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28|回复: 0

《评古典诗联中的“平仄节奏论”》

[复制链接]

240

主题

1169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07
发表于 2024-5-1 05: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古典诗联中的“平仄节奏论”
  ——联律研究系列之一
  孙则鸣


  按:本文已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2024年4月〔下〕号中发表。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学东渐,自由体新诗取代了古典诗词的主流地位。可后来出现了两大反向的诗潮:一是新诗格律化探索络绎不绝,二是当代古典诗词和对联的创作开始中兴。这两大反向诗潮对于古典诗词对联的形式理论研究和创作,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先讨论后者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初期,我国古典诗词对联的写作法则出现了断层,现代人根本不知如何欣赏和写作古典诗联;以王力与王光祈为首的许多著名学者,生搬硬套西方轻重律和长短律诗歌节奏理论来研究汉语诗歌的节奏,认为“平仄律”是汉语古典诗歌的“节奏律”。此论几乎被所有当代古典诗联声律著作奉为了圭臬。
  可是,本文将证明:平仄律与节奏毫不相干,平仄节奏论是张冠李戴、错得离谱的理论,误导了汉语古典诗词对联理论研究和创作,特别是联律理论受其误导最深,危害性也最大。试论证于下。


  一、形成节奏的两个必要条件
  语言学者刘现强在《现代汉语节奏研究》一书中指出:“节奏就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对比性特征的因素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现象” 。此论揭示了任何节奏的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任何节奏系统,必须具备某种具有鲜明对比性质的因素,学术界称之为“节奏支点”;第二、“节奏支点”必须“周期性交替出现”。
  “节奏支点周期性交替”的必要性已在中外学者中形成了共识。俄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文学学导论》中指出:“诗歌组织的实质在于周期性的复现。” 〔英〕特拉斯克(Trask,R.L.)编的《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指出:“节奏,在言语或诗歌中由凸显的要素有规则地间断出现所产生的知觉模式。这些要素可能是重音〔如英语〕、音节〔如西班牙语〕、重型音节〔如古希腊语〕或莫拉〔如日语〕。”瑞士语言学家沃尔夫冈·凯塞尔指出:“……维雷尔在他的‘论文’中,和许多其他的研究诗的科学家一样,因此替节奏下了这个定义:‘节奏的构成是平均距离所标志着的时间的重新回转。’” 我国语言学家吴洁敏和朱宏达在《汉语节律学》里指出:“形成节奏的要素,一是对立因素,二是周期性序列。语音的对立因素成周期性组合的结果,就形成了节奏” 北京外国语大学黄玫教授在《韵律与意义:20世纪俄罗斯诗学理论研究》里指出:“节奏是由同一类基本单位的不断重复、反复回旋而形成的。” 王洪君教授在《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 里认为韵律的构成“有成规律的反复出现的小周期”。类似观点很多,不一一引述。
  为什么对比性因素是节奏第一要素呢?自然节奏主要是持续运动形式,必定需要能量集聚与耗散不断交替的过程,“聚散”就会形成鲜明对比。例如“潮落潮起”的自然节奏、“一呼一吸”的生理节奏和“下班上班”的劳动节奏,均有 明显“能量聚散”的性质;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把节奏支点称之为实现语言节奏的“动力特点” ,就是“能量聚散”的最好注脚。音乐诗歌的节奏是对自然节奏的模仿,故用对比鲜明的轻重音或长短音来模仿自然运动的节奏支点。
  为什么节奏的周期性如此重要呢?第一、从客观角度看,节奏周期性是万事万物运动中的普遍的现象,李德贵的《周期性节奏律是自然界比较普遍的规律》 就归纳了大量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周期性运动节律现象;第二、从主观角度看,朱光潜在《诗论》里从心理预期和愉悦的角度,论证了节奏周期的重要性 ,大家熟知的“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望春风”就是节奏周期产生心理预期和愉悦的典型例证;曹日昌在《普通心理学》“节奏知觉”一节里也用心理实验论证了节奏周期心理预期的重要性 ,其详论请参阅本人专著《诗词赋联形式通论》 。


  二、我国学者认定平仄律是节奏律的理论根据
  王力和王光祈应当是看到近体平仄的“两两为节”与西诗的“两音音步”相似,且律句的“二四六平仄交替”与“节奏支点周期性交替”似乎相同,才得出平仄律就是节奏律的结论。至于节奏支点,王光祈在《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里不加论证地断定“在质的方面,平声则强于仄声。……比之西洋语言之重音,以及古代希腊文之长音,而提出平仄二声为造成中国诗词曲‘轻重律’之说。”  王力先生则在《汉语诗律学》里明确地声明:自己“设想”平声长而仄声短,从而推断“汉语近体诗中的‘仄仄平平’乃是一种短长律,‘平平仄仄’乃是一种长短律” 。


  三、平仄律与节奏无关的铁证
  铁的事实证明,近体诗平仄结构根本不具备形成节奏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多位现代语言学家采用仪器测定的数据,证明了王光祈和王力对平仄声调对立性质的假设全部不能成立:第一、1934年,白涤洲用浪纹计首次测量了北京四声的时长:阴平为436ms〔毫秒〕,阳平为455ms,上声为483ms,去声为425ms; ;1985年,冯隆的测量与白氏很相近:“声调的时长在句中与在句末不同,句中阳平最长,其他三声基本相同〔阳平259ms,阴平和去声为248ms,上声249ms〕,句末则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较短,去声最短〔上声355ms,阳平320ms,阴平274ms,去声268ms〕。” 可见平仄根本不存在长短对比;第二、冯隆指出:“研究表明,普通话四声的音强曲线并没有显著差异。” 可见平仄根本不存在轻重对比;第三、虽然音高是汉语声调第一要素,但它们都不是单纯的高音或低音,而是滑音;如阳平从中音3上升到最高度5,去声从最高度5下降到最低度1,余可类推,可见平仄不可能有明显的高低对比;第四、现代各地方言的平仄根本不存在“平与不平”的对比,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就不举例了。由此可见,现代汉语的平仄根本不存在任何能形成节奏的语音性质。
  〔二〕即便我们人为地把平声拉长到仄声的两倍,平仄律也不可能是节奏律。道理很简单:律句的平仄结构根本不存在“节奏支点的周期性重复”。
  首先,我们有必要详细剖析所有二拍子式节奏的结构特点:第一、节奏主要是运动形式,而节奏支点是节奏的动力基础。一阴一阳之谓道,节奏支点包括“阳支点”和“阴支点”两种;动力强者为阳支点,如重音和长音;动力弱者为阴支点,如轻音和短音;第二、二拍子的基本节奏单元是“两字步”,音步内部的阴阳支点必须交替;阳支点开头的节奏为扬抑格,其模式是“阳阴|阳阴|……”阴支点开头的节奏为抑扬格,其模式是“阴阳|阴阳|……”;第三、相同的音步结构必须不断重复〔至少要重复一次〕,才能形成阴阳支点的“周期性”。以人走路为例,左右脚各迈一次才能离开原点,古人称之为“一步”;至少要走两步,才能实现左右脚的周期性重复,请见下图〔单下划线表阳,双下划线表阴〕:


  左脚的周期性重复
  ┌──────┐
  左脚 右脚|左脚 右脚|……
     └──────┘
     右脚的周期性重复
      〔图表1〕
  上述三个特点普遍存在于所有二拍子式的节奏里。下表是扬抑格节奏模式:


     基准音步   重复  ……
           ┌───┐ ┌───┐ ……
  节奏公式: 阳  阴 | 阳  阴 |……
  ------------------------------------
  步伐节奏:左脚 右脚|左脚 右脚|……
  钟摆节奏:左摆 右摆|左摆 右摆|……
  潮汐节奏:潮涨 潮落|潮涨 潮落|……
  呼吸节奏:吸气 呼气|吸气 呼气|……
  日 节奏:日升 日落|日升 日落|……
  月 节奏:月圆 月缺|月圆 月缺|……
  音乐节奏:强拍 弱拍|强拍 弱拍|……
  轻 重 律:重音 轻音|重音 轻音|……
  长 短 律:长音 短音|长音 短音|……
  …………
       〔图表二〕
  按:若把阴支点排在前面〔阴阳|阴阳|……〕,就是抑扬格节奏。
  再次强调一下:所谓“节奏支点交替”,只能是阴阳支点在音步内部交替;所谓“周期性”,必须是阴阳交替的音步结构不断重复〔至少重复一次〕才能实现节奏支点的“周期性”,违背此规律者就是拗句。
  可以断定,任何二拍子式自然节奏运动,绝对不允许出现“阳阳|阴阴”或“阴阴|阳阳”的格式。其一、它们不但根本实现不了图表一、二式的节奏支点“周期性”,而且连动都动不起来;试问:有誰走路能一腿连迈两次、另一腿再连迈两次?钟摆怎么可能左摆两次再右摆两次?哪有可能每天朝阳连升两次而落日连落两次?余可类推。其二、若平仄律的确是长短律节奏,那么“平仄|平仄|平”应当是典型扬抑格律句,而“仄平|仄平|仄”应当是典型抑扬格律句了;可它们却是货真价实的典型拗句!——论证至此,“汉语近体诗中的‘仄仄平平’乃是一种短长律,‘平平仄仄’乃是一种长短律”之论错得离谱,已经铁证如山了!
  其实,早在1958年,我国诗刊编辑部组织全国诗人学者讨论新诗形式时,也针对平仄与节奏的关系展开了大辩论。何其芳、罗念生、林庚和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平仄与诗歌节奏无关”;特别是林庚对于平仄节奏论的批评一针见血:“古希腊利用长短音,英文诗利用轻重音;而无论所利用的因素如何不同,却必然都是形成一种重复。例如英文诗中的‘轻重、轻重、轻重’,就正是不断的重复。这里我们又从而可以看到平仄的作用是恰恰与此相反的。首先按照平仄律是绝不允许出现‘平仄、平仄、平仄’这样排列的,相反的,平仄律把它安排成为‘平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这正是避免重复的排列。” ——钱中文、刘方喜等学者在《自律与他律——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一文里,对这场平仄大辩论就作出了总结性的评介:“平仄确与时值性的节奏无关……王力所谓的‘声调是高低关系’而非长短关系,已基本上成为了语言学家的共识,可以说在造成节奏鲜明上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 。讨论至此,平仄律与节奏毫不相干,应当可以盖棺论定了!
  上述错误的平仄节奏论对联律理论的误导最大,如联律界盛行的“语意节奏论”就是受“平仄节奏点”误导而产生的畸胎〔理由另论〕。此外,平仄声律的真实作用是形成旋律美,汉语诗歌的节奏律是“半逗律”,请详见拙作《诗词赋联形式通论》,以后我们也将另文专论,这里就不赘述了。


  古哲云:术业有专攻。当代研究古今汉语诗歌和自然语言节奏的大咖们,有的是杰出的语言学家,如王力、吴洁敏和朱宏达等人,有的是著名诗人,如闻一多、孙大雨、卞之琳、何其芳等人,他们在自身专业中成就斐然,可其研究节奏的方法却有两大致命缺陷:第一、受西学东渐诗潮的影响,生搬硬套西方节奏理论来牵强附会汉语的节奏规律,与用西医理论歪解中医理论的作法如出一辙;第二、诗乐同源,诗歌语言的节奏、声律和韵式结构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韵式结构具有一定的同构性,而上述大咖们大都缺乏必要的音乐基本常识,却用音乐外行的眼光歪解汉语语言的节奏规律,把牵强附会的研究方法推向了极致,其主流古今节奏理论已全盘失败,古典“平仄节奏论”就是例证之一。联律理论的研究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秉公而论,王力先生对古典诗联的具体平仄规则的整理,使得现代人写作古典诗词对联至少有法可依;且当代古典诗联创作的中兴,这些整理的确功不可没。功不可没,不等于理论疵瑕和错误可以放任自流;实事求是地甄别正误,并及时纠误,这才是对王力学术研究的最大尊重,也应当符合他本人的意愿。当代联律理论的研究,也应作如是观。
  本文仅为一己之见,敬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5-20 01:34 , Processed in 0.1039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