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317|回复: 0

[诗歌鉴赏] 喻诗学与喻修辞学的诞生2数学思维产生的喻诗和喻修辞

[复制链接]

6

主题

1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21-4-11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按语:喻修辞是零散地分布在喻诗学四部曲中的,我们将它们地摘出来,也就能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喻修辞学的架构。喻诗学九道33维(约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新的诗学理论。
喻诗学四部曲具有魔方现象,以本节而言,是用修辞来讲喻诗学的数理贯通的,但反过来,这一节的喻修辞学又是用数理来讲的。也就是说在喻诗学四部曲中,经常有这种现象,一篇文章的论点与论据是可以颠倒过来的,也就是说当论据作为论点的时候,原先的论点就跟着变为论据。
也就是说,喻学的知识体系突破了人类认知历史上最著名的定律——因果律,在喻学的知识理论体系中,因和果是可以互相变化的。就好像画一个圆,终点和起点是重合的。终点就是起点,因而因也就是果,果也就是因。当然这一篇是从概念论证的角度来讲的。
这是中华喻文明的超胜所在,它也是世界上目前看来唯一打破因果论的基础理论(此篇只是众例之一)。
在《王子居诗词:喻诗浅论》里讲过很多多维修辞的案例,包括修辞的多维合体、叠加运用、循环运用,虽然现代修辞学中有兼用、套用、连用等说法,但它们相较王子居的多维修辞,显然还是十分简单的,王子居对修辞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定义,比如2003年他创立的比喻学,就是用全新的视角讲解比喻。
而对其他修辞,尤其是在更深的层面,王子居亦有自己独特的概念,比如辞维的交集,他依然是用数学概念来理解文学概念。所谓交集,取自数学概念,假设我们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画圆,要求每一个圆的直径超过这个正方形长度的一半,那么无论我们以任何一个点为圆心画圆,不管画多少个圆,它们全部都会产生交集。如果我们将圆的直径缩小,那么它们产生交集的概率就会变小,直径越大,产生交集的概率和交集的面积也就越大。
文学中的修辞格具有交集这个特点(因而也才有现代修辞学中的兼用、套用等),正是因为王子居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修辞格的这个特点,他才能创造性地运用多维修辞、叠加修辞、循环修辞……
比如映衬(小圆)有正反衬,而正反衬与正反对比(大圆)、对偶(中圆)都是阴阳哲学对的范畴,而映衬的用法如用自然形象、景物来映衬心境、情绪,那么当对比的范畴缩减到自然景象的描绘时,对偶、对比、映衬就很容易重合、交集。这是性质或特点层面的交集。
又如《王子居诗词:喻诗浅论》中提到的循环修辞,当映衬与隐喻合一时,就可以形成循环映衬。而事实上,拟物和拟人的相反关系,互体、互文、回环、回文等,其实都存在一种反向循环的关系。又如委婉里的谦语,它和夸张就是一个相反的关系。它们或者相反,或者能够循环,其具体的变化,也许还需要更多发现,更多研究来论证。
而拟物、拟人与通感、移觉其实存在一种递进、变体的关系,而象征出自隐喻,它们的关系就更加密切,是一种子母的关系,其交集就更容易实现,所以王子居的喻诗中就多有隐喻与象征一体的作品。这是具包含、先后或因果关系的交集。
而同样的,古代的讽寓(譬喻算是比喻的一类,讽寓其实介于明隐喻和譬喻之间,类似佛学中的譬喻),跟现代修辞中的讽刺、婉曲(委婉)、警策、示现,亦非常容易实现交集。这是近似性或相似性的交集。
而顶真被王子居化用为喻兴一体、起兴转进乃至喻兴一体转进,则是将顶真与比兴合体而用并同运比喻。这是因部分辞格转化、叠加而产生的交集。
喻诗是以象为载体不断贯通的,按照王子居的思路,用数学概念来理解文学修辞的运用,那么象就是所有修辞的终极交集,亦即是一幅图中所有圆的共同交集区或共同交集点,所有的修辞都可以在象这个最原始、最简单、最初级的载体上实现交集,因而以象为基础进行贯通就可以出现多维修辞、叠加修辞、循环修辞……
同样的道理,喻诗学中气、意、性、理、数、喻等维度的诸多分维度,也是以象为共同交集区或共同交集点的。
而正因为如此,《龙山》一诗以抽象的龙山为基础之象,才能实现三十三维的诗学构境。
王子居对修辞学中这种概念树、概念交集的论述,他在其著作《局道》中对局演的概念树之贯通交织、交织贯通(交集现象的另一种更立体更广泛的哲学概念)有更清楚、深入、丰富、抽象的讲解。
无论是辞格的多维交集还是诗意的多维交集,这种数学逻辑的描述在王子居看来都要比用文学逻辑去描述更形象,更易懂,更简洁,更明确。
最后我们用一句绕口令式的句子来总结一下:王子居是在用喻的贯通性方法来讲喻诗贯通多维修辞的贯通方法。因为将数学概念(交集)贯通运用到文学概念中的修辞概念之多维贯通概念上来,本就是喻学彼此贯通原理的一种跨学术领域的贯通运用。
华夏喻学具有无穷贯通性,而数是喻学贯通基础四维中的重要一维,因之很多数学概念,其实直接就可以化用为文化的、文学的概念。从《古诗小论》中的格律诗的黄金分割率开始,到《古诗小论2》《王子居诗词:喻诗浅论》乃至《龙山》,都有数学概念的诗学运用。
另外,在《古诗小论2》中王子居讲过喻文字对中国古诗的决定性作用,同样的道理,喻文字里的多维贯通性对修辞也一样适用。
这一节亦是《诗演》一章的组成部分,因为这一节用数学概念理解文学贯通,它使诗演中的三十三维构成原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或者说它从侧面提供了一个更形象、更简单的理解。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3-29 00:59 , Processed in 0.0885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