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800|回复: 3

论东方诗风论坛诗人对新诗格律理论的探索成果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00

回帖

2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519
发表于 2015-12-1 20: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内容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东方诗风论坛诗人借助网络集合起来探索格律体新诗。通过理论与创作的双向互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格律体新诗理论体系,提出了命名、分类、原则和谱系等重大理论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探索成果,有效地推进了新诗格律理论建设。
关 键 词:格律体新诗 整齐体 参差体 复合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进入到多元发展时期,被冷落的现代格律诗也迎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有关论文的发表,文集和专著的出版数量都超过了新诗发生以来的任何时期。但是毋庸讳言,在商业化的大环境中,现代格律诗的发表和出版颇不容易,从而影响到她的进一步发展。不料在新世纪之交,网络文学兴起,竟然为她竟然带来了蓬勃的热土,旺盛的生机。世纪之初,一群不满意诗坛极端“自由化”现状的青年诗爱者,组建了“古典新诗苑”论坛。他们反对诗歌与现实,与大众,与传统隔绝,主张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2005年7月,这群诗友在合肥聚会,决定论坛改名为“东方诗风”,议决以新诗格律建设为己任,明确以建立“格律体新诗”为目标。这样一个其成员有着共同诗歌观念,共同的努力目标的诗歌论坛是非常独特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东方诗风诗坛诗人探索新诗格律的显著特色。十余年来,论坛诗友们在共同理念指导下,创作了大量的格律体新诗作品,这些实践又为理论研究提出新课题。东方诗风论坛诗人经过多年探索,在新诗格律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将诗界习用的“现代格律诗”术语改为“格律体新诗”。
这是在2005年“古典新诗苑”改名之时提出的意见,并且长期实行。“格律体新诗”这一新的命名产生的影响逐步扩散、增强。目前“格律体新诗”这一称谓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已有逐渐取代沿用已达半个世纪的“现代格律诗”之势。《中国现代诗体论》(吕进主编,重庆出版社,2007)设立的《格律体新诗》专章,开宗明义就对于为什么“另立名目”解释得十分清楚,很有说服力:“主要是考虑到在当代传统诗词已成复兴之势的情况下,‘现代格律诗’容易与当代诗词创作发生混淆。当代诗词无疑也属于‘现代格律诗’的范畴。”而作为新诗中的两大类别,格律体新诗正好与自由体新诗对举,旗帜鲜明,各领风骚。“格律体新诗”这一命名的举措在新诗发展史上属于“首倡”,其意义不可低估。
一个概念的成立和应用,必须具有排他性。历史上长期存在着的“新格律诗”概念虽然也可以理解为所指是新写的格律诗,但是这一概念不能把新近创作的诗词排除在外,以致形成数种诗体的混淆。此外,“新体格律诗”这一概念也常常被人使用,然而这又违背了概念确立的“明确性”要求:“新”在何处?是不是在诗词的基础上创新、改良而成呢?以此概念来取代“现代格律诗”仍然并不理想。比较起来,“格律体新诗”把此体局限于新诗的范畴之内,所指十分具体、准确,就不致引起误解。抹煞格律体新诗客观存在的“新诗是自由诗”的谬论由来已久,如今可以休矣!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历史上曾经通行的“现代格律诗”概念的历史功绩。正是因为格律体新诗命名的科学性,新的概念由“东方诗风”论坛提出、推行后很快就得到响应,在业界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普遍。2006年9月,在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上,我做了题为《格律体新诗的历史性复兴》的主题演讲,“格律体新诗”成为论坛的一个热点话题。2007年10月在江苏常熟理工学院召开了全国性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的《诗学》年刊2009年创刊起就开辟了《格律体新诗研究》专栏,到2015年已出7辑。2012年在重庆举行了规模甚大的“中国新诗格律和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次年编辑出版了体现这次盛会丰硕成果的《桃源在我心》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这都说明这一概念正在被众多探索新诗格律的诗人普遍使用。此外,“古典新诗苑”更名“东方诗风”论坛不久,由“东方”诗友晓曲主持的一个论坛就打出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旗号,又出版了《格律体新诗》刊物。2016年将该论坛成立10周年,将开展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至于各地论坛、书籍、刊物以“格律体新诗”名目发表的论文和诗作更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提出了格律体新诗的分类体系
许可在《格律体新诗鼓吹录》中划分了“七种现代格律诗”,即五言、七言、八言、十言、十一言、十二言。他认为诗行长达十二言以上就不合适了。这种分类法没有顾及非整齐的诗作,局限性明显。但是此书出版于1987年,实际上是在“文革”之中写成的,因此许可作为寂寞的先行者值得敬佩。邹绛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首次把格律体新诗分为五类,具有开创意义。五种类型是:一、每行顿数整齐,字数整齐或不整齐者;二、每行顿数基本整齐,字数整齐或不整齐者;三、一节之内每行顿数并不整齐,但每节完全对称和基本对称者;四、以一、三两种形式为基础而有所发展变化者:以上四种类型都有格律地押韵。遵照一、三两种模式,但是不押韵或押韵却没有一定之规的。这种划分较之许可进了一步,但是也没有给各种类型命名。1991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吕进所著《中国现代诗学》,进一步把格律体新诗分成四种类型:一、每行字数相等的同字体;二、每行顿数相等的同顿体;三、诗节内部参差不齐,但各节模式相同,形成的对称体;四、以上三种之中不押韵的“素体诗”。这是在邹绛分类的基础上略有变化,其突出的诗学意义在于给各种类别命名。
正是在邹绛、吕进两位的启发下,我继续对现代格律诗的分类进行思考,终于形成了如今业界广泛认同的“三分法”的雏形。所谓三分法,就是把现代格律诗分为每行顿数一致,字数相等或略有出入者,作为“整齐式”,并指出上承中国古代的五、七言等齐言诗;再把各个诗节节式相同,完全对称者称为“对称式”,并且指出了这种诗体与中国古代“词”的血缘关系。我将整齐体与对称体视为现代格律诗的两种基本类型。而整齐的部分与对称的部分在一首诗中并存的作品,则为“综合式”。此外,还与邹绛一样,肯定了“固定诗体”的地位,包括四行体‘十四行体和八行体等。并且指出就容量而言,十四行诗就相当于七言律诗,八行诗相当于五言律诗,而四行诗相当于绝句。这样,现代格律诗就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衔接了起来。考虑到不押韵的“素体诗”是英国诗歌样式,汉语却是富韵语言,中国古代诗歌向有押韵传统,我把押韵作为必要条件,在现代格律诗中没有给予素体诗一席之地。我的结论是:“经过70多年的风雨历练,现代格律诗的形式框架可以说已经形成。”“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按照建行、成节、用韵的规则,可以构筑的现代格律诗样式是无穷无尽的,说创作现代格律诗具有无限可操作性并非夸张之辞。”这样,闻一多“量体裁衣”的设想也就落到了实处。1999年我编选《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就完全按照这样的“三分法”分类,成为新诗史上第一本分类编排的个人现代格律诗集。
在此基础上,东方诗风论坛诗人根据新的创作实践,以后又对“三分法”进一步细分和界定。这就是:整齐体作品局部出现了不同行式,仍然认定属于整齐体,称之为“变言变步”整齐体、变言同步整齐体;参差体作品出现了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基准诗节,就把参差体作品再分为单纯参差体、N重参差体。整齐体下属的各种分支,均以N言N步体名之。例如同为八言诗行,则有八言四步与八言三步之分,这样就便于称说;各个诗节内按照对称原理组织对称局部(各节的对称方式可以不停变换),形成“节内对称式”。对于涉及三分法的几个名称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如为了力求精确,“综合体”改称“复合体”;“固定诗体”先是改为“约定诗体”,然后则定名“定行诗体”。
    三、推行“完全限步说”的理论
程文与其子程雪峰多年共同研究格律体新诗理论,著有《汉语新诗管格律学》一书,对新诗格律理论作了全面的论述,2000年由香港雅园出版社出版。其最大特点,是力倡“完全限步说”。他们发现前一阶段何其芳诗行“单纯限顿”而允许字数不一,不利于格律体新诗的发展,便纠正这一弊端,重新回到闻一多提出的“字句的整齐”与“调和的音节”相结合的路子上来。诚然,当年新月派在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出现了每行机械凑足一定字数的弊端,致贻“豆腐干”之讥。但是毕竟创造出如《死水》、《葬歌》这样一些范例。后来何其芳矫枉过正,没有追求更高的目标,反而降低了要求,走了一段长长的弯路。“东方诗风”诗人们最初也不完全适应这个“完全限步”,在理论上采取了“缓兵之计”,视“完全限步”为正体,等步杂言为“变体”,逐步做到严格实行“完全限步”。后来发现“完全限步”的表达不够清楚,将其改为“齐言等步”,一目了然。这对此后的理论与创作都起到重要作用。如今,何氏的“杂言等步”已经被视为“破格”了。
四、发现“对称原理对诗歌格律的统摄作用”
孙逐明也是数十年从事诗歌理论研究,尤其对格律体新诗情有独钟的一位民间学者,受赐予网络之便,得以展示才情,捧出卓著成果。他也对新诗格律作了全面探讨,但是我以为“对称原理对诗歌格律的统摄作用”是他的独特发现,也是他对新诗格律建设的杰出贡献。他写作此文的时候,格律体新诗的三分法已经普遍采用。正是在此基础上,他经过缜密思考,以对称原理来统摄格律体新诗的构筑方式:整齐体的基本单位是各种字数一致、音步相等的诗行,这些诗行就是一个个对称的单位;而参差式作品中,首现的诗节称为“基准诗节”,后续诗节与必须原样“克隆”,形成严格的对称关系。独节参差体作品内部也必须形成互相对称的局部。这样一来,整齐体与参差体的构成就完全按照对称原理统摄起来,达到了一个“完备的境界”。于是,具体的操作有了诗学理论的支撑。
五、建立格律体新诗的谱系
经过创作实践对三分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筑格律体新诗谱系的可能性已经具备。事实上,好几种诗选已经在做这样的工作,不过没有使用“谱系”名目而已。例如2005年出版的《中国新诗格律大观》(北方文艺出版社,程文、程雪峰、程峻峰编著)、《2006格律体新诗选》(名家出版社,2007)。个人诗集按照谱系编排的则有王端诚的《枫韵集》(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2009年我归纳多年来格律体新诗的研究成果,制订了《格律体新诗谱系》,其大要如下:
    按照音步安排的规则建行,联行成节,组节成篇,就可以写成一首格律体新诗。把格律体新诗予以科学分类,其总体框架就得以呈现,其谱系也就可以作如下的展示了:
    一、整齐式:全诗或诗中的不同单元(主要是节)由音步相等,字数也一致的诗行组成。
    1、主流诗体为齐言等步式:全诗各行字数和音步数都相等。
2、衍生诗体:(1)变言异步式:同一首诗中,各单元(主要是节,也包括节内更小的部分)内,“行式”(即字数和音步数)一致,但单元之间,行式却有变化,各不相同;(2) 变言同步体:全诗中,各单元的“行式”变化只体现在字数上,而音步相同;
    二、参差(对称)式:
    1,单纯参差体:只有一种基准诗节的作品;
    2N重参差体:有一种以上基准诗节的作品;
    3,节内对称体:诗节内部对称,各节对称方式可以根据诗人的意匠不断改变,如同“移步换景”。
    三、复合式:全诗兼有整齐、参差(对称)部分者。
    四、若干定行诗体(定行诗作必须同时符合格律体新诗规范,绝非仅仅“定行”而已):
    1,四行体;
    2、六行体;
3,八行体;
4,十四行体:
A,外国原式(4433分节的意大利式与4442分节的英吉利式)。
    B,中国变式(符合格律体新诗三分法的多种体式)。
如此看来,确乎洋洋大观,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在我的论文《再论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之末,附有《各种整齐式格律体新诗举隅》,还依次选出从二言一步到十四言六步的作品为例。2011年有吉林文史出版社印行的《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是以诗人名字为序编排,却附有《体式索引》,举出了上列“谱系”中每一种体式的实例。
综上所述,命名的确立、类别的划分、谱系的细化,都是在前人筚路蓝缕,探索前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何其芳提出的“现代格律诗”理论的基础上。格律体新诗理论研究在新世纪取得的不可小觑的进展,其重大意义足以推动这一诗体未来的发展。当然,由于新诗散文化积习太深,造成的影响太大,格律体新诗的道路还相当漫长,其最终真正得以确立,还必须有优秀诗人群体的产生,有大量优秀作品的支撑。相信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并且已经有一批诗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创作,还得到一些纸质和网络载体的有力支撑,几代诗人、理论家为之奋斗的的中国新诗格律建设在本世纪内可望完成,亦即格律体新诗这一承续中国几千年格律传统的诗体可望最终确立。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2200

回帖

2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519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5: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已在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今年第一期发表。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2200

回帖

2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51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09: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珍惜。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2200

回帖

2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51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18: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艰辛,岂能毁于一旦?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2-26 15:41 , Processed in 0.0752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