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1348|回复: 12

第五章 当代古典诗词发展方向、突破口及前景展望

[复制链接]

36

主题

23

回帖

0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发表于 2020-9-23 1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自全国新声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草案)第五章,主笔:吟者。

第五章  当代古典诗词发展方向、突破口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  当代古典诗词发展方向
一、狭义当代古典诗词文学性严重缺失乃最大症结所在
毋庸讳言,时至今日,狭义当代古典诗词沦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绝非仅仅是哪一两个方面出了问题。前文曾经谈及,2012年8月1日,一介学诗刚刚半年的初学吟者,竟敢公然在中华诗词论坛上贴出《亮剑——为新韵诗词护航》,八年来又从理论到实践,将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几乎冲击得七零八落,其实并非吟者有多么高明,多么厉害,而是表面上如日中天实则“死气沉沉,老气横秋”的狭义当代古典诗词实在是太过不堪一击了。
要而言之,便是名义上执狭义当代古典诗词作品之牛耳的所谓平水韵诗作文学性普遍缺失问题,以及韵已非韵、评亦非评、管亦非管、主力诗者队伍过度老化等等其他一系列问题,导致狭义当代古典诗词只能长期在低水平上重复所致。本白皮书无意事无巨细地面面俱到,下面仅就其几个重大弊端略加总结——主要还是诗之文学性普遍缺失问题,并尝试给出建议的发展方向。
二、狭义当代古典诗词作品总体分类
因词林正韵与中古平水韵一脉相承,且词为诗余,可以触类旁通,为行文方便,以下只言诗,但应包括类诗之词。
经八年多长期跟踪考察,吟者认为,时下包括结集付梓作品在内的名义上的古典诗词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曰格律诗;
二曰诗八股,多以匠人体、老干体面貌出现,包括纯文字游戏。
三曰诗词习作,亦即普通诗词爱好者急就章式快餐类诗词作品。
兹分别简述如下。
1、先说格律诗
吟者心目中的诗,也是历史上公认的诗,当然是指缘情、得味、出新、炼字四项占全的作品。客观地说,此等之作新声旧韵作品都有,但却很少很少,而且往往不被人们识得。为什么往往不为人识呢?因为整个古典诗词界总体上已然彻底颠覆了唐宋元明清诗人对中国传统诗的传统认知。
事实上,时下很多名义上的所谓格律诗,既薄情寡味甚或无情无味,又大面积丧失音乐美,而且罕见出新,文字功夫也大多不过关。这是吟者引为至憾的。
2、再说诗八股
诗八股是个统称,如前所述,其实又可细分为匠人体、老干体和纯文字游戏。匠人体中的佼佼者,亦即现代读书人只能看不能读那一类中的上乘之作,便是通常所谓案头文学。此类作品通常都能做到纸面意义上的句稳律工,却大多流于简单说事论理,又因作者年事已高或过高,缺乏朝气,往往老气横秋、死气沉沉。
简而言之,匠人体是指诗八股中句稳律工却又薄情寡味一类,以平水韵作品居多,且以所谓老学究作品居多。
老干体则指浓情寡味一类,新声旧韵都有,以广义老干作品居多。其主要特点是感情真挚,但不擅表达,诗味淡薄甚或了无诗味。
而文字游戏则指纯属胡诌八咧、胡编乱造的无情无味一类。乍看上去倒也句稳律工,其实什么都不是,根本就不是诗,仍以平水韵作品为主导。
近年来纯文字游戏越来越多,作诗机也跟着推波助澜凑热闹。不提也罢。
3、再说说诗词习作
习作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或可视为半成品。
非常遗憾,时下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所谓古典诗词作品均可归入此类。吟者曾与多位绝对资深的平水韵诗友屏间深入研讨过,最后,连中华诗词论坛超大版块首版级别甚至其他论坛主要负责人级别的平水韵诗友都不得不坦然承认,他/她不过就是个普通诗词爱好者。还有一些相当资深的平水韵诗友干脆坦言,其实大家都不过是个普通爱好者而已,到论坛来无非就是图个乐呵。
此等事例多多,足可说明问题,也曾多次令吟者心头猛地一紧。事实上,时下很多很多所谓古典诗词作品即便在满清三流诗人面前,也是根本拿不出手的。综合修养明显存在欠缺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对诗、韵、评的基本认知严重跑偏了,而且创作态度严重有欠严谨,粗制滥造的所谓快餐式诗词作品实在太多,且又因已形成习惯,往往无力自拔。所以,若是站到中华数千年诗词历史的高度来审视,我们不妨笼统地称之为诗词习作为宜。
人到老年,玩一玩乐一乐本是常事,关键是不该拿诗词当玩物啊!偶尔玩玩诗弄弄词本来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能几乎整个诗词界都长期这么干啊!
三、薄情甚或无情乃是当代古典诗词的致命伤
稍具文学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强烈的抒情性乃是中国传统诗的根本艺术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缘情当之无愧地属于诗之文学性范畴。遗憾的是,当下几乎无处不在的所谓近体诗或曰格律诗普遍薄情甚或无情问题,死死地掐住了当代古典诗词健康发展的命门。
这可是个绝对致命的大问题,非改不可,否则中国当代乃至未来古典诗词可就彻底完了。有个说法叫作“文以载道”,那么诗呢?中国传统诗又载什么呢?若是套用这个说法,当然是“诗以载情”。前文基本诗理部分也曾说过,无情不成诗,或曰无情则无诗。这是个大前提,丝毫马虎不得。一旦失却了这个前提保证,也便一切都无从谈起了,无论怎样句稳律工。
那么,用寻常笔法描摹寻常之情可以吗?唐宋时候当然可以啊!比如李太白的《静夜思》,连浅近文言都谈不上,几乎就是寻常白话,见月光,疑是霜,举头低头之间,一首诗便吟成了,通篇所咏也不过就是寻常的月夜思乡之情,却成了千古名篇。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若再如法炮制,则实在不宜。为什么呢?因为用寻常笔法表达寻常之情,很多很多题材都被古人写过n遍了。时人若再那样写,也便了无意趣了,自然不受待见。须知,同类题材那样写的专利不属于时人,而只属于古人,谁让我们晚出生几百上千年呢?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很多相当资深的朋友仍未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怎么办呢?办法当然还是有的,那就是设法吟咏至情。吟者当年一些颇受欢迎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真情满满,至情满满,然则只要稍微调些味道,便足可动人。随便举个例子吧,吟者初入中华诗词论坛便成就轰动一时的吟者现象时,燕赵风骨的板桥浅唱吟长邀我去他版做客,吟者造访之际曾贴过一个拜帖,句曰:
谒燕赵风骨
怒自秦川起,悲从易水来。
赵燕风骨在,不敢遣诗怀。
严格而言,这几句其实不过就是应制之类,无异于屏间逗趣。但却真情满满,至情满满,更是吟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有了这份真情至情做前提保证,一副对子加一个对比,一首小绝也便吟成了。倒不是说这首多好,而是在说其中的至情。有了这份至情垫底,多多少少又有那么一点儿诗味,起码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事实上,也正因为吟者对历史上的燕赵风骨如此虔诚地顶礼膜拜,燕赵风骨版块的诸位吟长也没怠慢,双方相处甚欢,相谈甚欢,即便在一些诗词学术问题上意见相左,彼此言来语去之间照样彬彬有礼,不失风雅,甚为惬意。我对燕赵风骨版块的印象一直相当不错,那段时光,堪称吟者此生最为开怀的时段之一。
【点评】
吟者认为:就古典诗词创作而言,为诗之道永远是情感第一,技法第二。
四、寡味甚或无味导致当代古典诗词难登大雅之堂
在吟者看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式的当代格律诗词实在是少得可怜。总体而言——非指个体,诗作寡味甚或无味问题,使得当代很多格律诗词作品连元明清诗中的三流水准都及不上。缘情固然是个前提条件,而且是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保证,但是,光有情没有味终究是不行的,或可动心,却难摇魄。稍一不慎还会沦为言尽意竭、干巴巴的老干体,自是无法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未曾读罢就想掩卷。
前文高级诗理部分曾经谈及无味不成诗,道理就在这里。客观地说,时下很多广义老干的感情还是真挚的,甚至是浓烈的,诗意也完全是由衷的,惜乎普遍不大懂得运用意象或意象群造境,亦即不会运用形象化的景语来表达感情,基本上不讲比兴,几乎全是直赋,这当然也是不行的。
得,还是把宋代大诗人杨万里《颐庵诗稿序》中的这段话再援引过来吧:
“夫诗何为者也?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则诗安在乎?曰: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然则诗果焉在?曰:尝食夫饴与荼(古茶字)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
关于这段话的解读,在第三章中已然比较充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味在咸酸之外”,以及时下人们常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云云,其实大抵都是说的诗味,或曰味外味。
吟者认为,鉴于历代古人已然写过太多太多,时人若想酿出独具特色的味外之味确实相当困难,吟者的一些作品固然也算略微得味,却也曾经亲口感叹过:“安得几许味外味,却道一吟双泪流。”
得,我们还是把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也转录过来吧: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关于这首《登幽州台歌》究竟是干巴巴的老干体,还是一首真正的好诗,屏间交流时不少诗友曾经争论不休。不懂诗或者不甚懂诗的朋友当然会认为是老干体,而真正懂诗的朋友,甚至可以将《登幽州台歌》列入古来好诗前50名之列。原因何在呢?其实就在对于诗之文学性尤其是诗味的认知悬殊太大。不懂诗或不甚懂诗的朋友或许认为,陈子昂不过是前瞅瞅后看看,上望望下瞧瞧,那谁还不会呀!
殊不知陈氏仅用寥寥数语,便造出了一个六和之境,一个大宇宙,陈子昂置身其间,仰视天俯视地,回顾前眺,一个小小的“我”处在广阔无垠的时空当中,那种孤独之感简直是莫可名状,当真是不知身世自悠悠啊!若再结合作者身世来品味,其所表达的分明就是一种百年孤独嘛!也正因此,有类似经历且又懂诗的朋友无不对《登幽州台歌》推崇备至,每每捧读,犹自动心摇魄。实不相瞒,吟者几十年来反复读之,至今仍是类似这种感觉。
反观时人之作呢?慢说用“诗味说”考量,就算是用退一步的“诗境说”来衡量,真正达标的又有几何呢?既无清香之味,又寡雅致之境,然则何以在历史上称诗耶?
五、陈辞滥调等各种老套问题制约诗词出新
纵观历代名家作品,无不具有纯然属于自己的新奇之处,出新乃是历代诗家永恒的追求。遗憾的是,时下的中国古典诗词界,陈辞滥调等各种老套问题却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诸如心态老套、用韵老套、用语老套、内容老套、意象老套、造境老套、精神疲软、远离地气、脱离时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此等之处既涉及到诗之文学性,其实又关乎诗者的基本素质以及审美洞察力问题。对于现阶段平水韵作品遣词造句的陈旧老套问题,吟者早在2012年进入中华诗词论坛之初,便在女子诗文栏目的一个研讨火帖中直言不讳地批评为“懒惰”,亦即一味地重复古人、重复他人、重复自己,甚至干脆扒皮古人、扒皮他人、扒皮自己。换而言之,便是极少甚或了无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之追求,吟者还曾专帖批评过诸如用“旧雨”指代朋友之类酸腐之气,可惜收效甚微。
如此一来,个人、栏目、论坛乃至整个诗词界的作品数量倒是直线蹿升上去了,一直蹿升到九霄云外,亘古未有的诗词大跃进奇迹也不可思议地造就了,可作品质量呢?与几近天文数字的当代古典诗词日/月/年产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总体而言——非指个体,慢说狭义当代古典诗词作品在诗词历史上难有立足之地,也慢说在现实社会大众中了无认可度,根本没有市场,众多只要花钱便可出书的所谓诗词集即便在圈内馈赠,又有几人如获至宝真心乐受呢?其实也难怪,徒具诗之外壳,极少甚或了无诗之内核的东西,谁又愿意要呢?
忽然想起好像是授渔者的一副对子:“酒瓶装水终非酒,诗皿盛文不是诗。”对此不拟解释,就留待天下诗友中的有心人慢自品味吧。
六、对出新几乎无所追求导致时人诗作集体性短命
1、难于出新既是问题又是机遇更是挑战
就狭义当代古典诗词创作而言,出新才是第一要务,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档次和生命力。其实,诗词出新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完全可以比拟。就诗者个体而言,若是一味地模仿,哪怕是模仿一辈子,模仿了几万首,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出息。不客气地说,当代古典诗词界总体上就是模仿、模仿、再模仿,对于出新几乎无所追求,进而导致时人诗词作品集体性短命,不过就是在圈内乐呵乐呵而已,乐过了也便完事了,充其量是自费出几本诗词集满足一下虚荣心而已,成书之后也便成为废纸了。毫无疑问,这是狭义当代古典诗词总体上登不得诗词历史台面的重要根源之一。
吟者认为,诗词创作中的出新事宜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确,唐宋元明清人接力写了一千多年了,各式各样的情感、题材几乎都写过n遍了,时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出新,确实相当困难。有时自以为出新了,比如自以为想出了佳句甚或新奇之句,却不知古人早就有不止一人用过了。自诩的佳句也好,得意的篇章也罢,如果只是简单地满足于偶尔与古人雷同或暗合,终究不会有什么出息。若是当代所有诗人词家都是此等心理,那在真正意义上振兴中华古典诗词文化便只能成为空谈。
下面不妨举两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进一步阐明出新的重要性。一个是时人的,一个是古人的。
先隐去网名说时人的。某公以主帖形式诚征最美伤情诗,某自言学诗六十年的平水韵老先生自告奋勇,贴了一首四十九年前的旧作小绝,内中有句“碧天如水月如霜”。某公质疑,老者不服,并跟帖曰:“碧天如水月如霜——佳句也。”难能可贵的是,该平水韵资深老诗者随后却又自曝:
1)明人吴与弼《客夜即事》曾有此句:
《客夜即事》
庭户沈沈夜未央,碧天如水月如霜
一星为幸何多也,独许寒芒伴耿光。
2)民国初期许南英某七律中也曾有此句:
寿施耐公六十初度(时同客芗江) 其一
碧天如水月如霜,一点奎星作作芒。
名士自天徵骨相,遗民随地见文章。
轮回玉局三生劫,消受金钗十二行。
寄语朝云勤护惜,须知此是鲁灵光!
最后,这位平水韵老诗友乃自慰曰:“刚才上网查了-下,此诗(指他那首伤情诗)己收入360个人图书馆,【绝句爱情诗集锦】,能与历代诗娩美。心愿足矣。”
再举个宋人例子。宋朝诗人王禹偁曾作桃花诗《春居杂兴》,句曰: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子质疑说:您这首与杜甫很像啊!王禹偁赶紧找出杜子美的《绝句漫兴》,但见老杜句曰: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一看两诗用韵、立意高度雷同,王禹偁也很开心,己作竟与老杜之作相似如斯,遂引为莫大幸事。
然而,话再说回来,若以出新的角度观之,以上二例毕竟又都是乏善可陈。由此可见,越到后世,的确出新越难。然而也正因此,才给后世诗者带来更多的挑战机遇与更大的突破动力,后世同类题材之出新才更显得弥足珍贵。就时下乃至未来古典诗词创作而言,一旦在情、味、新、凝诸方面不同程度地都有所突破,也便可以毫无争议地屹立于中华诗词之林了。
反过来看呢,当然也不能因为前人基本上都写过了,便逆来顺受,望而却步,一味模仿,止步不前,并以长年在低水平上重复为乐,以在一个极小极小圈中毫无原则地相互推赏为荣。令人十二分遗憾的是,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恰恰不幸而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究其原因,当然与当今古典诗词界主力诗者年龄整体上过于老化密切相关,毕竟无论从创作规律、自然规律还是从统计规律而言,老年人的思维总是赶不上青年人的。由此也不难看出,尽快还广大青少年以名正言顺的为诗词填词权利,对于在真正意义上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而言,该有多么迫切而重要啊!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里有篇教育达人,优质创作者先生的文章,颇耐玩味。大家不妨对照当下古典诗词作者数量及其作品质量与文中的研究生数量及其成果质量,来品一下。
中国的研究生数量,排名世界前列,为什么科研成果却不突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高校迎来大发展时期。各地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民办高校不断崛起。直到今天,我国大学的数量,已经排名世界前列,大学生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更令人骄傲的是,我国的研究生数量,也已经排名世界前列。
我国自从1978年开始,正式批准各高校、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截至2019年,我国将近有50%的本科高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根据各个高校公布的数据来看,清华大学在校研究生共有3.2万人,浙江大学有2.8万人。而专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中科院,则有4.7万名研究生。
从以上的数据也可以发现,我国的高校、科研机构,每年培养的研究生都已经达到上万人,数量是非常的庞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才的竞争加剧。促使国家必须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科研人才。毕竟没有人才作为支撑,国家就很难实现全面的进步。因此,大规模地培养研究生,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中国教育报》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在学的研究生共有264万人。从1981年到2017年,我国授予硕士、博士学位超过800万个。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研究生数量会突破1000万人。
庞大的研究生数量,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批量的“生产”研究生,也引来很多的争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每年培养的研究生,数量都是非常的少。比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每年培养的研究生不超过1000人。而我国普通的高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都有几千人。
因此,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也起许多人的担忧。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庞大,科研实力却不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少。很多人觉得,国内普通高校的研究生,还不如国外学校的本科生。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培养的研究生没有创新性精神,也没有突出的科研成果,只是为了拿到学历,就很不利于国家科技的进步。造成这样的问题,笔者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校注重研究生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就像是“批量生产”,每个导师都带十几个研究生,很难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指导。导师专心于自己的项目,对学生的研究关心得又少。三年过去,研究生很难有创新性的成果,也不会走上科研之路,学生只是把所谓的毕业论文写好,就能够顺利毕业。
二、重视论文,而不重视科研成果。国家对研究生的学业有论文要求。很多学生为了把自己的论文写好,都是拼凑各种数据,应付毕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实验操作能力很差。只会根据数据写论文,没有创新性的想法,也就很难出成果。导致我国现在相似的论文非常多,创新性的论文很少。
以上的两个原因,一直都存在,也是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现在的研究生没有科研成果,依靠所谓的论文就能够顺利毕业,说明在质量把控方面,还是不够严格。导致社会各界对国内研究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因此,高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现在的发展水平,对研究生的需求量还是非常的大。可是,研究生的质量却是堪忧,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想要解决这个矛盾,高校就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控制招生的规模,严格把关,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点评】
1)2013年的腾讯新闻上,曾经载有中国青年报邱晨辉先生的一篇署名文章,题曰:《我国去年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总数不如哈佛一校》。中国当代古典诗词还不就是这样吗?若与唐宋元明清真正高水平的诗词相比,又有几人的几首作品真能拿得出手呢?如果时人一万首之中也找不出一首能与古人中等偏上水平相提并论者的,那么如此表面繁荣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2)“诗是拿来玩的”,诸如此类观点长期以来甚嚣尘上,一些名字听起来怪吓人的诗词园地长年定位于自娱自乐,长年满足于自娱自乐,长年热衷于在低水平上重复,长年无所出新,然则诗词日产量再高,又能有个什么用呢?那样就叫振兴诗词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就算我们的诗词界上层高端答应了,李杜苏辛等人若是泉下有知,也断然不会答应的。天下诗友们,李杜苏辛会骂我们为不肖子孙的呀!
七、炼字基本功普遍欠火候导致时人作品难出精品
1、诗贵凝练
诗也好词也罢,说到底,终归是汉字的文学。这是唐宋元明清诗人词家的古文功底及综合修养所决定了的,哪怕是用的浅近文言甚或白话,人家也是凝练之至。一千多年来,诗贵凝练的基本要求从未改变过,只是最近三十年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才终于破天荒地打破这一传统,不合时宜地搞什么全民为诗,狭义当代古典诗词整体质量才一落千丈的。
不客气地说,时下词不达意的诗词作品很多很多,能够轻松压缩成五七绝的五七律也很多很多。全民为诗的提法本身或许没错,但全民都为近体诗或曰格律诗,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众所周知,新文化运动之后,国民以古代汉语为核心的广义古典基础相当薄弱乃是不争的事实。若是全然不顾这一基本事实而硬为之,还不就是这些年来造成了基本上毫无生命力的铺天盖地的诗词泡沫!
2、炼字功夫薄弱,尽可莫为格律诗
记得吟者几年前曾有一篇《略谈词感》,就曾谈及诸如此类问题,可惜多年来饱受禁言之苦,好多颇有价值的研讨帖都无从寻觅了。好在网上有关诗词炼字的文章多多,有心人尽可搜来一阅,进而狠下功夫恶补文笔短板。事实上,这也是文言文废止,白话文大兴之后的一种后遗症。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又迟迟未予纠偏,结果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的人,在技术报告中啰里啰嗦,甚至连个话也说不通顺者,其比例也是相当可观啊!
就一些老年诗者乃至中年诗者为诗而言,他脑袋里就装了那些字、那些词,搜过来寻过去,也还就是那些字、那些词。而时下支撑起当代古典诗词界那片天的主力军,又大多是退休后才通过老年大学等相关渠道重新认识并学写古典诗词的,其以古代汉语为核心的广义古典基础就在那儿摆着,奈何?一时恶补倒也管些用,然而毕竟为时太晚了呀!
关于炼字及其重要性,吟者只是这样点到为止。有兴致的朋友,不妨输入一些关键字到网上去搜。比如,国学网上就有赵永刚李晶晶先生题为“浅谈古典诗歌的炼字艺术”之类。
有句话叫作“功夫在诗外”,在此一并送给有心的朋友罢!
【点评】
1)若是从青少年时代便开始培养,便不会有这样的事。有人写出来了,以后自然会继续写下去,有人写着写着,忽然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也便自然而然地改到其他文学门类去了。这叫良性竞争,优胜劣汰,顺其自然。
2)当代古典诗词界则不然,由于振兴诗词的主力军便是定位于那些创造力早已不够旺盛的老者,加之只要采用了诗词外壳便可堂而皇之地称诗称词,于是大家便都乐在其中了。这又叫什么呢?这叫来者不拒,兼收并蓄。
八、失却音乐美,在任何时候都枉称格律诗词
众所周知,当代古典诗词在现代读书人看来,根本就不具备本来应有的音乐美。这是最为荒唐的一件事,荒唐到不可思议,当然都是中古平水韵惹的祸。了解诗史的朋友都知道,诗也好,词也罢,从其诞生那天起,便打上了深深的音乐美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美可谓中华传统诗词与生俱来的先天属性,唐代诗词如是,宋代诗词如是,元明清诗词亦如是。尽管到朱明洪武年间,源于洛阳读书音的传统读书音业已严重变异,但在全体官场人士和读书人阶层内,其现实语音系统毕竟仍是内部统一的。即便在清代中叶以后,在北京音成为官话之后,作为当时反抗异族统治的重要武器之一,仍在一个时期内流传于汉族士子阶层内的民间读书音也基本上是内部统一的。
那不是当时的闽、粤、吴、湘、赣、客、晋等当时的方言土语,也不是唐宋时候的闽、粤、吴、湘、赣、客、晋等方言土语,更不是现今之闽、粤、吴、湘、赣、客、晋等方言土语,而是仍可在全国范围内的读书人阶层和官场人士中,有效或基本有效交流的具有标准读法或相对标准读法的官话或民间自觉遵守的读书音。
必须强调,闽、粤、吴、湘、赣、客、晋等现今各地方言土语,从来就没取得过全国性通语地位,唐宋时候没有,元明清时候没有,时下更没有。吟者一直纳闷的是,连操洛阳方言的平水韵诗者都没争中古平水韵语音正统,其他一些地区又是凭什么以中古平水韵传人自居的呢?
前已谈及,就声韵而言,近体诗或曰格律诗有别于其他诗体的本质属性或曰核心属性,乃在其无与伦比的音乐美。一旦失却这种音乐美,在任何时候都枉称格律诗词,尤其是在全国范围内的读书人群体都无法确读的时候。很显然,欲还格律诗词以其独到的音乐美,确读入诗汉字是唯一的先决条件。如果连读都无法确读,又何谈诵吟唱呢?
另外,古来诗人向来都是以优秀的读书人为主体的,而今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现代读书人居然无法确读全国范围的正统诗韵语音,这个玩笑开得实在有点儿太大了吧。由此可见,中古平水韵让贤手续势在必办,刻不容缓。
九、以离退休人员乃至耄耋老人为振兴诗词主力军属重大战略性失误
限于时间和篇幅,这个问题点到为止,恕不展开。
十、全方位多层次地还中国当代古典诗词以文学性及音乐美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至此,中国当代古典诗词今后发展方向已然呼之欲出。若是一言以蔽之,便是这个小标题:全方位多层次地还中国当代古典诗词以文学性及音乐美。
必须指出,吟者以上所及只是观其大略,并未涉及全部,而这个小标题却涵盖了一切。其他一些方面,包括诸多技术细节问题,自有热心的诗词学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补充完善。
本白皮书旨在从大方向上纠偏,因为大方向一旦错了,失误便是全局性的,后果便是灾难性的,重回正轨时往往已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如当今之中国古典诗词界。故此,以下不再详细展开解释,只是点到为止,观其大略。
1、咏真情,咏浓情,咏至情
这一点至关重要,是能否称诗的重要前提保证,其极致境界便是所谓诗如其人,吟者便曾用过诗如其人这个笔名。还曾有个笔名叫诗乃心声,不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与此相反,任何胡诌八咧、胡拼乱凑的虚情假意,都与真诗格格不入。哪怕句中满是家国情怀,哪怕比李杜苏辛还句稳律工,哪怕篇中含有所谓佳句甚或奇句,也都不是诗。
如果认不清或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奉劝有关朋友干脆改为其他文学体裁,或可取得更大的成就。特别提醒一下,纯说理的东西不是诗,哪怕句子再好。如果非要说理,也得设法说出理趣才行,趣也是情之一种。
2、力争得味,最起码应有境
有了真情、浓情、至情作为前提保证,还得设法得味才行,就是前边所说的味外之味。得味之最高境界,便是通常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否则难免沦为空喊,甚或流于口号。那样是绝对没有艺术感染力的,搞不好的话,人家读罢一两句,就不想再往下读了,纵然作者确是一片真情、浓情、至情。
至此,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便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了,要多重要有多重要。如果有的朋友实在无法酿出厚味,那么薄味也行。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到,却非要为诗的话,那么不妨退而求其次,即按“诗境说”为诗,或可略微得味。这也需要擅于运用恰切的意象或意象群造境,并尽量多用比兴之法才行。若连这点也是勉为其难,实难做到,那就莫如趁早改行吧,比如去写小说、散文之类。
3、致力于出新,忌各种老套
与科技创新类同,诗词创作也是一样,出新应该成为真正有志于为诗的朋友们永恒的追求。否则作品便没有生命力,起码不具长久的生命力。没了生命力,也就没了竞争力,不仅无法与当代其他诗者竞争,更无法与历代优秀之作竞争,一如前例之“碧天如水月如霜”。
若想出新,敏锐的审美洞察力至关重要,这既有先天赋予成分,又有后天培养成分,真正有志于为诗的朋友们头脑中时刻装着这回事才好。前述之各种老套倒也并非绝对不能用,然最忌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反以为能事。
尤应切忌一味地模仿、重复、扒皮古人、他人甚或自己。如此为诗,纵然日凑百首,月凑千首,又有何益?还不是在制造诗词垃圾!当今中国古典诗词界诸如此类的诗词垃圾还少吗?
其实“创作”一词早就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了,只不过很多朋友没有上心罢了,就诗而言,说白了,创作便是创造性地吟或写。当然,此处所谓创造性地吟或写,绝不是跟自己比,也不是跟圈内比,得跟诗词历史上的名篇佳作去比才行。窃以为,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高水平古典诗词理当如此。
4、锤炼文字功夫,力求凝练
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说到底,诗毕竟是汉字的文学。中国传统诗向来讲求凝练,这是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万万不可葬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啊!
话已至此,不得不再次谈及并强调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副作用,自从废止文言文后,总体看来,绝大多数国民以古代汉语为核心的广义古典基础都明显变得薄弱,这与唐宋元明清诗人的相关积淀是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的。
不客气地说,时下很多新声旧韵朋友其实连文字功夫这一关都还没过,很多很多人。尽管历代流传的大多为浅近文言甚或接近白话的诗篇,但是人家那是举重若轻,驾轻就熟,返璞归真,与时下大量白话口语直接入诗有着本质区别,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有鉴于此,如果有谁真正有志于为诗,必须下大力气锤炼文字功夫,并力求凝练。否则,同样是对中华诗词优良传统的一种背叛,莫如改为自由体新诗去罢。
吟者认为,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才算是真功夫,也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
5、全方位多层次地还当代古典诗词以音乐美
关于音乐与诗的关系,其实犹如连体双胞胎,那是打不散分不开的。对此,前边已然谈过不少。唐宋诗词大多是能读能诵能吟能唱的,时下纵然很少有人诵吟唱了,可是,只要按着诗词平仄谱悠扬顿挫地读一读,也还是很美的。
当然,如果有谁乐感太差,那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读诵吟唱的时候,绝非仅限于平仄之悠扬顿挫,更有入诗汉字不同的音色;并不限于韵脚字的音色,还有句中其它汉字的音色、调值及其组合关系等等。
吟者八年前就曾遐想过,若是能请谷建芬等作曲大家给当代优秀古典诗词谱曲传唱,那该有多好啊!若有恰到好处的雅致而凝练的诗词,再配上真正一流的作曲,料应不会轻易输给那些快餐式的的流行歌曲吧?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均须以入诗汉字全能确读为先决条件。遗憾的是,早已无人读得出听得懂的中古平水韵毁了这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啊!
6、尊重创作与自然规律,尽快将诗词创作接力棒交到青少年手中
无数铁的事实早已表明,无论科学研究还是诗词创作,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激情四溢、活力四射、少有条条框框约束的青年时代,都是最佳的出成果期或创作黄金期。古时作诗的年龄甚至可以提前到少年时代,王勃、李贺、名不见经传的唐七岁女等等,还不都是这样吗?这既是创作规律,又何尝不是自然规律呢?
吟者冥思苦想八年之久都未能想明白的是,究竟是谁把振兴中华诗词的希望硬压在花甲之年、古稀之年甚至耄耋之年的一帮老头老太太以及准老头准老太太头上的呢?这不分明严重违背创作规律与自然规律吗?这不分明是在开国际玩笑吗?那又怎么可能呢?
而今,2001年1月1日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时刻已然错过,201954这一百年难遇的历史性时刻也已错过,若是再错下去,仍不设法补救,那我们这一代对现代民族诗词文化所犯下的罪过可就大了去了呀,根本没法儿向历史向后世交代呀!
是时候废止那张干巴巴的中古平水韵表了,是时候尊重科学、尊重诗词学术、尊重创作与自然规律了,是时候将诗词创作的接力棒交到血气方刚、创造力十足的青少年手中了。
【点评】
越写越来气,越写越悲愤,越写越想哭。关于诗之文学性和当代古典诗词发展方向,本来还有不少话题想与天下诗友切磋交流,怎奈此际又是泪流满面,那就暂且就此打住,继续下一个主题罢。
第二节  当代古典诗词扭转发展方向的突破口
制约当代古典诗词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其实有很多,但当代古典诗词扭转发展方向的突破口,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尽快实施官方层面的声韵易帜,再就是用高考指挥棒适度调动一切。当然,尚需辅以一系列配套举措,如妥善解决声韵易帜善后事宜、改组中华诗词学会等等。
一、尽快实施官方层面的声韵易帜
1、尽快由国家权威部门会同中诗学会向全国宣告:基于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新声韵全面入主当代诗坛;同时补办中古平水韵让贤手续;并切实做好相关善后事宜。
2、就诗词学术层面而言,尽快还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以全国范围内的正统诗韵地位,让全部入诗汉字都能确读,这是全面恢复格律诗词读诵吟唱优良传统的重要前提保证。
3、无法确读,便无法确诵确吟确唱,然则当代近体诗或曰格律诗在国民心目中的认可度,便永远也提不上去,永远被边缘化,更永远也赶不上流行歌曲,也便只能在一个极小极小的圈子中继续自娱自乐了。
【点评】
1)这是不争的事实,更是人微言轻的广大诗者无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以主管部门的名义补办平水韵让贤手续势在必行,越拖越被动。
2)新声韵入主诗坛与平水韵让贤手续都相对好办,一纸通告即可搞定。善后事宜则没那么简单,毕竟关系到那么多平水韵诗友的切身利益,必须基于人性化考量审慎从事。
二、尽快动用高考指挥棒适度调动一切
1、尽快用高考指挥棒适度调动一切。这一点至关重要,必须配套才行。若真实现这一点,可能需要中宣部的宏观指导,可能需要文化部、教育部、作协会同中诗学会等各有关党政主管部门联合测算并商定。
2、说白了,就是在高考试题中,酌情加考作诗之类,可考虑从一首小绝或是一副律联之类起步。初时可先摸索,开始时分数比重不宜太高,循序渐进为宜,积累经验后再逐步过渡。
3)另外,建议在中小学课本和课外书清单中适当加大经典古籍比例,既是配套措施之一,也是全面提升国民文笔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毋庸讳言,时下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技术报告中,连个简单的事也叙述不清、连个简单的话也说不通顺的现象绝非个案,已然越来越普遍,以致到大学时还在开设《大学语文》,却又收效不大。此等事宜不妨统筹考虑,一并解决。吟者是做技术工作的,对此深有体会,时常摇头叹息,忧心忡忡。
【点评】
1、实施了官方层面的声韵易帜之后,也便事实上还广大青少年以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了。但是还不够,广大青少年毕竟尚未做好相应准备,因此中诗学会尚须会同教育部正面引导,宏观指导,并具体指明方向。同时大大方方地明确向全社会宣告,对振兴当代古典诗词文化的主力军进行战略性调整,即由超高龄老年、老年以及中老年一步到位调整为青少年。
2、在此基础上,尚须实质性地尽快将诗词创作接力棒交到青少年手中,并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是在真正意义上振兴当代乃至未来民族诗词文化的必由之路,别无选择。换言之,如果没有一代代创造力十足、血气方刚的青少年的实质性参与,则任何振兴诗词的口号、愿望或呼吁,都只能成为空谈。
3、多年来超高龄老年、老年以及中老年走过的弯路和惨痛的教训表明,一旦错过了为诗填词的黄金年龄,则事倍功半矣。唯有尽快采用高考指挥棒适度调动一切,并适度激励青少年一代,才是在真正意义上振兴当代乃至未来民族诗词文化以及提升未来国民文笔素质之王道。
三、妥善安排声韵易帜善后事宜的前奏性工作
吟者认为,为了安定团结,为了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原平水韵诗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为解决在古典诗词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师资问题,妥善解决声韵易帜善后事宜同样至关重要。此前的宣传动员工作,亦即前奏性工作,同样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
1、重谈面子问题
吟者早就多次谈过这个问题,可惜吟者早被禁言无数次,所有原帖均已无从查找。好在征服先生两年前有个同类主帖还在,此处隐去有关当事人姓名,全文引述如下。
是您个人面子大,还是中国现代民族诗词文化面子大?
方才在“困惑——向燕赵风骨版块各位老师讨教”下,看到那位平水韵资深诗友随大溜先生与沧州若愚|唐加强先生的一段对话,感慨良多。思之再三,觉得还是不得不郑重提出这个问题。
沧州若愚|唐加强临帖点评:“入凡兄说的很有道理,一个诗词爱好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事儿不用纠结,将来诗词写作肯定是新声韵为主流,不过也不会彻底否定平水韵,只不过要注明罢了。”
随大溜居然如是回复:“入凡老师与时俱进的确在理,问题是吟者等人干嘛非要急在一时,将二〇一九年五月四日限定为平水韵让贤的底限时间呢?新声韵待我等老朽去见马克思之后再上位怎就不行?天能塌吗?好歹也得给我们留点儿薄面嘛,这个要求难道过分吗?”
我不知道随大溜先生是否诗词中央要员,若是,总算情有可原;若不是,那就实在是找不着北,未免太过自私了。须知,总体而言——非指个体,当下诗界所继承的并非唐宋诗词读诵吟唱的优良传统,而是晚清以来供人把玩的诗八股和文字游戏。一首依托唐宋正音、以独到音乐美见长的时人格律诗,非但没有读者和潜在读者读得出听得懂,连作者自己居然也读不出听不懂,这算什么?他还拽个啥子嘛!
新中国成立已近七十年了,七十年,若以人论,那可是通常所谓古稀之年啊,朋友们!国家层面明令推行普通话也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年,那是通常所谓花甲之年啊,朋友们!立法强制推行普通话也快二十年了,二十年,那可是通常所谓弱冠之年,血气方刚啊,朋友们!然而,在我等同仁经年不遗余力地到处义务宣讲,早已阐明基本韵理、高级韵理和基本诗理、高级诗理的前提下,业内仍然有人只为一己之私,占着茅坑不拉屎,千方百计寻找各种拿不上台面的借口,强力打压诗词学术民主,有意无意地阻挠、迟滞现代读书音入主诗坛的历史进程,他们究竟是没读过书,还是那些书都白读了呢?如果在五四百年庆典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时刻,还不能实现新声旧韵的实质性更迭,那我们这些当代诗者都是干什么吃的?国外会怎么看?国人会怎么看?后人又会怎么看?中国现代民族诗词文化颜面何在?我们岂不都成了千古罪人?
      个中原委,我等同仁已然阐述太多,时间关系,不拟赘述。他随大溜既然跟踪吟者多年,那么征服的主张和道理他也应该看到过。在此,征服只想告诉随大溜先生,哪怕作为资深平水韵诗者,可他毕竟全然读不出听不懂中古平水韵,然则他在圈内博得的什么身份地位,浪得的那一两二两虚名,赢得的那些一二三等奖,其实也一文不值,圈外难以承认,后世更难以承认,国外汉学家们都不会承认,不过是闲着没事儿,藉此图个乐呵,附庸附庸风雅罢了。要弃暗投明,就大大方方地站过来,犯得着如彼瞻前顾后、扭扭捏捏、非要找块下马石、搭个台阶,请人扶下神坛吗?唉,当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借此机会,征服还想向随大溜先生、某某先生、某某某先生、某某某某先生等等与随大溜持同样韵观、诗观、怀揣同样图个乐呵心理的朋友们请教的是:究竟是您个人面子大呀,还是中国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的面子大呢?!
【清溪柳岸先生点评】
  
究竟是您个人面子大呀,还是中国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的面子大呢?!很好,问出关键。
  
2、重温两个跟帖
有位网名为水云山人的先生,曾在2018年11月26日与吟者的屏间交流中贴过这样一帖:
1)水云山人先生跟帖原文
“我虽然经常阅读《诗论》栏目的很多文章,特别是关于诗词创作和诗韵改革的文章,但极少发表评论。主要因为自己是功底很浅的新韵诗词业余爱好者、习作者,只想通过多看多想丰富自己。
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何鹤先生发的“远离用韵纷争,闷头写好诗词”一文,当时感触良多,有所顿悟。今天在此又看到本帖也提到何文的一些内容,忍不住不揣浅陋,谈点儿心中感受。
用中古平水韵写当代诗词的当今作者,不少人对新声韵非常反感、坚决抵制,一些人更是担心甚至痛心:如果新声韵有朝一日被诗坛认可、甚至成为诗韵主流,自己长年的心血、作品、名誉、地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所以希望新声韵推行越晚越好,甚至最好不要推行。
这些想法和作法,只站在自身得失和个人诗作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大的方面说,很少考虑到诗词如何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当代诗词的发展方向,很少考虑到当代诗词创作如何适应时代、走向大众、走向生活、走向真正的繁荣;往小的方面说,也没有理解和顾及,甚至漠视坚持用新声韵、写当代诗词的当下诗词作者的苦闷、压抑、挣扎和发展、当下新声韵诗词的处境如何?我只有自身感受,没有广泛调研,所以没有公开的发言权。请看何鹤先生(自称支持中华新韵十四韵)在其文中自述的自身诗词的以下遭遇:
“早在2006年,那时我学诗两年,还不懂什么是平水韵,只是按普通话写了一些诗词,到处投稿,无一例外地石沉大海。后来同事王守仁对我说平水韵词林正韵云云,并找了一本平水韵的小册子给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平水韵词林正韵一说。尽管用心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关键字,作为编辑审稿毫无问题了,但心里对平韵词林一直抵触。直到有一天,我把自己那些所谓新韵诗,按平水韵的要求改过投稿后,各地诗词杂志从此有了何鹤一席之地,接下来就是几乎所有诗词刊物的全覆盖。”
何鹤先生的新声韵诗词尚且“无一例外地石沉大海”,其他大批作者(也包括我这个长期坚持新韵习作的业余作者)的诗作,应更是令人情何以堪!我们扪心自问,在当今中国,新韵诗词及其作者用新韵有什么错?可为什么新韵诗词会面临如此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正常吗?合理吗?符合社会大众需要吗?符合诗词发展趋势吗?
以下是我对何文的跟帖:“此文读后茅塞顿开。我也是一直使用十四韵习作诗词的,遭遇悲惨。但我还没有像老师那样作新旧韵两合的努力。目前准备坚持新韵到底。”
2)入凡先生答诗友问摘要
还有位入凡先生,曾任前中华诗词论坛燕赵风骨栏目首版,针对随大溜诗友从平水韵改为新声韵时的疑虑和担忧,答过这样一帖(摘要):
“首先,为什么要提倡和推广新声韵呢?因为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已经60多年了,70岁以下的人学的都是普通话,人与人之间交流用的也是普通话,普通话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这是大势所趋。作为诗人为什么不能主动去接近时代、接近大众呢?(诗人)做不了文化发展的先导和主力军也就罢了,可为什么偏偏要做绊脚石呢?——任何人都不要指望让时代去适应自己,恰恰相反,每个人都必须去主动适应时代,否则就只能成为孤家寡人。同时,这也是诗词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文学是时代的产物,脱离了时代,脱离了大多数人的文学,只能越来越被边缘化。
其次,据我所知,声韵的改革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了,星汉、赵京战等老师受国家语委、中华诗词学会委托,都做过牵头人,这中间召开过多众基础之后才颁布的。先生说为什么要急于一时呢,不能等我见了马克思之后再改吗?试想:张三70岁、李四60岁、王五50岁,张三要求等他见马克思之后,那么李四呢、王五呢?“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样一来,声韵改革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第三,说来说去,先生是舍不得自己已有的成就(类似先生这样的或许还有很多)。这要看每个人是用什么心态来对待了。星汉、杨逸明、赵京战、高立元、张桂兴、易行6位诗坛耆老,原来都是写平水韵起家的,2015年底出版了一套诗集,6册,每人一册,全部用通韵,取名《路石集》,序言中说:要为新声韵的推广做铺路石。窃以为,这才是开明之人、开明之举!既然要改革总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是伤筋动骨,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人有了病要做手术,就必须忍受一定的痛苦,那么手术之后呢?”
3、平稳过渡事宜重于补办平水韵让贤手续
全国新声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已于二〇一九五四单方面宣布新声韵入主诗坛,原拟组织人马,对平水韵阵营高端当权派的诗作进行深度点评,以让世人彻底明白真相。然而,一旦如此,有关人等恐怕就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了,故此一直于心不忍。其实,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皆大欢喜,若能一个人也不伤及,那才最好不过。换言之,我等天下同仁一直在追求一种平稳过渡和多赢的局面。
水云山人先生无疑非常谦逊,谦逊的同时,却做了大量有益的思考。其实,像水云山人一样坚持用国家法定的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为诗填词者大有人在,尤其是中基层诗者。他们中很多人的文笔或许没有平水韵高端匠人朋友老到,但却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清香,非常接地气,由于真情满满、至情满满,纵然诗味仍嫌不足,也能不时地能让人怦然心动一下,吟者读那些尽管句稳律工但却老气横秋、死气沉沉的匠人诗,便全然没有这种感觉。
新声旧韵之争的实质,乃是有声与无声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诗作与诗八股或文字游戏之争,更是国家与民族的诗词文化大义与极小圈中的个人私利之争。时至今日,新声取代旧韵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在必行,是任何组织、团体或个人都无法阻挡的浩浩荡荡的历史性大潮。空喊了多少年了呀,已经拖得太久了呀,实在是不能再拖下去了呀!
如果再拖下去,便会没完没了,最终形成死结。因此,借中诗学会第五次全代会或提前召开的特别会议之机当机立断,悬崖勒马,改弦更张,重回正轨,必须引起各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从前文入凡先生答问中的下面这段话,其实也可看出端倪,
“先生说为什么(声韵易帜)要急于一时呢,不能等我见了马克思之后再改吗?试想:张三70岁、李四60岁、王五50岁,张三要求等他见马克思之后,那么李四呢、王五呢?“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样一来,声韵改革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不过,鉴于古典诗词界多年强行误导之后的从业人员现状,欲实现平稳过渡,水云山人先生前文中的下面这段话,同样应该引起各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
“用中古平水韵写当代诗词的当今作者,不少人对新声韵非常反感、坚决抵制,一些人更是担心甚至痛心:如果新声韵有朝一日被诗坛认可、甚至成为诗韵主流,自己长年的心血、作品、名誉、地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所以希望新声韵推行越晚越好,甚至最好不要推行。
这些想法和作法,只站在自身得失和个人诗作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大的方面说,很少考虑到诗词如何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当代诗词的发展方向,很少考虑到当代诗词创作如何适应时代、走向大众、走向生活、走向真正的繁荣;往小的方面说,也没有理解和顾及,甚至漠视坚持用新声韵、写当代诗词的当下诗词作者的苦闷、压抑、挣扎和发展、当下新声韵诗词的处境如何?”
【点评】
1)其实,早在2012~2013年间,吟者便曾在前中华诗词论坛燕赵风骨版块的一个研讨帖中,专门谈及声韵易帜善后问题,并初步给出过解决方案,也曾赢得过资深平水韵诗者的赞赏。而今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平稳过渡事宜仍然是个问题,甚至是个大问题,因为此举毕竟关乎诗词界乃至更大范围的安定团结。将心比心,不光吟者予以高度重视,其他各有关方面、有关人等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好。
2)换而言之,我们不仅要彻底砸烂套在广义北方地区平水韵诗者手上、脚上和脖子上的枷锁,还他们以自由之身,提倡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为诗填词,更要最大限度地解开广大平水韵诗者的心结,尤其是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的旧韵诗者,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不致为声韵易帜而纠结经年,甚至感到憋屈,感到前途渺茫,那也不是我们所乐见的。
3)时至今日,尽快补办中古平水韵让贤手续已成定局,只要有关人等切实去私,并以国家与民族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面子为重,在中诗学会第五次全代会或提前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即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实现平稳过度,必须安定团结,必须尽可能求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才好。
四、关于平水韵让贤善后事宜的几点思考
1、善后事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善后事宜的出发点是尽可能寻求一种皆大欢喜;善后事宜的落脚点同样是尽可能寻求一种皆大欢喜。换言之,乃是尽可能设法寻求一种多赢的善后局面。
2、基层、中层、中高层平水韵诗友全都是无辜的
无论如何,新声旧韵之争毕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何况广义北方地区绝大多数平水韵诗者是在诗词界高端长期强行误导之下,为了求得业内承认,才像星汉先生、何鹤先生等人一样,被迫采用中古平水韵的。毫无疑问,占平水韵诗者总数三分之二强的诸如此类诗者都是无辜的。
东南一带类平水韵方言区的旧韵诗者呢?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中为数不少的平水韵诗友与广义北方地区诗者一样,本身也是想采用新生韵的,迫于业内强行误导才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也是无辜的;另一部分人则是天真地以为他们自家的方言土语其实就是中古平水韵,所谓不知者不怪罪,何况就平仄归属层面而言,尽管古今语音存在系统性差异,但东南一带好几种现今方言土语,又确实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古平水韵平仄暗合,我们只能说这些朋友对基本韵理和高级韵理的认知可能存在某种偏差,不能说别的,因此也是情有可原的,自然可与无辜者同等待遇。
一言以蔽之,广大基层、中层乃至中高层平水韵诗者全都是无辜的。
3、曾参与强行误导后又反戈一击者同样可以享受无辜者待遇
就上层乃至高端平水韵诗者而言,只要没参与过强行误导,当然也都是无辜的;参与过强行误导,而后又能及时悔悟并反戈一击的,诗心同样可嘉,并可与前述无辜者同等待遇。
4、其他极少数人只要及时悬崖勒马,一切过往均可一笔勾销
相对难办的是剩下的极少数人,亦即当前仍具有强行误导之权威和具有投票决定权的极少数人。不过,正所谓闻道有先后,顿悟有早迟,只要这些朋友能在即将召开的中诗学会第五次全代会或提前召开的特别会议上悬崖勒马,顺应时势、顺应历史潮流,顺应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大义,进而投出正义、庄严而又神圣的一票,力挺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入主诗坛,则一切过往均可不予追究,无论是谁,无论过去曾经做过什么,均可一笔勾销。
5、第五次诗词全代会乃是有关人等自我救赎的最后机会
不过,必须申明,这绝对是最后的机会了,过了这个村,可真就没有这个店了。在这个村这个店,如果有人胆敢继续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铤而走险以求一逞,继续公然强行误导,必将被永久性地钉在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历史的耻辱柱上。不必吟者去钉,铺天盖地的新声韵大潮便会把有关人等淹个好歹的,届时自是晚节不保,悔之晚矣。勿谓言之不预也!
五、吟者就声韵易帜善后事宜尝试给出的初步建议
考虑当代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发展大计,考虑当今古典诗词界从业人员毕竟是以平水韵诗者为主体的基本现状及其切身利益,考虑当下在校青少年尚未做好全面接班的准备,同时考虑基于地缘关系而引发的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对外交流的需要,吟者不揣冒昧,再度尝试给出如下初步建议,提供中诗学会并其他各有关方面参考。
1、新声韵必须无条件地全面入主中国当代诗坛
1)基于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新声韵必须无条件地全面入主中国当代诗坛,没有例外。这是维护国家一统与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国家与民族诗词文化大义所决定的,任何地区、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2)与中古平水韵一脉相承的词林正韵,将与平水韵一道,退出中国诗坛、词坛正统用韵地位。以下涉及到对平水韵的处置之处,均包括词林正韵。
3)本次声韵易帜,适用于中国大陆所有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地区。
2、中古平水韵理论上的三种归宿
理论上,新声韵入主诗坛后,“中古平水韵”无外乎以下三种归宿:
1)就此彻底退出中国大陆古典诗坛,全方位多层次地让位于基于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新声韵。
2)改称《东南韵》,亦即仅供东南一带典型类平水韵方言区诗者使用的纯地方性用韵,但宜参照《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思路,厘定其标准音,并确定基础方言等等。
3)彻底恢复各自的吴语韵、粤语韵、湘语韵、闽语韵、赣语韵、客家话韵,以及晋语韵、温州话韵、阳江话韵等现今各地方言土语之原形。
3、实际处理层面必须基于人性化考量
实际处理层面上,则显然不宜这么简单,必须出于人性化考量,并本着循序渐进原则稳步推进为宜。声韵易帜固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是绝非卡死平水韵诗者出路与退路,我们从未这样想过,更从未这样做过。吟者认为,基于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所谓新声韵全面入主诗坛后,对中古平水韵不妨考虑如下折中处置方案:
1)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可以考虑实行“有条件的一国两制”
a)对于母语为东南一带典型类平水韵方言的平水韵诗者,可以考虑实行“有条件的一国两制”。其条件是:
①基于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新声韵为法定首选诗韵。
②在此基础上,允许继续采用东南一带典型类平水韵方言区的现今方言土语韵为诗填词,并可继续使用“平水韵”名义和“词林正韵”名义。
b)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确实较熟练地掌握东南一带典型类平水韵方言的东南地区诗者,在本地区内交流时,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既可名正言顺地采用新声韵为诗填词,也可大大方方地继续采用名义上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
c)只要海外地区仍有华裔平水韵诗者交流需求,东南一带典型类平水韵方言区的诗者便可继续为之。甚而至于,他们的子孙、子孙的子孙仍可如法炮制,如此办理。
d)初时,中诗学会可以酌情给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提供一些必要的方便和指导。此后则宜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限制”的三不主义,由中华诗词学会“东南分会”及诗者社团自行安排即可。
e)给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诗者留下这样一块自留地,也是同时考虑到与海外华裔诗者和港澳台诗者交流之需。但是,此议仅仅限于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其他地区则不宜再开口子,否则便不成体统了。
2)其他地区的中古平水韵与词林正韵一律废止
1)东南一带典型类平水韵方言区以外的所有其他地区,亦即广义北方地区,自新声韵入主诗坛之日起,中古平水韵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词林正韵即行废止。
2)中诗学会可以考虑授权东南一带平水韵诗者成立省际(名义上的)“东南分会”,并挂靠在中诗学会。
3)享受格外体贴(详后)的广义北方地区平水韵诗者,可以参加中诗学会东南分会的相关活动,东南分会应给予这些诗者与本地平水韵诗者同样的待遇。
3)可以考虑对广义北方地区现年71岁以上诗者给予格外体贴
就东南一带典型类平水韵方言区以外的广义北方地区平水韵诗者而言,尽管他们更是读不出听不懂中古平水韵,也不必一刀切地全部改为新声韵,而宜设置一个年龄界限区别对待。对此,吟者的初步建议是:
a)对现年71岁以上的广义北方地区相对高龄的平水韵诗者而言,可以规定一个合情合理的底限期限,比如建国100周年——届时共和国的同龄人已是百岁高龄,以便让那些年事已高、无力或无意改为新声韵的平水韵诗者继续乐在其中,并于百年之后,能够带着中古平水韵所带来的荣誉高高兴兴地去见马克思。
b)此议基本上可以解决东南地区以外全国范围内现年71岁以上平水韵诗者的后续用韵需求。
c)毕竟人到百岁者不多,大约30年后,亦即建国100周年时,广义北方地区将严禁任何人继续采用中古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为诗填词。
d)这部分诗者可以参加中诗学会“东南分会”及其诗词园地的一切相关活动,但不得继续在广义北方地区的网络或纸质等诗词园地,采用他/她自己读不出,也没人听得懂的中古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切磋交流。
e)至于71岁之由来,自然是与新中国建国日相对应的。
4)广义北方地区现年71岁以下诗者一律改为新声韵
a)对现年71岁以下的广义北方地区平水韵诗者而言,原则上应一律改为新声韵,此后亦然。因为这些朋友中的最年长者,也不过就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小学开始,便是受的全套的新式教育,加之所在地区又不具备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语音环境,因此断无扩大通融之理。若再无原则地通融下去,又将成何体统呢?
b)只要是个合格的现代读书人,71岁以下的广义北方地区平水韵诗者改回新声韵,可谓易如反掌。如果这部分平水韵诗者中有人仍有微词,那么吟者完全可以这样说:须知,古来诗词名家大多都是优秀的读书人,而您八成连个合格的现代读书人也算不上,您未免太过矫情,也未免太过自私了吧?
c)事实上,现年百岁以内的任何国人都既读不出又听不懂基于唐宋正音或明清官话的所谓平水韵,广义北方地区诗者更是如此。不过,如有必要,中诗学会仍可考虑为广义北方地区现年71岁以下的平水韵诗者设置一个过渡期,比如1~2年或2~3年之内,以便使其顺利完成从平水韵向新声韵的过渡转换。过渡期内可以新声旧韵兼而为之,所创作的平水韵诗作不应受到排斥或打击,但应到专为东南一带诗者设置的诗词园地去切磋交流,否则没有声韵交流意义。
d)★特例。作为广义北方地区平水韵诗者中的特例,在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出生并长大,后来到广义北方地区工作的平水韵诗者,自可与广义北方地区71岁以上诗者一道,大大方方地到专为东南一带平水韵诗者开辟的诗词园地去切磋交流。但是,二〇一九年五月四日之后才学诗的此类平水韵诗者不宜享受这一待遇。
4、关于今后诗词比赛用韵
1)除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在本区以内或与港澳台及海外地区交流时,可以继续采用名义上的平水韵外,中诗学会或其他任何党政部门、团体和个人,自中古平水韵让贤手续补办完毕之日起,不得在其他地区继续举办任何形式的全国性或地方性采用中古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诗词比赛,注明用韵也不行。广义北方地区享受格外体贴的平水韵诗者可以参加东南一带的有关比赛或切磋交流活动。
2)东南一带省际或省内诗词大赛若设定为新声旧韵诗者同时参加,平水韵、词林正韵作品必须注明用韵。各大诗词论坛、诗词网站均应照此办理。
3)东南一带省际诗词大赛方案应提前报中诗学会备案,并自觉接受中诗学会指导,省内诗词大赛则应自觉接受省级诗词学会指导。
4)东南一带省际诗词比赛和诗词园地,应对广义北方地区现年71岁以上的平水韵诗者统筹考虑,作出妥善安排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方便。
5、对当代中古平水韵作品如何评价
至于新生韵入主诗坛后,原平水韵诗者、未来潜在平水韵诗者的作品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吟者认为:
1)吟者本人不便评价。
2)原来是诗的应该还是诗。
3)原来不是诗的应该还不是诗。
4)事实上,此前无论新声旧韵作品,也都有不是诗的。故此,吟者实在没有办法给出具体建议,那就交由当代乃至后世诗评家们去评判吧。
5)不过,吟者建议对此尽量淡化处理,以免引起平水韵诗者不必要的不快,一切交给历史评说可也。
【小结】
1)以上所及,一方面在全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彻底解决了读写两张皮问题,一方面又尽可能充分地照顾到了原平水韵诗者的情感,体现了国家与民族层面对有关平水韵诗者的格外体贴,当属诗词与诗者之幸!
2)尽管东南一带的所有类平水韵方言都不是中古平水韵,毕竟也可算是基本上体现了韵乃声韵这一基本韵理。故此,东南一带诗者今后尽可新声旧韵左右开弓。
3)吟者就东南一带所提“有条件的一国两制”之议,与此前所谓“双轨并行”之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与东南一带类平水韵方言区的平水韵诗者一样,广义北方地区的所有现代读书人,根本就读不出听不懂依托唐宋正音的中古平水韵,而且连东南一带或典型或非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也不甚了然,然则双轨之另一轨从何而来,又如何在读诵吟唱层面这种真正意义上并行呢?
★以上建议只是吟者个人一时之间的初步想法,未及细酌,不堪成谋。具体何如,请中诗学会会同各有关方面酌情优化调整并酌情定夺可也。
第三节  扭转发展方向与撕开突破口的配套举措
一、全面改组中华诗词学会
1、改组理由
理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本届中华诗词学会总体上(非指个体)属于外行领导内行。这方面事实俱在,不想多说,不妨简单举两个例子。
1)强奉没人真能读得出听得懂的中古平水韵为全国范围的正统诗韵
对于中诗学会强奉没人真能读得出听得懂的中古平水韵为全国范围的正统诗韵事宜,鉴于前边已然谈过不少,此处点到为止,不拟赘述。只想强调一点,那就是:诗极另类,尤其是中国传统诗词,因此,单靠常规行政手段是收拾不了当今诗词界的烂摊子的,应请真正懂诗词的诗词家们参与中诗学会各部门以上的实质性管理才是。
比如星汉、杨逸明、赵京战、高立元、张桂兴、易行诸位先生,再如前中华诗词论坛新韵诗词栏目、新韵部落栏目以丑奴儿来了先生为首的一干版主等等,又如言哉、汇江、独孤行吟诸位先生等等,还有不少候选人,一时之间想不全,恕不一一。当然,还应包括一些由旧韵转为新韵的原平水韵诗者,人选也有不少,比如老枪、木影、葛草、蓝溪先生等等,一时之间也想不全,恕不一一。
★在此,吟者还要十分郑重地特别推荐一位旧转新诗者,她就是声韵易帜斗士,当今诗词界之花木兰,前中华诗词论坛女子诗文栏目的在水一方版主,也就是现在大中华诗词论坛诗无敌栏目的红姑版主,亦即现实姓名柯彩霞女士。
★柯彩霞女士能力超强,诗词俱佳,多年来力推新声韵,魄力和毅力不让须眉,为推动新声韵事业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非凡的努力,事迹多多亦复感人。此处点到为止,不拟详述。总归一句话,若有柯彩霞女士实质性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核心领导层,诸多事宜必将事半功倍。
★柯彩霞女士的团队成员诸如老叶子先生等人也都个个精明强干,均属改组后中诗学会领导层当然的候选人。特此推荐。
2)在《中华通韵》(十六韵)问题上犯下了匪夷所思的严重技术错误
授渔者曾有一篇题为 “e与ê通押、i与-i混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安在”的研讨文章,强烈质疑《中华通韵》编审团队。文章无意深究eng、 ing 同部等情有可原的技术细节失误,其所要深度商榷和严重质疑的乃是以下二事:
1)把e与ê、ie、üe硬拉郎配和将zhichishirizicisi与jiqixi等乱点鸳鸯谱的理论基础安在?
2)把e与ê、ie、üe硬拉郎配和将zhichishirizicisi与jiqixi等乱点鸳鸯谱的实践依据安在?
文章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这两大致命硬伤,并痛心疾首地表示:令救心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华通(十六)韵》炮制者纵然一个个都是老眼昏花,全都没看清因而未能厘清ㄝ与ê以及ie、üe中之e的对应关系,为什么彼等不侧耳倾听一下呢?同样活跃于彼等舌间耳畔的哥、磕、喝的实际音效与椰、约、街、学等字的实际音效差距那么大,而今资讯又如此发达,只要侧耳一听,便可轻松分辨,便不会硬拉郎配后又强行推入洞房嘛!可是,但是,但可是,可但是,唉,让救心者怎么说他们呢?
至于将zhichishirizicisi与jiqixi等乱点鸳鸯谱,那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了。事实上,为了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25周年,早在三十六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便在《文字改革》1983年2月号上撰文并明确指出:由于“拉丁字母不够用”,除了采取在某些字母上添加零碎等措施之外,“另一种办法是让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场合代表不同的音。”“《汉语拼音方案》只有一个字母代表两个音,就是i,它在z,c,s,zh,ch,sh,r的后面代表一个音,在别的字母后面代表另一个音。”
至此,就算您再怎么迟钝,再怎么不学无术,再怎么自以为是,也总该理解一代天骄先生三年前的旧帖《此i非彼i》了罢。
请列位看官千万注意,这可是吕叔湘先生的原话啊!纵然炮制《中华通韵》初稿的中华诗词学会外行老干们不知道吕老先生的这个说法,诗词学会内部总要至少履行三级校审手续,并初步对外征求意见后才可形成呈送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的送审稿吧?那么,诗词学会内部那些负责校核与审查的新声旧韵老干们又是干什么吃的?再三把关之下,怎就没发现如此重大原则性失误呢?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把国家语委也给一起拉倒坑里去了,而且面对众多有识之士的强烈质疑,中诗学会仍然会同教育部门强推所谓《中华通韵》,并固执地在有关学校搞什么试点,结果闹出与强推中古平水韵同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当代诗词界三大笑话之一。
2、改组原则
仓促之间,初步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议有关党政部门派员兼职,以便把握政治方向,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作协均可派员兼任中华诗词学会最高管理层有关职务。
2)有关党政部门派员若为诗词行家,建议直接参与主要领导,并把握政治方向。否则只管把握政治方向,放手让内行领导具体事宜可也。
3)人员占比方面,纯粹的新韵诗者/新韵诗词学者/新韵诗词评论家/新韵诗词作曲家/新韵诗词资深记者等等宜占2/3以上多数,从旧韵转为新韵的原旧韵诗者原则上不超过1/3,纯平水韵诗者原则上一个也不留。可酌选旧转新诗者2~3人主抓声韵易帜善后事宜,原中诗学会领导层中的外行型热心新声旧韵老干部、老学究,可以酌情改任学会顾问之类。
4)应为现代自由体新诗的上层高端代表留出必要的名额,以便增进了解,并为日后对广义中国诗词界五花八门的国字号诗词组织进行整合,实行一元化领导,逐步改变诗词中央林立,令出多门却又互不节制的混乱局面预留伏笔。
5)改组后的核心领导成员中,须有教育部高教司主要官员,以便接洽日后调动高考指挥棒事宜。
6)尽量体现老中青三结合原则,哪怕是象征性的。不过,现阶段还是应以中老年诗者居多为宜。
7)应有社科院文研所的代表和/或其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诗词学者实质性担纲学术部工作。
8)应给全国在任中小学语文教师分配适当的代表名额。
9)青少部部长、副部长等宜由纯新声韵青年诗人担任
10)培训部部长及所有部员必须由确有专长的专家担任
11)部门主要成员中,应有国安部和公安部的代表名额。
12)组织机构宜增设音乐部,以便接洽为诗词谱曲事宜。
13)组织机构可考虑增设国际部,以便接洽与海外交流。
14)组织机构尚可考虑增设广告部,以便减轻国家负担。
时间关系,只能这样简单地观其大略,请恕不一一展开解释了。
3、改组后的主要任务
不客气地说,当下的中国古典诗词界混乱不堪,可谓百废待兴,百事待举。学会改组后任务十分繁重,可谓纷繁复杂,大体上至少涉及以下诸事。
1)建立健全中华诗词学会组织机构。
2)重新制定近期、中期、长远规划。
3)修订完善中诗学会各项规章制度。
4)暂时叫停“诗词之乡”考评活动,重新厘定考评办法。新的考评办法中,普及推广新声韵及其成效应作为硬性指标之一,同时建议考虑废除“诗词之乡”荣誉终身制。
5)在全面普及推广新声韵的基础上,除东南一带典型的类平水韵方言区实行不定期“有条件的一国两制”和广义北方地区现年71岁(暂定)以上诗者外,全国范围内一律全面废止无法确读的中古平水韵及与之一脉相承的词林正韵。
6)尽快将振兴诗词的战略重点调整到广大青少年身上,实质性地将中华古典诗词创作的接力棒交到一代代青少年手上。此乃在真正意义上振兴中华诗词之王道,别无他途。
7)与教育部接洽,酝酿调动高考指挥棒。
8)研讨并酌定过渡性质的狭义新韵韵书。
9)废止《中华通韵》十六韵并消除影响。
10)酌情开展“实事求是”之教育与讨论。
11)组织人马下大力气在诗词界拨乱反正。
12)采取措施全面解除诗词学术研讨禁区。
13)取缔广义北方地区旧韵系统诗词大赛。
14)尽早推出中学生诗词赛及青年诗词赛。
15)向中央打报告,争取必要的资金扶持。
16)约束诗词掮客规范诗词图书出版市场。
17)考虑并研究设置几个区域性学会分会
18)在各大诗词园地建立健全实名上网制。
19)协调地方政府,对县级学会政策倾斜。
20)酌情增设专职而专业的学会管理人员。
21)重建中诗学会直属的网络诗词园地等。
时间关系,就简单谈及这些吧,仍请恕不一一展开解释了。
二、其它配套举措
在真正意义上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更是一项十分纷繁复杂的国家级系统工程,绝非诗词学会几个人独自在那儿空喊几嗓子或是搞几个形象工程那么简单。既不能简单事情复杂化,也不能复杂事情简单化。多年来对韵的认知便是简单事情复杂化了,对诗的认知却又复杂事情简单化了。窃以为,现阶段任何急功近利的举动言行,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会给本已沦落不堪的当代古典诗词雪上加霜。各有关方面、有关人等,均需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客气地说,这场史无前例、持续近二十年的诗词大跃进,已从根本上破坏了正常的诗词生态环境。我们耽误的时间已经够多,容不得再走错路、弯路了。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艰难局面,实在是太过不容乐观了呀!当然,只要我们能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勇气与担当,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仰,科学的态度,冷静的头脑,审慎的思维、不懈的努力,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只要假以时日,在真正意义上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的美好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话虽如此说,然而既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就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配套举措毕竟还是需要尽快跟上的。振兴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乃是国家与民族的大事之一,是应由各有关部委、有关方面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中诗学会不过是个具体业务层面的牵头者而已,大主意还是要由有关党政部门来拿,进而在党中央、国务院、人大常委会和中央军委的宏观指导下,循序渐进并卓有成效地逐一开展相关的具体工作。窃以为,至少在以下方面,还应有相应的配套举措并适时跟进才好:
1)中诗学会应强化对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作协等党政部门的汇报沟通。
2)作为过渡,同时也为重新聚拢人心,建议恢复中华诗词论坛并尽早试运行。
3)各级诗词学会均宜参照前述建议思路,尽快完成科学化专业化的学会改组。
4)各级学会均应打造及时纠偏机制,而不必等到几年一届的全代会之类解决。
5)严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质量,必要时重新登记,并试行地方逐级推荐制度。
6)各级政府均宜酌情加大对同级诗词学会的扶持力度,并注重解决实际困难。
7)各新闻媒体应切实加大对当代古典诗词界的持续关注力度,而不是一阵风。
8)今后有关部门对国字号诗词学/协会的审批,尚应征得中华诗词学会的同意。
10)逐步取缔违规设立的各类国字号诗词学会或协会,可酌情改为某某分会等。
对此不妨多说几句,曾经有个以山水悟道先生为会长、以狂孤野狼先生等人为副会长的中国诗词协会,其最高管理层设置、协会章程内容等等,各主要方面与中华诗词学会几乎如出一辙,简直就是中华诗词学会的翻版,只不过领导班子成员更年轻,多为中坚诗者。
多年来,各类名目繁多的国字号诗词学会/协会俨然十八路反王,各据山头,各自为政,结果真正具有半官方背景的中华诗词学会客观上反倒被完全孤立起来,几乎沦为“老年中华诗词学会”了,这是极不正常的。
一方面说明中华诗词学会的号召力实在太过羸弱,大家都不服气,才自立国字号诗词学会/协会与之抗衡;另一方面也说明,有关部门对国字号诗词组织的审批未免太过随意了一些,当代中国诗词界就那么大,用得着林立那么多诗词中央吗?
对此,可由文化部、民政部会同其他有关部委联合发文至各省市区,明确国字号诗词组织的审批必须先征得中华诗词学会的同意,借以增强并维护中华诗词学会的权威性。否则,如此孤家寡人的中华诗词学会是难以担起牵头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的历史责任的。
11)精心准备,周密策划,有序实施,建立健全国字号诗词网站入门门槛制度。
12)强化对中基层尤其是县级诗词学会的学术指导,今后这一级学会至关重要。
13)今后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时,应适当注重诗词并应加大鉴赏能力培养力度。
14)对天赋异禀,确实突出的青少年在校诗者,建议酌情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
15)发动并鼓励知名作曲家踊跃为当代优秀古典诗词谱曲,做成MTV或演唱。
16)强化开展 “知人论世”式评诗活动,尽快建立健全诗者个人信息档案库。
……
一时之间,大致想了这么多,时间关系,加之电脑故障,照例不拟展开细说。需要说明的是,因对有关背景情况不甚清楚,以上所及可能失于胡思乱想甚或胡言乱语也未可知,中诗学会等各有关方面批判性参考可也。
另外,第16)条虽然排在最后,却至关重要,诚盼下大力气规范为宜。最后,就让我们援引特约记者的一篇主帖结束本节吧。有些言辞可能失于过激,不过,为了忠实于原文,还是照录如下,大家批判性地浏览可也。
【本记者按】
受全国新声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委托,郑重向诗词界及其各大诗词园地建议如下。
建议各大诗词园地为常驻诗友建立健全个人信息档案库
不久以前,授渔者先生出于佐证“知人论世乃古今第一评诗准则”之需,曾贴出过吟者八年前习作《寡妇吟》。屏间交流时,多位诗友提出介绍吟者生平简历的要求,授渔者未置可否,随后便被无端禁言并被挡出大中华诗词论坛。其间,某某先生曾对《寡妇吟》尝试解读,由于无法对吟者知人论世,便只能就字面意思进行俗法点评。又因对颔联字面意思解读有误,结果对通篇的字面理解都严重有失偏颇,甚至解不通。当然,吟者言外之意就更无从探究了。
尽管如此,客观地说,较之多年来盛行的廉价的“欣赏”、“大赏”、“激赏”之类,感觉某某先生仍不失为一位不可多得的俗法点评高手。然而,请恕我直言,纵然某某先生的俗法点评技艺再怎么高,终究难免隔靴搔痒。错当然不在某某先生身上,而在当下的诗词评论大环境。总体而言——非指个体,韵已非韵,诗更非诗,评亦非评等各种怪现状可谓俯拾即是,屡见不鲜。这与党、国家和民族的相关要求显然不相适应,更与我们国家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式格格不入。窃以为,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古典诗词界之不堪、古典诗词界之荒唐,古典诗词界之贪婪,古典诗词界之不自律,应该是最为严重的。
多年来,吟者就诸多方面提出过许多独具特色的观点,其中好些观点都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级别的。比如诗有别悟,非关学也,诗乃心声、无情不成诗、无味不成诗,再如韵乃声韵、音色关情、赏诗的最高境界乃在赏心,又如诗人最基本的素质乃是多愁善感,就声韵而言,近体诗或曰格律诗有别于其它诗体的本质属性或曰核心属性,乃在其无与伦比的音乐美,等等等等。笔者高兴地看到,随着全国新声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会同不计其数的天下同仁鼎力推动的二〇一九五四声韵易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随着中华诗词学会的根据地中华诗词论坛于二〇一九五四前夕不失时机地配合性关闭,随着草案性的《中华通(十六)韵》的姗姗来迟,吟者的一些正确主张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盘踞在诗词界上层、只为谋求个人、小团体、小圈子利益,而置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大义于不顾、置全体国人观感于不顾却又无理握有诗词界话语权的少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仍不甘心失败,仍在负隅顽抗,仍然企图铤而走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此处所谓同志,不仅是指心系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兴衰的全体热心诗友和热血青年,还包括诗词评论工作者、新闻记者、各类宣传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一切热心人士。窃以为,华夏诗词论坛作为现阶段相对最火的诗词论坛之一,正面临着快速发展壮大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兄弟诗词园地的严峻挑战。为诗友计,为诗词计,为论坛计,为中国当代古典诗词计,为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大义计,为了全面实现习主席二十一世纪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笔者郑重建议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
1)尽快为各大国字号诗词园地常驻资深诗友建立健全相对详尽的个人简历数据库,以后视情况逐步扩展到包括新来诗友在内的全体诗友,同时逐步制定并推行配套的实名上网制,并施行准入门槛制度及配套的审稿和审查制度等等。窃以为,这是根治俗法乱评诗、瞎评诗,快速抑制铺天盖地的诗词泡沫,尽快让现代民族诗词文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和催化剂,同时也是抑制诗词网络犯罪等一切违法乱纪行为的不二法门。
2)就各大诗词园地而言,建议站方倡议版主以上级别的诗友带头执行,以便逐步形成风气和惯例。当然,实际运作时应先合理安排、周密计划,操作过程中应有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及相对固定的格式,再就是尽量细化操作步骤,紧凑安排操作环节,科学组织与当前业已习惯了的日常诗词交流平行作业,并切实增强预见性、前瞻性,以便及时而有效地解决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在保证网站安全、日常诗词交流、个人信息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数据库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健全。
建议将此建议抄送论坛乃至党和国家层面的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节  中华古典诗词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一、振兴中华古典诗词乃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前所述,若是以唐宋元明清传统诗词为参照系,在真正意义上振兴当代乃至未来古典诗词文化,乃是一项十分纷繁复杂的国家与民族层面的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委实可谓任重而道远,绝非三年五载之事,更非一蹴而就之事,也绝非诗词界一个行业之事,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有关部门、各有关方面、各有关学术团体精诚团结、集思广益,通力合作、长期努力才行。
若是仅就声韵易帜而言,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根本好转无疑是可行的。但是,若想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振兴当代乃至未来古典诗词文化,即便本白皮书内外的诗词界有关大是大非问题全都迅速拨乱反正了,各个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在短时期内全都具备了,也得至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可望全面赶超元明清诗词的整体水平。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吟者这样讲,当然有相应的理由,不拟全面展开,仅例说如下:
1、缘情殊非易事
诗心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那是人们心之灵层面的东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绝非靠几次活动、几场运动便能轻易改变的,得有一个过程。这可直接关系到缘情,更关系到缘什么样的情。
2、得味至关重要
有了真情、浓情、至情作为前提保证,艺术表现手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相关理论知识其实不难理解,但若转化为熟练运用的创作技能,也需要一个过程,一如掌握了游泳知识却未必会游泳。
3、出新谈何容易
格律诗词历经唐宋元明清上千年的发展,该涉及到的,古人绝大部分都曾写过多次,出新的确越来越难。而一味模仿显然又失却了原创价值,毫无生命力,因此必须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困难再大,也应设法力争出新才是。无论如何,出新都应成为当代乃至未来古典诗词创作永恒的主题。
4、炼字或许最难
毋庸讳言,文言文废止,白话文大兴之后,现代读书人以古代汉语为核心的广义古典基础普遍薄弱,此乃不争的事实。而传统诗语向来讲求凝练,现代读书人课外若不自行大补甚或恶补,文字这一关就过不去。所以,尽快用高考指挥棒适度调动一下,既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十分迫切的。
5、诗有别悟,非关学也
诗极另类。吟者“诗有别悟,非关学也”之观点,早已赢得包括众多平水韵资深诗者的赞同。一般而言,这种悟的成分至少可以占到七成以上。因此,在青少年中发现并培养悟性出众、审美洞察力敏锐的接班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循循善诱和独具慧眼了。总之,振兴古典诗词必须从娃娃抓起。
二、预测几种非常可能的良性变化
如果一切顺利,至少以下方面的良性变化,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1、文学性强的诗词将越来越受青睐;
2、青年诗人将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
3、诗人将成为仁人和高雅的代名词;
4、国民整体性文笔素质将大幅度提升;
5、将会出现可与历代名家谐美的大家;
6、将会出现全新而公认的诗词平仄谱;
7、平仄衍生的新字词组合将明显增加;
8、真正优秀的当代诗词将被谱曲传唱;
9、真正优秀的诗词集低价肯定买不来;
10、将彻底摆脱编导演观集一身的尴尬;
11、良性发展的优胜劣汰机制必将形成;
12、铺天盖地的诗词泡沫将大面积消散。
三、赶超史上最高峰大唐的难度极大
纵然一切顺利,并且假以时日,赶上甚至超越大唐也难度极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吟者这样说,当然也是基于相应的考虑,也不拟全面展开,还是例说如下,比如:
1)大唐时候的广义文学艺术样式比现在少得多得多,加之科举推动,读书人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诗词歌赋以及其他应试范畴。而今则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孩子们的升学就业负担很重,余力实在有限,加之网吧、游戏等各种诱惑也多,已然无法与唐人的优哉游哉相比,将来或许更难。
2)唐代诗人年轻时大多有过游历经历,遍游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造化之美,甚至亲身体悟和尚、道士的生活,“诗外”的生活基础相当扎实。而今的学子们则不然,在校期间往往是家庭、学校、课外班三点一线,毕业前后又要忙着找份称心的工作,对大唐读书人恐怕只有羡慕的份了。
3)唐人包括各种古籍经典在内的古典基础启蒙绝大多数始于儿时,而今的学龄前儿童乃至学龄中青少年则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学奥数、学英语等课外班和课内班,以及中考、高考、考研、考博上了。填筑、夯实以古代汉语为核心的广义古典基础的精力实在有限,时间也要往后至少拖上10年。
4)唐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创作态度,以及全民打心眼儿里爱诗的底蕴是难以复制的。而今快餐式粗制滥造成风,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诗词集白送都没人要,照样乐在其中。至于唐代诗人出远门甚至可以不必带盘缠,会吟诗就行,时人做梦恐怕都梦不到了。
5)唐人的自信心、自豪感,亦即心灵深处那份霸气与大气,是现阶段多数读书人所无法企及的。大唐时候乃是实实在在的天朝上国,国民可以深切感知的那种强大。而今呢,虽然我国诸多领域都突飞猛进,有的世界领先,有的名列前茅,但我们显然还不能说已成世界第一。不久的将来,我们真成绝对的世界第一了,毕竟还有前述其他方面条件的制约。所以,日后的宣传活动中,赶超大唐之类口号,建议慎喊为宜。
三、相对较为现实的近期、中期、长远赶超目标
1、世纪内总体规划
综上所述,如果一切顺利,振兴中华古典诗词的世纪内规划似可考虑为:
1)自现在起,10年之内,应属初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重塑健康的古典诗词生态环境和扎扎实实地打基础阶段。力争初步涌现出一批真正文学性强的元明清二三流水准以上精品佳作。
2)自现在起,30年内,亦即到建国100周年时,应属进一步并最终全面彻底地完成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时期,当力争进一步涌现出一批可与元明清一二流水准谐美的真正文学性强的精品佳作。
3)自现在起,80年内,亦即到本世纪末时,应属最终完成打造中华古典诗词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时期,届时可望不断涌现出更大批量的与元明清一流水平谐美的真正文学性强的精品佳作,并力争基本上全面达到或略微超越元明清总体水准。
至于届时究竟是是十分接近,总体持平,还是略有超越,吟者眼下还难于准确预测,得看看动向,进一步观察之后再说。鉴于本世纪已然过去的20年在诸多方面造成认知混乱,诗词创作粗制滥造的惯性极大,今后10年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也至关重要。唉,若是本世纪初便开始实质性起步该有多好啊,而今掐指算来,当真是时不我待啊!
2、后续前景展望
基于前述,二十二世纪以后的远景展望,全面接近、达到、甚或超越两宋总体水准,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现实上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鉴于眼下只能算是吟者私下之梦想,还是就此点到为止吧。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华古典诗词的未来前景,赶超元明清总体水准,应是扎扎实实地迈出的第一步,并可考虑设定为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
然后是设法接近宋诗,最后是努力达到甚或超越宋诗总体水准。事实上,宋诗的水平也是很高的,仅次于大唐。至于宋词,纸面上当然也可望如此,但词是用来演唱的,如果不能与演唱挂钩,便不能算真正的赶超。这一点难度很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面赶上甚或超越大唐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除非将来某个时期适度恢复浅近文言并同步改革教育制度,同时配套其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论上也并非绝无可能。届时我国综合实力成为响当当的世界第一后,下更大力气扶持古典诗词时,一切都有可能。
当然,以上只是就整体而言,并不排除个别诗人词家异军突起,昂昂然如野鹤般傲立于中华诗词史,或与李杜苏辛并列。不过,我们现在是在谈论中华诗词整体,与个别尖子无涉,这是两码事。
五、吟者感言
总之,中华古典诗词未来前景可期,大有希望。然而面对严酷的现实,此时吟者又不禁在想,在全面实现习主席二十一世纪中国梦伟大构想的历程和结果方面,当代中国古典诗词界只要不再拖后腿,便是大功一件。
而这一切的一切,必须建立在尽快全面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基础之上,包括必须在即将召开的第五届诗词全代会或提前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当机立断,还现代读书音亦即普通话语音系统以法定的全国范围的正统诗韵地位,包括给时下的平水韵诗者以合情合理的出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更包括还一代代青少年以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还包括……
在此,吟者郑重建议,在本世纪末总体上赶上甚或超越元明清诗词整体水准,理当作为中国当代诗词界的奋斗目标。如果连这个目标都不敢设想或者干脆没达到,那么应可视为包括吟者本人在内的所有二十一世纪诗人词家的耻辱。
在真正意义上振兴中华古典诗词文化任重而道远,全国新声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以及吟者本人,愿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军委以及新一届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下,与全体现代读书人并天下诗者一道,为在真正意义上振兴当代乃至未来民族诗词文化而共同努力奋斗,竭诚奉献自己的一切,鞠躬集萃,死而后已!
祖国,我爱您!
中华诗词,我爱您!
现代读书人,我爱您!
青少年朋友们,我爱您!
【《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草案)全篇正文完。前言、结束语暂时从略】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6
发表于 2020-9-27 21: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平水韵有顽强的生命力》〔修订稿〕

http://df.xlwx.cn/thread-59779-1-1.html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6
发表于 2020-9-27 2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妨对比一下。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6
发表于 2020-9-28 1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文可以看出,这位吟者先生应当是“唯新韵论者”,他反对平水韵的理由是“有道是不破不立。中古平水韵依托早已无人能够确读的唐宋正音”,貌似有理,实则无理;作者之所以产生误会,是他缺乏必要的汉语声韵常识之故。请参看拙文《为什么平水韵有顽强的生命力”。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3

回帖

0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0: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0-9-28 10:10
  从此文可以看出,这位吟者先生应当是“唯新韵论者”,他反对平水韵的理由是“有道是不破不立。中古平水 ...

吟者先生的理由好像远不止此,孙先生何不阅读一下第四章呢:
http://df.xlwx.cn/thread-59764-1-1.html
http://df.xlwx.cn/thread-59765-1-1.html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3

回帖

0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0-9-27 21:56
《为什么平水韵有顽强的生命力》〔修订稿〕

http://df.xlwx.cn/thread-59779-1-1.html

呵呵,孙先生若是认真读过第四章,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吧?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6
发表于 2021-12-6 16: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香港大中华论坛的一个帖子:


论近体诗的范畴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


  文体范畴的形成是约定俗成的,这是大道理;违背约定俗成的诗论家们的一己之见是小道理。所谓约定俗成,实际上就是从众,只要是大多数人赞同的文体范畴,就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小道理可讲。




  从唐朝直到清朝,绝大多数有影响的唐近体诗专集或专辑里都把循规蹈矩的律诗和变格拗体律诗选进来,我在《正本清源》一文里已有论证,就不重复了。所以,近体诗的范畴就只可能是循规蹈矩的律诗为主,变格拗体律诗为辅的格局。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的观点到此为止,不再参与讨论。


  附:关于平水韵和新韵的关系,亦可作如是观。当今诗界的近体诗的创作,一直是平水韵占有绝对的优势,采用新韵的作者和作品远不能与平水韵并驾齐驱;这就是约定俗成的格局。所以,双轨制将是比较合理的主张。新韵的推行,任重道远,除非是今后采用新韵的作者和作品占有绝对的优势,则另当别论。当前完全排斥平水韵的主张,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6
发表于 2021-12-6 16: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是硬道理,近体诗创作中绝大部分人使用平水韵,平水韵就一定是近体诗用韵的主流。哪一天新韵能在诗坛中被绝大多数人广泛使用时,再谈自己充当主流不迟。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6
发表于 2022-6-30 17: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孜孜不倦的精神可嘉 ,可惜缺乏高屋建瓴的方法论,从大方向看,全部都是废话。
大方向错了。必定一事无成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3

回帖

0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22: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先生好!
小小诗词公益志愿者而已,你的意见估计吟者先生应该也能看到。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2-25 01:36 , Processed in 0.0849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