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海棠依旧 于 2015-1-19 16:17 编辑
. 青天不补,竟成名迹 ——试谈陈仁德《云气轩吟稿》中传统创作手法的 作者/陈启国 得益于家学渊源,仁德君自幼酷爱、并刻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加之饱受艰辛,经历磨难,生活阅历丰富,长期坚持写作传统诗词,因而对传统的创作手法运用自如,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略举几例:
一、反面陪衬法 大文豪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词题“密州上元”,上片却写杭州上元节的盛况,下片用“寂寞”二字转写密州(今山东诸城)上元情景,原来他是用杭州之繁盛反衬密州之寂寞冷落,纪昀评此词曰:“两两相形,不着一字,寄慨良深”。仁德君七律《春日书感》之四: 名都屡说竞豪奢,一掷千金笑语哗。 隔海轻机迎爱犬,燃钞雅座戏娇娃。 狂如金谷园中客,气比乌衣巷口家。 别有深山贫困户,蓬头跣足病交加。 富人的穷奢极欲与贫者的贫病交加互为反衬,其贫富之悬殊,世间之不公,不也是“不着一字,寄慨良深”吗?
二、对面着笔法 杜甫那首被前人奉为“五律之圣”的《月夜》,写诗人被安史叛军羁押在长安,中秋之夜思念鄜州羌村的妻子,却不写自己望月怀妻,而反过来写妻子望月怀念自己,以致于“云鬟湿”、“玉臂寒”,并以小儿女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反衬妻子的孤单凄苦,继而想象团聚情景。从对面着笔,愈见情真,是为杜甫爱情诗中之名篇。而仁德君《拟红豆曲》: 这是一首五言古风。首四句写红豆“乃为寄相思”之物,“昔我陷三峡”到“此物最相宜”十六句回忆与“伊人”相识相恋及“贻我红豆衣”时的赠言,“无何狂风起”四句写棒打鸳鸯,仓皇别离。“孤身来关外,人海若驱驰,回望巫山渺,中心忽如锥。”着一“来”字和“回望”,便是设想对方在关外孤单凄苦,劳碌奔波之身以及思念自己痛苦难忍之情,足见彼此相知之深。“深宵无人处”至结束,写自己触物怀人,孤独无依,泪流感叹作结。此诗构思新颖,笔法婉曲,首尾呼应,表现了动乱年代恩爱情侣离别相思之苦,情真词切,感人肺腑,亦堪称情诗佳构。
三 、烘云托月法 此法先作铺垫,再点化,突出主旨。铺垫为了烘托,点化则为升华主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篇描写茅屋被秋风揭盖,屋漏无法栖身的苦况,“安得广厦千万间”四句才是歌的最强音,才充分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大爱精神和崇高人格。如果无后面四句,无非是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虽然也有社会意义,但绝对不能成为千古绝唱。 仁德诗中时有“点睛”之笔,使立意高远,主题深化。如《盛暑》以极写盛夏的炎热作铺垫,直到“妻儿相顾愁,坐卧皆不适”,笔锋一转,“遥望翠屏山,亦复烈日烈,中有田垄人,躬耕憩不得。念此皇热汗,转侧长叹息。”前文一大段描写,原来都是为了烘托在烈日下耕作的“田垄人”之劳苦艰辛以及作者的感叹,假如没有铺垫,主旨则无依托,假如没有“点睛”之笔,则全诗即无灵魂。
四、反出其意法 此法又称“做反面文章”,写出与一般人或日常相反的意象和观点,以求新、求奇。 刘禹锡一扫历代文人悲秋情结,写了著名的《秋词二首》,唱出了“秋日胜春朝”的高歌,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毛主席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一反陆词寂寞孤独,坚贞不渝之意,独抒中国共产党人在逆境中奋发,功成不居的情怀,描绘了全新的梅花形象。 同样是女娲补天所剩一石的神话传说,《红楼梦》第一回,写这块顽石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因“无才可去补苍天”而“自怨自艾,日夜悲号惭愧。” 这显然是封建社会里怀才不遇、功名无望的士子们的普遍情结。可出在陈仁德笔下,这块未用的补天之石,却是另一番气概。请看《贺新郎·与八舅幺舅胡惠溥世兄游忠县石宝寨同赋》:首句惊呼“大矣娲皇石”,接着描写其巍峨壮观,顶天立地、飞楼凌空、俯视八极之高大雄奇,“摩苍穹,旷观沧海,遥窥天阙。十二飞楼真似画,决起凌风振翮。俯大野,茫茫无际。”何等雄伟!何等壮丽!登楼眺望,无限江山奔来眼底,浩浩大江,明沏如镜;隐隐青山,云烟如织;江轮来来往往,传来阵阵鸣笛。这境界又是何等壮阔! 上片极写“娲皇石”雄奇巍峨之势,下片则抒发登临揽胜之情。过片“当年休恨遭摧抑”句,与上片词意紧承,与首句相呼应。既然为“娲皇石”,理当去补天,未去补天自是一“恨”;被丢弃在世间亿万年来,备受各样天灾人祸之摧残折磨,便更要“恨”了。诗人却叫它“休恨”,何也?下文“未曾期,青天不补,竟成名迹”便是答案。因之,过片一句,承上启下、绾合自然。“青天不补,竟成名迹”二句乃为全词关键。“海国衣冠来过此,共诧惊神动魄。问兹世,谁堪匹敌!”赞叹海内外游人来此观瞻浏览,无不为之惊心动魄,试问当今之世,谁能与你并肩比美呢!
这是一支慷慨激昂的赞歌,与其说是赞颂“青天不补,竟成名迹”,受到世人景仰的“娲皇石”,勿宁说是讴歌在艰难困苦中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不求功名荣显,但求奋发有为,立身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壮志豪情,溢于言表。“我到正逢秋凛冽,听檐前落叶声声急。浮大白,醉今夕。”用景语写情作结,情景交融,词用入声韵,尤显激昂壮烈。读到此处,似乎感到诗人对人生有某种大彻大悟,一种巨大的力量撞击着他的心扉,在“落叶声声急”的深秋,更增添他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从举杯痛饮中,分明有一种豪迈之情在涌动。正如《三十咏怀》: 无意求荣显,有心缀简编。 自怜白雪曲,谁续广陵弦。 往事休回首,前途待举鞭。 寄言同学士,愿否一争先。 此时诗人正当血气方刚的而立之年,却遭受了太多的时代苦难和个人不幸,他在逆境中奋进,立志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诗词,用学识和著作成就人生。 仁德君浏览寄兴,托物言志的佳作颇丰,亦各具特色,各显其妙。然若论气势充沛,胸怀之宽广,境界之高远,当首推此篇,未知可否?创作手法之用,全为立意服务,不同的手法用于不同的立意,有时也同时运用几种手法,使诗意更加委婉曲折。大体而论,为扩大差异,宜用反衬;为突出主旨,宜用烘托;对面着笔,宜于怀人;反出其意,多用于标新。兼用多法尤妙,如杜甫《月夜》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