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影下看种姓制度 午饭后导游带我们沿街慢慢走向停车点,照他的说法是去接接地气。说实在的印度的著名景点,大多自成结界、远离人居、不带俗世脏、乱、差现象。基本上很少在集市、街道上,去和他们自然相处、交流。只是这条街不像主街或干道,显得极不规则。除了街道中心的车行道和中间的隔离,划线尚标准。有的路段到有颇为整齐的临街商铺,有的地方因古树和老建筑、街边的人行道时宽时窄,有些地方还有比较宽的小坝子。给一些做小生意和小手艺留下了余地,东一团西一团的围着些人。从卖零食、水果、到耍玩意,纪念品、杂物到小吃。更有不少游走小贩、把东西顶在头上,吆喝着在人群中穿梭。 正行走间、忽然一道鞭影在我们旁边抽过,打在一个十多岁的少女背上。我们一行中一个妇女习惯性的爆出声:“不准打人”她身边的男子也跟着吼了声“干啥子”!那个拿着鞭子的小个子、穿着一身整洁的服饰,戴着顶小花帽。向我们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双手合什向我们点了一下头、好像是致歉吧?然后顽皮的一笑、回头就走,我一看最多不过十三、四岁、完全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这里那妇女还怒气未消的在念叨:是哪一家的恶少,大街上敢用鞭子打人!地导忙过来劝导,说:他不是什么少爷,是商铺时的门童、你没看他穿的那衣服吗?最后干脆把我们招呼在树荫下,给大家认真说一下:“这里情况不同、只要不是找你们的麻烦,最好别去管闲事”。刚才被驱赶的几个女子都是“达利特”,你不清楚是非原委、去呵斥、阻止是不对的。以前有个游客去阻止,还因此赔了店家的损失、因为阻止使肇事的贱民跑掉了。 同时他现身说法,拿自己举例说:比如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父亲为了培养我很辛苦的挣钱,我也很争气的考上了我国最好的尼赫鲁大学、并取得了中文和国际经济双学位。但因出生在第四种性的家庭,一直无法从事真正想做的工作。开始并没有认命,但连续几次参加外交官的考试、尽管都是高分却仍不被录用后终于清醒了。不得不选择现在的职业,虽然心里无比的愤慨、但面对现实却非常无奈。他说:我们种姓制度延续几千年了,从来没有那个民族和时代能改变。连你们中国人最崇拜的佛祖也没能改变。 印度的种姓分有四个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此外实际上还有一个、很庞大的最底层 没算进去。那就是:“不可接触者”,也称为“达利特”或者“贱民”。而且每个阶层中、又按高、中、低,起码分成了十几、或几十个不同的小阶层。每个阶层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最上层的婆罗门、主要是神职人员,从事宗教祭祀活动、在各种寺庙中接受供奉。现代很多婆罗门后裔也在政府部门任职,主管教育文化等上层建筑,极有话言权。据说现在已经没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婆罗门了。因为婆罗门只吃和他同一种姓的人做的食物,而且吃长素、从心里抵制吃肉、认为是不洁的。第二阶层刹帝利是先前的皇帝、贵族等上层人士,负责守护婆罗门。军、政两界及管理国家。现代刹帝利也从事如医生、法官、政府公职人员等高端职位。第三层吠舍是最早占领印度的雅利安人老百姓,没有政治特权、从事经商。第四层首陀罗即古时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在先前是奴隶、仆役和手工业者。人口最多、最穷、但随着现代社会所谓名义上去除种姓制度,及 新兴职业的大量出现、底层的人也能受到教育后。也能从事收入较高的新职业,因此三、四层、已经开始混杂了。甚至不少吠舍已不如首陀罗。比如带我们队的导游已算高知,从经济收益看放在三层也算佼佼者了。但社会地位则无法改变,这个我们当然能理解。 就如我国元朝时,元制: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就把人分为十类,尽管改朝换代多次、流毒依然在。直到文革、中国的文人不是还被称为臭老九吗?更不消说先前的几类份子,我们的确也不能鄙视人家。何况人家鞭打的还是连底层都算不上、称为达利特或贱民的不可接触者。为仆作婢都没人要、只能做最肮脏和低贱的活路,可以说连畜牲都不如者。他们不能与高种姓的人接触、不能在村庄里居住、不允进入寺庙、不许坐在有种姓的 印度教徒身边吃东西、更不能使用同样的器具、甚至不准接近其他种姓的饮用水源。大多都是流浪汉或者乞丐。导游反复强调、请把你们的正义感带回国去爆发,我只希望你们平平安安回去。更特别举例说:连自诩强大的穆斯林来了 印度、最终还不是被乖乖地分了种姓,规规矩矩的遵从了种姓制度。诗曰: 人分阶级兽分群,自古丛林法则生。君若不甘终垫底,敢争天下更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