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792|回复: 4

诗词赋联形式通论

[复制链接]

236

主题

1169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79
发表于 2019-8-10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诗词赋联形式通论

孙则鸣



谨以此书
献给我的妻子胡令文女士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主题

1169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7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0 17: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学丛书》总序

“雷学”是石铭先生和我合著的公理化、逻辑化易学专著《藏山雷学》的简称,此书已经先后在台湾大成书局〔1995年〕和大陆国际文化出版社〔1998年〕出版。  
《藏山雷学》是根据石铭先生和我共同创建的一套研究形式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写作的,此方法论包含五条基本原理,它们是:“对称原理”,“简单原理”,“破缺原理”,“极致原理”和“中道原理”。这五条基本原理融汇了东方易学体系和西方科学体系的精髓;我们认为,任何完备自洽的形式理论体系的构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这五条基本原理。我们把这五条基本原理合称为“五朵金花”,亦称“雷学原理”。
自《藏山雷学》出版后,我个人的学术研究转向了汉族的国学领域。我根据雷学原理针对汉语语法、对联艺术和诗歌声律展开了研究,写作了大量有关的论文;其中,多篇新诗格律理论研究和对联形式理论研究的论文,相继在大学学报、诗歌理论研究专刊和对联杂志上发表。
随着研究的逐步成熟,准备写作三本专著:《诗词赋联形式通论》、《汉语诗歌声律通论》和《汉语语法通论》。因它们都是在雷学原理指导下的研究成果,且三书的基本内容也息息相关、互为表里,故命名为《雷学丛书》。



〔待续〕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主题

1169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79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1: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书出版后,我将在妻子的坟前焚烧一本,以告慰妻子的在天之灵。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289

回帖

3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38
发表于 2019-8-25 2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9-8-22 11:38
本书出版后,我将在妻子的坟前焚烧一本,以告慰妻子的在天之灵。

先生节哀顺变,多多保重!期待您的大作。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主题

1169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79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2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雷学丛书》总序   2


 导 论   7


   第一节 诗词赋联形式研究概说   7
   第二节 形式系统五条基本原理   11
   第三节 音律形式的对称五范式   21
   第四节 声律系统中的递归模式   27


 第一篇 对偶篇   29
  第一章 词类与字类对称之争   30
   第一节 对偶法则之争的缘起   30
   第二节 两个一致的广泛影响   31
   第三节 两个一致论的吻合率   35
   第四节 对偶修辞的本质特征   40
   第五节 词类字类的联系区别   42
   第六节 两个一致的错误根源   43
  第二章 弘扬对偶的宽对古法   47
   第一节 对偶理论的发展轨迹   47
   第二节 虚实死活的性质分类   50
   第三节 虚实死活的相互变化   60
   第四节 对类法的语义学诠释   62
   第五节 字类一致法则的超越   66
   第六节 两个一致与工对宽对   70
   第七节 对偶法则与雷学原理   72
  第三章 对偶的理论框架溯源   74
   第一节 属对教材《对类》的理论框架   74
   第二节 对偶的美学纲领——阴阳互根   85
   第三节 字类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89
   第四节 对联的人文构架——三才鼎立   99
   第五节 对偶修辞与语法学的辩证关系   101
  第四章 工对巧对的基本法则   108
   第一节 工对小类的范畴和极限   108
   第二节 对称的自发破缺和残缺   112
   第三节 对称与破缺的巧妙结合   115
   第四节 巧对的特点和对称规律   122


 第二篇 节奏篇   141
  第一章 当代声律研究的困境   142
   第一节 从吻合率看王力法则   143
   第二节 当代节奏研究的困境   145
  第二章 节奏的基础理论概说   150
   第一节 节奏的基本概念   150
   第二节 节奏的必要条件   153
   第三节 时间的节奏系统   159
   第四节 音乐的节拍节奏   164
   第五节 论节奏与节奏型   173
   第六节 节奏体系的构架   184
  第三章 诗歌节奏体系的重塑   188
   第一节 节奏研究的反思   188
   第二节 音步体系的节奏   197
   第三节 音顿体系的节奏   205
   第四节 平仄理论的误区   213
   第五节 节奏研究的反思   221
  第四章 诗歌节奏律的民族性   233
   第一节 节奏支点的性质   233
   第三节 齐音诗的节奏型   241
   第四节 长短句的节奏型   244
   第五节 宋词长短句节奏   252
  第五章 对联节奏格局的传承   265
   第一节 短联的基准节奏   265
   第二节 长联的基准节奏   269


 第三篇 旋律篇   272
  第一章 诗歌的旋律原理概说   273
   第一节 汉语声调与旋律   273
   第二节 声病说和永明体   277
   第三节 一三五不论新铨   280
   第四节 二元对立的平仄   283
  第二章 律句拗句的平仄细则   289
   第一节 律句拗句的细则   289
   第二节 律拗的对称模式   295
   第三节 律句拗句的变式   304
   第四节 词曲的平仄句法   312
  第三章 王力的声律理论质疑   320
   第一节 近体诗大忌的滥觞   321
   第二节 唐近体的孤平铁证   323
   第三节 历代古籍中的孤平   325
   第四节 律式古风体的陷阱   331
   第五节 近体拗体诗的源流   338
   第六节 词曲对律拗的运用   346
  第四章 平仄句法与雷学原理   348
   第一节 孤平调的定义及其它   349
   第二节 对称破缺与双边逻辑   350
   第三节 声律系统的递归结构   351
  第五章 对联平仄句法的传承   353
   第一节 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353
   第二节 王力论对联的平仄   354
   第三节 唯近体平仄论之误   355


 第四篇 韵式篇   358
  第一章 诗歌韵式的基本功能   359
   第一节 调式韵式的组织功能   359
   第二节 调式韵式的感情色彩   361
   第三节 音乐转调和诗歌转韵   362
  第二章 近体诗平仄粘对新铨   374
   第一节 旋律发展与对称   374
   第二节 论近体诗与粘对   376
   第三节 试论粘对的变体   379
   第四节 四六言与近体诗   383
  第三章 宋词的平仄篇法新探   385
   第一节 顶针格旋律结构   385
   第二节 歌词中的顶针格   390
   第三节 宋词中的顶针格   392
   第四节 宋词中的三声韵   396
  第四章 对联马蹄韵古法溯源   404
   第一节 《对联谱》论马蹄韵   405
   第二节 吻合率的合理统计   409
   第三节 正格马蹄韵的本质   413
   第四节 马蹄韵的粘对结构   415
   第五节 马蹄逗的变格规则   418
   第六节 马蹄韵与雷学原理   420
  第五章 长联的马蹄逗拼合法   423
   第一节 长联马蹄逗拼合法   423
   第二节 长联马蹄韵的体式   428
   第三节 拗体马蹄韵的妙用   436
   第四节 骈赋是马蹄韵之根   437
   第五节 马蹄韵存在的证明   443
   第六节 马蹄韵的最简法则   445


 余 论   447
   第一节 声律中的雷学原理   447
   第二节 对联与诗歌发展史   456
   第三节 对联形式规则总括   458


 跋   462


   附录一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   463
   附录二 《民国名联三百首》词性分析报告书   503
   附录三 《唐诗三百首》的律诗古风体   546
   附录四 马蹄韵平仄格式分类排名总表   551
   附录五 八句联前四名的平仄格局分析   556
   附录六 九句联马蹄韵的平仄格局分析   563
   附录七 十句以上长联马蹄韵格局分析   577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4-26 08:50 , Processed in 0.0722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