将民歌民谣以至城市流行歌曲一起包容进新诗诗坛的大家庭里,相信对新诗的发展,对中华诗歌的繁荣,一定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说是吗?

TOP

关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8 18:12:08编辑过]

TOP

我又常常想起汉代的官方机构【乐府】,唐代的官方机构【教坊】,它们收集,研究,推广当时代的民歌民谣,不是为中国【汉乐府】,【唐诗】等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历史上不能磨灭的贡献吗?

TOP

关注民歌当然有利无害,我并不反对。只是我认为期望值不可太高。因为六十年代,在主席的提倡下,民歌民谣被抬得非常高,当时的诗歌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搞出了一本《红旗歌谣》,在诗歌形式方面,借鉴作用不是完全没有,但实在太微弱,与毛以及诗歌界的期望值相去是十万八千里。

这也说明了在现代社会里,把民歌民谣当成新诗发展的源泉是不现实的。期望值越大,失望就越大。

历史并不是永远重演的。

TOP

从来就不存在真正的「历史重演」。历史是永远值得借鉴的;毛泽东的一些失误要借鉴,然而不能因为这样就“忘记”三千年的中华诗歌史,“忘记”传统。

TOP

以下是引用凤舞九天在2006-1-8 17:58:47的发言: 游子兄所举例子似乎只是从内容上面的分类,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新的形式?

凤舞九天君:游子对于中国民歌民谣的认识,一知半解耳,因不能回答你的要求。游子只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与大家一起来关注,了解,有可能的话,也研究一下中国的民歌民谣,包括中国的流行歌曲。我们任何一个人单干也许出不了什么成果,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有一群人一批人来做就不同了。你说是吗?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