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943|回复: 2

《论诗歌“近距离对称”的极限》

[复制链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7
发表于 2017-10-27 17: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论诗歌“近距离对称”的极限》


  诗歌节奏美是某种语音要素周期性复沓形成的,而节奏美的强弱与复沓周期有紧密的联系,周期越短,节奏感越强,周期越长,节奏感越弱。这是因为记忆是感知周期的先决条件,周期时间越长,记忆衰减越厉害,节奏感自然随之而削弱。以时间节奏为例,昼夜交替的日节奏最强,月圆月缺的月节奏就弱很多,如果晚上看不到月亮,不借助日历就感觉不到新月份已经到来,年节奏就更弱了,这是不言而喻的。
  周期意味着对称,因此“近距离对称”是加强诗歌节奏感的重要一环。目前大家写作的参差对称式音步对称体诗歌,由于“基准诗节”太长,有的长达七八行之多,由于记不住“基准诗节”的节奏结构,因此它们只存在视觉上的对称结构,根本无听觉的节奏感可言。这与韵式的疏密是一个道理:两句一韵韵律感最强,三句一韵还差强人意,四句以上一韵就很难感觉到还在押韵了。弗雷德里克.戈达德.塔克曼写过一首十四行诗,其中有一个韵脚相隔了六行,奈尔森.米勒批评这首诗说:“人们不禁要问,像‘sod’/‘God’韵,相隔了6行,还能算押着吗?读者的耳朵真能跨这么长的间隔后还分辨得出这个韵吗?”[7]相隔多句之后,人们的耳朵连一个韵脚都记不住,怎么可能记住多个杂乱诗行的节奏呢?可参见《“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的反思》[1]一文的论述。
  可是,我们按什么尺度判别诗歌节奏对称距离的远近呢?这是无法单纯从理论上求索的,诗歌的节奏美属于听觉的美感,只能依赖听觉艺术在长期实践中的形成的共识。
  西方格律诗有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即根据西方的韵式安排长短句的长短句的搭配。由于西方的常轨韵式主要有五种对称形式,即:“一贯对称式”的“叠韵”〔aaaa〕、“交叉对称式”的“双交韵”〔abab〕、随转对称式的“随韵”〔aabb〕、包孕对称式的抱韵〔abba〕和复合对称式的“复合韵”〔上面四式的合用〕,我称之为“对称五范式”;因此长短句的搭配也遵循“对称五范式”,可参见《东西方格律诗体对称模式之比较》[2]。“对称五范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参差对称式的“基准节奏”都不超过“四行”,这就意味着“四个音律单元”似乎是近距离对称的极限。
  据我的观察,其它听觉艺术中的节奏对称周期,同样也有以“四个音律单元”为极限的现象存在。音乐节奏是如此,诗歌节奏也是如此。试简介于下:
  一、音乐的节奏周期。
  众所周知,音乐的节奏律是轻重律,重拍按一定的周期重复出现,就形成了音乐的节奏感了。音乐的节拍复沓周期就以“四个音律单元”为极限:重轻式的四分之二拍子节奏感最强,重轻轻式的四分之三拍子节奏感次之,四分之四拍子每隔四拍才出现一个重音,节拍感已经很弱了;为了加强四拍子节奏,第三拍会略微加重,其轻重拍格式是“重拍、轻拍、次重拍、轻拍|重拍、轻拍、次重拍、轻拍”,实际上已经是二拍子的变体了。
  音乐中偶可见到“四分之五”拍子和“四分之七”拍子的乐曲,它们同样也是二拍子和三拍子复合而成的变体,因此称之为“混合拍子”。如“四分之五”的拍子的轻重格式有两式:1、强 弱 次强 弱 弱 | 强 弱 次强 弱 弱;2、强 弱 弱 次强 弱|强 弱 弱 次强 弱。“四分之七拍子”是由四二、四二和四三组合成的。其轻重格式有三种:1、强 弱 次强 弱 次强 弱 弱|强 弱 次强 弱 次强 弱 弱;2、强 弱 次强 弱 弱 次强 弱|强 弱 次强 弱 弱 次强 弱;3、强 弱 弱 次强 弱 次强 弱|强 弱 弱 次强 弱 次强 弱。
  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是常规拍子,更长的由二拍子和三拍子复合而成的“混合拍子”是很少见的,因此作曲家特地告诫:“但是混合拍子要是用不好,很容易让听众觉得没头绪,乱的感觉。希望你能准确运用,编配出高水平的乐曲。”[3]
  由此可见,“四个音律单元”是音乐节奏对称距离的一个极限。
  三、诗歌的节奏周期
  无论是音步节奏体系也好,音节诗体也好,其节奏周期的极限同样也是“四个音律单元”。
  1、音步诗体
  英俄诗是轻重律节奏,其节奏支点也是“重音”,因此被称之为“重音诗体”。英俄诗里抑扬格和扬抑格的两音步节奏感最强,抑抑扬格、抑抑扬格和抑扬抑格的三音步节奏感次之,抑抑抑扬格、扬抑抑抑格、抑抑扬抑格……之类的四音步节奏感最弱,因此两音步诗体和三音步诗体是英俄诗的主体。在英俄诗里,单纯用四音步写成的诗歌是十分罕见的,往往只是作为常轨音步诗体的一种补充格式,用来替换常轨音步[4]。
  2、音节诗体。
  法国音节诗体有齐音诗和长短句两种。它们的近距离对称周期都是以“四”为极限。〔按:以下论述可参见〔法〕让•絮佩维尔《法国诗学概论》[5]〕
  法国齐音诗里的诗逗,按每行诗逗的多寡区分,主要有三式,一是两分逗,如“66逗十二言诗”、“65逗十一音诗”、“55逗十音诗”;二是三分逗,如“444逗十二言诗”;三是四分逗,如“3333十二言诗”。“四分逗”已经达到极限,而且四分逗的“3333十二言诗”往往读成“66逗”[6],也有向两分逗靠拢的趋势。兰波虽然还写过一首六分逗的“222222逗十二言诗”《元音》,实际上此诗同样也读成“66逗”。由此可见,在诗逗的分割中,“四”是极限。
  音节诗体主要利用诗逗以及诗行后面的停顿在诗行之间周期性复沓形成节奏,因此长短诗行的组合会呈现参差对称的模式。无论是法国音节诗体里的长短句也好,英俄“音节重音诗体”里的长短句也好,作为参差对称的基准诗节都不超过四行。
  最常见的长短句是交叉对称式,即奇行和偶行的音节数分别相等,对称模式是“abab”,基准诗节只有两行。
  基准诗节为三行或四行,都只出现两种长短诗行。
  基准诗节为三行的诗体,常见的有:“abb,abb”,如“5音节、5音节、2音节;5音节、5音节、2音节”、“4音节、4音节、3音节”;或“aba,aba”,如“7音节、3音节、7音节;7音节、3音节、7音节”;不出现三种长短诗行的基准诗节“abc、abc”。
  基准诗节为四行的诗体被称之为萨福体,类似于中国的三句半,节奏模式是“aaab,aaab”,如“8音节、8音节、8音节、4音节;8音节、8音节、8音节、4音节”;不出现四种长短诗行的基准诗节“abcd,abcd”。
  基准诗节的四行之所以不超过四行,长短诗行之所以不出现三种以上,仍然是便于记忆的缘故;由此也可证“四个音律单元”是近距离对称的极限。
  综上所述,个人以为,汉语长短句音节诗体的基准节奏,最好采用“近距离对称”对称五范式的形式,以保证诗歌听觉的节奏美。本文仅属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注释:
[1]孙则鸣:《“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的反思》,见http://df.xlwx.cn/forum-56-1.html
[2]孙则鸣:《东西方格律诗体对称模式之比较》,原载《东方诗风》诗刊,2017年总17期。
[3]参见《急!请教各位关于5拍子或7拍子的节奏问题》,见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4308382.html
[4]参见张学增:《俄语诗律浅说》,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2-35页。刘尊坤:《英诗的音韵格律》,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版,第16页。
[5]〔法〕让•絮佩维尔《法国诗学概论》,洪涛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289

回帖

3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43
发表于 2017-10-30 11: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理乐理相通,很有说服力。
“交叉对称式”的“双交韵”〔aabb〕、随转对称式的“随韵”〔abab〕,是笔误吧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聿归 发表于 2017-10-30 11:05
诗理乐理相通,很有说服力。
“交叉对称式”的“双交韵”〔aabb〕、随转对称式的“随韵”〔abab〕,是笔误 ...

是笔误,已修改,谢谢。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3 09:24 , Processed in 0.0627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