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重庆艺苑》改版号作 格律历来是诗歌的要素。打破诗歌固有格律而成为“自由诗”,乃是19世纪中期美国惠特曼首创,至今不到两百年。而中国引进自由诗并以其为主流诗体的时间只不过接近百年。 中国新诗是上世纪10年代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文学革命的成果。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德”“赛”二先生,提倡科学与民主,在文学上的举措则是废文言而兴白话。那么,在诗歌领域的目标就是由以白话为载体的新诗将以文言为载体的诗词曲取而代之,亦即由完全不讲格律的自由诗取代格律严谨的诗词曲。 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历程,这样的“取代”并没有实现。新诗一开始出现就遭到顽强的抵抗,诗词尽管被排挤打压,却不但没有被灭掉,一直存在,而且还在抗战期间形成高潮,取得辉煌成就;至于诗词在新时期的复兴,已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目今之时,诗词组织与诗词报刊已经遍于国中,诗词“人口”迅速增加,就连两家老牌新诗刊物《诗刊》与《星星》都相继创办了诗词刊物。官办的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则使诗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这种局面,还有继续拓展之势。 究其原因,盖源于诗歌自身的文体特征不容颠覆,中国诗歌悠久的传统不容中断。诗、歌同源,诗歌与音乐最初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共同体。后来有了文字,诗才得以独立,但是她始终带有“音乐性”这一不灭的胎记,不改的基因。音乐性在诗中的体现就是音韵与节奏的规律性,也就是格律,从而产生了不同于“文”的根本文体特征,同时也培育了宝贵的吟咏习惯和欣赏要求。于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两个层面,形成了中国诗歌遵从格律的民族传统。这样的传统难道是可以轻易破除的吗? 就是在新诗内部,也出现了“叛逆者”,极力回复格律传统。早在20年代,就形成了力主格律的新月派;后来几经颠踬,创建新诗格律的努力仍然不曾断绝,而是在困境中坚持前行。新世纪以来,格律体新诗借网络之助,逆势而上,异军突起,已经在创作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共同发力,取得了不容抹杀的成果,显示了今日的存在和未来的前景。这由本期的《东方诗风》十年诗选可见端倪。 如此看来,而今诗词与格律体新诗已经形成合力,造成与自由诗分庭抗礼的局面。格律诗在中国诗坛的回归之势已成不可逆转的潮流矣!根据诗歌自身的文体特征以及悠久传统来判断,虽然前路尚遥,但是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则已经能够断定了。中国的诗歌版图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诗词与格律体新诗的格律诗所占份额将日渐扩大,自由诗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一去不返。这是中国诗歌合乎诗歌格律的良性发展,乃中国诗歌之福,爱诗的国人之福也! 对于当今中国这两种格律诗继续发展,繁荣可期,恰似《离骚》的名句所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对极端自由,失去准绳的自由体新诗呢,也可以改一改陶渊明的话,来表示希望: 其迷途虽已远,知来者之可追!
07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