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诗歌怎样? ——读《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有感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修订本),王晓明主编,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出版。上下两卷,共收40位作者的论文49篇。封底的介绍文字说:“本书系统地汇集了1980年代至今(指本世纪之初)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水准和最新向度。所选内容均经过严格筛选···各论文立论严谨、新鲜,极具思想性和冲击力,而荟萃成书从整体看,则足以···给人以充分的启迪和感悟。”初读一过,我是相信这样的评价的。 其他方面且不去说它,单就诗歌(应读作“新诗”)而言,的确称得上严谨。有关论文如下: 邹羽《批判与抒情——论郭沫若早期诗作中的自我问题》 梁秉钧《穆旦与现代的“我”》 崔卫平《郭路生》(即食指——万按) 郑 先《为完成篇章——为纪念【今天】创刊15周年而作》 难以置信吧?就这寥寥4篇。涉及3位诗人:郭沫若、穆旦、郭路生,诗刊一家:存活短暂、早已寿终正寝的《今天》。另外有两篇“涉诗”之作,一为刘志荣《关于1949——1976年中国文学中的“潜在写作”》,一为张旭东《“朦胧诗”到“新小说”——代的精神史叙述》。开宗明义的打头阵的文章《论“20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 陈平原 钱理群)自然不能不提到诗,也不过闪烁其辞,没有具体的评价,只是做了这样的比较:在“各类文体的探索、实验、竞争”中,“散文小品最为幸运,小说次之,戏剧相当艰难,诗的道路最为坎坷不平。” 为了弥补所选文章的不足,呈示编者“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总的、基本的看法”,本书特地编了“20世纪中国文学系年”作为附录。那么“系年”中涉诗的又有哪些内容呢?不妨一一录之: 1921年8月,郭沫若《女神》出版; 1923年1月,冰心《繁星》出版; 1925年约9月,徐志摩《志摩的诗》出版; 1928年1月,闻一多《死水》出版; 1933年8月,戴望舒《望舒草》出版; 1936年3月,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合集《汉园集》出版; 1937年1月,艾青《北方》出版; 1942年5月,冯至《十四行集》出版; 1948年2月,穆旦《旗》出版; 1968年,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诗作问世、流传,后于2000年出版《食指的诗》; 1978年10月11日,黄翔在北京街头贴出组诗《火神交响诗》,诗集《黄翔——狂饮不醉的兽形》后于1999年作纽约出版; 1978年底,《今天》创刊(至1981年终刊); 1981年7月,《九叶集——40年代九人诗选》出版; 1982年8月,聂绀弩《散宜生集》出版(唯一列入的旧诗); 1986年5月,《北岛诗选》出版;12月,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诗选》出版; 1995年4月,《海子诗选》出版。 即便有了这一补充,仍然可以看出,在此书编者的心目中,诗之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实在是不足轻重,不受待见,诗的成绩远远不能与小说、散文相颉颃。 再看这个时间跨度百年的“系年”中,诗的选目明显呈两峰两谷之状: ——从新诗诞生到1949年,入选系年的诗人(及其代表作)有郭沫若、冰心、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艾青、冯至、穆旦。还应包括1981年才结集的“九叶派”诗人。 ——也许令人奇怪,1950——1966被称为“十七年”的时段竟成空白,连《诗刊》《星星》在1957年相继创刊似乎都不值一提。 ——“文革”结束后兴起的“朦胧诗”几位代表人物都进入系年,《海子诗选》虽然是1995年出版,但是他的创作应该归入1980年代。 ——接下来的1990年代,在种种“现代派”“后现代”诗潮蛊惑下躁动喧嚣的中国诗坛出现的这派那派,粉墨登场的“大佬”们竟无一进入编者法眼,也是一片空白。他们津津乐道、令其沾沾自喜的分行文字究竟价值几何呢?这样的结果与刚刚过去的纪念新诗百年之机的喧嚣扰攘,适成鲜明的对比。 聂绀弩的《散宜生集》作为旧体诗的唯一代表进入了系年,显示了在20世纪大半时间里备受打压的这一中国传统诗体的顽强存在,令人欣慰,也显示了编者的眼光。不然,书名中的“中国文学”就缺了一角,不完整了。不过,成立于1909年11月13日,活动中心在上海,社员总数1180余人的南社是不是也该列入“系年”呢?而且在我看来。1990年代,也应该加上“中华诗词学会”成立的条目,新时期“诗词复兴”的事实是意义重大,不应忽视的。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一文注意到中国新诗中诗体上“自由化”和“格律化”在某种程度上“轮流坐庄”的现象,以及这一过程中“艺术思维的挣扎、挫折、进展和远景”,并且在“系年”中对朱自清所谓“格律诗派”的诸多诗人们的青睐。 但是我觉得遗憾的是,编者对新诗格律建设的重视显然不足,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我看来,闻一多1926年发表的《诗的格律》和何其芳1954年发表的《关于现代格律诗》这两篇影响深远的经典性论文在“系年”中是不应该漏掉的,而1980年代由邹绛编选出版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也应该列入“系年”。 如今21世纪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这前20年中,新诗格律建设得网络之便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21世纪中国文学的进程中中,格律体新诗其中诗歌部分的参与者,执着的格律体新诗事业的推进中,我们,作为新诗格律的建设者,作为格律体新诗理想的践行者,在自由诗仍然占居优势的情势下,必须把眼光投向远方,仰望星空,把新诗的诗体重建重任担当起来。期待《21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如果那时有这么一部文选的话)中,会有关于我们的篇章,这些篇章会有足够的份量。 3-29渝州悠见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