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715|回复: 0

一种半格律诗的成功探索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00

回帖

2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519
发表于 2018-1-11 16: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种半格律诗的成功探索

               ——喜读梁志宏新作《暮岁十二行》组诗
与并州诗人梁志宏“诗交”已经多年了,一南一北,总是缘悭一面。去年却一连聚了两次,时间虽短,却也堪慰平生。先是4月,我旅游路过太原,得志宏与另一诗友静水盛情陪同,增加了团队以外的项目;半年后在重庆北碚,他应邀参加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我们又得以相见。梁兄在大会的发言题为《现代汉语半格律诗浅论》,对半格律诗做了认真的探讨,并且提出了几个形式要点。虽然我一贯主张并践行新诗的格律建设,但是在会后写的“追述”中对此做了肯定:“半格律诗的提法人们并不陌生,而且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人们执念于自由诗、格律诗之争而遭到忽视。其实在新诗中,自由诗与格律诗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块版图,其间还有一个较为广阔的非此非彼、似此似彼的中间地带,那就是半格律诗(或曰半自由诗)。”并指出“梁志宏自己就长期尝试一种半格律的12行诗,收获甚丰。”
我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志宏兄诗龄已达数十年之久,向有格律倾向。打从2011年起就开始十二行诗与半格律诗的探索之旅,2013年出版的诗集《血映金银木》就是这一探索的成果。最近,《诗探索》季刊2017年第4期又发表了他的《岁月十二行诗》18首,并附一篇创作谈;此前《中国诗人》还发过《时光十二行诗》十余首呢。呵呵,都是“集束手榴弹”!这不,时值2017、2018之交,,他又陆续在网上发布了《暮岁十二行》,共计18首,我都一一读过。同为另一种“70后”,自然人同此心,颇多感应。
暮岁,不是岁暮:同字异序,意义迥别。这组诗是诗人抒写自己老年情怀的佳作。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人们似乎更多关注由此带来的商机,甚至少数人渣盯住了“骗机”,丧尽天良去掏老人的钱袋,酿成一些悲剧。也有一些好心人苦口婆心为老人们介绍一些养身之术,但是对他们精神层面的关怀甚少,没有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有道是养身不如养心,志宏兄这组诗,这组诗所抒发的情感,所表露的志趣,所揭示的哲理,所显示的诗艺,就能够满足老人们精神的需求,给予他们以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置于当前显得浮躁、肤浅的诗坛中,这不失为一组出类拔萃的佳品。
读《暮岁》组诗,字里行间,处处凸显出一个大大的“人”字。人生,人情,人性。风景,不仅是“青山碧水”,得“美景亲友同框,印在一起”,方称“最美”。(《风景》)家是人们身心安居之所,就在与亲人共处的庸常生活中,志宏也能发现美之所在,能把“每个安逸的星夜链接良辰”(《日子》)。”我懂雪有一颗素心,草木心\从天际回归大地,与万物为善”:素心,就是本色,纯洁而未被丝毫污染;“与万物为善”乃是大善、至善:这是志宏《看雪》的心得。可贵者在于志宏兄不只是咏唱一点个人小情趣,而是在“告别执旗弄潮”(他曾在一些岗位担任领导之职)之后,“永葆一份家国情怀”,不忘“祝愿国泰民安”。(《平安》)
孔夫子早就有“诗言志”之说,如今似乎被一些码着分行文字的人忘得一干二净。这既与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同他们的文化修养有关。压根儿没“志”,叫他们有什么可“言”呢?胸无点墨,又怎么能“言”得好呢?志宏兄却不同,人虽老,职已止,却仍有“效夸父追日”之志(《过客》),也有“穿越冬寒融入春风”之情(《忍冬》),更有一种他着意追求,并且掌握日益熟练的“12行诗”的体式去表现,其取得应有的艺术成就便是顺理成章的结果了。
写诗贵在意象,即通过具体形象“言志”,融入诗人的感情,寓情于景于物,并不直言,让读者自己去心领神会。志宏兄深谙此理,他的诗笔可以役使社会现象、自然景物为其效劳。比如诗人一再咏叹的金银木,就被赋予“坚忍,无畏,蓄势与凛冽酷寒抗争”的人格魅力(《忍冬》),他把自己化身为一株“脚跟站稳,心劲儿向上”的老树(《读树》)。
18首诗中表现方式上呈现了多样化的风貌。略举数例吧:如面对人皆不可抗拒的死亡,诗人坦然视之,就直抒胸臆(《死神》),《让座》则有较多的叙事成分,《数九》看似依时序数去,结尾却“逆袭”出彩。
志宏兄写的是12行诗组,为自己规定了每首诗的行数。给一首诗定行无疑是上接中外诗歌传统的:国外有14行诗、柔巴依(四行诗),俳句等,中国除众所周知的律诗、绝句之外,其实每一种词牌、曲牌都是定行诗。这是诗规设定的一种限制:既关乎内容,也关乎形式。作者在这样的限制中去完成自己的表达,就必然要做到去芜存菁,冗言务去,使语言具备一定的张力。还有前文提到的押韵,是志宏提出的半格律诗形式要点之一,他自己当然遵守不误,一般是在偶行安排韵脚。个别地方脱韵,正体现了“半格律”的特点。就节奏而言,也是读来琅琅上口,没有拖泥带水的散文化毛病;却没有追求每行字数、音步数的一致,也呈一种“半格律”状态。
事实上,在1950年代,中国新诗流行过一种每节四行、全诗押韵、诗行长短差别不大的半格律体诗,出现过不少名家、名作。志宏兄也算是远承新诗的这一传统。那时八行诗还相当普遍,沙鸥就是一位著名的代表,有“沙八行”之誉。不过像志宏兄这样执着于十二行诗创作的诗人似乎没有。这算是他的一种创造性发展。
我在《暮岁》中发现,这些12行的半格律诗的结构变化多样,根据诗篇内容表达的需要,有全诗一气呵成,不分节的,也有分为两个六行节、三个四行节的,以及八、四和二、四、四、二节式的。其实,十二行内的分节方式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如四、八,二、四、二、四,四、二、四、二,以至四个三行节,信天游式的两行一节,一共六节。
我曾经指出,诗词是通往格律体新诗的津梁,即是说诗词作者倘若有兴趣,要写作格律体新诗并非难事;同理,半格律诗与格律体新诗之间的距离也并不遥远。志宏自己就说,半格律诗是格律体新诗的“盟军”。我高兴地发现,这18首诗的最后一首《感念》与前面的作品不同,竟是一首“行内对称”的参差体格律体新诗呢。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希望,志宏在今后的12行诗创作中,向格律的方向靠得更近些呢?当然,这得以题材的适应与否而定。
作为文学作品,“志”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言之。既然选择了诗这种形式去“言”,其文本就必须具备诗之为诗的特点。新诗诞生已届百年,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新诗之新,新在使用白话,即现代汉语,但是白话倒是白话了,许多分行的作品却缺乏“诗语”,不具备诗性。备受诟病的“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早已成众矢之的,但是口水话以及符箓式语言仍然比比皆是;一向在诗中天经地义的韵脚竟被弃之如敝履,有人甚至认为押韵的诗是异端!有鉴于此,我认为,你如果要写诗,还想写好,就最好放弃那种“天马行空”的自由,总得接受一定的束缚。那么,志宏兄的半格律诗实践不失为克服极端自由化趋势的一条可行之路。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2-25 14:18 , Processed in 0.06136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