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一:最后几小时的自由活动 或许是印度的神和我们中国的神,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加上和佛教也并无太多联系,所以大部份人都是看一下热闹后、就到广场上耍来了。加上印度和我们的城市也有共同点,只要有人集聚的地方、就有生意做。反正这是最后的一天、应该安排的早安排完了,印度的地导很尽职、他在这最后的时刻依然不停的在争表现。争取和游客加好友、究毕他算得上印度开始觉醒的一代,是已经不安于种姓的划分、不甘愿作神奴的新人。尽管他们也自知无力挑战现实世界,但某种程度上的自力还是能够获得的。比如眼前这个城市的广场、临近寺庙的这一支角就像我国的一个自由市场。从零食到纪念品、各种各样穿的,用的、小玩意儿。只不过没看见有穿制服的人、时不时的窜出来,追得鸡飞狗跳罢了。摆摊卖东西的有、推着小车卖的也有,更多缠着大头巾把东西顶在头上叫卖的。熙熙攘攘、到也是一种格外的繁华,另外可能是寺庙前吧、这里还兴盛着另外一种市场,一开初我以为是搞纹身刺青的,没去关注、心想这印度民间还真够乱的。这种乱糟糟的环境搞这些?真不怕出事吗?而且生意看来还很好。 后来我们团队中、也有妇女中招,因没有零钱要找我借。我才注意到原来这不是纹身,而是一种如美工的塑绘。据说这一种源于印度和非洲的、常用人体装饰物叫“海娜”,音译作“曼海蒂”。是从纯植物中提取的、加入其它材料混合成泥,装入裱花袋内备用。它有个尖细如笔端的小口,使用时有如在蛋糕上挤奶油一样、在人体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型,待泥干了洗掉、植物的颜色就染在皮肤上了。只是颜色并不太丰富,通常只有棕色和黑色。一般按图案大小和难易程度、决定价格,棕色因持久性差一些、价格也相应便宜点。这种古老的身体装饰艺术、据说最早和印度宗教相关,所经在印度姑娘们眼里是非常喜欢的装饰品。几乎是每个姑娘、身上都画有海娜,甚至在结婚的时候会作为仪式采用海娜手绘。由于这项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底蕴,且波及到东南亚,中东,北非各地盛行。所以印度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手艺人,他们被称为手绘师、一块铺地的塑料布,几个圆锥形颜料筒做的画笔,就是他们立身处世的衣食饭碗。不过地导说精明的日本人发现商机后,把原材料的生产抢走大半、并将海娜开发成染发剂,打进东亚和世界各国。当然这些街头艺术家的生意,他们到也无意来抢。究毕这里最常使用的海娜图案,就是些花鸟、孔雀、鱼、莲、荷、曼陀罗等。还有些护法神兽和神秘的宗教符号。而且就管那么几天、最多一、二星期,一次外宾收费才一美元、形同乞讨。世界上有多少这样诚实、善良又向往美好的民族? 其实这种简捷易行且经济的方法,与真正的文身看起来几乎无差异。又不伤害皮肤、无痛,绘制时清凉舒适、耐洗刷。在热带袒露较多的地区,的确可以使人增添不少情趣。手绘师相当中国画中的白描,以至于大家兴致勃勃的欣赏着在美女身上作画。直到快亮灯时、才登车去月光市场,去小吃街自选晚餐。其实认真说起来、只要不带偏见去,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基本上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这种自然形成、或特别安排的这类市场。只不过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习惯各异,卖的东西不同而已。当然不管怎么说、都有一定口碑,而且还是以本地本国人为主的。只是因其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吸引了不少的过客和外宾而已。其实用不着专门选什么主食、就跟着小孙儿吃些煎、炸、烘烤和小串串儿就饱了。认真说那些印度民间逗小娃娃耍的小玩意,到是卖了一大堆。还不要说这本身就是地道的平民市场,单说两国间的币值差异、中国人一般也是很容易接受的。说实在话、可能是对印度的了解较少,这次我发现不像到其他国家、基本上没看到有人大包小包买东西走的。看来经过多年的适应后,我国旅游文明也有很大提高。 身在异乡市井游,奇文外俗令人羞。原声笑貌童心在,手语交流也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