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3049|回复: 29

[游记] 第三极印象(全文完)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发表于 2020-1-4 0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浮云集 于 2020-4-24 17:30 编辑

从小的向往

    从小就常听人说起西藏,更有藏族的很多传说。那是块世界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科学界将其称为地球的第三极。有最高的山,发源有最多的河。有最深的大峡谷,最多长年不化的冰峰。最多从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有无数珍稀、濒危的动、植物。更有多如繁星的海子,和那开满格桑花的大草原……

    从地域上看西藏和四川是唇齿相依、山水相连。从心灵上说,异俗殊风,文化传承迥然不同。更有传言,若非当地人进入,山神不喜。到了那里,就会感觉到头晕、头痛,恶心、气紧,憋闷难受,甚者枉送性命。包括那些同样地在山区生活,自认很适应高原气候的人。同时那里也是我国优秀人才的进身地;英雄豪杰的化龙池。更是各路精英的试炼场,核心官员的登天梯。基本上去那里当过三、五年兵的,至少终身保有铁饭碗。在那里经过二、三年历练的合格官员,更是从此仕途畅通步步高升。真是困难、险阻虽大,却与机遇、希望共存。使一般人感到有种自然威压的同时,更觉有种神秘感。隔着重重疑云迷雾,明知近在咫尺,却仍觉十分遥远。

    从去过西藏的人口里,都听说那里很美。对其民风民俗,更常津津乐道:粗犷、原始、固执、坚韧,与雪域高原浑然一体。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很是向往。事业初成后,海内的名山大川,几乎多有涉足。东瀛、西欧、北俄、南洋,也已留下游踪。唯一没能了愿的,便只剩下西藏。不仅对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对其厚重的积淀和深遂的内涵充满向往。心中一直在作进藏的准备,并有针对性进行过身体锻炼。且先后对四川、云南两省内的藏族聚居区,特别是其外围的康巴地区作过适应性的自驾旅行。尽管在稻城、若尔盖等地,也遭受过高原反应。均因时间短,没有发生太大的伤害. 但究毕在心中,留下了一定的阴影。加之需要的时间较长,故几度准备欲行,均因各种原因搁置。直到如今岁月已逝,竟然到了旅行社需要有人陪伴方能进藏的年龄。再不行动,今生便将更无圆梦机会。没了可供犹豫的时间,我终于决然而然的跨出了这一步。

    成都到拉萨的陆路行程虽有两千余公里,但直线航程却用不到两个小时。这次主要是去检查一下身体能否适应,故儿女们认为以双飞短游最为合适。女儿在省城联系了最方便的散客贵宾团,由小儿子专程护送直飞拉萨……
多少人平生的愿望
光阴里淡化成奢想
空留下未了的情缘
在岁月叠加中埋葬​
     
想获得更大的自由
先勘破自心的魔障



     青藏高原的阳光

    拉萨机场很实在,不奢华。外形不做作,不太高的一排平顶楼。极像自贡高新工业开发园区,那些现代化大厂房。可能是根据高原地区,风大的特点设计的。当然内里的机场设施一样不少,也是全现代化的。只是这里没有大空客来起降,故没设移动登机舱。这可能才是候机楼不高的主要原因,反正旅客都得走底层离港。

    听说西藏冷,大多数初次进藏的人都换了冬装。青藏高原却以明晃晃的大太阳,迎接我们。走出机场几乎睁不开眼睛, 虽然北京时间已近下午四时,但不可否认的有时差存在,看来还像正午时光。不过这看似猛烈的太阳,感觉上却并不太热。当然却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来机场接机者大多戴着墨镜、帽子,妇女们更是连脸都用纱巾或大口罩蒙的严严实实。五花八门的装扮,看来确和内地有不一样的风情。当然这也是科学在藏区普及后,一种时代的进步。

    紫外线到处都有,只不过高原上更强烈。虽然它是太阳光谱中对人体最有影响,有害的光线。特别是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并有可能诱发白内障、癌变。但其对人类的保健作用,也不容忽视。可调节高级神经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加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功能。更有预防佝偻病、治疗皮肤病像牛皮癣、白癜风等的效果。在现代的灭菌杀虫、空气净化处理中发挥强大威力,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感觉戴上帽子、副护目镜,就可即防紫外线、也可减少雪地强白光对眼睛的伤害,比裹得严严实实更实用。同时吃一点防晒的水果和蔬菜,如柠檬、橙子、猕猴桃、黑枸杞、番茄、土豆、西瓜、胡萝卜等就可安然无恙了。

    成都出团时就知道,所谓团,就只我们父子两人。旅行社派了辆小轿车接机,直接将我们送到目前拉萨等级最高、最新潮、独据城东头的拉萨河畔, 名为圣地天堂的大饭店。据称这座洲际大饭店,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豪华酒店之一。离拉萨市政府很近、离布达拉宫仅几公里,属东城中心商务区。主体建筑是一座钢结构的亮棚,正面是金黄色,状如金字塔。装饰了一个藏式风格的门厅,配着现代酒店的旋转门.两侧是对称性的几幢斜三角客房大楼发,极富视觉冲击力。前面有喷水池和大广场,两侧有两个拉萨目前最大的国际会展、会议中心,几个月前才举行了试营业庆典。

    在这新潮、略觉怪异的外形设计下,细看却仍含有很多藏文化元素的风格。如门楼、中庭台阶式的藏族民居式院落等。加上两侧挺拔的峻岭,都展现出了青藏高原景观与拉萨河谷风光的自然融合。这里日照很长,下午八时过才见夕阳西下,霞彩灿然、佛光辉映,别有一番壮美情趣。不由心动,得七律一首:

    老来方作藏区行,飞越云山难计程。贡嘎开怀献哈达,拉萨含笑馈佳羹。

    喜为圣地天堂客,愧对凡尘俗世名。雪域高原探秘境,佛光接引慰平生。

    这里据说还有各种娱乐、运动设施,室内游泳池等。但我们本着初到高原尽量减少活动的原则并未去光顾。只是沿中庭那一圈就同时开设有十余个,不同风味的餐厅及酒吧。只须按人头交一份自助餐费,便可随意享受。收费虽不低、但烧烤煎炸蒸煮烹,方法齐全。京粤川湘各地菜,酸甜苦辣百家味齐备。况且在这世界屋脊上,山珍土产虽不足道,但热带水果、大洋海鲜,深海鲜鱼片。这些在内地中小城市也难多见的珍品,依然是应有尽有。

    客房更是标准的五星配备,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藏族特色。如圆枕、竹帘、方巾、床脚前的矮榻等,虽然实如摆设,却也见风格。更令人惊喜的是,晚上九时以后会从安装的中央空调中加入一些氧气。尽管我因择床等各种原因,依然睡得不很好,心里却有一种安慰。

    高原的日光通透明亮,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

    第三极留下最后净土,怎能不令人衷心向往。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16: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浮云集 于 2020-4-24 17:29 编辑

仰望布达拉宫  

小时候学历史时就知道,布达拉宫是一座山,或者说山就是一座宫。如今站在它面前,更觉其群楼交错重叠,殿宇嵯峨的雄伟气势。这座倚山垒砌的宫堡式建筑群,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因这山色泛赤,亦称红山。本因唐朝太宗皇帝时,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而建。据传当年在红山上共建了三座九层楼宇的宫殿九百九十九间,加上修行室总计一千间。内外围城三重,藏王和公主殿间有金桥相连。因在信佛的藏民心中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故取名“布达拉”(藏语普陀之意)。但在吐蕃王朝覆灭后,布达拉宫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和雷击。

直到三百多年前,被大清顺治皇帝金册、金印,册封后的五世达赖喇嘛才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教合一的权机构,也由哲蚌寺迁来。其后,历世达赖喇嘛都有增建,直到八十年前十三世达赖喇嘛坐化,他的灵塔殿建成后,方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主体十三层,高约一百二十米。全为石木结构,宫顶覆盖镏金瓦,光映雪域,世呼圣殿。

可能因组团原因,行程已经作了改变。导游优先安排了拉萨一日游,这也是所有中外进藏游客的必修课。重点为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因景点要九点过才开放,时间很从容。依然是轿车来接,又到城内一家旅馆,接上一男一女。加上导游兼司机刚好一车人,凑成了一个小团。将我们送到布宫前广场的左侧街口,约定九点半在大门入口汇合。街口有一个简易的安检站,依稀若一个开放性的公园。里面绿树成阴、古木森森,更有亭阁清池(一说放生池)。有无数信徒正俯身虔诚的向着布宫朝拜,身心如一的投入。

广场游人稀少,更显空阔、深远。宫前和广场间有很宽的园林、大道,除了节庆活动,一般不在其间停留。有一座已过一甲子的纪念碑,庄严肃穆的挺立。它和布宫之间的距离,是一段厚重的历史。见证着山河一统,沧桑巨变。这里也是远望布达拉宫最好的位置,宗教气氛十分浓厚。其时东升的太阳将圣殿顶上的镏金瓦、转经筒照得精芒四射、佛光遍洒,真让人有一种俯首拜伏的冲动。

真是:红山顶上佛光隆,极地梵天第一宫。

接引云梯何处去,三明秘境最高峰。

圣城开放的时间临近,游客们都兴奋的向布宫集中。来的人大多穿着冬装,宫前的人行道边很快出现了一条长龙。有专人捧着一摞摞五角、一元的零钱,来供游客兑换。因不明其意,我并未理睬。谁知刚排入参观圣宫的队列,便有一群人围上来乞讨。主要是老人和瘦弱和孩子,更有残疾人和抱着婴儿的妇女。看着那些一支支固执伸出的手、一双双企求的目光、特别是老年人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褶,没有人忍心拒绝。佛家看重的就是施舍,我搜尽了随身包里的所有小票。角票、元票、五元十元二十元的都散光后,仍然还有伸来的手。好在小儿子适时给我塞来一大摞五角币,才解除了我的尴尬。甚至一些本已准备包围我的乞讨者,反而退缩另寻施主去了。可见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当地大量兑换小币的处置,也的确英明。

我们来时正逢布宫在更换外围绿化带的草坪,潜意识中认为藏区的劳动方式是较原始的。其实不然、居然全是机械化,用挖掘机和汽车配合施工。远比内地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工,洋气得多呢!



体尝修炼的入门功

等待参观的中外游客甚多,绕过有联合国世遗标志的石碑,方进入宫门。安检严于机场、几近苛刻,当然秩序也很好。这里一石一木、一碑一柱,在藏民心目中都接近神圣的地步。自然没有几个不长眼的,敢于在这里轻易亵渎。

宫门后有一小园、有卫生间,导游说这是宫内唯一可方便的地方。侧面有前几年才扩建开放的珍宝馆,主要展出宫藏文物。包括历朝的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珍玩、图片等。是个比较专业的地方,游客大多没有入内。而是从无字石碑处,顺着石头铺成的斜坡步道慢慢向上攀登。据说这是来此修炼者,基础的入门功夫。

布达拉宫的海拔高度有三千七百多米,步道较宽、可几人并行,也较陡、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脚很重、头很胀、高原反映强烈,不想说话。大家虽然没磕长头,但也是一步一点头、状如步步在鞠躬。很佩服年青的导游,他不但若无其事。尽管仅四个人、他仍然很尽责的不时讲解、说些趣闻,来分散我们的高原反应压力。说这是集宫殿、寺院和灵塔殿三位一体的建筑,也是西藏历史上政教合一的权力统治中心。主要由红宫和白宫组成: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堂;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是旧时西藏地方的权力机构及其属下的僧房。

我们在他的指点下,还仔细观察了那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光滑细腻的阿嘎墙帽和平整坚韧的白玛草墙领。其外墙厚如城墙,最厚处可达五米,基础深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石砌筑,最高处达数十米。据说每隔一段距离、更加灌铁汁以加固,提高整体稳定坚实。最有意思的是步道外侧的护墙,虽然只一米多高。但它的墙帽和其下的几十公分墙领部分,居然都是藏族独特的两种专用材料制成的。我连忙用相机认真的纪录下来。其实这两种材料本身根本不值钱,在当地也很容易得到。所谓阿嘎,就是一种风化石,似土似石,亦土亦石。主要用來做地坪、室内地面等。因打制特別费工费时,一般人是用不起的。我们去时正好有一小段墙帽在维修,六、七个老年妇女围在那精心打磨。一眼就能看出,全是义工。神情专注面带微笑,浑身洋溢着一种为信仰奉献的愉悦。

白玛草则是藏族独特的一种传统墙体建筑材料,其实它并非真的是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树很普遍。秋天采来晒干去梢剝皮,再用牛皮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有如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固定,再染上赭紅的颜色。这在西藏极常见,大多寺庙宫堡的檐下,那一层如同用毛絨织成的墙壁,就是白玛草墙。布宫护墙的墙领采用了它,可以使墙顶上的石料砌得更薄,从而減轻墙体重量。但白玛草制作的工序太过复杂,利用率又低。先前除了贵族、头人,一般老百姓是根本用不起的,几乎是原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物之一。当然作为对布宫的保护,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是绝不许用其他材料代替,也给布宫更增添了庄严肃穆的外观形象。

更为奇特的是红宫前面,有一大片陡峭耸立的白色墙面名晒台。是在佛教节庆时,悬挂大幅佛像挂毯图像的。居然形成了一幅自然而然的山水版画,令人不得不惊叹造化的神奇。尽管一行磨磨蹭蹭的慢慢挪移,我们终于也抵达了布宫的东天门。我虽然很累,全凭一股意志力在支撑,但感觉还能支持。到是河南那个四十多岁的小钟,有些受不了。说头痛得厉害。好在我随身备有药品,儿子给了他一包速效头痛粉。没水、只好干吞。幸喜效果不错。我们这小团队总算成功完成历练,升入梵天。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00: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浮云集 于 2020-1-6 00:38 编辑

礼佛东大殿

值守东天门的环眼黑脸、憨厚粗胖的天王们,虎视眈眈的审察着每一个游客,比安验更显得严肃可爱。这进入天门的护法殿,建在宫墙隧道的入口。地形所限、没位置塑像,四大天王均是色彩斑斓、很有藏族特色的巨幅壁画。其后是光线暗淡的一个长隧,形象的阐述着什么叫别有洞天。在外侧厚达四米的宫墙上留有一、两个窗道,算这一段洞天的通气和采光孔。人们纷纷往其中扔着零钞,不知有啥说道?反正前行后效,跟着丢买路钱。在这迷迷糊糊中。到达白宫的东大殿前。望着向上的一连串天梯,第一次感觉到拜佛的艰难。

尽管布达拉宫的众多建筑,属历代逐步增扩和重建的。但因其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让宫室和山体有机地融合。增扩和历次重大修复均维持了历史原状,能直接感受到其积淀的沧桑原味。这所谓的大殿不大但长,顺山势平行、上下回旋。内部主要为木制结构,飞檐翘角、处处鎏金、颇具汉地寺庙风格。装饰的铜饰,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及佛教法器样式繁多,红幡、经幢特别是到处可见的转经筒,更显厚重的藏地色彩。殿内光线昏暗、通道狭窄、廊厦交错、殿堂杂陈,多神龛、暗室。布局变化莫测,进去后令人陷入一种迷离状况,甚觉神秘。更惜已入拍照禁区,能直接记住的不多。但觉:

西疆多净土,万物自回轮。转世灵童意,梵宫哲圣身。

有山皆证佛,无水不封神。只叹相逢晚,难归极乐人。

佛教传入藏地较晚,据史实记载:其大规模地传入西藏,应该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佛教从汉地和印度,两个方向传入。主要因当时藏王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大唐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共同影响下,皈依了佛教。并派遣大臣到印度学习,创立藏文字、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同时制定律法、明令藏民虔诚信佛,从此佛教才在吐蕃迅速传播起来。但那时已是佛灭一千多年后,印度本土佛教已经发展成大乘密教。已带有很浓的密宗色彩、崇尚念咒、火供、护摩等,属印度佛教发展到晚期的情况。是越过喜玛拉雅山,直传入藏,故称藏传佛教。和先前传入汉地的大乘佛教有很大的区别,与早期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区别则更大。

如果对这些情况根本不了解,进入布宫你连佛菩萨都分不清的。简单的说南传佛教接受的佛法,离佛灭最近。仅两百余年,其教理、戒律都以上座部佛教为主。传承了佛陀一套完整的止观禅修次第衣钵,可以说是种学说门派。不肯轻易改变出家人的生活、修行方式,宛如佛陀在世一样偏袒右肩、托钵、出外赤脚。除释迦牟尼佛外,并没有太多的神、佛、菩萨、祖师的信仰。现在东南亚的缅甸、泰国等尚可见。汉传佛教正如西游记所说,唐僧在西天取的是大乘经。主张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加之融入了中华的儒、道思想,大有三教圆融之意。形成了大慈大悲、济苦救难、忍辱觉悟、方便修行的菩萨行特色。而藏传佛教有很庞大的神佛体系,除了诸佛、菩萨外,有金刚、明王、度母、空行母,有各派祖师、护法神等,多不胜数。更非常注重供护法神,据说在迎印度僧人入藏传道时,莲花生大士一路上到处显现神通。将些山神、土地,全都收为佛教的护法神。所以一入藏地,可谓处处都是佛,稍不注意就可能亵渎神灵。特别是进入布宫后、如你要依序磕头,磕上几天几夜也磕不完的。



布达拉宫的精髓   

从东大殿登上白宫的最高处,是东庭院。似乎也算到了红山顶,有个称德央厦的小广场。从昏暗的殿堂来到这里,犹如是到了另一个光明的世界。导游说这是供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其寝宫也设在这白宫高层。全是落地玻璃采光,成天阳光灿烂,故名为东、西日光殿。僧官学校也在这周边,现适应旅游业、更有小卖部可买到饮水。前面正好对着布宫的核心精华——红宫。

若非门窗及外墙装饰、均为地道藏式,其外观到像现时流行的六加一小洋楼。我们稍事小歇后,再次排队、经过更严密的安检,顺狭窄的木质楼梯向上攀登。历代达赖的灵塔殿、佛殿,都集中于此。可谓世界级,国家级之重宝多多。不过纵然宝贝就在眼前,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大多也认不着的。单说为五世达赖建的金灵塔,由四根三层楼高的大柱支撑。气势宏伟,藏人称为“赞木耶夏”,意即其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花费了银子百多万两、黄金十多万两、珍珠一万多颗、还有无数玛瑙、宝石等。最为稀罕的是,有一颗大象脑里生成的比大指拇还大的珍珠。而这样的灵塔,竟有八座之多……

其他几座银塔规格虽比之略小,但也均是镶金嵌宝、极尽奢华。八座灵塔一字排开,称八如来塔。分别名为:叠莲、菩提、和平、尊胜、涅槃、神变、神降、吉祥多门塔等,代表佛祖一生精进中的八个不同阶段。人们远望时看到的那闪亮金顶,便是这些灵塔之顶。说俗点,就是达赖喇嘛们的棺材。世界各地文明古国中,大多有保存遗体的秘法。比如埃及的木乃伊、汉传佛教的肉身佛等。这肉身灵塔则为藏传佛教所独有,据史载已有上千年历史。仅只宗教领袖、高僧大德圆寂时,如达赖、班禅才能享受。其遗体以盐涂抹防腐、秘药使之脱水干枯,再加香料,经特殊处理后,存在塔内。但肯定的说,不可能比现代保存伟人遗体的水晶棺效果好。甚至和肉身佛,也可能有差距。究毕封塔后,已无法令后人瞻仰。不似去九华山拜地藏王菩萨,肉身佛装金后,还能宝相庄严的接受万民香火。

据说从达赖喇嘛的寝宫看,其内珠光宝气,陈设豪华。金盆、玉碗、古董、珍玩、绫罗绸缎,甚为花哨。室外阳台洁净明亮,凭栏瞩目、日光城尽收跟底。且群山拱伏,拉萨河如哈达系绕。原野辽阔、车道纵横,日居月诸,气象万千。看来,无论生前死后,他都是极尽荣华。若只当他是藏王或神王,这本无可厚非。但大清顺治帝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喇恒喇达赖喇嘛” 明白的说他是提倡“禅修持戒、禁欲苦行”的佛教头领。从其生前死后所受的贡奉看,其穷奢极欲实在也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统治者。作为这样懂得享受、善于享受的佛教徒,就值得令人深思了。岂不有些愧对大皇帝赐的金册金印?

殿内还有很多著名壁画、御赐匾额、珠宝珍玩、文物古籍,因光线昏暗、无暇细审。所幸我们团队人少,行动灵活。在导游带领下,参观了当年松赞干布的修炼室和上面供奉其本尊像的殿堂。令我吃惊的是修炼室是在山体内凿成的洞窟。有松赞干布和文成、赤尊及随从,在幽暗灯光和被香火油烟熏得黝黑的洞窟中打坐。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塑像,仿佛感受到一脉历史的传承。从心底自然产生出崇敬和仰慕。有大功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人,永远是值得后人尊敬的。尽管这传说中布达拉宫的第一千间屋,不到三十平方米。但却是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尘世天灾战火的孑遗,我感觉相比以金银财宝堆砌的灵塔、大殿、这才是布达拉宫真正的精髓。

从山下登顶的高度

修行者七世的征途

有灵魂不灭的念想

支撑着向上的脚步


一代代艰难中挣扎

随牛羊伴草木共舞

平生里只巴望奉献

朝圣殿转经道匍匐


爱阳光有达雪糌土

不知道啥自由民主

醉心于果报的升级

期待着菩萨们赐福


彩云开佛光降接引极乐


谱一曲轮回的本源之歌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0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浮云集 于 2020-1-19 00:23 编辑

好事就让给别人吧

从后山走出已是中午,尽管很累尚有余兴。回望布达拉宫,背后看也仍然庄严巍峨。辉煌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体以白、红、黑为基调,金黄为点缀的鲜明色彩对比,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先前曾听人说布达拉宫房有多高,山有多高。我一直认为这不过是对它依山而建的形容。当到达东庭院时,曾以为到了山顶。对那只几层楼的红宫,我自以为就是山顶上的建筑了。直到进了松赞干布修炼的洞窟,才知从下到上,全随红山形体设计建造的。这种以山为体,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宫堡结合形式。不但是藏地建筑的颠峰杰作,也堪称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典范之一。当然来此参观,更多的人是想一窥神秘,对藏传的佛教密宗多一点了解。

现今的藏传佛教以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派为主。藏语:宁玛,意为“古”、“旧’。其法统由前弘期佛教直接传承,以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这一派最为古旧,更最为神秘,而且分有明暗两类。现在说的是以九乘三部,用伏藏传承取代了经典的寺院派。这是在几百年前就传入了周边的不丹、尼泊尔,近代更传入印度、欧、美,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派。因其九乘即包含了显教的声闻、独觉、菩萨道等三乘;也有外密的事续、行续、瑜伽续等三乘和内无上法的摩诃瑜伽(大瑜伽)、阿鲁瑜伽(随类瑜伽)、阿底瑜伽(最极瑜伽)等三乘。而阿底瑜伽即世人称的“大圆满法”。一般人或许不清楚藏传佛教,但不知瑜伽功法的人却很少。我们市里打起招牌的健身、美容馆,就好几家,但进出的多是女人。而通过瑜伽锻炼人的形体、皮肉、筋骨、体能,只是外密的基础效能。其精髓是呼吸、通过特定的瑜伽式呼吸,达到气入中脉、天人相应之目的。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就是修炼了六年的瑜伽功法,入定七天七夜方悟大神通大智慧,终入涅槃境。

瑜伽本是古印度学术流派中的一系,被佛祖发展到了大圆满境地。成为修炼人心智、开发人体潜能,凝聚宇宙中生命能量。使修持者转化为佛光,能自由通透宇宙时空的功法。后来印度灭佛,传承受损。反到是藏传佛教保存更完整,这也是其近代得以传播的原因。特别是先前藏族普遍文化偏低,宁玛派僧徒中有一类称阿巴。他们不学佛经、不讲佛教理论,专以念经念咒行世。只在师徒或父子间直接传授,据说传承着不少密法。祛疾驱邪,也不容忽视。

其余各派,大同小异。萨迦派主要因先祖为元朝一统西藏建功,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领总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最早在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形成由血统、法统两支家族世代相传以适合民众修炼的“道果法”的传承。噶举派和宁玛派的阿巴差不多,“噶举”藏语本意口授传承。以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密教的修身法门“大手印法”为主。这也是武侠类小说、影视中,推崇的绝世武功。格鲁意为“善规”,在噶当派教理基础上,集藏传佛教之大成兼各派教义所长。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后来居上。特别是在清朝中央政权支持下形成了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内蒙)、哲布尊丹巴(外蒙)四大活佛转世系统后,进入鼎盛期。寺院最多、遍及西南、西北,连北京的雍和宫,也属格鲁派的著名大寺院。

说实在的世界上所有的人,谁不想变得更强、更健康,甚至与天地同寿呢?可叹相逢惜晚,只能依然学雷锋,好事就让给别人吧!只是想到神奇的瑜伽功法,沦落 成仅为美女们减肥、塑形、美容的运动操,感到有些不值而感叹:

天竺人神功造就了释教

喇嘛僧有幸传承下精华

当瑜伽再度风靡着世界

只造就不少美女级菩萨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0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彻底的施舍:天葬
       时当正午、大昭寺在午休。导游引我们顺着声名鼎盛的八廓街,缓缓的前行。其实这是利用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在信徒朝拜的路两旁自然形成的集市。从早前的摊点,演化成各种店铺林立的商业街。商品多与宗教有关,地道西藏特色。也有尼泊尔、印度及周边国风情,成天人流不息。街上摩肩接踵,貌似热闹、实为安静。拥挤中显肃穆虔诚为拉萨最为奇特处。
       因见我们对佛事用品兴趣不大,导游便聊起了天葬。一般藏民心中,布达拉宫如在天上。只能顶礼膜拜,不是可以随便进出的。大昭寺才是最神圣的地方,是藏区各地信徒,一步一拜、磕长头抵达的目的地。同时拉萨地区的天葬,也由这里主持。他指着地宫中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酥油灯,说起了西藏的丧葬习俗。除了少数几个活佛享有塔葬的特权外,天葬才是对有功德者的最高礼遇。藏族心目中最为神圣、崇高、超脱的葬礼,也是先前藏地最普遍的习俗。因为其它葬法,都有特殊针对性。据说火葬主要是寺院的高僧、大德,现体制内的公务员等。水葬是极贫穷人家,也说用于罪犯。树葬仅限于夭折的小孩子,土葬则是藏人最不愿意的。传说土葬后形神均灭,只用于恶疾和罪大恶极的死者。天葬藏语叫“恰多”,意为“喂鹫鹰”。秃鹫藏人称“夏过”,敬为神鹰。展翼长达一米多,重十余斤。栖息在天葬台周围的山头、山洞中,现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藏胞说神鹰临死时将迎着太阳飞行,直到粉身碎骨化为灰烬。因其离天最近,能借助其双翼升天。死者灵魂,得以进入天堂的极乐世界。同时舍身喂鹰,如佛陀舍身饲虎。也算是藏人一生中,最后、最彻底、最圆满的施舍。
       本来以前贵宾团是可以参观天葬,去感受一下灵魂的洗礼。小史遗憾的说,后因被一些悲天悯人的世俗客妖魔化,故现在禁了。当然这也很正常,正如医学上的遗体捐赠。本是可以让很多人重获新生,恢复健康的善事。同样的让很多无知者,不能理解不愿接受。不过他曾多次亲临现场,将实况简略的告诉了我们。因这里究毕是藏地首府,规矩特别大、用度也惊人。故来此天葬的,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亡者先要请活佛、高僧念经超度;请阴阳选择日期、方位、上山时间;请专职天葬师,按行规进行准备接引。当死者被剥光衣服、捆扎停当,用白布或白毯子包裹严实,最后以一根白绳子将其系好后。要先到这里的转经道转三圈,去地宫殿点足千盏酥油灯,才送往葬台。当然如在交通闭塞的偏僻地方,则省钱、省事,程序很简略。也不一定很专职的,所以要问有多少天葬台,是很难说清的。
       天葬台燃放起拌了酥油的松枝,一阵阵清香向四周的山头飘散。藏人称为煨桑。恭请神鹰降临。经探察证实后,鹫王率众秃鹫到坛场周围等候。喇嘛为死者最后祈祷,天葬师才开始了割礼。其实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道德底线。天葬师下刀很讲究、极虔诚、视为善业功德,刀纹僧人袈裟的条格。将每一刀都作为对死者的加持和超度。
       他说其实当时迫不及待的众多秃鹫,围在四周扑腾、飞旋。葬师的助手与死者家人,全在不停地阻拦、驱赶、现场很乱,围观者根本看不到什么的。直到切割完毕、鹫王首先取食后,众鹫一拥扑上、须臾分光。并非如无知者想象的乱砍、乱砸之恐怖。一般人能见的仅天葬师最后将那些碎肉收净,将零碎的骨头砸细,在铜盆里掺上糌粑和成糌粑团,一个个地喂给秃鹫吃时的误会和渲染。
       佛家认为:生命的轮回中,肉体是短暂、不断变化的。只有灵魂永恒,死亡是新生的开始。。随着一缕缕袅袅的煨桑余烟,逝者灵魂终消溶于天地之间……
层峦叠嶂间飘散着清香
又见天葬台燃放起煨桑
深沉浑厚的过山号鸣奏
鹫王率神鹰破俗尘飞降​

去来清白的无一丝潜藏
梵界岂能容半点的肮脏
果报轮回中紧系着功德
自当施舍出最后的皮囊​
   
献身饲秃鹫圆循环消长
回报这生我养我的地方
肉体在钢刀利刃下超脱
灵魂锤炼得更加的坚强​
   
不求能进入等级森严的天堂
想去宇宙间自由自在地游荡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00: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昭寺的起源
 
    大昭寺虽说为当年藏王松赞干布所建,但何时始称现名、至今仍有各种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拉萨之名乃得之于此,是藏人一致承认的。因迎娶文成公主进藏,为让文成公主能同在长安一样愉快、舒适的生活。也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决定在首府逻些,择地兴建一座新城以夸后世。便选择了玛布日山(红山),和山下不远的卧塘湖。山上建布达拉宫,湖边按照唐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作公主及随行人员的起居地,更因公主进藏带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便按大唐寺庙的形式修了个佛殿供奉。藏语称祖拉康或觉康。这便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也算大昭寺的前身。
    以前藏人从未有娶得上国公主,藏王感到自己真是莫大的荣幸。因当时和亲,有如现代结盟,求亲也不易。特别正当大唐全盛时期,各国驻长安节使侦之后,请求赐婚的竟有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等诸国。均希望迎娶知书识礼,博学多才的文成公主。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胜者方可迎亲。吐蕃禄东赞凭才智一举夺魁,历史上称六试婚使。至今大昭寺、布达拉宫,都保存着这一事件的壁画。
    吐蕃赢下这场促进本土发展的政治婚姻后,松赞干布十分重视。当即率禁军劲旅远道出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源附近的柏海亲迎。在吐蕃民众欣喜若狂的盛情中,留下一路美好的传说。历经千山万水到达逻些后,即被封作赞磨。而在松赞干布的妻妾中,加冕这种王后称号的仅只文成公主一人。以上均属有史料记载和文物佐证的,现寺前那著名的甥舅会盟、即唐蕃会盟碑和碑旁那棵文成种植的公主柳便是确证。据说以前藏族有遗弃老弱残,任其自生自灭的习俗。湖边常见饿殍,文成不忍,以佛法慈悲之道,劝藏王废除了诸多陋习。并在智囊团建议下,以佛殿几次被水淹为由进言:按藏族传说:藏人是灵猴和罗刹女的后代,而整个青藏高原就是这仰卧的魔女。卧塘湖恰好是其心脏,湖水乃其血液,必须填湖建寺方可镇压。然后文成公主还献上罗刹女头东腿西仰卧图,在丹田、四肢和重要关节,标注十二处佛寺位置。相当于中心重镇和四方边远地区共十三处,共同镇压可保藏地世代平安。按公主圈定的位置,开始填湖建寺。
    当时吐蕃的劳动方式很原始,但聪明的藏人利用喂养的山羊,驮上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把湖填平了。这就是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传说的根源。因当时藏传佛教还未真正传入,故文成这佛堂最初名惹萨
藏语山羊,只为记住山羊的功德。不过上国公主下嫁的好处,不单是民族间的和平友好。其陪嫁有如现发达国,对落后地区的全方位援助。据传除带去各类谷物、牲畜填补物种空缺外,各类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建筑、农具制造、纺织、造纸、酿酒、冶金和历算、医药、国学等,皆陆续传入吐蕃。更难得的是她随行的工匠、专家、智囊竟达数千人,无疑对促进吐蕃的文明进化有大功德。
    当年的惹萨至今犹在,大抵在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时,便已扩展成王族的寺院。名称也渐演化为拉萨,意即佛地或圣地。虽然其后在朗达玛当政的灭法期间曾遭毁损,但并未动摇其根本。相反随着后弘期到来后,历代的维修、扩大。直到六百多年前,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此创立传昭大法会,始得大昭寺之名。故当地人至今称那里为拉萨,也是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真实来历。以文成和亲的功绩,开启了民族和睦相处的康庄大道。谨成七律一首以赞:
八廓街前看大昭,佛光金顶说前朝。
一株翠柳传功德,千只白羊留役徭。
智启顽愚开教化,技医蒙昧促农樵。
会盟了却先贤愿,民族亲和同富饶。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达了宇宙的核心处

在唐蕃会盟碑前,听完大昭寺的相关传说。看着寺外那无数不断起伏、俯卧、跪拜的磕长头队列,思绪还沉浸在天葬那最彻底的无私奉献中。我想民众的心中真是有杆称,一切真正有功于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大德,将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更为藏人质朴的宗教信仰所感动,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中,有什么灵魂不能被净化呢!

寺门重又开启,在这各地藏民朝圣的最终目的地,秩序很好。尽管参观的人很多,但很安静。藏民是不需要门票的,因为他们大多要依序为每一尊佛像敬献酥油。他们有专门的通道,据说有的会将毕生辛苦积攒之财富交佛前供奉。面对他们的虔诚,真有些让人感到汗颜。不管你信仰什么,来到这里先随大流。其实里面光线较暗,一个个封闭式的院落、殿宇,和布达拉宫没太大的的差别。我们小心翼翼的紧跟导游,去看他认为最值得关键的看点。

走了些弯弯曲曲的路,见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神。金刚力士、夜叉龙王,在这里只是陪护。绕过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酥油供灯,我们到达了最原始的“拉萨”。当年公主的"觉康"佛殿,现在经历代的增扩维护后,已是楼高四层、自成一体的密闭院落。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根本。其布局方位与汉地和其他的寺院也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据说这是因为佛教传入西藏时,已是佛寂灭几百年后。而这里供奉的释迦像,正是文成公主所带的十二岁等身金像。面向故里以示敬礼,更因当时印度佛教已灭,预示着佛已在这里重生。而大昭寺的整体建筑设计,在组成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按佛教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思想。藏人认定拉萨是大千世界的中心,佛祖宝座是宇宙的核心所在。

在这样的理念导引下,以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这所有朝圣者最终的向往地扩展。形成了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的内环称"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则为中环,称"八廓"。这就是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的来历。而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为"外环"称"林廓"。这基本上就是先前拉萨的主城。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胞转经仪式的主要路线,绕完方为圆满。由此可以想见其佛事活动规模之大。就以现在的拉萨市看,这也是大半个城的范围了吧!

这里的各种佛殿很多,大多不太大,当然少不了松赞干布、文成和尺尊公主的供奉。在藏人的心中,他们是菩萨转世成国王和王后来救赎教化的。而且这里还有松赞干布和他两个在宏传佛教有大功德的孙子,合称祖孙三法王殿。大昭寺最特别处是获得藏传佛教各派的共同认同,共同拥有的。自从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此创立传昭大法会,并确立其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后。培养高级佛教学位"格西"即博士的精舍,也在此。如今一切传播有功的祖师、宗师,白教、红教之创始人都有供奉。连填湖建寺的山羊,也有专门的神羊殿。更有安生不清的各种木雕、壁画,包括与其相关的各种传说。在观音殿侧的楼梯间,墙上有截顶上有个洞的柱子。说把耳朵贴紧洞口,能听到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相传大昭寺下面、卧塘湖依然在,不但有通向湖里的活门,更有鸭子存活。导游笑着叫我也去听听,我说长年耳鸣,想啥有啥,你刚才一说,我就听到鸭子叫了呢。

可能因为我们的心不诚,都觉有些疲倦。尽管时间尚早,仍早早结束了游览。说实在话:我这一生,就是今天见的佛爷菩萨最多。但究毕平生第一次走进佛国的核心,颇有感触:

终于来到了宇宙的核心,

不知经几世修来的殊勋

一生行走在时空的缝隙

竟然也遇到菩萨来接引

     

这里已敞开极乐的大门,

进入梵王天便倍享荣尊。

从未尝试过体制的束缚,

不若尘寰间作永久游魂。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8: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奔向藏东南

早就知道今天起得早,但没想到未到六点就被叫醒了。早就知道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但也没想到会差上二十来度。本来为避开每年五月开始的旅游旺季,才将时间定在了四月中旬。农历尚在早春二月中,正常年景下,当是春寒料峭之时。但前天当走出机场大楼,却见这里阳光强劲,一片火烈的炽白。我感觉很难睁开眼,来接机的人很少,大都戴有墨镜。虽说并未感到燥热,但我们着的是冬装。昨日起床,太阳已升起老高,没太注意冷暖。今晨走出饭店大门,那种深深的刺骨寒意,瞬间侵透了我。不是旅行社的车很快来临,我都想重新避入室内。这时才更能体会这大饭店中庭,设计高大透明顶棚的重要意义和实用功能。

来的是一辆中型商务用车,车上仅剩下了几个空座。这里是最后一站,根本没选择余地。车内活动空间小,难怪旅行社通知只带随身小包。箱子行李都寄放饭店,据说这是西藏旅游的特点。饭店也安排有相应流程,不但有员工推车来接收行李。并在退房时给准备了盒式早餐。我们就在这黎明前最黑的时段,离开拉萨向林芝进发。似乎都没睡醒,闭着眼睛任随司机去折腾。可惜好景不长,剧烈的颠簸、让大家都不由不打起精神面对。明知道我们走的是赫赫有名的三一八国道,这条路爱旅游的人大多熟悉。可以说是我国中部从东到西最著名的公路。从东海边的上海,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下的樟木。可谓一路美景如画、风光旖旎,天险无数、精采不断,最为自驾游一族所亲睐的景观大道。我说连四川境内的康巴地段,大多都早作了现代改造,总不至于拉萨附近的路会这么烂吧!导游才解释是修高速路,我们运气太好,正逢拉萨到林芝的高等级公路到了关键时期,很多地段正在改线。说再等一、二年,新路一通,也不会起这么早赶路了。

第一次小歇在一个名为强巴敏久林的村庄,即松赞干布出生地。属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藏语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看去很一般、感觉不到有什么奇特处,据说当年是建有宫殿的。现在就修了一座牌楼,立有标志,以彰显其伟人故居的特殊地位。尽管这一段路已修得很宽阔平坦了,但依然保留着以路为市的老传统。现在的藏胞已很有经济头脑了,会利用一切服务赚钱。除了买工艺品和佛珠、手串的小摊外,更有牵着藏獒、牦牛来和游客合影的。而且煞有介事的宣称,他那双角间披红挂花的大花牦牛是神牛。究毕这也算是离开拉萨后第一个景点,大家兴致勃勃让他将牛和犬安排停当后,依序去拍照。让这藏族汉子,小赚了一把。他高兴得笑哈哈的,临走居然冒出一句标准的普通话“欢迎再来”!

过了藏王出生地后不久开始登山,继续前行时本来天早大亮,但逐渐又变得开始朦胧。公路旁已见零星积雪。待到达日多时,四围山上都早已扎满白雪。迎面的来车顶上,堆积有厚厚的雪包。天空还不时飘洒着稀疏的细雪,奇怪的是两旁没一家开关着的店铺和行人,但建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温泉汤馆,虽也未见开门却是新式的现代建筑。车停在日多乡派出所大院门前,等候导游去领取了到松多之间的限速路条。没有人下车活动,天阴沉沉的仿佛天又快要黑了。这雪域中的小镇似乎没有生气,只有几只藏獒如卫士巡逻般的在风雪中游逛。各种情况表示,过米拉山口的艰难,真不是吹的:

极地风云骤,晦明翻覆颠。米拉山口路,十里不同天。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0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浮云集 于 2020-2-1 01:00 编辑

风雪米拉山     

车出日多,贴着山边缓行。很快我们陷入了一片昏朦朦、雪茫茫的山原中。车辆络绎不绝、车速极慢,全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移动。我在车里几乎连路沿都看不清,隔窗拍了几张照片,灰蒙蒙、白茫茫、隐约几根黑线条,像淡淡的水墨画。转过几个之字形拐、爬行老长一段坡、光线稍微亮堂了点,终于登上了著名的米拉山口。这里距拉萨一百五十余公里,海拔高达五千余米。

尽管同南迦巴瓦、念青唐古拉山和西藏很多著名的山峰相比,它的高度很一般。但因其是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将拉萨河谷与林芝分隔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座东西向横亘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的雪山,也算其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藏民称之为“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他们一直将其作为神山朝拜,在布达拉宫东大殿醒目之处,有尊享供奉的专门席位。人们感恩其孕育出了青藏高原,最为淳朴的原始之美。而游人则能以此山两侧的剧烈变化,感受到仿佛截然不同的两方天地。其西墨竹工卡县,气候干燥寒冷。岩石易碎裂脱落、山形浑圆低矮,荒原纵横。而山之东的工布江达县却气候温暖潮湿,有利植被生长草木茂盛。山麓一带更有森林、沿河谷的天然牧场,农田和村落。

米拉山口路边有服务处,平整了一片开阔地。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停不下几辆车。路两侧来往的车一堵,仅剩下一线单行车道。好在风雪并不太大,尚能通行,我看那些自驾的越野或轿车,都已在车轮上加了铁链。我们的车离山口还有五十来米就无法前行了,只能依序等候。年青一代纷纷弃车步行,去体验风雪中的神山圣域。尽管这一车人中,我应当是年龄最大的了,但仍然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便也随大流站到了公路边上,适应了一下,开始往前走。并没有太冷的感觉、也不觉呼吸困难、恶心,但已有人已在路边作干呕状。好在我一向心态还算坚定,并未像好几个妇女受到连锁反应。不过这路、表面看似雪,踩上去却如冰一样坚硬滑溜。勉力走了一、二十米,只是略感头晕。本可坚持、但车已又开始蜗行,想走又委实太过耗费精神,便毅然返回车上。不想因意外影响其后的行程。

在米拉山垭口、自然少不了玛尼堆和经幡塔,更少不了藏民五体投地的虔诚礼拜。这样恶劣的气象条件还能拜得下去,可见信仰之力的强大。旅游部门还特地围了一圈石台,建了一座题为“雪域之舟”的牦牛群雕。那尊高大、威猛的大牦牛主雕,矗立在这雪域之中。伴着风诵经幡的吟唱,游人兴高采烈的笑脸。一天到晚精神抖擞,一幅幅珍藏,便进入了千家万户。这是三一八国道,最热门景点之一。

翻过山口、顺坡而下,还未下到山脚、雪雾已无踪影。不但天色早已恢复正常,居然不知何时太阳也升到了天上。公路伴溪顺河而行车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导游说现在我们将开始沿雅鲁藏布江三大主要支流的尼洋河,进入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地区。渐渐山不在显得那么些荒凉,从有苔藓状植物、灌木丛、杂树到林地。植被逐步丰富起来。我感觉和四川境内的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的景况差不多了。很庆幸能了安然无恙的经受了,此行第一个重大考验。只待去天湖时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比这里还高出一、二百米的那根拉山口。此行的最高海拔点,就能圆满的完成我初次的第三极历练了。

相依为命亿万年,雪域之舟美誉传。济世舍身成正果。山神不愧藏民天。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618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7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01: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尼洋河畔好风光

尼洋河源本出自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进入工布地区后,已经扩展成一条落差很大、规模不小的溪河。它将从这海拔五千余米的雪域冰川,东流到海拔仅二千九百余米的林芝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今天余下的路程都将伴其河谷而行,不用说主要是下坡。走出米拉山后,司机和乘客的心情也都放松下来。

不久前面出现一座大山,形势颇为奇特。雄伟的山体于河湾处突兀两峰,当中一峰形体魁梧,一块人头形巨石嵌在峰顶正中,我不禁失声赞道:好一尊大佛!不期导游说,这真还叫“神佛山”。路边早已停了不少旅行车,这是一个河湾,有一座藏式的木石廊桥,桥两端均有高高的桥头堡。对岸有曲折的登山步道通向山里。如此的形胜之地,不消说也必有藏胞的山寨存在。据说这里就是中流砥柱景区,为进入尼洋河第一大峡谷的入口。前面转过弯,就可看到那相传是工布地区守护神工尊德姆的座椅。

这里属游客较集中的地方,有游客就有做生意的。如厕、过桥,都知道收取足够的费用。我走到对岸,仍未见中流砥柱的影子。路两侧到是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玛尼堆,但明显是游客自行其事的仿造。可能在其心里是在表达一种祈福的愿望,把堆集玛尼堆当成了求神拜佛礼仪。其实这主要源于藏族的巨石崇拜,灵魂寄托。如果真知道了其初始的真实含义,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随意堆砌了。

藏语称河为“曲”、称湖为“错”, 藏人叫尼洋河"娘曲"。意为"神女的眼泪",其实我感觉尼洋或为音译。直接作母亲解,称"母亲河"也贴切。果然车仅转过一个弯后,开始下坡进入尼洋河第一大峡谷,这一段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中流砥柱就矗立在谷底的激流中心。与其说是守护神修炼时的座椅,更像天降的一方带钮的印章。仔细看竟像一座完整的山峰,似被某个大神缩小后丢来镇压在这里。任浪涛撞击、碎玉飞花;于惊涛骇浪中岿然屹立。反正这一段、落差极大,并无航运价值,到为人间留下了一方胜景。只是道路狭窄、来往车多,根本不准停留、连拍照的机会都没有。但这惊鸿一瞥,反似给人留下了更多的回味和遐想。

过了工布江达,算进入尼洋河中游。河谷渐宽、落差渐小,水势趋缓。两侧田地渐多、青山绿树、满目葱葱郁郁,被喻为西藏江南确也有几分靠谱。不过现在的江南是早没了这么纯洁、清澈,毫无污染的水,更难见这近山含翠,远峰凝雪的壮观美景罢了。目前仍在抓紧修建的高速公路,大体上也是伴河谷而行。和原国道常有交集处,沿途到处能见已完成的路基、桥梁和营地。估计离通车已不会太久,以现今的工程技术水平,超长隧道最终将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像米拉山垭口这些路段,今后怕只会着重为旅游业服务了。

尼洋河两岸的藏族村落和民居,都很不错。看上去也较新、样式也较统一,远胜内地偏僻地方的农村房舍。比前几年游康巴藏区所见,也略高一个档次。河湾、路旁常有繁花似锦的老树,铁干虬枝、花呈淡紫、开初不知是什么时候树。后来才听说是野生的山毛桃,不似山外的观赏桃花艳丽。但古树新花毫无一丝娇弱柔媚之气,更展现出一种生命顽强坚韧的沧桑之感。给人一种奋发向上,让生命之火蓬蓬勃勃永远燃烧下去的启迪。我想人活世上总得有点精神的,正如尼洋曲的中流砥柱。

天降石峰娘曲中,伏波息浪镇山洪。一方佛印驱邪魅,守护生民万世功。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4-27 02:24 , Processed in 0.0800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