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现代新诗格律的建行当然应该借鉴自由诗建行的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基本特征。 一、 现代新诗格律建行要遵循完整原则,这是由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所决定的。 中国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每一句诗大都要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作为脱胎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汉语格律诗,自然也不例外。现代汉语格律诗在建行方面不仅要求每一句诗表示一个相对完整意义,有时候为了达到内容的丰富性和诗行的整齐性,一句诗要表示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五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如: (一) 忍受着多么长久的思念 终于盼来了短暂的欢会 正因为你总是来去匆匆 却使我懂得相逢的可贵 ——浪波《昙花》 (二) 雪压霜欺,不可改其直 雷轰电击,何曾断其节 草木犹如此,壮心何寄 问我五尺躯,一腔热血 ——浪波《竹》 (三) 橘子洲头,寻踪觅迹,又是清秋, 衡岳云,湘江浪,思念昔日旧游; 山依旧,水依旧,引我深情凝眸, 风云初起,雷霆乍惊,是何时候? 中流击水,雄风仍在,豪气未收, 热血澎湃,浪遏飞舟,浪催飞舟; 任重道远,几经沉浮,终主沉浮, 天回地转,一代风流,代代风流。 ——浪波《橘子洲放歌》 (四) 风,一阵,一阵,那么轻,那么轻, 轻轻地,轻轻地在你脸上吻着。
山,一座,一座,那么静,那么静, 静静地,静静地在你怀中睡着。 ——朱雷《家乡门前轻轻的小河》 二、 现代新诗格律建行要遵循对称原则,这也是由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所决定的。句与句之间的对仗、节与节之间的对称一直就是唐诗、宋词最基本的格律因素之一。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煜) 诗行长短相配能够协调人的情绪,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遵循平衡原则的分行,还是遵循过渡原则的分行,都有格律化的趋向,也程度不同地提升了新诗的艺术品位,但这仅仅局限于诗行与情绪之间的和谐。现代新诗格律所追求的还有这种长短相配的诗行在节与节之间的对称或对应。 如朱湘《采莲曲》共五节,后面的四节在分行方面完全是第一节的重复与反复。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朱湘《采莲曲 》 再如贺敬之《中流砥柱》共三节,后面的两节在分行方面也完全是第一节的重复与反复。 呵,不是怀古。 我来三门峡, 脚踏禹王跃马处。 看黄水滚滚, 听钻机突突。 使我 满眶 热泪陡涨, 周身 血沸千度! 呵呵! 三门峡上—— 紧握 开天辟地 英雄手臂; 三门峡下—— 见万古不移 中流砥柱! ——贺敬之《中流砥柱》 也就是说,在断句与分行方面,现代新诗格律也要求遵循完整原则、平衡原则、过渡原则等,它和自由诗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在此基础上,现代新诗格律还追求节与节之间的对称和对应,这一点是自由诗所不具备的。而正是这一点,使现代汉语格律诗具有了迥异于自由诗的独特审美特征。
253 c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